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现在所称呼的「繁体字」,正确的名称是什么? 答:正体字。 二、「正体字」的意义是什么? 答:有四个意义: (一)代表是祖先传下的正统字。 (二)代表与「简体字」相对。如:「單」为正体字,「单」为简体字。 (三)代表与「俗体字」相对。如:「卻」为正体字,「却」为俗体字。 (四)代表与「异体字」相对。如:「够」为正体字,「够」为异体字。 三、那么称「正体字」为「繁体字」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正体字是沿用了祖先正统的文字,没有增加笔画,不能称为「繁体字」。中国汉字改革在一九五六年简化了汉字,并称之为「简体字」,所以将原本的正体字说成了「繁体字」 四、我们目前使用的汉字能否称之为「简体字」,为什么? 答:不能,那是因为在「汉字简化方案」下简化了的汉字。该称为「简化字」,而不是「简体字」 五、那么「简体字」又是什么呢? 答:是指比正体字的笔画较简单的字,大多为宋、元以来的俗体字。 六、那么「简体字」和「简化字」又有什么不同呢? 答:二者都是指笔画较减省的字,但是「简体字」多指自古以来使用者书写自然形成的;而「简化字」则是「强化系统,臆造新体」的。 七、有人认为「正体字复杂难写,应当被简化」。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由最初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所以表达意思是汉字的基本特点,造字不会考虑到字体本身笔画的复杂与否,《六书》中提到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四项原理」。汉字除了表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保持字体结构的合理,无论是简单笔画的「一、十、犬、石」还是复杂笔画的「輪、籠、羲、懿」等,都能做到结构的匀称,字型上的美观。如果被人为简化,势必会造成形体上的残缺,字意的丧失。目前我们使用的简化字就是这种状况。文字是约定成俗的产物,除非有必要,否则以沿用为宜,所以正体字不应当被简化。 八、有人认为「中国文盲多是因为正体字(繁体字)复杂难写造成的」。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解放前老百姓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多半是文盲,导致知识、讯息不易传播,中国因而落后。简化对当时而言确实有必要性,但这毕竟是一种治标的方式,治本之道还是普及教育。使用正体字(繁体字)的地区如香港、台湾,都比大陆繁荣,识字率也比大陆高,可见正体字不是防碍国家进步的原因。正体字的结构比简化字美观,比简化字容易辨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一般的半文盲不会认识这些字,可见提升识字率还是要靠教育。 九、现代汉字是从古代甲骨文逐步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有人认为「正体字被简化也是属于汉字发展演变的一种,是汉字发展的进步」。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正体字被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倒退。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直是自然地优质地演变着的,并且是遵循《六书》的四大造字原理下发展的,所以正体字美观、正宗、来源自然、有韵味,字形结构变得更加匀称合理还保留了本身的原意,所以我们能通过正体字的构造来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而在1956年实施的那次汉字简化是对汉字进行粗暴劣质的修改,让人觉得别扭,有缺陷,不完美,不完整,不完善,是对汉字全方位的破坏,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倒退。首先简化字破坏了汉字传统的构字原则。如「头(頭)」比起原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完全一个符号字。「听(聽)」怎么看也想不出人的听觉跟口有关系,而且右部的「斤」表音也不准确。「厂(廠)」原本既表音又表意,结构搭配的也挺合理,简化后完全成了残疾字。再如,「車」字原本是个象形字,其型颇似中国古代的战车,很直观,也不怎么难写,但简化后的「车」就失去了那种味道,反而觉得有种残缺感。还有「爱(愛)」字,在日本还被评为最美的汉字,可是简化后却去掉了最重要的「心」部,表意上显得空洞没有内涵,结构上也显的不匀称不美观。还有「栖息」的「栖」字,原本是「棲」,不见得复杂,可是简化后意境没了,还经常误导学生读错;还有「伦」字,原本是「倫」,把下面的「册」改成"匕",很影响美观,且和这个字的韵意不符;再有「東」字是「日在木中」,教学时很方便,简化作「东」,就没法解释字形字义了,还给人种残缺感,还有诸如:「龙(龍)」、「华(華)」、「国(國)」、「圣(聖)」、「书(書)」、「专(專)」、「选(選)」等字,本来很有韵味的现在被改得很粗俗,格调太低。有些简化字是「省略」了正体汉字其它部件产生的。如以「习」代「習」、以「丰」代「豐」、以「飞」代「飛」、以「医」代「醫」、以「开」代「開」、以「广」代「廣」等,破坏了《六书》造字原理,不便解释文字的结构,还会产生许多残疾字,如:「广厂飞产汇儿」等。有些是用简单部件「替代」正体字的其它部件产生的。如:简化字「鸡欢叹仅汉戏权凤难邓双对树轰聂」中的「又」部就可以替代正体字「雞歡嘆僅漢戲權鳳難鄧雙對樹轟聶」中的众多部件,简化字「赵风疯讽刚岗纲区驱」中的「x」部替代正体字「趙風瘋諷剛崗綱區驅」中的众多部件。「又」部和「x」部既不表音又不表意,这样替代毫无道理,还破坏了字的整体结构,很不美观。文字的简化应以合理为原则,不应以从俗从简为原则。整理时尽量符合造字原理,不合者宜予废置,所以1956年的那次汉字简化是失败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倒退,让港澳台学者觉得大陆人没文化。 十、有人认为「简化字方便学生学习」。