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98|回復: 41

[其它] [原創]粵語英文化之地鐵站名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15 15:1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粵語應該有其英文化,先致使佢走響國際.所以,我喺香港做嘢期間參考咗當地英文化譯名.對廣州佢嘅地名進行粵語英文化翻譯,因為我對國語英文化譯名極為反感.雖然我唔喺廣州啦.但廣州依然係我嘅屋企,我希望借此為廣州嘅粵語振興同走響國際化做返啲嘢.同時,希望大家對廣東各地地名粵語英文化翻譯進行補充.

因為站名來源係廣州地鐵官方網站,如有錯誤按官方發布為準(粵語譯名除外).

磨碟沙 Mo Tip Sha 赤崗 Chek Kong

客村 Hun Tsuen 鹭江 Lo Kong

西朗 Sai Long 花地灣 Fa Tei Wan

芳村 Fong Tsuen 黃沙 Wong Sha

長壽路 Cheung Shau Rd 陳家祠 Chan's Temple

西門口 Sai Mun Hau 坑口 Hang Hau

公園前 Central Park 農講所 Peasants' assembly

新港東 E.San Kong Rd 烈士陵園 Public Cemetery

東山口 Tung Shan Hau 楊箕 Yeung Kei

體育西路 W.Sports Rd 體育中心 Stadium

廣州火車東站 E.Station of Train

三元里 Sam Yuen Lei 廣州火車站 Train Station

越秀公園 Yu Shau Park 紀念堂 Memorial

海珠廣場 Hoi Chuen Concourse

市二宮 No.2 Works' cultural centre

江南西 Kong Nam Sai 曉港 Hiu Kong

中大 Chung Shan University

琶洲 Pa Chau 萬勝圍 Wan Shing Wai

官洲 Kwun Chau 大學城北 N.Region of University

大學城南 S.Region of University

新造 San Chau 石碁 Shek Kei

海傍 Hoi Pong/Seaside (呢個要商榷吓,因為我未去過.唔知真係海邊定係地名,所以有兩個譯法)

低涌 Dei Chung 東涌 Tung Chung

慶盛 Hing Shing 黃閣 Wong Kwong

沖尾 Chung Mei 蕉門 Tsiu Mun

天河客運站 Port Authority of TinHo

五山 Ng Shan 華師 S.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崗頂 Kong Teng 石牌橋 Shek Pai Bridge

林和西 W.Lam Wo Rd 珠江新城 Chuen Kong Estate

大塘 Dai Tong 瀝滘 Lek Kau

廈滘 Ha Kau 大石 Dai Shek

漢溪 Hon Kai 市橋 Shee Kiu

官橋 Kwun Kiu 番禺廣場 Pui Yu Plaze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10:18:50編輯過]
發表於 2007-5-15 16: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西門口” 用 Westgate 好啲。

客村 Hak Tsuen

中大 Sun Yat-Sen University

紀念堂 Sun Yat-Sen Memorial

番禺廣場 Pun Yu Plaza(Square)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8:30:35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5-15 18:30:20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Wai在2007-5-15 8:20:01的發言:

“西門口” 用 Westgate 好啲。

客村 Hak Tsuen

中大 Sun Yat-Sen University

紀念堂 Sun Yat-Sen Memorial

番禺廣場 Pun Yu Plaza(Square)

啱,西門口應該用"WestGate"

但客村"Hak",好似發"?"音.用Ha可能會好啲!

番禺廣場 Poon Yu Plaza,因為嗰邊係商業區.所以用square會籠統咗啲.

發表於 2007-5-15 18:4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點解唔用Pun Yu,或者Pun Yue,舊時嘅地圖都有用Pun Yu,(Pun Yue)嚟標。

Plaza係帶有公眾康樂之類嘅廣場。不過用乜都冇所謂喇,反正都係新嘢。另外海珠廣場亦可用Square。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11:06:20編輯過]
發表於 2007-5-15 19:06:15 | 顯示全部樓層
完全支持. 地鐵英文報站嘅地名應該用廣州話發音. 仲有廣州D路牌嘅拼音亦應改為粵語發音.
發表於 2007-5-15 19: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強烈支持樓主! 提小小意見: 唔好再叫Mandarin做國語,

'國語'系台灣佬嘅叫法, 好多CP元老都唔承認咖

將滿清製造嘅語言稱為國語系全體漢人嘅恥辱.

