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紫凤凰 於 2008-1-4 20:11 發表
底層是晉語是肯定的,因為粵語擁有元音高化現象,這類現象屬於晉語特有的。而且很多底層詞彙都可在晉語見到。
江淮部分,舉個例子,就是勿的單用,這在江淮官話中就有用。
又如「撈仔」一詞,該詞語「撈頭」、「撈鬆」並不同源,該詞在江淮民間向有這裡說法,作「撈子」,又「子」有說上古音為zai(短音a)。
而此「撈」,源於「孬」,即後者為本字。如果閣下有去多看的話,相信能得出不少東西。
系网上搜索左一下。其中有一个关于合肥话的:
合肥方言属于江淮方言洪巢片,其擦化,舌尖化的音变非常明显,这种音变现象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但已有的文献对推动合肥方言音变现象产生的动力及其演变过程,演变方向的研究不够深入,也缺乏新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元音高化现象在汉语方言中表现非常普遍,元音高化以后进一步演变会带来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朱晓农先生称之为"高顶出位",具体表现为:擦化,舌尖化,边擦化,鼻音化,央化,裂化.其中擦化,舌尖化和裂化最为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