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02|回復: 90

[文化對對碰] [轉貼]保护方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15 22:0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鄧前輩所講嘅祇不過係人員調動嘅工作問題。似乎與我原文無關。

「我支持推廣普通話,但同時亦要首先學識本土語言嘅前提下去推廣。以方言爲母語嘅人喺成長環境祇能接受普通話教育,就算理論上無排斥、消滅方言,但行動上已經體現出嚟。」

另外我又提出一點,作爲一個地方嘅服務員(包括所有服務行業),亦應該識講當地方言,最好係請當地方言嘅人嚟做。就如中國移動,每一個電話客服都識講當地方言。唔識講當地方言,強行要求客戶操普通話,損失嘅祇會係服務業,現今世界咁多選擇,我唔揀中國聯、中國移動通都可以揀中國電信。(其中“中國電信”用錯字,應改爲“中國電訊”方爲正字)

發表於 2006-10-16 18:2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係讓各地語言自由發展,我絕對唔懷疑粵語嘅强大生命力。但如果係有人通過高壓手段,有目的噉強行打壓方言,就好難講喇。鄧老如果喺廣州、佛山呢啲地方生活下,就知道形勢係幾咁嚴峻。冇錯本地居民日常講話係用粵語,普通話當然唔可以沖洗大人嘅頭腦,但如果攞呀呀學語嘅細路仔開刀,噉又會點呢?如果一個細路連母語都未講得好,就要終日接受另一種語言嘅洗腦,你估佢長大之後,對本身嘅母語重有冇我哋呢代人咁依戀呢?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京土语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
来源:北京晚报       日期:2006-07-20

  北京晚报在7月14日曾对海淀区六郎庄退休清洁工老魏自发整理北京土语进行了报道。7月19日上午,从老魏那里得知,他将按照专家的建议,于近期到海淀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登记他所整理的万余条方言土语。

  在报道刊发当天,很多熟悉、热爱老北京话的读者们打来电话。68岁的柏先生家住东城,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他在电话中表示,老魏的个别说法可能存在误解。“褶溜子、狼洮、顶戗”这些词语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而且,现在还在使用着。所以,老魏说这些词来自城外的说法可能欠妥。但不论怎么说,老魏的做法令人尊敬,我认为现在应该有越来越多热爱北京方言的人来补充这些信息,丰富我们的方言。”

  “眼疵赖儿——指傍晚;炸了酱了——形容事情办糟了。”柏老先生随口就举了两个例子。柏先生说,北京土语至少应该没有城内、城外之分。“在过去,有很多城外的人来到城里打工做活,久而久之,这些城外的人熟悉了城里人说话方式、语调,返回城外后,他们就这样将北京城内的方言带回了城外,沿用至今。”而且,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可能由于情节的需要,一些方言没有被写进去,但这并不表示城内没有这样的土语。

  7月19日上午,老魏说,他将按照专家的建议,近期到海淀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登记。老魏表示,人们关注北京土语是件好事,他并不介意存在文化理解上的分歧,“整理完毕后肯定还需要专家论证的。”(刘琳)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12:46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京首次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方言、传说等

【龙虎网讯】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规划局获悉,首次开展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正在准备中,明城墙风光带沿线详细规划设计已经启动,门西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也接近尾声,并即将公之于众。

  此次调查内容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名称、所在地点和区域、时代、规模、地理特征、资源现状及文化价值、拥有者、使用者等等。调查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居住及聚落遗址,古城址及古城垣,宫廷遗存,城堡及古战场遗址,宗教遗存等18个小类;第二类是名胜及自然遗产资源,包括公园、庭园、风景区、知名山脉、丘陵、岩石、洞穴、峡谷等8个小类。另外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在调查对象之中,包括方言、口头文字、神话或传说、地方音乐、戏曲、民间舞蹈、民间游戏等10个小类。

编辑:bogang??来源:南京晨报 ?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长泰方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4-1 22:08:00??浏览数:36
??