發表於 2007-5-15 19: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客'字有入聲--即系尾音k.

保留古漢語嘅入聲系粵語區別於Mandarin嘅重要特徵之一.

所以都系用hak或者hark好D

另, 廣州嘅英文名應該叫 Gworng Tzau

發表於 2007-5-15 19:18:52 | 顯示全部樓層

客村 Hark Tsiun

中大
Siun Yat-Seen University
Tzong-Sarn University

紀念堂
Siun Yat-Seen Memorial
Tzong-Sarn Memorial

番禺廣場 Poon Yiu Plaza(Square)

發表於 2007-5-15 19:28:18 | 顯示全部樓層

Sun Yat-Sen係國父嘅英文譯音。固有專用名詞。

係Yu(禺),唔係Yiu(遙)。

另外,國語唔係滿清製造,亦唔係台灣地區專用名詞。民國開始就噉叫,亦有資料參考:“中華民國國語稱為之國語,是中華民國於1912年立國後由政府規定的國家語言,在全國普及通用。”

廣州嘅英文名以有地圖標作Canton。

TIAiPxyr.jpg

呢幅圖之前喺論壇帖過,而家再攞出嚟。

廣州嘅地名人名英文譯音亦可參考民國時期嘅英文譯名。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11:32:31編輯過]
發表於 2007-5-15 19:58: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普通話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語言,是滿人創造的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的,當時北京的兩種語言的地域差別是:內城說滿話,外城說明朝官話。
  
[滿語的分化——滿式漢語]
由於滿語是一種北方民族的語言,滿人草原、叢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滿族短暫的歷史文化局限了滿語的成熟水平。可以說,滿語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語言,不論它的發音、詞彙以及語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滿語也難以滿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動植物、建築、日常用品等很多東西都是滿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些東西用滿語都很難描述和交流。在滿人和漢人之間是這樣,在滿人跟滿人之間也同樣無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東西表達清楚,至於象漢人的建築工程用語、藝術語言、醫學及其它科技用語等高級語言使用則更加無法表達,當時的形勢是滿語在北京面臨無法交流的危機。面對有幾千年曆史的千錘百煉而成的漢語,滿人雖然奪取了中國的政權,然而其語言卻難以勝任統治中國的使命。但是滿人作為中國的統治者卻不得不面對要使用語言的生活政治現實。小至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達,大至為了統治中國的政治需要,滿人都迫切需要一種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周圍生活的語言。改造滿語已經是來不及了,滿人除了學習和模仿漢語之外別無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漢人的語言(包括詞彙和語音)成了唯一的選擇,於是第三種北京話出現了——滿人學講的蹩腳漢語(暫且把這種語言叫做滿式漢語)
  
[第三種北京話的形成——內城北京話(mandarin)]
北京城裏的一棵小樹、廚房裏的一件工具,用滿語都無法表達!因為滿族人的祖先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植物,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工具,這就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滿族人所遇到的嚴酷的語言現實。滿語要繼續說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漢人的語言的詞彙和模仿他們的語音之外再也沒有第二種可能!就像日本皇軍學說中國話:「你的,八路的,幹活?」一樣,北京內城的滿人開始了他們艱難的模仿漢語的歷程。

但是滿語對比漢語有它先天的殘疾,首先,入聲字一下子就全丟了,這就是漢語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歷史原因,用滿語套學漢語的發音更是不倫不類,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發音最糟糕的漢語。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殘酷,滿人的這種蹩腳漢語比起日本皇軍的蹩腳漢語要幸運得多了,隨著使用人口的增加,這種讓當時的漢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腳漢語成了清朝統治階級的「共同語言」——這就是早期的普通話(暫時使用英語的稱謂把這種語言稱為mandarin)。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走出北京內城,形成「官話」]
隨著北京內城的「mandarin」這種蹩腳漢語的形成,在北京內城形成一個固定的說「mandarin」的人群。這個人群就是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團體——八旗貴族。「mandarin」成為地地道道的清朝統治者的官方語言——「滿清官話」。

