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魁立、康保成谈“唱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台大戏” [刷新] [康保成]:各位网友大好,在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举行了很多庆祝活动,我们刚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坛来到人民网,希望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大家在这一话题有什么意见,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14:14]
[刘魁立]:有幸和大家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把这一件非常重要的民族事业做得更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历经了非常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我们前天刚刚过了一个最年轻的节日——文化遗产日。这个文化遗产日显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它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非常重要的有益的作用。
?[14:14]
[西方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是也就一阵风,风过之后,不会留下多少痕迹?
---------- 田埂:]:请问嘉宾,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各地方言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矛盾吗?如有,该如何解决?
?[14:49]
[康保成]:关于普通话推广和保护方言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保护意见》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次公布的名录里没有“语言类”,专家在这次论坛中提出“如果不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没有办法保护的”。例如,山歌、史诗、地方戏、说唱文学,这些都是用方言来演唱的。所以有关专家已经提出增添语言类的建议。
推广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我们汉族或者是全中国人的一个共用的交流媒体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国家“语委”从50年代到现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可以说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如果不普及普通话会有很多问题没有办法交流,所以既坚持推广普通话,又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方言,这是一个坚持“两条腿”走路,二者都不偏废的唯一的选择。
?[14:50]
[刘魁立]:田埂先生,你提出来的虽然是一个具体实例,但是,它却牵扯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今天“标准化”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趋势的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地方性、多样性。例如,各地的地方性戏曲、曲艺大都是建立在地方方言基础上的。如果我们把地方方言,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舍弃了的话,那么我们的地方戏曲就会大大的失掉它的绚丽色彩了。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以推广普通话作为我们保护地方戏曲的借口。
?[14:58]
[我来探索探索]:嘉宾好:请您给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范围下个定义吧,如文化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区别有哪些地方?
?[14:59]
[康保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务院都下过一些定义。简单的说,它不是一种物化形态,在这次论坛中,专家们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西’”举一个例子,一个茶杯它是物质的,但是制造这个茶杯的工艺是非物质的。
另外还有一个“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么它就应该是有相当的历史传统。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活态的东西,是用人来传承的。所以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对物质遗产的保护有一定区别。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保护传承人本身。而物质遗产是保护这个东西。例如长城、黄山我们是保护它们的本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保护的是传承人和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技艺。
?[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