序 廣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漢“番禺城”始,建城已有2210餘年歷史,為歷代郡、州、府、道、路、省的治所,又是南越、南漢、南明三朝的古都。廣州作為嶺南最早開發的古城,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地下遺存豐富,物質文化恢宏,精神文化璀璨。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廣州成為中西文化交匯與傳播之地,孕育了獨具風格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詩派、學派以及戲劇、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飲食文化,可與中原文化相媲美。早在19世紀,廣州已是引進西方先進文化科技成果的試驗地和窗口。並且,廣州在中國民主革命史上有顯赫的地位。林則徐在廣州禁煙和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反帝鬥爭的帷幕。後來,廣州成為維新派進行思想啟蒙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繼而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策源地和根據地。在這個政治舞臺上,出現了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朱執信、廖仲愷、蔣介石、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張太雷等叱吒風雲的人物,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 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盛唐時期成為全國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從這裏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線被稱為“廣州通海夷道”,對外貿易擴展至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的許多國家;這條貿易通道,曾把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並且,這種地位長盛不衰。唐代,在廣州首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宋代擴設市舶司機構,並于元豐三年(1080年)修訂世界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規《廣州市舶法》。清代,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鴉片戰爭爆發,廣州是全國惟一的通商口岸,對外貿易達到歷史上的巔峰期。外貿繁盛帶動各業興旺,使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地區最大、最發達的中心城市。據有關史料記載,1850年廣州曾被列為世界十大著名城市的第四位(第一是倫敦、第二是北平、第三是巴黎)。由於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國內戰爭等因素影響,1875年廣州退到了世界第七位。步入現代社會,廣州作為中心城市,對珠江三角洲及中外層廣大經濟腹地發揮著重要的吸引、輻射、帶動作用。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為沿海開放城市和綜合改革試驗區中心城市,經濟發展迅速,躍進全國經濟最發達大城市的行列,其吸引力、輻射力、帶動力大大增強。 廣州是世界著名的華僑之鄉,兼具得天獨厚的毗鄰港澳之地利。據有關部門統計,祖籍廣州的華僑與華人有50萬人,港澳同胞有近90萬人。華僑與港澳同胞眾多及毗鄰港澳,使廣州得海外風氣之先,信息靈便,人氣開通,有利於各項事業的變革發展,這對於廣州的近代化以至現代化進程產生積極的影響。廣州是中國最早吸收華僑投資的城市。清末民初,華僑便在廣州地區投資創辦了第一批民族工商企業,辦起了屬於中國的第一家火柴廠、電燈公司和橡膠公司;進入30年代,華僑投資辦實業更是高潮迭起。廣州與香港、澳門因地緣與親緣關係,三地人民向來交往頻繁,相互支持。早期廣州和珠江三角洲有大批居民遷移港澳,參與兩地的開埠建設;歷史上曾出現以廣州為龍頭的省港澳經濟區,三地經濟連成一片。新中國成立後,廣州與港澳地區和海外華人社會的交往,成為中外經濟、文化聯繫的橋樑和紐帶。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華僑、華人與港澳同胞在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設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州市是廣東省的省會,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1990年土地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人。其中市區面積1443.6平方公里,人口393.52萬人。 廣州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它位於南嶺以南,地處三江匯流入海處,具有河港、海港兼備的地理優勢。從古代起,郡治、州治、府治、道治、路治和省治均設於此。廣州有著繁盛的海上貿易,自古至今是全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由此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與繁榮,成為廣貨的集散中心,保持著南中國繁華商埠的地位。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的歷程中,廣州處於全國的領先地位,近現代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由於對內、對外的經濟聯繫頻繁,成為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與交通樞紐。 廣州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近代,帝國主義入侵中華,廣州首當其衝,成為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前沿陣地,同時對傳統的封建統治和封建意識進行了有力的衝擊。廣州處於中外關係和國內社會關係劇烈震盪的中心,成為民主革命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策源地和根據地,寫就了一篇篇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的雄偉篇章。 廣州是嶺南文化薈萃之地。嶺南文化是在土著文化的基礎上,在中原文化淵博厚重的影響下,不斷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精華而逐步形成的。廣州由於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人文環境,成為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地帶,嶺南文化的薈萃之地;嶺南文化所具有的開放、兼容、務實等特徵,在廣州的文化現象中得到最集中、最豐富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