具體的時間有待考證,在《康熙字典》中的語音跟今天的普通話的語音還是一定的差別的,但是跟其它漢語方言相比已經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話了。

從「滿清官話」的形成史看,「滿清官話」受滿語的影響主要在語音方面,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蹩腳的漢語語音系統,而在詞彙和語法方面的影響則十分有限,從語言的本質上將,「滿清官話」還是應該歸屬於漢語的一種方言而不應該歸屬於滿語的一種方言,不過這是最糟糕的一種漢語方言。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落地生根,形成「國語」]
「滿清官話」形成後,隨著滿清政權在地域上的延伸,操著「滿清官話」的八旗貴族也就從北京的皇家內城走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於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長官的口音又成了當地的標準口音。並在當地的上流社會向平民社會不斷地滲透壯大,最終使「滿清官話」成為中國的「國語」。

從地域上來講,中國的北方是滿人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是滿語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而南方的個別地區,象兩廣、福建等地則由於「山高皇帝遠」而受到較少的影響,這也是南方諸語言讀唐詩宋詞比普通話更押韻更親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國沒有著名詩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mandarin是從北京內城繞過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國滲透而形成滿清的「國語」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話並不是真正的「國語」——普通話,雖然「外城北京話」一直受「內城北京話」的影響並不斷演變,但是,正如北京的內城貴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兩個互不兼容的兩個社群一樣,「外城北京話」和「內城北京話」是跟階級差別一致的互不相同的兩種語言。所謂的「北京話」一直是兩種:「外城話」和「內城話」,而各地方所稱謂的「北京話」實際是指「內城話(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實際是對中國其它方言沒有影響的小語種。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漢語代表語言地位的確立]
mandarin經過滿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國的統治,再經過孫中山政權以一票之優勢對「國語」地位的表決,再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製訂,普通話——漢語代表語言地位已經是堅不可摧。
  
[內城話北京話在北京的消失]
從語言史上講,普通話不是北京話,而衹是北京的內城話,隨著滿清王朝的解體,北京內城的貴族群體也就在北京城裏消失了,因而普通話的真正母體在北京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了。把普通話硬說成是什麼北京話,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還有一半正確,但是在今天還這樣說大錯特錯了,因為「北京話」這個概念變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北京話」了。
  
[人工語言?]
普通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什麼人工語言。因為100年前的中國完全不具備創造一種象普通話這樣的「人工語言」的學術能力,實踐中也沒有任何個人或任何語言學家群體是真正的普通話之父,在中國的近代語言學者們要努力創造中國的國語——普通話之前,滿清的統治者們如:道光、慈禧等就已經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真正的普通話之父就是他們——滿清北京內城的皇親貴族。

發表於 2007-5-15 19:5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漢語方言之滿語藉詞

很多來源於滿語的辭彙仍然存在於北方漢語特別是東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語中,末字常改為輕聲。

