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余OK

[資料收集] 每日一句與粵語有關之古詩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13 23: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橛 = 截、段。


《全唐詩》卷八百二十八 卷828_32 貫休《觀懷素草書歌》﹕「乍如沙場大戰後,斷槍箭皆狼藉。」


[北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第十四》﹕「師問新到僧。從什麼處來。僧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僧曰見。師乃指一柴曰。馬師何似遮箇。僧無對卻迴舉似馬大師。馬曰。汝見柴大小。僧曰。勿量大。馬曰。汝甚有力。僧曰。何也。馬曰。汝從南嶽負一柴來。豈不是有力。」


[南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五.雙泉師寬禪師》﹕「伏惟爛木一,佛與眾生不別。若以杖子繫著,直得聖凡路絕。」


[元]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棒,拿在手裡,只怕大蟲不死,把棒又打了一回。」


[清]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僧以肥白之人為活佛》﹕「化畢,侍郎見灰燼中餘斷鐵條四五,大疑之。」

發表於 2008-1-14 22: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多數 = 大部分、很可能。


[清]徐珂《清稗類鈔.乞丐類.淮徐人以逃荒行乞》﹕「求賑所得,多數肥己,餘人所獲,不及百之什一也。」

發表於 2008-1-15 22:0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拎 = 提、拿。


《廣韻.平聲.青韻》:「,手懸捻物。」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太太忍氣吞聲,脫了錦緞衣服,繫上圍裙,走到廚下,把魚接在手內,拿刀刮了三四刮,著尾巴望滾湯鍋裏一摜。」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三十二回 請客捐貲刁商後到 趁風縱火惡棍逞凶》﹕「於是,倪二麻子了一口袋錢,領眾人慢慢踱出店門。」


《小八義.第二十六回 梁秀英祭奠周景隆 徐文標獄中盼救星》﹕「打鑼的便在頭裏﹐打梆子的燈籠。」

發表於 2008-1-16 19:40:10 | 顯示全部樓層

粟米 = 玉米、玉蜀黍。


按﹕古時「粟米」有時指「粟與米﹐泛指稻穀糧食。」不過呢度應該係玉蜀黍。


《神農本草經.穀部》﹕「粟米。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


[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飧飯第八十六》﹕「折粟米法:取香美好穀脫粟米一石,勿令有碎雜。」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 卷220_35 杜甫《憶昔二首之二》﹕「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初生出腹第二》﹕「若喉裡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癱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餘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


[宋]宋慈《洗冤集錄.五十二 救死方》﹕「視上唇內沿,有如粟米粒,以針挑破。」


[宋]魏泰《東軒筆錄》:「范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十數莖於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溢文正公。」


[南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雪峰義存禪師》﹕「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


[元]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 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智深揭起看時,煮著鍋粟米粥。」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十卷 旌陽宮鐵樹鎮妖》﹕「長老允諾,少年即化為粟米一粒,入於長老掌中躲訖。」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岭伯欽留僧》﹕「然後將些黃粱粟米,煮起飯來。」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九回 西門慶貪欲喪命 吳月娘失偶生兒》﹕「小玉拿粥上來,十香甜醬瓜茄,粳粟米粥兒。」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第十二卷.古瓶》﹕「袁孝廉宣四得一瓶,可驗陰晴:見有一點潤處,初如粟米,漸闊漸滿,未幾雨至;潤退,則雲開天霽。」


