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mond 發表於 2010-8-12 09:53:49

粵語羅馬字 Yuetyue Lomaji 討論帖

聲母

b(巴) p(扒) m(媽) f(花)
d(打) t(他) n(拿) l(啦)
g(家) k(卡) h(哈) ng(牙)
gw(瓜) kw(誇)
j(渣) ch(叉) s(沙)
w(華) y(也)

韻母

aa(呀) aai(挨) aau(拗) aam(岩) aan(晏) aang(罌) aap(鴨) aat(壓) aak(軛)

ai(矮) au(歐) am(暗) an(銀) ang(鶯) ap(粒) at(不) ak(北)

e(些) ei(欺) eu(掉#) em(舐#) en(円#) eng(鏡) ep(夾#) ek(吃)

i(衣) iu(腰) im(淹) in(煙) ing(英) ip(葉) it(熱) ik(益)

o(柯) oi(哀) ou(奧) on(安) ong(康) ot(喝) ok(惡)

eo(靴) eong(香) eok(約)

eui(虛) eun(敦) eut(出)

u(烏) ui(回) un(碗) ung(甕) ut(活) uk(屋)

ue(於) uen(淵) uet(月)

m(唔) ng(吳)

desmond 發表於 2010-8-12 15:27:45

本帖最後由 desmond 於 2010-8-12 21:33 編輯

一切有關 粵語羅馬字 嘅拼寫方法討論,可以喺度跟帖。
現階段 粵語羅馬字 並無第二式。

xiss 發表於 2010-8-12 19:42:07

一切有關 粵語羅馬字 嘅拼寫方法討論,可以喺度跟帖。
現階段 粵語羅馬字 並無第二式。 ...
desmond 發表於 2010-8-12 15:27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都話係唐話羅馬字咯

desmond 發表於 2010-8-12 22:39:35

對比,兩個方案。大部分思路一樣。僅一些區別:
1,長a與短a的設置(暫時使用通俗嘅名字,相信妳哋可以明白)
長短a係廣東話拼音嘅一個瓶頸。

我支持雙 aa 代表長 a, 單 a 代表短 a,因為這樣可以把重音符號(帶帽)留給標調用。字母代表讀音,重音符號代表聲調,這樣分工比較清晰,方便閱讀。

2,「春」韻嘅設置:un?eun?oen?eon?

「居」「春」「出」韻腹相同,如果用 eu 表示,可以得到 「居geui」「春cheun」「出cheut」,同港拼 gui / chun / chut 拼法相近,只是多了個 e。

3,「張」韻嘅設置:eung?oeng?

「鋸」「張」「卓」韻腹相同,如果用 eo 表示,可以得到 「鋸geo」「張jeong」「卓cheok」,其中 eong 在港拼也有用到,例如 「Nam Cheong Street南昌街」。

不打算合併「春」和「張」韻腹是因為口語中存在 eot 韻母,所以「春」和「張」韻腹並不是完全互補,如果把「春」和「張」韻腹分別定為 eu 和 eo,可以區分 eut 和 eot。

xiss 發表於 2010-8-12 22:40:59

我認為,當前情況下,粵語的拉丁化方案,最好時注音方案譯音方案分開為好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2 23:48:17

本帖最後由 高涼那海 於 2010-8-13 00:04 編輯

我支持楼主。
不过春韵用un是可以跟本韵分清嘅。
在港拼中的做法是g,k跟本韵拼时,定义为gw,kw跟u相拼。
如kwu古,官kwun,攰kwui,括Kwut
由于攰字不用于人名地名,所以并没有实例不过其他kwu的用法,就得到证明。
----------
在用un表示春韵时,完全可以用eung表示张韵。这样可以跟翻传统。
同时,亦可以用eut来表示那个语气词。
关于,锯与朵,字数较小,可以牺牲其规则性,用oe来表示。而不需要跟张韵eung对应。
张韵更多情况下,拼作cheung。有些少会拼作eong,但不是传统的港拼。而係澳门拼法。
在澳门的粤音转写中,张韵字一般都写作eong。

xiss 發表於 2010-8-12 23:52:47

我支持楼主。
不过春韵用un是可以跟本韵分清嘅。
在港拼中的做法是g,k跟本韵拼时,定义为gw,kw跟u相拼。
...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2 23:48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古等音節是g聲母+元音組成的,這是粵語的事實。粵語的語音現實是粵語由粵語人群的發音來決定的,而不是由注音方案來決定的。注音方案是用來敘述這種語言事實的。