埋汰(髒)
嘎噠/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於遊戲)
恩那(是、對、好)
餑餑(糕點,後亦指餅乾)
個應(g? ying)(使反感)
薩其馬:來源於滿語sacima,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為野果名)」
白(b?i):來源於滿語baibi,意為「徒然」、「空」
嬤嬤:來源於滿語meme,意為「乳」、「奶」,轉意為「乳母」
剋扣(k? k?u):來源於滿語keike,意同漢語
哈喇(h? la):來源於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呵斥(h? ch?):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意為「責備」
勒勒(l? 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leolembi,意為「談論」,現轉義為「空談」
抹擦(m? sa):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磨搓(m?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撞克(zhu?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咋呼(zh?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沈穩,喜歡大呼小叫
胳肢(g? zh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癢」
邋遢(北京話發音為l? te):來源於滿語lekde lakda,原意為「胖人隨行」、「衣襬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齊,不利索
哨叨(sh?o dao):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轉義為「輕佻、不穩重」
挺(t?ng):北方方言,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
剋(k?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敞開兒(ch?ng k?ir):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changkai,意為「儘量」、「任意」、「隨意」
塊兒亮(ku?ir li?ng):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摘歪(z?i 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意為「閃身讓開」、「歪」、「斜」、「斜靠」。
該漏(g?i lou):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意為「揩油」
得色(d? se):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
馬馬虎虎:北方方言,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毛糙
磨即:東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
個色(g? sh?i):東北方言,北京亦稱g?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發表於 2007-5-15 19:59:36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北(滿洲)是滿人的「龍興之地」,北京是滿人在「關內」的聚居地,因而在現在的東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滿語詞彙,衹是大家夥兒沒意識到罷了。我聽過的最有影響的滿語詞彙是「薩其馬」,這是一種享譽世界的點心。不過中國南方人說的「薩其馬」都跟北京話裏的音兒差得太遠,而普通話裏的「薩其馬」和北京話的差距則體現在輕聲上(北京話裏多輕聲也是來自滿語)。南方人說這三個字的時候跟新聞聯播裏說的一樣,很規矩的將三個字說出來。而北京話裏把「薩」的音加重,「其」和「馬」都是輕聲。現代漢語裏的滿語詞彙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說裏面的滿語詞彙很多都不用了。「軍機章京」,「筆帖式」,「達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確留下來不單成為東北話和北京話,而且是現代漢語裏的標準詞彙,如「耷拉」。   

比如北京話的這樣一句:「這小蜜挺棒, 牌兒亮啊,哪兒拍來的?人長的帥,喜歡你的女孩兒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來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兒亮和「拍」「帥」都是滿語詞彙的音譯。   

還有普通話裏的「馬馬虎虎」來自滿語的「lalahuhu。   

東北話的「磨即」、「磨蹭」(北京話裏也有「磨蹭」),是來自滿語的「moji或moduo」。  

滿語裏的「cahu」本是潑婦的意思,到了東北話和北京話裏成了詐唬或咋呼,是瞎喊,不禮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這瞎咋呼什麽?」。   

東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開玩笑時撓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這也是滿語腋下和撓腋下的音譯。   

北京人或趙本山當指責別人胡說的時候一般說「你別跟我瞎勒勒」,滿語裏「勒勒」是說的意思。  

漢語裏的「巴不得」也是來自滿語,只不過稍微變化一下。   

漢語裏的央告,央求裏的央也是滿語,歷史上沒這麽用的,多用乞求或請求,央來自滿語裏的「yangge.  

漢語裏的邋蹋來自滿語的「lete」,比如我小的時候喜歡穿軍裝和大蓋帽,出去玩身上弄的很髒,我媽就說我像lete兵。   

「這人辦事乾淨,利索,麻利」中的「利索」和「麻利」來自滿語中的「lali」.   

漢語裏「褲襠」一詞來自滿語,也就是東北話的「kabudang」,中國明朝以前的黃色小說裏說那個地方都是用「胯下之物」,褲襠的叫法是後來才流行的。   

東北或北京形容人家窮時,說「窮的叮噹響」,「叮噹」來自滿語,也是窮的意思。響則是後加的。  

「那個人脾氣可真是個色(gesai),不好打交道」,這裏的個色也是來自滿語,意思是特殊。   

東北和北京話的打有一種叫法為kei,比如「再不滾蛋我可要kei你了」,kei就是滿語打的意思。   

「這人說話怎麽這麽羅嗦」裏的羅嗦也是來自滿語,與shaodao或絮叨一樣。   

「幾天不喝酒,我就渾身彆扭」,「彆扭」來自滿語的「ganiu。其在滿語中是特殊的意思。台灣管媚日,媚德叫做哈日,哈德,這個用法在台灣BBS或世界日報上很多見。北京話裏也有類似的用法,「你可別老讓我哈著你」,「你看看,你看看,他見到領導就知道點頭哈腰」。這個哈字也來自滿語,滿語裏管拍馬屁,獻媚叫做「hadaba.   