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许多人认为简化字大大简少了汉字的笔画,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其实不然。宏观上来讲,虽然简体字的笔画少了。但新增了不少新的字型。例如:「農」,倘若你掌握了「曲」和「辰」字,「農」字就很好写出。但简体字的「农」是依照草书而产生的一个全新字型,学会了仍然要学「曲」字和「辰」字。又如「曉」字,原本你只需掌握「日土兀」三个字即可写出。但简化后变成「晓」,右边像戈又不是戈,造成了记忆的困难,并且容易写错。汉字简化后也造成了一些字型太过相近,辨识起来困难,如:「广厂」(廣廠)、「儿几凡」(兒幾凡)、「丰韦」(豐韋)、「天无」(天無)、「农衣」(農衣)、「厉历」(厉歷)、「与写」(與寫)、「义文」(義文)、「为力」(爲力)、「卫节」(衛莭)、「称尔」(稱爾)等。字笔画减少了,区别变小了,视觉冲击力大大降低,因此简化字反而难认,阅读速度变慢。简化字乱合并字,会在书面上造成许多误解。例如:「余年无多」,由于正体字「多餘」的「餘」被改成了「余」,所以在这里既可以解释成「我」也可以解释为「餘」,两种解读南辕北辙,造成了情感上的误解。例如:「我下面给你吃」,由于「麵条」的「麵」简化成了「面」,与「表面」的「面」合用.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难以把握了。又如「面粉」到底是指化妆品还是指食物?由于简化字的胡乱合并,造成了意思混乱如:「后」(合并了「後/后」)、「干」(合并了「亁/幹」)、「发」(合并了「發/髪」)、「钟」(合并了「鐘/鍾」)、「只」(合并了「隻/衹」)、「仅」(合并了「儘/盡」)等,令人搞不清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识正体字的人也变得「亁/幹」不分、「發/髪」不分等。人为合并的字意思模糊,不利于学习,尤其对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不良影响,诱发相当多的学生思维能力弱化,中文水平下降。如「只」字,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许多学生说不清。用「只」可代替虚拟代词「祗」,如「祗是」,同时又可替代数量词「隻」,如「一隻」。简化字根据读音来合并两个读音相同却意思不同的正体字,违背了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降低了汉字使用的质量,失去了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书面阅读上还会造成误解,所以简化字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十一、有人认为「恢复正体字是复古行为」,并称「恢复更早的篆体、甲骨文岂不更好」。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甲骨文与篆体属于早期的象形文字,是由图形过渡到文字的一种形态,结构比较夸张,字体带有绘画成分,许多笔画不规矩,现代人写起来很难把握。文字在当时还相当稀少,用甲骨文或篆体来描述东西很困难,且同一个字还分多种写法,形态各异,很不稳定。随着文字的发展,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不再使用它们了。而正体汉字自甲骨文以来一直在发展,到隶书便趋于稳定,隶书汉字的样子和今天的正体字(繁体字)几乎一模一样,后来的楷书也保留了这种字体。于是,这种稳定的字型持续了两千多年,正体字比甲骨文更加成熟稳定,它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意思,是汉字发展中最稳定成熟的阶段,当今的简化字让汉字变得不成熟。恢复正体字是因为它成熟,好用,不是因为它古老,所以我们赞成恢复正体字而不用更早的篆体或甲骨文。「恢复正体字」不可与「恢复甲骨文」联系起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恢复甲骨文」就类似放着手机不用,去打电报,代表着倒退。而「恢复正体字」就类似好人被打倒后平反了,纠正了过去犯的错误,代表着进步。自郭沫若去世后,世界上唯一懂甲骨文的人不在了,中国对甲骨文的研究也陷入了停滞状态,更别说让全国使用甲骨文了。而正体字就不一样了,目前仍在使用正体字的国家与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及欧美华人社区」,中国大陆地区也有许多六十岁以上老人能使用正体字,而且许多简化字与正体字相同,减轻了学习的困难,所以中国恢复使用正体字是完全可行的。 十二、汉字简化对中国有哪些不良后果? 答:简化字的使用,使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陷于一种断层的危机,看不懂古人写的名著诗词,民族的存在感消失。凭空添加了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隔阂,不利于经济发展,相互间的认同感降低。在汉文化圈内,一直以汉字宗祖国自居的中国失去主导权,带了坏头。中华民族的精神气丧失。 十三、那么中国(大陆地区)还有希望恢复使用正体字吗,为什么? 答:是有可能的。一方面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自己的汉字改革进行的太仓促了,并提出「用简识繁,繁简共存」的口号,一些古代重要的古籍医术律法以正体字的形式予以保留,不做简化,这说明了中国政府并未把正体字打入冷宫。另一方面来自外因,韩国急切希望中日韩三国「书同文」,并认为汉字应统一到「正体字」(繁体字)上来,希望中国向此方向靠拢。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专门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并主导了前面七次国际汉字研讨会。还做出了「将5000个常用标准字以正体字为主进行统一」的决定。可惜的是大陆方面并未在此与韩日两国达成任何协议,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陆迟早会恢复使用正体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