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的命运考验广州市政府公信力
陈愚
发表于《新快报》2007年10月9日
ffice ffice" />
一个多月前,广州市恩宁路保护方案的公布,把这个代表岭南风格、保存完好的骑楼街从危机中解脱出来。恩宁路的居民、关注旧城保护的人们刚松了一口气,9月29日《广州日报》登载的市房管局拆迁公告「穗房拆字【2007】22号」,却赫然把市政府承诺保留的骑楼街、李小龙祖居和八和会馆悉数列入拆迁范围。
正在发生的绝大多数对旧城区、古迹的拆迁和改造,实质上都是从短视的经济利益出发去摧毁千百年积累的文化遗迹,从开发商的利益出发去伤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在广州,秦汉以来绵延不绝的历史,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岁月的沉积中铸就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特色表现在语言、饮食、建筑、信仰,乃至生活方式诸方面。今天,我们开始面对一个日益趋同化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要展现自己的魅力,除了制度的人性化和民主化,便是在多元的文化格局中,最大限度地保存一个城市的历史。而保存的方式,便在保存那些历史名城的老城风貌、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等,因为只有先人智慧的积淀,传统文明的积累所构成的特色风貌,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城市真正的文化象征。可以想象,如果五十多年前梁思成那个保存北京旧城的建议被接受,今天的北京,将会有何等不一样的文化景致。如果二十年前阮仪三保存周庄的建议没有被接受,我们今天将到何处去寻找江南水乡!
老城区、古建筑、骑楼、老街、庙宇,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也成为一个城市的根部。一旦以发展经济做为一个城市惟一的衡量指标,任推土机开向那些维系着城市记忆的风物,那是对城市文化真正的破坏,因为那些逝去的年代的见证,一旦消失,便成绝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来就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如何保存体现岭南文化风情的建筑,以免文明的一些部分灭绝于这个时代,同样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之一。在广西省,北海市早已启动修复只有百年历史的老城的计划,并把老城区中由骑楼构成的珠海街,修复为岭南规模最大骑楼街,而梧州、赣州等地都把骑楼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一边拆除真正的古建筑,一边仿古,非常荒诞。在这样的时候,广州如果在争议声中拆除骑楼街,无疑对广州的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近一年来,恩宁路命运多厄,一再传出即将被拆迁的消息,而在当地居民、媒体、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延缓拆迁的步伐,广州市政府也做出相应的让步,终使这个带着西关文化特色的地方得以保存至今。在这一过程中,广州市政府对待恩宁路的态度,表现出可贵的理性和民主精神。7月12日,《新快报》便发表题为《市长发话:恩宁路骑楼不拆了》的新闻。而8月22日,《羊城晚报》也发表题为《恩宁路拆迁方案:骑楼古民居石板街全部不拆》的新闻,引用了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东的话说:「我们强调一定是政府主导,而且政府监控,进度、效果、规划情况全部在政府控制下。」 「在拆与不拆的问题上,政府是不会和开发商讨价还价的」。这些话,是一个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甚至可以视为政府有关部门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恩宁路骑楼的承诺。而「穗房拆字【2007】22号」的意外出现,正在直接考验着广州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