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 = 因為、全因為。 《韓非子.內儲說上》﹕「衛嗣君重如耳,愛世姬,而恐其皆因其愛重以壅己也,乃貴薄疑以敵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參也。』嗣君知欲無壅,而未得其術也。夫不使賤議貴,下必坐上,而必待勢重之鈞也,而後敢相議,則是益樹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淮南子.氾論訓》﹕「堯《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湯《大濩》,周《武象》,此樂之不同者也。故五帝異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後世。此皆因時變而制禮樂者。」 《世家.齊太公世家》﹕「十年春,齊伐魯、衛。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 《世家.晉世家》﹕「十一年春,齊伐魯,取隆。魯告急衛,衛與魯皆因郤克告急於晉。晉乃使郤克、欒書、韓厥以兵車八百乘與魯、衛共伐齊。」 《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其后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世家.外戚世家》﹕「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 《列傳.蘇秦列傳》﹕「雖然,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敗為功。齊紫,敗素也,而賈十倍;越王句踐棲於會稽,復殘彊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 《列傳.游俠列傳》﹕「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春秋繁露.天地陰陽》﹕「世治而民和,誌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誌僻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是故治世之德,潤草木,澤流四海,功過神明。亂世之所起亦博。若是,皆因天地之化,以成敗物,乘陰陽之資,以任其所為,故為惡愆人力而功傷,名自過也。」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三
卷223_15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全唐詩》卷二百五十一
卷251_8 劉方平《秋夜泛舟》﹕「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六
卷436_39 白居易《再因公事到駱口驛》﹕「兩度見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九
卷449_29 白居易《觀幻》﹕「有起皆因滅,無暌不暫同。」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一
卷541_69 李商隱《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蕭浣)》﹕「皆因優詔用,實有諫書存。」 《全唐詩》卷六百六十四
卷664_20 羅隱《言》﹕「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國亡家只為多。」 《全唐詩》卷六百六十七
卷667_34 翁洮《夏》﹕「觸目皆因長養功,浮生何處問窮通。」 《全唐詩》卷七百一十一
卷711_2 徐夤《尚書命題瓦硯》﹕「遠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全唐詩》卷八百二十一
卷821_24 皎然《花石長枕歌答章居士贈》﹕「萬物皆因造化資,如何獨負清貞質。」 《全唐詩》卷八百三十一
卷831_17 貫休《送吏部劉相公除東川》﹕「政亂皆因亂,安人必藉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