XXX潤膚露細心喝護您的健康」,護字沾漢語的邊,可這「喝」是從哪來的?古漢語並無此用法,原來是滿語「hekur」,那是照顧,看管的意思。   

北京人管做生意叫「倒騰」(東北話為「倒登」),做生意的人叫「倒爺」。「倒」這個字在這裏不是漢語裏的本意,應是滿語裏表示「挪來挪去」的「taodem」。   

東北有一種用羊或豬的骨關節來玩兒的遊戲,叫「galeha」,當然也是滿語。   

以上是挑了幾個影響比較大的詞兒,東北話和北京話裏的滿語詞彙還有很多。他們也沒有進到普通話的範圍內,比如說食物變質後的氣味在北京叫做」hala味兒」,白襯衫領子上的黑色痕跡叫做「elin,那是滿語裏波紋的意思

發表於 2007-5-15 20: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誰代表了傳統的漢話?這我們不能不回顧到歷史事實。遠的不說,漢族語言文化中心本在黃河流域,東晉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兩度將文化中心遷往南方。頭一次東晉繼而宋、齊、梁、陳五朝北方完全在鮮卑族北魏,以後是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統治之下。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語,可見胡語即鮮卑語在華北必甚普遍。北齊又因鮮卑人反對情緒,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則今山東、河南以北幾乎都成了鮮卑語通行的地區。第二次南宋南遷,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統治區域。據宋人記載當時河南地區,競到了「廬人盡能女真語」的地步。說白了就是「連飯鋪夥計都能說女真話」。

鮮卑語詞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著,仔細對比,和今天蒙古語幾乎一模一樣。女真語是滿洲語的古語,對比女真語詞與滿洲語詞競「十同六七」。

......

鮮卑語既同於蒙古語,女真語又同於滿洲語,而滿蒙語言不管從語詞、語法或語調方面又非常近似。那麼,這兩種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在華北前後竟統治有千年之久。儘管隋唐統一於前、元朝統一於後,隋唐和元都是帶有極濃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沒能完全恢復漢官威儀,所說的漢話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調,與南方截然不同。南方語言中至今保存著的「來哉!來哉!」等極近似古漢語的語言,在北方就沒有。北方自《元曲》以來記錄的極近似今天白話的語言,南方也沒有。總體來說南方語言近似文言,北方語言近似白話。任何文字記錄語言都是記錄當時說話的實況。因此文言所記當是中國古時的語言。南方語言既近似文言,可見南方語言代表的是傳統的漢話。北方語言則是新加入的北語(叫「胡語」也沒關係),北人說漢語也是「漢語胡音」,這是早有人說過的。因此北京的語音是「胡音」無疑,決非原來的漢音。北京語音調既是「胡音」,語言也是漢胡語言的「大雜燴」、「大融合」。例如下面這一句話:

「我帶著哇單客了一趟車站旁邊的那條胡同,想買點東西」。

這句話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還說的活語言,其中「哇單」(wadnn)乃滿語「包袱皮」(兜東西用的),「客」是滿語「去」(gene)的篩稱,「站」是蒙古語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語的「浩特」或「河屯」(hoton)。短短的—句話,包含了漢、滿、蒙三種語詞,語法是漢語法。詔·音和語調卻是滿蒙的胡音。誰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話會這樣的複雜,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又是象徵著民族大團結。當然,現在有些少數民族語詞在漢語中表面上看不出來了。例如:我在內蒙去過一個村子參觀「水土保持」,這個村子名叫「東擀杖」。甚為不解。後來,蒙古族同志告訴我原來叫「東甘珠爾」(「甘珠爾」系藏語),竟訛成了「東擀杖」。「擀杖」者「擀而杖」也。「擀麵杖」家家有之,易懂。「甘珠爾」難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訛成「擀杖」了。這種情形在語詞中不知凡兒?多數已難復原,競被人認為是漢語詞了。其實不是。

......

