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系列之三:「简」姓的正确粤语读法
过去贵论坛曾经探讨过「仇」姓的正确粤语读法,可见,部分常见的字一旦出现在人们的姓氏上,读音就不能靠「经验」了。
对于历史上有名的人们,即使其姓氏读音特殊,因为人们接触较多,也就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出现较少的,读错的机会就很大。「仇」姓对我来讲,因为过去有一同事就是姓「仇」,故知道普通话、粤语皆读「求」而不读「愁」,问题不大。对于比如「费」姓,如果是七、八十年代广州地区成长起来的一代,应该不会觉得困惑。因为七十年代末起一直到九十年代末近二十年,张悦楷为(当年的)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录播的「讲古仔」(说书、评书)——三国演义曾多次在广东多个以粤语为主要广播语言的电台重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前近臣曾问他,他的事业可以托付给谁。诸葛亮提到「费祎」这个人。费祎,粤语读「臂衣」。「费」作为姓氏,不读「废」而读「臂」。
记得好象是1985年,当时的广东电视台有一档「万紫千红」的大众娱乐节目,主持人是曾经非常出名,后来好象是因为「作风问题」下台的谭国治。那年,「万紫千红」正式推介美籍混血儿歌手——费翔。谭国治粤语介绍:「臂~~长~~」,于是,千家万户就知道,「费」作姓氏读「臂」。
后来一些少见的姓氏,也因为张悦楷的努力,让人们知道正确的粤语读法。比如「单」姓,作为姓氏,粤语读「善」,普通话读「chan禅」。张悦楷曾经录制过「古仔」——兴唐传,里边有一个「单雄信」。
但是对于一个「简」姓,却恰恰因为是张悦楷的缘故,使我疑惑不已。在张悦楷录制的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简雍」,「简」姓他用粤语读「碱」(有些小朋友喜欢拿姓简的同学起「花名」:枧水棕)。由于「简」姓就这么「简单」,不读「碱」反而好象不对。
大概在1987年5月,刚成立不久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首次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露天广播。那天真是人山人海,是啊,直播室、主持人,对当年内地的老百姓来讲都是新事物啊。那天电台也把许多「镇台之宝」的主持人请出来,有李丹、黄海等等。李丹、黄海原来都是文革中72届的毕业生,广州人,幸运地没有上山下乡当知青,到了当年的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当新闻播音员。后来到了经济台,先后都成了电台的领导。现在广东电视台很出名的郑达,那时才刚入行,是个「初哥」,跟田欣主持「农村新天地」这档节目。当时他还没「发福」,瘦瘦的,我还跟他聊了天。这些都是题外话。
那天张悦楷也被请来,前后大概也就一小时。他是靠近不得的,名人呗。碰巧他走的时候等单位的面包车,而我又刚跟郑达聊了天,准备离开,就在那空档我们就碰上了,我就跟张悦楷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面对面聊天。也就聊了十来分钟,内容已经模糊,只记得他提到他们单位的一位同事「蟹肇强」。
经过了解,粤剧院只有「简肇强」。张悦楷是个有学问的人,是解放前岭南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的一部分)的大学生,地道的广州人。后来在广州东风东路的广东省粤剧院工作。对同事姓名,不可能读错。而那天我跟他聊天时的距离也就一米左右,应该也不会听错。这是我对「简」姓正确粤语读法首次产生怀疑……
后来因为一次家长会偶然在学校接触到「简肇强」在广州第16中学读书的儿子——简昭。他说,他父亲告诉他,如果简作为姓氏,应该读「蟹」音。只不过大家都觉得还是读「碱」更加「简简单单」,于是就将错就错读「碱」了。说起这个简昭很有意思,高中期间,各科成绩在年级里总是名列前茅。92年毕业高分考到中大,现在深圳工作。他在中学有一名言「我比聪明人的勤奋;比勤奋的人聪明」。
与历史上那些例如刘、曹、李、赵、朱、孙、蒋、毛等等显赫的姓氏相比,简姓一族能「拿得出手」的人真是没有。我这里不是要挑衅简姓的同志,我一向认为姓名只是社会上每个人的ID。我查了一下,简姓追本索源跟周朝的姬姓是一族,是真正的炎黄子孙,而且血统还很纯正——当然啦,这个姓不出名,外族又怎会用之?前几年美国有位美国小姐叫华盛顿,其实她祖上是来自非洲的黑奴,为了后代才「取姓」华盛顿而已。
简作为姓氏出自西周晋国一个贵族的官名。当然,后代没有什么名人,简姓也不是大族,自然社会上能正确读其音的也就可能不多,容易以讹传讹。那么,「简」姓究竟是读「碱」还是「蟹」呢?
PS:
说起张悦楷,他的文化水平、文学修养没有争议,一直以来倍受后人景仰。他们那一辈文艺工作者,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的,就只剩黄俊英。张悦楷文革中曾受到迫害,但没有象红线女被剃了阴阳头在人民公园前扫街那么惨。经过人生的苦难和历练,张悦楷也有点「看破红尘」,用广州话讲就是对人生「睇化」了。
「广东电视周报」是过去介绍每星期各个电视台有什么节目、花边趣闻等等的周刊。记得1986年有一期介绍张悦楷,提到他的座右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打地窿(老鼠生了老鼠还是钻地洞),我的孩子问我此句何解。孩子年轻,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当然不懂,就算解释也不能体会。能说出以上俗语,并把它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如果人生不是受到很大的挫折,怀才不遇,不能实现抱负,又何至于此?这是看透了文革中「血统论」的本质才能如此超然。
本论坛多数参与者据我的判断,都是热血的年轻人。作为年轻人,为了一种爱好,为了某种事业,能够默默奉献,这种精神我很受感动,特别了解了论坛服务器从内地移到香港的过程。我祝愿这里的年轻人都不会有把张悦楷的座右铭也作为自己的那一天。
年轻人,就象毛泽东57年在莫斯科讲的,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祝愿各位年轻人通过参与本论坛的一些讨论获益!也祝愿贵论坛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