????
记者日前从长泰县文体局获悉,因为长泰方言完整保存着“中古音”的特点,被称作是中古音的“活化石”,长泰县准备推荐它参加首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同期声:朗诵闽南民谣《天乌乌》)
这种用长泰方言朗诵的闽南民谣《天乌乌》,就完整保留着中古音的基本特点。
(同期声 退休教师 杨竹安:一般是跟闽南话一样,就是“乌(eu)”这个音韵最特殊。)
杨竹安40年前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师从著名音韵学家、社科院教授谢石鳞,潜心研究长泰方言数十年。他说 这个“乌(eu)”韵是中古音的一大特点,也是长泰方言的一大特征。
据杨老师介绍,我国的语音发展经历了上古音、中古音和北京音三个阶段。上古音是先秦时期全国的标准语言,而在隋、唐、宋时期流行的是中古音,它是那时的全国规范性语言。后来随着元朝建都北京,中古音便慢慢被北京音掩盖而失传。长泰地处山区,对外交往较少,加上自古以来人文教育鼎盛,民间对流传下来的长泰方言也就是中古音保留较好。杨老师在研究中发现,长泰方言发音与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缩印本中的《国际音标表》所列的中古音发音完全吻合,而且《康熙词典》、《闽南话普通话词典》以及《词源》
等书的中古音阴阳四声调值也与长泰音完全吻合。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度的提升,长泰方言也同其它地方的闽南话一样,正悄悄地被淡化、弱化,在整个多元文化的包抄下有被挤到一隅的危机。为了让长泰方言这一别具特色的闽南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日前,长泰县已将长泰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进行整理和保护。
(同期声 长泰县文体局局长 杨仁杰:我们想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个载体,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把这个长泰方言比较纯正的保留下去。)
曾光炜、唐木兰报道

漳州电视台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刘魁立、康保成谈“唱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台大戏”
[刷新]


[康保成]:各位网友大好,在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举行了很多庆祝活动,我们刚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坛来到人民网,希望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大家在这一话题有什么意见,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14:14]

[刘魁立]:有幸和大家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把这一件非常重要的民族事业做得更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历经了非常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我们前天刚刚过了一个最年轻的节日——文化遗产日。这个文化遗产日显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它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非常重要的有益的作用。 ?[14:14]

[西方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是也就一阵风,风过之后,不会留下多少痕迹?

----------

田埂:]:请问嘉宾,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各地方言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矛盾吗?如有,该如何解决? ?[14:49]

[康保成]:关于普通话推广和保护方言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保护意见》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次公布的名录里没有“语言类”,专家在这次论坛中提出“如果不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没有办法保护的”。例如,山歌、史诗、地方戏、说唱文学,这些都是用方言来演唱的。所以有关专家已经提出增添语言类的建议。

推广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我们汉族或者是全中国人的一个共用的交流媒体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国家“语委”从50年代到现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可以说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如果不普及普通话会有很多问题没有办法交流,所以既坚持推广普通话,又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这是一个坚持“两条腿”走路,二者都不偏废的唯一的选择。
?[14:50]

[刘魁立]:田埂先生,你提出来的虽然是一个具体实例,但是,它却牵扯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今天“标准化”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趋势的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地方性、多样性。例如,各地的地方性戏曲、曲艺大都是建立在地方方言基础上的。如果我们把地方方言,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舍弃了的话,那么我们的地方戏曲就会大大的失掉它的绚丽色彩了。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以推广普通话作为我们保护地方戏曲的借口。 ?[14:58]

[我来探索探索]:嘉宾好:请您给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范围下个定义吧,如文化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区别有哪些地方? ?[14:59]

[康保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务院都下过一些定义。简单的说,它不是一种物化形态,在这次论坛中,专家们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西’”举一个例子,一个茶杯它是物质的,但是制造这个茶杯的工艺是非物质的。

另外还有一个“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么它就应该是有相当的历史传统。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活态的东西,是用人来传承的。所以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对物质遗产的保护有一定区别。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保护传承人本身。而物质遗产是保护这个东西。例如长城、黄山我们是保护它们的本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保护的是传承人和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技艺。
?[14:59]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届二次会议]南通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秘书处????点击数:471????更新时间:2005-7-21

中国民主促进会南通市委员会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增加的,是指扎根于传统和社区文化历史当中、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可持续开发和发展的民间文化。有语言、文化、音乐、舞蹈、游戏、神话、手工艺等。目前我国已拥有昆曲和剪纸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里所讲的南通方言,是指南通话,而不是南通地区的话。具体指南通市区、郊区(不含姜灶镇至新开镇一线以东地区)、通州市西部的新联(南部)、五窑(南部)、石港(南部)、五总(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和骑岸(西部)、西亭(西部)、兴东、正场(西部)、先锋(西部)及其以西地区等地居民所讲的方言

??? 南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的(南)通泰(州)片。南通方言与其他临近方言的主要差别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由于专业性较强,这里不展开阐述南通方言的特点。

