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是一个地地方言十分繁杂的乡邑,广东省三大语系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都在广泛流通,若然分细来算,超过十余种之多,如广东话又分石岐话、小榄话、水上话、黄圃话等等,闽南话又分隆都话、三乡话、张家边话和南朗话。此外还有古镇话、海洲话、三角话等等。客家话虽然来自梅县一带,但与正宗客家亦有差异,参杂着许多广东音调。所以能够全部精通中山方言的虽难说绝无仅有,但也为数不多。 中山方言出自何处,众说不一,有说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来,有说福建莆田迁来,有说从邻县新会台山东莞迁来,这只能凭专家来考证了。不过,中山方言既有其地域性,亦有其参差存在有趣之处,如石岐话是以石岐为中心,东至火炬区朗尾和大岭村为界,南至板芙东部深湾村为界,西至西区长洲村为界,北至张溪村为界,在此范围内约100多平方公里30多万人讲单一石岐话。虽然有些村落参杂一些土语,但大体属于石岐话。离开界限之外便是讲闽南话、客家话和水上话了。奇怪的是在距石岐三十多公里处的珠海唐家和上下栅等村镇,中间隔着火炬区和南朗镇这两个闽南语区域,竟然是讲地道的石岐话的。又如五桂山镇龙塘村,东区长江中心村,四面受客家村包围,数百年头仍然讲石岐话。又如南区寮后、沙田、树冲以及神湾芒冲等村庄,周周都是石岐话的村庄,唯独他们依旧讲隆都话,火炬区神冲村周围全都是讲闽南话,但该村独树一帜讲石岐话。东区新安村一半讲石岐话一半讲客家话,谁也改变不了谁。五桂山镇桂南社贝村有个叫榕树埔的小村,祖籍三乡鸦岗,历史上讲三乡话,近十余年却改讲客家话。又如沙溪岗背和水溪村陈姓原从库充村迁去,不讲石岐话而讲隆都话,小鳌溪村林姓从南朗大鳌村迁来,不讲闽南话而讲石岐话,中山刘姓始祖原居住土瓜岭村,一支迁到沙溪谿角讲隆都话,一支分支到新村,一支分支在齐东都讲石岐话,由此是否可以推测,一个地方的方言习俗与婚姻圈有着密切关系。 中山方言以石岐话为主,其原因是立县850年县治设在石岐,形成石岐话流通最广,即使长期操闽南话或客家话的人,双方语言交流大都使用石岐话。由于多种语言共存,交流频繁,因此产生了中山方言特定的词汇。虽无著书立案,但民间已普遍认可。如说人好动、灵活多变叫飞溜,说人自由自在叫他条,说人做事马虎叫乌慷,说人年少老道叫兆含,说人本领奇异不凡叫方飞,说人古怪叫过倒,说人想不开叫冥塞。说糖果叫芝榄,说人无精打采叫发沤豆,用作比喻的有:口不对心讲话叫澳门邮票,说人讲话大声夹冇准叫日本大钟,说事物乱糟糟叫烂过妹妈条裤,说人多次受益叫吃惯宫花这路水,说人劳而无功叫三角塘老师,说人为财物刮入不刮出叫玻璃门槛,说滴水不漏叫石猪兜,说人做事一阵热一阵冷叫滚水碌脚,说人黑心叫老乌交,说人有心事叫八月芥菜,说人无份享受叫禾尾白吃(三化螟虫),说人相熟就断叫香蕉朋友。至于骂人的话有斩头鬼、衰仔、牛精、妲己、贱格、克主、滞运鬼等等。虽然不属文雅之音,但民间也习以为常。当然中山方言也产生了独特的高雅词句,如“龙威不如爪威”,意思是指长辈再美都不如幼辈美,前头好不如结尾好,又如“拳头不打笑面人”,意思是指两方发生矛盾时,若一方笑面相迎,以礼相待,必化干戈为玉帛,旁观者亦会主持公道,若以怒对怒,必定两败俱伤。又如“除笨有精”,意思是表面看来吃亏,其实有利可图。 总之,中山方言乐趣无穷,不作一一枚举。 责编:白云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1-28 13:46:20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