所以,古嘅音節,你就必須尊重粵語的事實來用g+u來表示,而不可能硬說成是gw+u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2 23:56:02

另外有个方法可以将翻译方案与注音方案统一,就係使用下加点表示短a。
在很多字体中都能显示下加点的a,包括带声调的a再下加点。
而在翻译时,将下加点与声调都去掉,就跟翻译方案完全对应。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02:19

春本合并係港拼的灵魂。
从带锐音符表示长音的威妥码到不带符号的港拼。
牺牲咗长短a的区别。
不过,亦发明咗一个可以保留春本二韵的问题。就係用kwui来表示《攰》音。
所以,对于粤语罗马字,我认为,春本二韵可以以下拼法。
bun本 bui杯 but渤
dun顿 dui队 dut
jun尊 jui最 jut卒
gun-- gui巨 gut--
gwun官 gwui攰 kwut括 gwu古
保留这样做麻烦了gw,kw,不过可以保留传统的拼法。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12:11

本帖最後由 高涼那海 於 2010-8-13 00:14 編輯

回七楼,
我不否认,古的章节係g+u。但不代表不能用gwu来表示g+u。
在意大利语中,c定义是发k音,但在e,i前发ts音。而为了在a,o,u前能也发ts音,就定以外在中间加个i。如ciao。但读音就是c+ao,而不是c+i+ao
为了定义c在e,i前发k音,就在中间加一个h。如che。但读音就是k+e,而不是k+h+e。
而事实上,k与c是不能互补,却仍然使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这是传统决定的。
而在粤语拼音中,传统的作法就是用un表示春本二韵。在gk后面会造成误解,就在中间加个w来表示是本韵,而不是春韵。这也是由传统所决定的。
如果需要一个严格的注音方案,宽式IPA已经足够。又何必再搞一个变相IPA呢?我们只需要在方便使用的情况下,允许一些活用现象,并遵循一定传统。
就好像意大利语的ciao与che一样,粤语中增加一个活用的情况gwu与kwu又何尝不可呢?

xiss 發表於 2010-8-13 00:26:05

回七楼,
我不否认,古的章节係g+u。但不代表不能用gwu来表示g+u。
在意大利语中,c定义是发k音,但在e,i ...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12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噉我問你,語言教學時,如果用你呢套方案,如何向學生解釋kwu同gwu

向佢哋解釋k+u+u呢個根本喺粵語唔存在嘅情況?

你所舉嘅,係意大利文字嘅例子,文字嘅例子唔同注音方案嘅例子。注音方案必須遵循語音現實咖。
例如,英文中case同centre中c發音不同,但都用c表示,噉喺語音學上冇任何道理,但係由於佢係文字,因而不可責備。但係你見到用於英文注音嘅國際音標,會為兩個唔同輔音用上同一個符號嗎?不可能,因為那是注音,必須尊重語音現實。

同理,粵語拼音字(廣東話拼音字,Penkyampji)中利用變換韻尾嘅方法嚟到區分元音,但係不能為大眾所接受。何解,因為這是文字的做法,而不是注音方案的做法。注音必須尊重語音現實,既然粵語中不存在韻尾的變化,你就不能處於所謂「區分元音」的目的去硬生生地用上一些本不存在嘅韻尾。因為這是注音,不是文字,注音就必須尊重語音現實。

你不能舉文字的例子或者譯音方案的例子來硬套在注音這個領域的。注音有它的規矩,也是它保證作為一套合格嘅注音方案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如果唔遵循,噉注音亦就失去注音嘅意義。

尊重傳統,可以,你甚至可以一切以傳統譯法至上,但注意,只能係譯音領域,而不可用喺注音領域。

xiss 發表於 2010-8-13 00:30:28

春本合并係港拼的灵魂。
从带锐音符表示长音的威妥码到不带符号的港拼。
牺牲咗长短a的区别。
不过,亦发明 ...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02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港拼不是注音,港拼的原型在這裡:http://zh.wikipedia.org/zh-hk/%E7%B2%B5%E8%AA%9E%E6%A8%99%E6%BA%96%E7%BE%85%E9%A6%AC%E6%8B%BC%E9%9F%B3,佢嘅原型的而且確是爲了注音。但你可以睇到,即使港拼原型,都冇出現你目前呢套方案嘅原則錯誤。