??? 南通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过渡性”或称“兼容性”。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南通方言区成陆过程、移民过程以及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 南通方言区陆地成型之后,该区居民与江南的交往日渐减少,而与北邻的江淮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共同居住区域。共同的居住地,必然使南通方言区的居民与江淮地区的百姓产生并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包括共同的方言。今天,学术界将南通方言归于江淮方言是符合南通方言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

??? 南通方言地区滨江临海,水网密布,适宜居住生息,所以,流亡他乡者历来不多,而流入人口不断增加。据馆藏南通地方姓氏族谱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公元十世纪以来,由他乡迁入南通的有二十多个姓,南通周边地区相继迁入者则无从计数。这些历史上的外来人口迁入南通,久而久之,南通话本来的特点也便慢慢淡化了一些。

??? 南通由沙洲而岛屿,由岛屿而陆地,但这块陆地至今却仍是准半岛。这种状态对南通方言的保存理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随着新陆地即海门东部以及海门之东的启东的出现,江南盐民随之北渡,南通方言自然受到了影响。近代民族资本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交融,南通方言也消失了它固有的一些特点。解放后,普通话的推广,更使南通方言出现了向普通话靠拢的强劲势头。随着南通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加强,南通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 一百多年前,南通学者孙锦标著成《南通方言疏证》。此举开南通方言研究之先河。后又著成《通俗常言疏证》,提高了南通方言研究的科学品位。两书引起国际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日本学者将后者编入《明清俗语词研究集成》,在海内外流传。美籍学者如皋人丁邦新,著成《如皋方言的音韵》,从历史语言学研究的角度说明包括南通方言在内的长江以北的江淮方言区有着深厚的吴语底层。方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鲍明炜教授对南通方言进行专门研究,阐明了南通方言跟江淮话和吴语的历史关系。中国音韵学会会长鲁国尧教授,从60年代初开始研究通泰方言,著成通泰方言史研究的专题论文,于1988年在日本《亚非语言研究》杂志发表,推进了汉语方言学研究,特别是对汉语“官话方言中最有价值最具特色”的南通方言的历史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南京大学顾黔教授著有《通泰方言音韵研究》。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史皓元、日本东京大学吉川雅之等外籍学者也对南通方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60年代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最早系统地记述了南通方言的音系。由鲍明炜先生和南通籍著名语言学家王均先生联合主编的《南通地区方言研究》对南通方言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该书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志·方言志》的南通部分、《南通市志·方言志》等也是南通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

??? 综上所述,南通方言是一种文化,是南通文化的活化石,既有保存价值,又正面临着逐步变化和逐渐消亡的趋势,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5个条件:(1)文化遗产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历史中;(2)能够作为一种手段,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3)是现代和传统的唯一见证;(4)能够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5)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濒临消亡,必须加以保护。

??? 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生效。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又通过了关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建议,要求会员国对容易受到全球化经济发展影响而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鉴别、保护和宣传,并指出,有大量属于文化特性和少数当代渊源的口头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下,2002年底,我国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正式通过并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宣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智慧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整合过程,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 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消灭方言。相反,为了语言发展史本身的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研究。方言是语言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各国学者纷纷呼吁“抢救方言”。

??? 针对南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显示的区域性特点、深厚的文化价值以及面临消亡、急需保护的现实,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在经过深入的研究整理、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将南通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建议:

??? 设立南通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简称申遗办。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进行相关工作。

??? 1、组织宣传组。负责申遗工作的组织、申遗活动的策划等。

??? 2、材料组。主要负责收集有关南通方言研究的相关成果(著作、论文)、有关南通方言的音像资料,如录音、录像、南通方言小品、相声、僮子戏、南通号子、民歌、神话、传说、礼仪资料等。

??? 3、对外联络组。负责收集申遗工作的信息,负责与申遗工作相关部门的联络,如国家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和省政府、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等。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申报一次,每个国家一次只能申报一项,因此,难度较大。但是,我国将设立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先申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南通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将十分有利于提升南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对于挖掘、弘扬区域文化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促进南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以上建议,是在民进南通市委承担的南通市科技合作项目《南通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樓主| 發表於 2006-10-14 04:26:55 | 顯示全部樓層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说‘鬼’话”。大凡与高淳人打过交道的,都对其叽哩哇啦的方言犯迷糊。有人说像韩语,有人说像日语。高淳距南京不过100公里,高淳话为何与南京话有天壤之别?令人担忧的是,独具特色原汁原味的高淳方言正濒临灭绝,会说地道高淳话的仅有2000多人。

  近日,高淳县县长印幸福挂帅,成立高淳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力争将有5000年历史的古雅高淳话列入联合国遗产保护名录。
發表於 2006-10-14 22: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唉???? 都變成“遺”產啦!!!
發表於 2006-10-14 23:30:3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请看下列一段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选自“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河北语言文字网转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14 15:31:04編輯過]
發表於 2006-10-14 23:3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请注意下列一段话:

要消除一些人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要让人们了解到,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让大家在各自方言之外,再掌握一种用途更为广泛的通用语言,以利于学习和工作。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推广普通话

1998914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14 15:34:31編輯過]
發表於 2006-10-14 23:37: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转载:

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同时,普通话也不断地从方言中吸取营养,借以丰富自己。

?