[清]徐珂《清稗類鈔.地理類.東道》﹕「至二道江,乃有舟以渡行人,渡江以後,沿道居民驟多,栽種玉蜀黍、粟米等,頭道流河沿岸,時見淘金者往還其間。」

發表於 2008-1-17 23:32:31 | 顯示全部樓層

誰不知(殊不知) = 誰知、原來。


按﹕我認為粵語嘅「誰不知」係由「殊不知」演變嚟。


[春秋]《關尹子.三極》﹕「曰。世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愚時明。時拙時巧。」


《全唐詩》卷六百九十四 卷694_5 王轂《鴻門宴》﹕「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歸明主。」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陳貞節》﹕「平子猥引僖公逆祀為比,殊不知孝和升新寢,聖真方祔廟,則未嘗一日居上也。」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藝文》﹕「今世俗謂之隸書者,只是古人之『八分書』,謂初從篆文變隸,尚有二分篆法,故謂之八分書。後乃全變為隸書,即今之正書、章草、行書、草書皆是也。後之人乃誤謂古八分書為隸書,以今時書為正書,殊不知所謂正書者,隸書之正者耳。其餘行書、草書,皆隸書也。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云:『陳倉石鼓文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苦縣,《老子朱龜碑》也。《書評》云:『漢、魏牌榜碑文和《華山碑》,皆今所謂隸書也。杜甫詩亦只謂之八分。』又《書評》云:『漢、魏眚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嘗用隸書。』知漢、魏碑文皆八分,非隸書也。」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八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殊不知其女春色飄零,蝶粉蜂黃都退了;韶華狼藉,花心柳眼已開殘。」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九回 西門慶貪欲喪命 吳月娘失偶生兒 》﹕「殊不知李嬌兒已偷了五錠元寶在屋裏去了。」


[明]夢覺道人《三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九回 蚌珠巧乞護身符 妖蛟竟死誅邪檄》﹕「不知經過幾多年代,得成此寶。每當陰天微風細雨之際,他把著一片殼浮在水面,一片殼做了風篷,趁著風勢,倏忽自西至東,恰似一點漁燈,飛來飛去,映得樹林都有光。人只說這漁船划得快,殊不知是一粒蚌珠。」


[清]瞿灏撰《通俗編.巻之三 時序.誕辰》﹕「〔黄溥言閒中古今録〕世称生辰曰誕辰、曰華誕。此因詩誕生后稷而云然。殊不知誕者。發語辭也。以称生辰。似無意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 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所以千紅萬紫,終讓梅花為魁,殊不知並非為梅花開的早,竟是『潔白清香』四字是不可及的了。」


[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卷十七 生員額數.搜索》﹕「舊唐書李揆傳,乾元初,兼禮部侍郎。言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殊不知藝不至者,居文史之圃,亦不能摛辭,深昧求賢之意也。」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三十六回 適異國有心向學 謁公使無故遭殃》﹕「殊不知仲翔這班人是招惹不得的,既然有了參謀部那封信叫欽差保送,他們還肯干休嗎?」


[清]《小五義.第七十六回 知縣臨險地遇救 江樊到絕處逢生》﹕「在賭者意欲有錢,殊不知賭無常勝之理。」


[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四.劉鐵雲藏龜甲牛骨》﹕「殊不知灼龜用焞,鑽龜用契,混契與楚焞為一者,誤也。」

發表於 2008-1-18 23:34:33 | 顯示全部樓層

鬥 = 比。


《全唐詩》卷八十七 卷87_13 張說《奉和聖制觀拔河俗戲應制》﹕「力頻催鼓,爭都更上籌。」


《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七 卷447_49 白居易《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新。」


《全唐詩》卷四百九十二 卷492_9 殷堯藩《上巳日贈都上人》﹕「鞍馬皆爭麗,笙歌盡奢。」


《全唐詩》卷六百二十七 卷627_30 陸龜蒙《春思》﹕「怨鶯新語澀,雙蝶飛高。」


《全唐詩》卷六百六十三 卷663_11 羅隱《吳門晚泊寄句曲道友》﹕「桃花李花紅白,山鳥水鳥自獻酬。」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 卷670_5 秦韜玉《貧女》﹕「敢將十指誇偏巧,不把雙眉畫長。」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二 卷672_10 唐彥謙《垂柳》﹕「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輕盈。」


《全唐詩》卷六百八十五 卷685_60 吳融《楊花》﹕「不穠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濛濛。」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十》:「吾寧智,不能力!」


[明]周楫《西湖二集.第九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嘗與貴戚王愷富,王愷事事不如。」


[明]夢覺道人《三刻拍案驚奇.第二十四回 飛檄成功離唇齒 擲杯授首殪鯨鯢》﹕「此酋力尚有餘,智則不足。」


[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第十四卷 槐西雜志四》﹕「夫能與虓虎敵,而不能不為鬼所困﹔虎力,鬼智也。」