但是港拼歷經變化後,佢嘅用途以及實際表現,已經變成咗一套譯音方案。譯音方案,用你嘅話嚟講,只求為每個粵語音節搵出一個拉丁拼寫。所以,你可以追求通俗、追求習慣,而唔顧及粵語嘅音韻結構。冇所謂,因為佢唔係注音,佢唔係用嚟解析粵語音韻結構嘅。

但係注音唔同啊。你豈能用另外一個領域嘅「靈魂」硬套喺注音身上,重要注音方案去「遵循」呢?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52:15

本帖最後由 高涼那海 於 2010-8-13 00:56 編輯

港拼嘅原型并不是你提供嘅链接嗰套方案,而係源于威妥码。
关于港拼的原型,我也找出很多资料,否则我是没有底气整理出这套港拼的。
意大利语如何向学生讲述ciao与che的问题,那这一套拼音就如何向学生讲述gwu的问题。
我已经讲过,英语母语教学时,会使用长短音的概念。但这个长短音跟语言学完全扯不上关系。
如长a是ei,短a是ae,长i是ai,短i是I。
长o是ou,短o是o。等等。
所以,在事实教学中,是不会跟语言学扯上太大的关系的。你可以试着用一年时间,让他们明白元音舌位图,然后告诉他们粤语的元音又是其中的哪几个。
但你只要对着chun向他们读choen,对着gwun向他们读goon。一个星期就可搞掂。
而你非要向他们教cheun,或者choen,他们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拼音上写作cheon,而写名字时要写作chun呢?
严谨的处理是科学性,而传统的处理是接近性,生活性。

其次不知道你是不是广东省人还是港澳人。
小时候,学习ju,qu,xu这三个章节时,可让小学生磨透了脑筋。但仍然是这样过来。
同样道理,让你接受gwu这个拼法确实有点困难。
可以,花点小麻烦学会之后,会使你避免很多大麻烦。