發表於 2006-10-15 02: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有一個諗法,地方公務員係咪淨係識得普通話就足夠?
單憑呢一點,我就可以講,作爲一個地方嘅公務員,唔識講地方方言,我好難相信單憑普通話就可以爲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我亦相信一個地方嘅公務員祇有學識當地方言,先可以畀當地老百姓有歸屬感,而唔應該要老百姓去遷就地方公務員去講普通話。我講得啱唔啱?

發表於 2006-10-15 02: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支持推廣普通話,但同時亦要首先學識本土語言嘅前提下去推廣。以方言爲母語嘅人喺成長環境祇能接受普通話教育,就算理論上無排斥、消滅方言,但行動上已經體現出嚟。
發表於 2006-10-15 02: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的確,喺推廣普通話嘅官方文章中,大都提到推普並唔係消滅方言,要尊重方言云云。但,實際執行嘅推普過程,確實係一個令方言滅絕嘅過程:
1、公務員都要講普通話,地方公務員唔要求懂得當地語言,如何尊重方言?
2、幼稚園開始推普,一個呀呀學語嘅小朋友,連母語都未講得好,就要接受普通話洗腦:喺幼稚園,唔單止授課全程普語,就連日常生活都只能同老師用普語交流(因爲老師唔係本地人,唔識方言)。將方言扼殺喺搖籃中,呢啲唔係消滅方言又係為咗咩?
3、電視等媒體禁止方言節目(廣東尚算好,係全國唯一有方言電視、電臺嘅省份),如何尊重方言?
發表於 2006-10-15 02:27:39 | 顯示全部樓層

社會嘅認同都好緊要。

推普與保護方言之間要取得平衡呢點好考策劃嘅部門。

目前睇唔到呢個平衡點,或者皆因經濟行先。

發表於 2006-10-15 04: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只要有说某种方言的人群聚居,这种方言是不会消失的。例如湖南长沙,即使推广了普通话,长沙人互相之间还是说长沙话的。

我从1970年40岁来到长沙,现在76岁了,我一直说普通话,不说长沙话,也不学说长沙话。当然,时间长了,我也会听一些常用的长沙话了。

我曾经在长沙县下乡锻炼一年,当地农民说的是湖南话,但是他们会听普通话,我们几个人一直说普通话,不说湖南话(当然有时也夹杂说几句湖南话口语词).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14 20:23:52編輯過]
發表於 2006-10-15 04:3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据我在湖南工作的经验,来湖南工作的干部不用学习湖南话,只要普通话说得到标准一点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大单位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通行普通话,长沙人调进来工作,也是要说普通话.

???

發表於 2006-10-15 04:4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湖南社会科学院,情况就不同了。大部分人是湖南人,这个单位通行普通话和湖南长沙话。普通话已经普及了,但是湖南长沙话仍然使用。北方人调进去,仍然说普通话,不说长沙话。

發表於 2006-10-16 02: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意思是:只要有说某种方言的人聚居,推广普通话以后,也不用担心该方言会消失。问题不是该方言会消失,而是在该方言区推广普通话教学效果好不好的问题。上海当地的方言是吴方言,推广普通话以后,当地人会说两种话--普通话和上海话。他们的小孩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说普通话的,回到家里就说上海话。长沙当地方言是湘方言,推广普通话以后也和上海的情况一样。

  我是主张推广普通话的,也是主张研究和保留方言的。就是说,我是主张展开两方面的工作:不但要把自己的方言说得标准点,也要把全民族的共同语说得更标准点。作为从事方言研究的人,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普通话的语音(包括声母,韵母,语调)学好,在词汇上也要学得更加标准一点。争取做到自己方言能够表达的,就能够在普通话中表达出来。能够作到这样一点,就同时能够作到指导会普通话的外地人说标准的本地方言(例如广州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21:14 , Processed in 0.0710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