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xian):繁体字作洗fficeffice" />
古代南方高凉少数民族姓氏。
郡望: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部一带)。
烈士岂受贼奴辱
夫人得膺谯国封
上联说东晋南海人冼劲,世代为武官。他任广州参军时,海寇卢循(曾任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攻城,城破后,他被抓获,大骂卢循,被害。义熙年间,追赠为始兴太守、曲江县侯。
下联说南朝隋韧岭南少数民族女首领冼夫人,高凉蛮酋豪族冼氏女,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其威望、功绩远胜于冯宝。高凉冼氏豪族,辖部落十余万。冼英自幼贤明,有勇有谋。与冯宝结婚后,她在部落中推行封建法治,以改造俚人的旧习俗。李迁士谋反,冼氏率兵会同高要太守陈霸先把李追杀至江西南康。后冼氏又为陈霸先建立陈朝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陈朝,冼夫人成为岭南百越一方的重要支柱。冯宝去世后,其子冯仆年九岁,任阳春郡太守,实际上由冼夫人主政十多年。她把政务治理得有条有理,境内汉俚一家,不分彼此。后陈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遣书命其归化于隋。冼夫人以统一大局为重,集首领数十人迎隋使入广州,岭南悉定,华夏统一。隋文帝册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隋开皇十年,番禺王仲反叛,冼夫人遣兵会同隋将裴矩平乱,岭南遂定。隋帝封冼夫人子冯盎为高凉太守,追封冯宝为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仁寿初,冼氏卒,葬于电白电城山村。冼夫人的一生,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岭南民族的团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周恩来总理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姓氏寻源:南海番禺多此姓,盖高凉夷酋姓也。
郡望堂号:南海郡 。
姓氏家谱:南海鹤园冼氏家谱
冼(Xiǎn)與洗(Xiǎn)的關係
1、“冼(Xiǎn)”、“洗(Xiǎn)”兩字,《方言》俱無。《爾雅》、《說文解字》、《廣韻》和《辭海》(1963年版)則皆有“洗(Xiǎn)”無“冼(Xiǎn)”。直至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丁度等所編撰的《集韻》才見“冼”,音shēng:“冫克(kè)冼(shēng),寒貌。”但不讀Xiǎn,也不作爲姓字。
2、隋譙國夫人的姓,是哪個字?古籍和地方誌,如《隋書》、《北史》、《資治通鋻》、《太平廣記》、《蘇東坡全集》、(宋本)《廣東新語》、《廣東通誌》、《高州府誌》(明萬曆府誌除外)、《廣東攷古輯要》、《電白縣誌》、《茂名縣誌》、《電白縣鄉土誌》以及洗(Xiǎn)夫人之墓碑,等等,其姓皆作三點水旁之“洗(Xiǎn)”字。在這里須強調的是,其中的洗(Xiǎn)夫人墓碑,泐文是:隋譙國夫人洗(Xiǎn)氏墓。其姓清清楚楚是三點水之“洗(Xiǎn)”字。而現在所看到的清代所修馮氏和洗(Xiǎn)氏的族譜、家譜,譙國夫人的姓皆被寫作两點水旁之“冼(Xiǎn)”,是洗(Xiǎn),屬於民間行爲。
3、本音shēng 且不做姓的“冼”字在民間被俗用作了姓且獲得了Xiǎn這個讀音(原因可能是普通百姓多誤讀洗Xiǎn爲Xǐ,或是漏寫一點)。但官方並未與認可,所以《隋書》、《北史》、《資治通鋻》、《太平廣記》、《廣東通誌》等官修史書典籍中Xiǎn姓皆作“洗”。因此Xiǎn姓正字作“洗”,俗字妄作“冼”。就如同Kuàng姓正字作“況”俗字作“况”一樣。
4、漢字改革以前,從清至新中國初期,“洗(Xiǎn)”、 “冼(Xiǎn)”是都有使用的,但因爲官方正字爲“洗(Xiǎn)”,故是不提倡用“冼(Xiǎn)”的,這在臧勵龢等編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即有反映。但在民間(包括中共領導下的解放區)普通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故俗字“冼(Xiǎn)”多用。連洗(Xiǎn)星海(卒於1945年)也成了冼星海。好在毛澤東明白其中原委,有他給洗(Xiǎn)星海的題詞爲証。
5、新中國實行文字改革後,推行簡化字,在這場改革中很多群衆使用的俗體字被法定爲正體字,其中很多字的正俗體與漢字改革前相反,如“况”與“況”,“晋”與“晉”,改革後這些字的正俗體實際上成爲了簡繁體關係,如港臺用“況”,大陸用“况”;港臺用“晉”,大陸用“晋”;等等。而“冼(Xiǎn)”與“洗(Xiǎn)”的實際情況是改革以後洗(Xiǎn)姓多作“冼”,實際上,“冼”成爲了原來正體字“洗(Xiǎn)”的通用簡化字,原來的正體字“洗(Xiǎn)”已很少有人用了。所以,在翻印古籍時要用原來的正體字即繁體字“洗(Xiǎn)”,今人應使用其通用的簡化字“冼”。字典也應這樣列詞條冼(洗)Xiǎn 姓。
洗,另見x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