所以,清代以京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官話,為「胡音」無疑。官話通行的範圍,即「漢語胡音」擴展的範圍。據語言學家的意見,漢語官話方言可分為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宮話。而北京官話即為華北官話的根據和基礎,它的範圍包括今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我上述自己實踐所得,正和專家所分華北官話區域特點一致。若是從宏觀來看,上述四種漢話中的官話方言,那就除去東南閩、浙、贛、湘、粵少數省份和青、藏外,都屬於官話方言區。其面積之大更可以想像。

說到這裏我再舉一例:我在內蒙執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學生本來不會漢話的,學會漢話之後,一講即是正確的北京音。此事令我十分奇怪。南方學生就不行,總帶鄉音。外國學生更不行,四聲就弄不好。此決非蒙古學生聰穎過於南方學生和留學生,必有一定的道理。現有的惟一解釋就是蒙古語音與北京語音相近。

......
這反過來證明,北京話的語音不是漢族(保留在江南的)傳統的語音,而是滿蒙語音佔主導地位的「胡音」。

摘自金啟孮先生著《京旗的滿族》

發表於 2007-5-15 20:0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從"入聲字"的消亡談滿清對漢語言的摧殘(摘錄)

古詩詞講究格律,目的在於朗讀時音律迴旋優美合乎語言節奏,它對每字每句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從律詩的對仗相粘等規定處可見一斑,該用仄聲字時必須用仄聲,該用平聲字時必須用平聲,否則就是出格,為詩家大忌,概括的說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然而,我們在用普通話朗讀古詩時出格的現象卻俯拾即是.例如:杜牧那首著名的七絕<贈別>? 之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還有李商隱的七律<無題>? 後四句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按照絕句和律詩的格律,不管是首句入韻還是首句不入韻,絕句中的第三句和律詩中的第三句七句末字都應該是仄聲字,而"別"字和"發字"在普通話裏分別讀陽平和陰平,都屬於平聲字,顯然是出格了.但在古漢語裏"別"和"發"是入聲字,即屬於仄聲字,因此它是完全符合格律的.由此可見,惟有古調讀古詩才能感到順暢和諧,從這點上看,老叟非常羨慕操方言的南方朋友,他們可以很自如的讀出古詩這種音調鏗鏘之美.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入聲字消亡的呢?

漢語同世界上其它語言一樣,都是從原始語言逐步進化成長起來的,入聲字自漢語言誕生之日起,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元朝曾一度衰竭出現危機,元人周德清編寫<中原音韻>? 一書時,曾將入聲字併入其它聲調,但隨著元朝的土崩瓦解,入聲字又重現了勃勃生機,但真正使它走向衰亡的卻是滿清統治者.

讓我們再看看滿清的語言,滿語在滿清時期也稱清語和國語,其形成的過程中受蒙語和漢語的影響,具有顯著的粘著語的特點,它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輔音25個,其中3個只用於拼寫漢語藉詞,元音有六個,無長短之分,有復元音.人類語言按語法結構大致劃分為三種類型:孤立語粘著語和屈折語.孤立語如漢語等等,屈折語如英語德語等等,粘著語如滿語日語等等,而孤立語和屈折語顯然要比粘著語先進,屬於粘著語的滿語和日語有著共同的特點,比如意思表達上不夠精確,且語法雜亂煩瑣等.而獨立語和屈折語則豐富多彩,可以非常確切的對某種事物進行直觀形象表達,這也是漢語民族德語民族英語民族都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原因之一.反觀那些粘著語民族,鮮有里程碑式的大家出現,大多是些拾人牙慧,無足輕重的人物.

眾所周知,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實際上現在的北京話卻是一種被摧殘過的漢語,即滿式漢語,其前身是滿清官話,其重要特徵就是沒有入聲發音.也就是說現在的北京話並非滿清以前的北京話,而滿清入關前,北京人使用的是古漢語的一種--吳語,也稱明朝官話,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訪華時曾對此做過記錄,他用羅馬拼音記錄了當時的北京話,此記錄至今仍在,後經專家考證為吳語,這是一種具有入聲發音的比較完善的漢語方言.