penkyamp 發表於 2010-8-13 01:39:54

本帖最後由 penkyamp 於 2010-8-13 01:57 編輯

Xiss, 我本人對 Desmond 自己命名 粵語羅馬字 無異議。因為本身 Felix Wan 完全無使用「羅馬字」,因此對呢三個字無專利。 而且,Desmond 用「羅馬字」就足以定義呢一系列嘅拼音喇。無論叫「粵語羅馬字」,「唐話羅馬字」,「廣州話羅馬字」,「白話羅馬字」,「廣府話羅馬字」我覺得意義都一樣。著重點系「羅馬字」呢三個字。 我本人比較對「廣東話」呢三個字比較有情結,因為離開咗廣州十幾年,好耐無用過「廣州話」呢個詞喇。 所以我自己好想保留「廣東話羅馬字」呢五個字嘅特定定義權。我只要征取 Desmond 同意,就可以求同存異,各自保存自己可以接受嘅部分。<br><br>所以,我曾經對 Desmond 提出咗改革某啲小地方嘅建議。因為唔想話「我想改革並推翻 Desmond 嘅原來方案」,所以特意註解「可以稱為第二式」,以肯定原來方案嘅繼續有效,請 Desmond 唔好誤解我以為我無端白事 搞「第二式」來篡改。<br><br>所謂稱為「羅馬字」嘅呢類方案(同「拼音」,「注音」,「拉丁字」等定義稍微唔同) 嘅主要出發點,我認為就系同日本嘅「黑本式」出發點一樣嘅: 方便人名英化,方便鬼佬直觀 讀落去讀出最近嘅粵音。 <br><br>我當初講「第二式改革」嘅時候,特別提出幾點,專門給 Desmond 參考嘅:<br><br><a href="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25958&amp;highlight=" target="_blank">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25958&amp;highlight=</a><br>[粵語拼音] 粵語羅馬字雜項帖<br><br>A&nbsp;&nbsp;"居"同"出"嘅韵腹嗰个单元音嘅拼法变咗oe. 但系, "靴"嘅韵母(或者讲"香"嘅韵腹), 亦就系原来就拼成eo嗰个, 重保留不变. 亦就系话, 原来当成同一个单元音音位嘅"香腹"同"出腹", 而家拼法两家区别开来喇. <br><br>點解要咁改革? <br>你想想,「掉」嘅羅馬字拼法點拼嘅? 系&nbsp;&nbsp;deu .&nbsp;&nbsp;咁就說明 如果你拼「出」字拼成&nbsp;&nbsp;cheut, 個&nbsp;&nbsp;eu 韻腹 就有歧讀。 <br><br>你試下寫呢行字: 將呱呱聲嗰只諸葛亮掉出去!&nbsp;&nbsp;Jeong gwet-gwet seng go jek Jue-got leong deu cheut heui! <br><br>鬼佬審起音來好辛苦。 <br><br>我改成咁: Jeong gwet-gwet seng go jek Jue-got Leong deu choet hoei ! 咁就避免咗上述問題喇。<br><br>另外,我嘅「第二式改革」參考建議提到 w 同 u 介音嘅問題。&nbsp;&nbsp;u 作為介音,當然比&nbsp;&nbsp;w 要美觀。 羅馬字作為方便人名英化嘅 方案,美觀應該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傾向於建議 將該介音盡量從 w 改成 u,比如講&nbsp;&nbsp;Gwongdung 改成&nbsp;&nbsp;Guongdung. 但係,咁做嘅話,「呱」 guet 字,韻腹會有歧讀,同 「粵」 yuet 嘅韻腹視覺上等同起來喇,但重系必須讀成完全兩個唔同嘅韻母。 <br><br>我就建議,在「呱」等極少數例子裡,為了避免歧讀,特保留 w 介音,避免 u 介音。 呢種解決辦法,就避免咗 penkyamp 入邊使用嘅,將 「掉」拼成&nbsp;&nbsp;deau 嘅武斷方法(亦即系話,根據呢種 penkyamp 嘅「武斷 原則」,羅馬字裡嘅 「呱」要拼成&nbsp;&nbsp;gueat)。 雖然 w 用於 gwet 終歸是另一種武斷,但 gwet 之武斷,總比 gueat 之武斷要簡單明了。 羅馬字無需要像 penkyamp 一樣深嚴,要「容易,直觀,簡單」。<br><br>其他改革建議,如&nbsp;&nbsp;ah 等, 我唔需要好堅持。 Desmond 可以擱置唔考慮。<div><br></div><div><b><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color="#008000"><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xx-large;">一定要心細! 偏字僻字一個都唔能夠放過。 咁樣嘅拉丁方案先能夠百戰百勝。</span></font></b></div>

penkyamp 發表於 2010-8-13 01:46:42

春本合并係港拼的灵魂。<br>从带锐音符表示长音的威妥码到不带符号的港拼。<br>牺牲咗长短a的区别。<br>不过,亦发明 ...<br><font size="2"><font color="#999999">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02</font> <a href="http://bbs.cantonese.asia/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194857&amp;ptid=2604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alt=""></a></font><br><br>Desmond 版嘅「羅馬字」,講嘅系一種方便當代使用嘅簡單英化工具,唔適宜講區別 古韻古聲母 嘅事情。 太高深,亦對簡化當代英化拉丁拼寫 無幾多關係。<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應該「直觀」,「明了」,而且「唔須解釋」。&nbsp;</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br></span></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5px;">我覺得「唔須解釋」系 「羅馬字」 嘅最重要嘅精神。 你可以在 penkyamp 話題內討論古韻。 因為 penkyamp 系可以考慮好多「需要解釋」 嘅東東 嘅。&nbsp;<br></span></span>&nbsp; &nbsp; </div>

xiss 發表於 2010-8-13 02:37:45

回覆 13# 高涼那海
高涼兄,你必須多瞭解一下漢語(不論普通話抑或粵語)拼音嘅發展史先。

網上亦都有唔少人好似你噉樣認為,港拼方案源自威妥瑪拼音。但係你會發現,呢種說法喺本論壇甚少被人提及,何解?因為呢個係一個好外行嘅提法。而呢道不少人係對拼音頗有研究嘅,佢哋自然不會認同此種說法。眾所周知威妥瑪拼音係一套國語拼音,又豈可話港府拼法會源自威妥瑪呢?眾所周知港府拼法係立足于粵語嘅。
如果港府拼法真係源自威妥瑪,港府拼法中諸如「陳」譯作「CHAN」,「雪」譯作「SUET」呢啲拼法又如何用威妥瑪拼音解釋呢?眾所周知威妥瑪裏面,陳譯作CHEN,雪譯作HSUE,更莫論粵語嘅入聲韻,係國語中沒有嘅,威妥瑪拼音有豈能用作表示入聲韻呢?

