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壽年
區壽年,字介眉,1902年生于廣東羅定市羅鏡。曾任廣東三水縣守備。
1932年1月28日,區壽年時任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師長,率部駐防在上海閘北、吳淞、南翔一綫。日軍大舉進攻時,區壽年指揮駐守閘北的全團官兵奮起反抗,打響了對日抗戰的第一槍。
1937年“八一三”第二次淞滬抗戰爆發時,區壽年時任十九路軍176師師長,率部開赴上海前綫,再次抗擊日寇。
受統帥部升任48軍軍長後,在大別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幷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配合對日作戰,最終爲蔣介石不容,被免去軍職。
區壽年的祖上曾有人中過武舉,後來家道中落,農民出身的他只讀了幾年私塾。17歲那年投奔蔡廷鍇的軍隊。那時候,區壽年叫蔡廷鍇做叔叔。
1932年1月,區壽年率部駐防在上海閘北、吳淞、南翔一綫。日軍在上海閘北挑起事端。1月25日,蔡廷鍇試探區壽年口風說:“中央决定對日和談退讓,如果不聽話就要換防,怎麽辦?”區壽年憤慨地表示:“如果真的要撤退,寧可不再做軍人,回家種紅薯好了!”
這場仗從1月28日深夜開始,一直打了33天。日軍狂言四個小時可以拿下,却三次換司令官,四次增兵,最多一次增至10萬人。
1942年,國民黨的戰地服務團中有的人宣傳抗日口號喊得太響,蔣介石便把這些人抓了起來。區壽年當時保釋了一些人,被蔣認爲是包庇縱容共産黨,處以撤職查辦,調去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洗腦。
兩年後抗戰勝利,蔡廷鍇在香港創辦民主運動陣營,隱晦地問區壽年是否有意參與。區壽年時任第26集團軍副總司令,對蔡說:“我與你不同,你是名人,我是帶兵的,不懂搞政治,幫不上忙。不如我留在軍隊,你隨時調遣我,這樣我還可以掌握住一支部隊來幫你。”就這樣,他從此失去了加入民主革命陣營的機會。
區壽年爲人風趣幽默,喜歡下棋喝酒,在軍隊中尤其愛騎馬。他主張做人要有骨氣。
沈亦樵
沈亦樵身高一米七八,十分善戰,也相當牛氣,常對兒子說:“沒有國就沒有家”,幷隨時準備在戰爭中犧牲。
沈亦樵十多歲便主動參軍打仗,當年十九路軍六十師軍需處長沈鎮源見他年紀太小勸他回去,他一臉傲氣說:“我就要去,我不怕死!”
二十多歲時參加抗戰的沈亦樵,與其他敢死隊員輪流晚上襲擊日軍。他與敵人展開面對面的肉搏戰時,常置身槍林彈雨間,却每每逃過凶險。沈亦樵總是沖上前去不怕死,反而連傷都沒受過。有一次,他背著一頂家鄉用竹織成後塗上桐油的桐鼓帽去打仗,打完後回來發現帽子上‘十九路軍’的‘九’字被子彈打到爛了,但他却全然不知,非常好命。
沈亦樵三十多歲時,升任十九路軍某軍團長。
“文革”時期,沈亦樵被抓去游街時問到:“你打仗時殺過多少人?”他抬起頭,義正辭嚴地答:“不計其數!”
“文革”後,關于他的生平資料全部燒毀,連一張照片都沒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