滿清在入主中原的初期,曾將保持"國語騎射"作為維護統治的一項基本國策,要求滿人說滿語寫滿文,並在北京城內設立學校,意在推廣滿語滿文,但由於滿人遊牧民族的本性和其短暫的歷史文化局限了滿語的發展水平,至入關時滿語仍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語言,它的發音和語法不成熟,詞彙量更是少的可憐.對於常年纍月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滿人,初入北京時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般大開眼界,很多普通平常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也成了新鮮事物,小到一種普通花卉和日常用具,大到宏偉建築和旖旎風景,用滿語都無法表達.而象漢人的某些高級語言比如醫學用語科技用語文化用語等滿語更是無法表達,此時,面臨著如何統治中國奴役漢人這個大難題的八旗貴族,又遇到了一個比漢人的抵抗更為頭痛的問題--語言危機.征服可以使用屠刀,統治就不能只用屠刀了,為了鞏固黑暗統治滿足其政治需要乃至生活需要,滿人迫切的需要一種能夠很好的表述自己想法的語言,想在短時間內改良豐富滿語顯然不現實,至此,學講漢語成了滿人唯一的選擇,於是八旗貴族們開始他們邯鄲學步的模仿歷程.滿清這種虛心學習,絕對不是他們所鼓吹的推崇漢文化,實在是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無奈之舉,是一種"工作需要",完全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由於滿語較漢語有著先天性的不足,再加上生理上的差異,滿人無法很流利的說講漢語,尤其是對發音短促不能延長的入聲字,滿人無法真正的掌握它的發音,衹能是用滿語生搬硬套漢語的發音,這樣一來入聲字也就消失了,這種情形非常類似日本皇軍說漢語:"你滴,良心滴,大大滴壞了",而當時"滿清皇軍"說的漢語並不比日本皇軍強.這種滿式漢語首先在八旗貴族中出現,經過數年的使用和發展,使用人口不斷壯大,在北京城內逐漸形成了操滿式漢語的群體,並且形成了一種新的北京話--滿清官話,即普通話的前身.

從語言的本質上看,儘管入聲字消失了,但是滿清官話還應該屬於漢語方言的一種,它畢竟較大部分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但這無疑是一種最難聽的漢語方言.由於滿清官話是八旗貴族的官方語言,自然影響著中國的每一地區,從統治階層逐步滲透到平民百姓,由北京城推廣到周邊地區,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中國的國語.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從地域上來講,滿清官話在北方幾乎達到普及的程度.而在南方的部分地區,例如江浙兩廣福建等地由於地處偏遠,則受到影響較少,入聲字在這幾個地區也得到了較好的保留並直至今日,這就是操方言的南方朋友朗讀古詩詞時順暢壓韻的原因.

滿清官話這種蹩腳的新漢語方言產生的同時,漢語的精髓也隨之而去,這也是落後文明取代先進文明付出的慘重代價,作為入聲字消亡的罪魁禍首,滿清的暴殄天物使現代漢語失去了特有的韻律和語音魅力,也使現代漢語失去了正統性,伴隨著文字獄和剃髮易服的暴行,滿清實現了對漢文化從頭到腳的抹殺和摧殘,使滿清成為中國文化的荒漠時代,這也是滿清時期中國沒有著名詩人和思想家出現的根本原因,故滿清時期被魯迅先生稱之為"無聲的中國".

發表於 2007-5-15 20:11:10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Wai在2007-5-15 11:28:18的發言:

Sun Yat-Sen係國父嘅英文譯音。固有專用名詞。

係Yu(禺),唔係Yiu(遙)。

另外,國語唔係滿清製造,亦唔係台灣地區專用名詞。民國開始就噉叫,亦有資料參考:“中華民國國語稱為之國語,是中華民國於1912年立國後由政府規定的國家語言,在全國普及通用。”

廣州嘅英文名以有地圖標作Canton。

呢幅圖之前喺論壇帖過,而家再攞出嚟。

Sun Yat-Sen 改成 Siun Yat-Seen 系為咗更貼近廣州話原音

外國人讀Yu好易讀成[ju], '遙'發音系Yil [jil], 唔系Yiu.

