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55|回復: 63

[其它] 香港粤语是广州话的懒音,西南官话是普通话的懒音,对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6-6 20:0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南官话n、l不分,en、eng不分,in、ing不分,没翘舌音,导致四、十不分,偶尔还引起无谓的争辩。如此看来,西南官话还不及满大人,虽然四川话是我的母语,但我想她被普通话彻底同化,西南官话区的人学外语更糟糕。大家怎么看?
 樓主| 發表於 2010-6-6 20: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看浙江卫视发现浙江人把r发成l,看来吴语很悲剧,据说好些概念还要借助满大人才表达得清楚,相比之下粤语是众多方言中的奇葩!由于粤语的语音和书面都在被香港人懒化,广大粤语人士要正字正音啊!西南官话居然还在扩大势力范围,受不了!
發表於 2010-6-6 21: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dert112233


不是吧。每種語言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不是一句「懶音」可以概括一切。
西南官話也有北方官話沒有的特點,最明顯的如二等不顎化(「鞋」讀如「孩」),入聲不分化。
我猜西南官話是蜀中人學早期官話的產物。
發表於 2010-6-8 17: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南官话n、l不分,en、eng不分,in、ing不分,,偶尔还引起无谓的争辩。如此看来 ...
dert112233 發表於 2010-6-6 20:01

你这是一棍子打死一片。

没翘舌音,导致四、十不分

难道你不明白汉语是有声调的吗?
 樓主| 發表於 2010-6-8 19:08:40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实我也认为声调可以区分四和十,但是北方人却装着听不明白。
 樓主| 發表於 2010-6-8 19: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川话里的乐山话还是不错的,保留了入声。成俞片却是集南北之缺点,是中国最简化的语音。
發表於 2010-6-9 01:52:10 | 顯示全部樓層
講法唔啱,香港嘅粵語祇係粵語懶音嘅發源地
發表於 2010-6-9 08: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6-9 08:21 編輯

「十」是入声,「四」是舒声,况且就算在没有入声的普通话里面将「十」读成si,「十」的声调是阳平,「四」的声调是去声,如何区分不了?所以楼主举的例子不好。
另外请楼主提供「乐山话保留了入声」的语音证据,收录了IPA资料的论文亦可。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09: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转自百度贴吧:乐山话——全国唯一保持「五音」的语言
身为乐山人的你一定有所体会,当你到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哪怕就在四川境内,你都会明显感到和别人沟通上的障碍——同为四川人的他们却听不懂乐山话,说乐山话听着太快,就像在唱歌似的!的确,乐山话真的很特别,在很多字的发音上,它不同于四川其他地区的方言,往往让听话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最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乐山人要将「八」念成「Be」音!那么,乐山话为何那么与众不同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当今我国现代汉语的八大方言体系。
 一、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的汉族共同基础方言。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二、吴语。又叫江浙语,以上海话为代表。包括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的浙江省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三、湘语。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四、赣语。也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五、客家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省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六、闽北话。以福建省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份,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七、闽南话。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八、粤语。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和广西省东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除了上述八大方言之外,还有一种为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大众四川话其实也属于「北方话」体系。
  而现在乐山话和四川别的地区话的差异较大,原因何在?
 据说,四川境内保留着清以前(包括元以前)土著居民最多的地区是乐山地区,尤其以乐山以南最多,而迁徙到乐山地区的客家人很多,如郭沫若家就是。因此,如今的乐山话,其实是「一、北方话」和「五、客家话」相互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说,乐山话其实不属于四川话语系,乐山话属于「五、客家话」语系。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五音」。
 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有「五音」音阶,又称为「五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在先秦社会中,乐人、乐师最重视的音级和音阶形态就是五声,即这五个最基本的音级和由此五声音级构成的五声音阶。我个人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五音」,应该不是指这个。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我觉得,我们这里所说的「五音」,应该指的是古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
    
