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P>
<P>基本上同意</P>
<P>但睇過千字文後,我諗會唔會用「邇」都得?</P>
<P>簡化後可作「迩」<A href="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A></P>
<P> </P>
RE: 呢、嘅
本帖最後由 lotus7174 於 2010-7-1 16:41 編輯呢<ni 55>:
佛經有「爾時」(厾入呢度/爾道搵)嘅講法,即「當時、那時、然後」。
如果讀做「呢<ni 55>時」或者「依<yi 55>時」,就好傳神。
嘅<gae 33>:
客家話我唔識,但係音義想近,寫做「个」(厾入呢度/爾道搵)。
閩南話我識識地,「嘅」同「個」都讀<e 24>(如廣州話「些」<sae 55>字韻,閩南話陽平<e 24>,
詞中連喺另一字前便時,陽平本身變調為<e 33>) ,寫做「(入下)」(上「入」,下「下」)。
呢(依、爾)間鋪頭(厾入呢度/爾道搵),廣州話可以叫做「阿嫲嘅豆(腐)花」。
我用呢種(依種、爾種)拼音:
http://bbs.cantonese.asia/thread-23498-1-1.html 「嘅」應該就是上古經典寫成「其」的,其實「其」也是借字記音,也有寫成「己」「期」「忌」的。此詞同藏語gji同源,說見俞敏《漢語的「其」跟藏語的gji》,舉證詳盡讓人不能有絲毫懷疑。此文雖然著重上古漢語,但粵語的ke,客家的kai、ke,閩東的ki,閩南的e,北吳的geh,南吳的gi都是上古「其」的後代,在如此多的語言間有如此廣的一致性,不是偶然。「彼其之子」「叔善射忌」已經算偏例了,看看《書》「朕其弟」,《詩》「夜如何其」!
至於ni也是古台語無疑,這個近指代詞在整個侗台語有很髙的一致性,包括國外的泰語。與其說粵語可以影響這麼多語言,不如說此詞源自侗台。古漢語的「爾」反而不一定是正宗的漢語,也有可能是早期吸收古台語的結果。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