香港嘅好多地名、人名譯音同粵語原音仲係有D差距. 考慮到要令粵語國際化, 儘量用字母拼寫黎表示準確嘅粵語發音, 系好重要嘅

發表於 2007-5-15 20: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例如, 粵語嘅英文教材會儘量用字母拼寫黎表示準確嘅粵語發音, 但系如果你D地名、人名譯音同教材唔同, 人地肯定會confuse啦.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12:21:30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5-16 01:58:19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Wai在2007-5-15 10:41:04的發言:

點解唔用Pun Yu,或者Pun Yue,舊時嘅地圖都有用Pun Yu,(Pun Yue)嚟標。

Plaza係帶有公眾康樂之類嘅廣場。不過用乜都冇所謂喇,反正都係新嘢。另外海珠廣場亦可用Square。


多謝曬Mr.Moderator嘅意見.但我之前已經講咗我係參照香港地名譯法嚟譯嘎.所以用Poon Yu.

至於你話嘅square係有廣場嘅意思,不過佢係指房屋區入面嘅正方形廣場,好籠統咁包含,可以有乜都得.

但plaza係含有店舖,酒樓,酒吧等場所嘅廣場,比較清晰咁指出.

仲有concourse係中心/中央廣場嘅意思,呢個廣場周圍樹木等植被.好似紐約市嘅中央車站廣場就係呢種啦.睇返我哋嘅海珠廣場同佢一樣,所以我用concourse.我05年返廣州,睇見海珠廣場寫成HaiZhu Square.我都唔識點講嗰個翻譯嗰人啦.

 樓主| 發表於 2007-5-16 02:26:45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libran在2007-5-15 11:06:15的發言:
完全支持. 地鐵英文報站嘅地名應該用廣州話發音. 仲有廣州D路牌嘅拼音亦應改為粵語發音.

因為最近比較多嘢做,所以未得閒寫埋嗰篇街名篇.

但我會儘快寫出嚟畀大家睇嘎!!

發表於 2007-5-16 03:41:35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以下是引用廣州人喺圖盧茲在2007-5-15 17:58:19的發言:

多謝曬Mr.Moderator嘅意見.但我之前已經講咗我係參照香港地名譯法嚟譯嘎.所以用Poon Yu.

至於你話嘅square係有廣場嘅意思,不過佢係指房屋區入面嘅正方形廣場,好籠統咁包含,可以有乜都得.

但plaza係含有店舖,酒樓,酒吧等場所嘅廣場,比較清晰咁指出.

仲有concourse係中心/中央廣場嘅意思,呢個廣場周圍樹木等植被.好似紐約市嘅中央車站廣場就係呢種啦.睇返我哋嘅海珠廣場同佢一樣,所以我用concourse.我05年返廣州,睇見海珠廣場寫成HaiZhu Square.我都唔識點講嗰個翻譯嗰人啦.

香港用Pun Yu。

Square先啱,Time Square, Staute Square,呢啲就啱。

Plaza係指有公眾設施嘅廣場就用plaza,好似社區中心之類,康樂中心之類,即係非商業用途就用plaza。plaza嚴格來講係冇店舖,酒樓呢啲商業嘢嘅。

海珠Square,呢個用得啱。因為海珠嗰頭係商業零售買賣區。

之前講嘅國語又好,廣州話又好,係譯音呢層嚟講要顧及原有英譯粵語名詞。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19:47:36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5-16 05:05:30 | 顯示全部樓層

Concerning the Pun Yu or Poon Yu,that would do what you would talk to,that would not count in,right?

And for the Square,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us.First,almost be american and french around me,so I put my meaning across via french or american english,you know?Well...that,either.

Secondly,in american english,the square,plaza and concourse differ in where I have posted 'em on.You should get the derivation,would come the Washington Post by,okay?

Moreover,You would be gonna get the others,should get a search.I think you would get a outcome done.

I regret I posed your mistake.Whereas,I hope we can cease the debate pertaining to english,let's come back to cantonese,alright?

I appreciate you did me a favor.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5-15 21:09:50編輯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22:27 , Processed in 0.0912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