 「乐山话是全国所有方言中,唯一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五音』色彩的语言。」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声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五种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现金已经分别改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用符号表示分别是「— / ˇ \」四种,这个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都知道的。在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中,古代的「入声」已经彻底消失了。而乐山话恰恰还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入声」字。例如,乐山话的「的」字,读音le,我觉得可能就是入声字。「我们去打篮球,去不去?」这里的「去」字,念ji,读的时候拖得比较长,我猜想可能也是入声字。所以说,乐山话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五音」色彩。
而我们能从乐山话里得到一些古代话音的痕迹,还不仅仅是它的「入声」字。乐山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语、词组。我在「天涯时空」版找到一篇四川网友写的文章,文中引用了四川著名的语言大师流沙河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流沙河先生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是从《老子》而来。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乐山话「羹」读若羔,由此转为「盖」。川人今常食的「冒饭」系「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
 流沙河先生还回忆说,1951年他在川西大邑县乡下,遇见一不识字的农妇,赶集归来,问他:「街上热闹,你不去瞩一瞩?」「瞩」,「视」也,「视之甚」,叫做「瞩」,语出《类篇》。流沙河有个发现,凡是方言中不易写的字,可能就是古字。比如四川人比较喜欢形容宽敞的词是宽绰(读若巢,巢与绰可以音转)。虽然流沙河先生文中指的是大众四川话,但是,在我们的乐山话中,这样的词语、词组仍然是比比皆是。
 对于每天都说、司空见惯的一些词汇,我们很少去考虑它到底出自什么地方,比如乐山话听起来非常俗的「扑烦」,用普通话来说大概是「很烦」的意思,但细细一想,它其实是「颇为烦恼」的缩读罢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乐山方言的确是保留了相当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
   最后,我还想特别地提一提我们的著名的历史学家、汉语言文学家,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先生的有些文学作品具有非常强的地方性,如《女神》(1921年出版)。郭沫若出生在乐山,从小在乐山长大,虽然他后来离开家乡,常年漂泊在外,在北京居住的时间较长,但是,他一辈子就讲他的乐山话,用他的乐山方言写诗。他朗诵自己的诗就是用乐山方言。乐山方言的Prosody(格律)跟国语、四川话(成都话)的格律完全不同,正是因为乐山方言的「入声」字很特别,所以读起诗来「平、仄」语调和国语完全不一样。把郭沫若的《女神》用国语朗诵,感觉很别扭;用乐山话朗诵《女神》,却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很好听。
 我又联想到,在古代,诗词其实是「唱」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例如,春秋时期的《诗经》,汉代的《汉乐府》,宋朝的宋词,等等,在古代都是要靠「唱」的。我认为,用乐山话来唱,就更能体现古代诗词的味道。我高中的时候曾经经常用乐山话来背诵曹操的《短歌行》、刘邦的《大风歌》等很多古代诗词,感觉就特别能抒发内心的情怀,特别有味道。我猜想,郭沫若先生后来能够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是否这也跟他从小所接受的乐山话母语教育有关呢?
 难怪,国内的汉语语言学家们,但凡在做古汉语学术研究的时候,往往都要到四川乐山来作实地的考察了。据说,每年一届的全国古汉语学术研究会议,会不定期地把会址选择在乐山召开,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不知道是不是的。
發表於 2010-6-9 13:59:55 | 顯示全部樓層
5知乜嘢叫'懶音', 本人更重於'(字\詞 之)義', 對音 麻麻(對'音'沒那麼看重)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14:47:20 | 顯示全部樓層
懶音就是lazy sound,就是拼音裏的模糊音。
發表於 2010-6-9 17: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比如说最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乐山人要将「八」念成「Be」音!
dert112233 發表於 2010-6-9 09:14



  「八」读成「Bet」那才叫入声,如果读成「啤」那就只能叫做「跟普通话发音稍有不同」而已。
發表於 2010-6-9 17:3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粤语是广州话的懒音"
咩意思, 願聞其詳!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20: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就是说广州话比香港话正宗,至少比不会发ng声母乸型粤语好吧!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20:29:09 | 顯示全部樓層
乐山话的「八」音应该为bek。我也是听别人说乐山话有入声,可是我上土豆听乐山话觉得听不出入声。其实很多方言的入声都不明显,只有粤语入声等同于英文的不爆破音了。
發表於 2010-6-9 21:4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就是说广州话比香港话正宗,至少比不会发ng声母乸型粤语好吧!
dert112233 發表於 2010-6-9 20:23


你搞清楚「懶音」同「口音」概念先啦傻佬!!!
「口音」(accent)係每個地方唔同嘅講嘢特色, 東莞人講廣東話有東莞口音,順德人有順德口音, 外省人有外省口音,我們唔會叫呢啲做「懶音」囉。

西南人士講嘅話就係西南官話, 講「普通話」就帶西南(官話)口音,亦冇所謂懶唔懶音。

香港有啲人講野有懶音,唔代表全部都係
廣州人 , 亦唔見得全部字正腔圓, 冇人有懶音
「懶音」,只係個別人士問題,唔會成個地區/社會問題

所謂"香港粤语是广州话的懒音"
簡直一派胡言!!!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23:3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知道什么是口音。讲不好自己的母语就是懒音。西南官话是和普通话是官话,香港话同广州话都是粤语,有可比性吧!我只是说二者相似罢了,不等于是!我本来就傻傻的,随便你点讲。
發表於 2010-6-10 00:25: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_qi 於 2010-6-10 00:28 編輯

對於西南(省份)人士, 佢地嘅「母語」就係西南官話, 唔係咩「普通話」
叫佢地講唔係母語嘅「普通話」,自然會有口音
只有精神有問題, 自以為高人一等嘅撈佬, 先會指住佢地個鼻笑佢地有「懶音」。

香港話同廣州話唔需要比較 (唔明咩叫「可比性」,劣質中文!)
因為大家根本同聲同氣, 冇話邊個正宗

「懶音」就係發音唔標準
例如「銀」(ngan4)讀成(an4)
「廣」(gwong2)讀成(gong2)

有香港人咁讀, 唔代表咁就係香港標準, 亦唔代表冇廣州人咁讀
而香港同廣州嘅呢套標準,基本上相同
根本唔存在乜話係乜話嘅「懶音」!
發表於 2010-6-10 01:27: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suNT(♂) 於 2010-6-10 19:21 編輯

似乎火氣較大, ....我路過乍,(原作'樓主',誤字改之)
 樓主| 發表於 2010-6-10 12:3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dert112233 於 2010-6-10 13:31 編輯

a_qi係咪香港人嚟㗎,咪嬲喇,对你唔住,其实好多人像我一样分不清呢个概念,我估佢哋有相交嘅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1 21:07 , Processed in 0.0654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