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8-8-19 14: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觉得是这样. 当然, 很多汉语方言都有不严格按照"一介,一腹,一尾" 最高限度的例子.
比如说北京官话的所谓"介音", 其实就不是真介音, 而是念得和韵腹一样饱满的. 那么, 北京官话的"介音后", 就很难说是个真韵腹. 可以说, 北京官话的所有"有介音"的音节, 其实是两个音节, 是由一个轻音元音音节结尾的.
如果有一种方言, 是用一个"腹+小尾"元音组合来做韵腹, 后面再加一个次要的元音音节(必须是比较闭窄的元音, 如 I, E, U, O), 其实是可能的.
我在西方多年, 北美的地方土语, 包括美国南方英语, 魁北克法语, 都接触过. 这种欧洲语言中, 这类"不太干净"的音节, 或"两个当成一个, 一个搞成两个"的音节, 十分常见, 而且在越不标准的土语中, 出现越频繁. (我想, 原因是, "国家标准语"背后, 有很大的语音简化的压力)
但, 印欧语不是东南亚型单音节语言. 单音节语言的"音节核心", "孤立音节"概念是明确地建立于东南亚民族的语言脑区中的. 所以, 印欧语言不需要遵守东南亚语言对音节的很多严格要求.
网上所提供很多四邑方言的论文, 如提到开平, 和台山, 多不讲 OUI 和 OI, UI 对立. 它们只举只有 OI, UI 对立的方言. 我想这些例子, 大多是地区的语言中心, 对更小的地区的比较复杂的土语, 有一定的简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