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包括各地方言)是有声调的语言,每个字都是属于某个声调的。平上去入是古代韵书归纳出来的声调调类,每个汉字都归入四声之一。除了平声以外,上去入合称仄声。格律诗是严格按照平仄来写的。区分平上去入是按照当时认定的标准音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以后,各地的读书人都以此为准来写诗歌填词。比较有名的韵书是平水韵。平水韵一直沿用至今。
「平上(读赏)去入」也是四声的代表字。后来,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阴平调的代表字是「阴」,阳平的代表字是「阳」,凡是和「阴」调值相同的都是「阴平」,凡是和「阳」调值相同的都是「阳平」,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凡是和「上(赏)」调值相同的都是上声,凡是和「去」调值相同的都是去声,凡是和「入」调值相同的都是入声。
中国的方言很多,虽然在区分平上(赏)去入的调类是统一的,但是同一个调类在各地方言(或次方言)中的调值是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
广州话 调值 开平(赤坎)话 调值
阴平 山 saan 55 山 san 33
阳平 明 ming 21(11) 明 men 11
上声 水 soeu 35 水 sui 55
去声 秀 sao 33 秀 lheu 33
广州话 调值 开平(赤坎)话 调值
阴平 风 fung 55 风 fung 33
阳平 调 tiu 21(11) 调 hiu 11
上声 雨 yu 23(13) 雨 yi 21
去声 顺 soen 22(32) 顺sun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