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口語其實只為方便引用到我們說話時的真實用語,
不是文言文或者真正寫文章的文字。
用什麼口語字其實真的不甚重要。
只要看得懂,借字又何妨。
仲也好,重也好,都可以接受,因為某些人甚至都不知 「重」 = 「仲」的正字
但不容否認,用「仲」字的人在香港是比較多一些的。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得懂,保留借字「仲」都不為過。
其實情形就像何文匯的廣韻何氏切音 和王亭之的今音,
究竟誰才是「正」音的討論差不多,
如果今音是對,古正音也是對,
只是我們應用在現代生活上就不妨用今音今字。
而在念古詩古詞古文時就用古音。
最起碼比較少引致溝通上的麻煩,無須費神解釋正字正音,
正音正字其實真是累人不淺,
不過這就側面反映 我們的中文字的複雜性,
[ 本帖最後由 thhui 於 2009-12-23 02:0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