[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卷二十— 作詩之旨.次韻》﹕「嚴滄浪詩話曰,和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始盛於元白、皮陸,本朝諸賢乃以此而工,至往覆有八九和者。」


[清]徐珂《清稗類鈔.祠廟類.塔爾寺》﹕「歷代寶器充牣炫目,商民復矜奇富以輸實之。」

發表於 2008-1-19 23: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鬥 = 拼合。例﹕鬥木 = 做木器工作。


[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一.報恩塔》﹕「一金身,琉璃磚十數塊湊成之,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鬚眉不爽忽,筍合縫,信屬鬼工。」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字有九宮,分行布白是也。右軍《黃庭經》、《樂毅論》,歐陽率更《醴泉銘》、《千字文》,皆九宮之最准者。其要不外筍接縫,八面皆滿,字內無短缺處,字外無長出處,總歸平直中正,無他謬巧也。」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十三回 救莽漢暗刺吳道成 尋盟兄巧逢桑花鎮》﹕「結構筍處,果然有些活動。伸手一摸,似乎活的。」


按﹐《國語辭典》﹕「筍,器物在凹凸接合之處,凸出的部分。通『榫』。直語補證.筍卯:『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虛謂之筍,以虛受盈謂之卯,故俗有筍頭卯眼之語。』」

發表於 2008-1-20 22:45: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月大 = 大月。


[東漢]劉熙《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清]瞿灏《通俗編.巻之三 時序.大月小月》﹕「〔周髀算經〕置小月二十九日。置大月三十日。〔白虎通徳論〕月行或過或不及。日不可分。故月有大小。〔蔡邕獨斷〕閏月補小月。〔劉熙釋名〕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許愼説文〕覇。月始生生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按〕漢以前稱月大小者。見此數條。六經史漢。但有其説。無其稱也。今又謂大月曰大盡。小月曰小盡。此葢起自宋世。朱子語録。月之生時。大盡則初二。小盡則初三。竹坡老人詩話。頃歳朝廷多事。州縣不頒暦。朱希眞作小盡行云。藤州三月作小盡。梧州三月作大盡。前此少見大小盡文。」

發表於 2008-1-21 23:31: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月小 = 小月。


[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八.日月》﹕「月小大何?天道左旋,日月東行。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三十日者過行七度。日不可分,故月乍大小,明有陰陽也。故《春秋》曰:『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此三十日也。又曰:『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八月癸已朔日有食之。』此二十九日也。」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一 卷541_67 李商隱《河內詩二首之一》﹕「入門暗數一千春,願去閏年留月小。」


[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第十四卷 槐西雜志四》﹕「一日,其婦歸寧,約某日返。乃先期一日,怪而詰之。曰:『吾誤以為月小也。』」

發表於 2008-1-22 20:56:15 | 顯示全部樓層

衣 = 蔬菜、果實外皮。


《全唐詩》卷七百三十九 卷739_36 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

發表於 2008-1-23 16: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豆粉 = 澱粉、團粉。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九十八 通用諸方.飲食類第五.菜脯》﹕「鹽齏菜去梗,用葉鋪開如薄餅大,用料物摻之。料用陳皮、杏仁、砂仁、甘草、蒔蘿、茴香、川椒炒,同為細末,撒菜上,更鋪菜一重,又撒料物,如此鋪撒五重,以平石壓之,用甑蒸過,切作小塊,調豆粉稠水蘸之,入油炸熟,冷定瓷器收之。 」按﹕引[元]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四.乳酪》﹕「或用鸖觴花露入甑蒸之,以熱妙;或用豆粉攙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縛餅,或酒凝,或鹽醃,或醋捉,無不佳妙。」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八回 多心婦屬垣著耳 淡嘴漢圈眼游營》﹕「將次近午,調羹的魚也做完,螃蟹都剁成了塊,使油醬豆粉拿了等吃時現炒;又剁下餡子等著烙盒子餅,煮了綠豆撩水飯。」


[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三.炒雞片》﹕「炒雞片,以雞胸肉去皮,切薄片,豆粉、麻油、醬油拌之,縴粉調之,雞蛋清拌。」

[ 本帖最後由 dada 於 2008-1-23 16:15 編輯 ]
發表於 2008-1-24 21:46:57 | 顯示全部樓層

嗒 = 咂、嚐。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虔婆伸過一隻手來道:『鄒大爺,榧子兒你嗒嗒!』」

發表於 2008-1-25 23: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漚 = 浸泡。


《詩經.國風.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麻。」


《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絲,以涚水其絲,七日,去地尺,暴之。」


《春秋左傳.哀公.哀公八年》﹕「初武城人或有因於吳竟田焉,拘鄫人之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


《說文解字.卷十四.糸部》﹕「絡:絮也。一曰麻未也。从糸各聲。」


[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第二.種麻第八》:「穫欲淨。有葉者喜爛。欲清水,生熟合宜。濁水則麻黑,水少則麻脆。生則難剝,大爛則不任。暖泉不冰凍,冬日者,最為柔肕也。」


《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 卷131_3 祖詠《歸汝墳山莊留別盧象》:「麻入南澗,刈麥向東菑。」


《全唐詩》卷一百四十四 卷144_28 常建《漁浦》:「紵為縕袍,折麻為長纓。」


《全唐詩》卷四百 卷400_16 元稹《台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呈損之兼贈周兄四十韻》:「陽坡自尋蕨,村沼看菅。」


《全唐詩》卷四百六十 卷460_10 白居易《閑坐》:「麻池水裏,曬棗日陽中。」


《全唐詩》卷四百九十八 卷498_51 姚合《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走童驚掣電,饑鳥啄浮。」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閉方》﹕「又方 麻汁服一升,佳。」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果部.胡桃仁》﹕「結實外有青皮包之,狀似梨大,熟時去青皮,取其核是胡核。味甘性平,一云性熱無毒。
【救飢】采核桃去青皮,取穰食之,令人體肥健。」

[ 本帖最後由 dada 於 2008-1-26 00:49 編輯 ]
發表於 2008-4-7 20: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日開始﹐每日一句改為每週一句。


抌 = 打、捶。讀 dam2。


《列子.黃帝》:「顧見商丘開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檢,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詒,攩,亡所不為。」


《說文解字》:「,深擊也。」段玉裁注:「刺客列傳:『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揕即抌字。徐廣曰:『一作抗。』按:抗乃抌之訛耳。」


按﹐段玉裁引《史記.列傳.刺客列傳》:「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發表於 2008-4-13 10:05:19 | 顯示全部樓層

欧阳修嘅〈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计留春住》,无计留得住春天,人嘅青春亦无办法留得住

發表於 2008-4-13 13:04: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个人喺金羊都发咗类似嘅帖,唔知系唔系上边嘅某一位呢?

發表於 2008-4-21 15:39:59 | 顯示全部樓層

硬綳綳 = 硬邦邦。


[明]應履平﹕「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鬚鬍及胖長。更有一般堪笑處,衣裳糨得硬綳綳。」


[清]瞿灏撰《通俗編.卷之三十四 狀貌.硬綳綳》﹕「〔黄溥言閑中古今録〕載應履平題部門詩、有衣裳襁(糨)得硬綳綳句。〔元人硃砂擔曲〕作硬邦邦。又〔五燈會元〕黄龍下兒、一箇箇硬剥剥地。」

發表於 2008-4-28 18: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聯 = 縫。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 卷219_10 杜甫《投簡成、華兩縣諸子》﹕「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聯百結。」

發表於 2008-4-28 19:13:0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ada 於 2008-4-28 18:14 發表 聯 = 縫。《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 卷219_10 杜甫《投簡成、華兩縣諸子》﹕「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聯百結。」

 

联衫、做针「指」(呢个字未搵到)

發表於 2008-5-5 14:39:55 | 顯示全部樓層

群 = 結交。古時動詞「群」係聚集﹐粵語引申為結交。


《國語.齊語》:「令夫士,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


《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荀子.非十二子》:「若夫總方略,齊言行,壹統類,而天下之英傑,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順,奧窔之間,簟席之上,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說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親也。」


《戰國策.燕策.燕一.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於廷,示天下與小人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4 17:40 , Processed in 0.0770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