我話你知嘅嗰套粵語標準羅馬拼音,宜家好少人知道,甚至可以話已經畀人忘記咗,但係根據我嘅瞭解,我發現呢套方案可謂開啟咗粵語拼音嘅元年,雖然佢嘅功勞畀人忘記咗。但係佢嘅影響,則通過港拼深深地喺現代發揮緊作用。
粵語標準羅馬拼音,網上已經冇資料可尋。但係我根據維基百科嘅資料,得知佢應該係喺一啲嗰時嘅聖經福音裏面使用嘅。所以我就喺呢方面入手,終於喺廣州圖書館搵到。廣州圖書館嘅嗰啲古籍書庫中,有呢啲福音書籍,但可以十分殘舊,已經全部當作古物嚟到保存,不開放參觀的了。我一個學生,自然無法睇到啦。但係我有一個語文老師,我高中嘅語文老師,係一位老行尊,而且佢重係廣圖嘅掛名顧問,所以我覺得應該可以通過佢有啲作為。由於我平時喺佢眼中係個好學生,而且關係頗不錯,終於畀我說服到佢幫我佢探福音。不愧為老行尊,有資格親自同館長交涉,自然福音到手了。我只拿到三本,而且要求喺館中閱讀。但係已經足夠,我喺其中兩本福音書,一本封面已經殘舊,一本我重記得殘破嘅紅字上寫住「聖母福音 濟世蒼生」,打開入面之後,見到每行福音文均有羅馬字母注音,而呢啲字母,正正就係「粵語標準羅馬拼音」嘅字母。當時我頗為激動。甚至想攞去複印,但呢啲鎮館之寶,自然冇可能畀你複印啦。不過我依然摘抄咗一啲音節落嚟。

之後,08年嘅暑假,落去香港玩,由於有香港親戚就讀香港大學,自然有幸入內一探乾坤。自然跑不掉圖書館了,我希望喺圖書館裏面搵到一啲有關香港大概19世紀時嘅一啲有人名地名譯音嘅資料。不過搵唔到,我就同港大圖書館嘅老師(管理員吧)講咗下,不愧為香港嘅大學,學術氛圍好濃厚,絲毫冇內地圖書館嘅官僚。佢聽到之後,話呢道冇,但係中大或者城大嘅圖書館應該有,跟住佢重好熱情噉寫咗一張「推薦單」,同埋打咗個電話過去中大嘅圖書館諮詢,然後就叫我過去中大嗰邊睇。之後,我就喺中大嘅圖書館裏面喺嗰啲管理員嘅協助之下成功睇咗一張,新聞紙大小,但係就全部用嚟介紹香港地理概況以及港英政府同華人上層活動嘅紙張,時間係1901年嘅。最印象深刻,就係裏面提到一個叫張少保嘅米商,就話佢點樣點樣派米做善事,喺會所裏面畀英軍某高官接見嘅事件。而張少保,就係譯作CHEUNG SIU PO,

如果係威妥瑪拼音嘅話,點解張會譯作CHEUNG,而唔譯作威妥瑪嘅CHANG呢?事實上,啲資料證明,早喺19世紀,粵語就已經有自己嘅一套譯法,而呢套譯法全部基於粵語自己發音,而唔系借威妥瑪拼音變形而嚟。而呢套拼音,同時期可找嘅,就只有粵語標準羅馬拼音。


我好瞭解點解咁多人一口咬定港拼就係威妥瑪,因為我曾經亦都噉樣誤解過。事實上,我哋一口咬定港拼源自威妥瑪拼音,係由於港拼同威妥瑪一樣,b p不分,gk不分,dt不分......就係送氣清音同不送氣清音不分,呢個可以話係兩者嘅共同特徵,而且好明顯。既然如此,重唔係有淵源?

非也,以上想法係對拼音發展史不瞭解之過。首先威妥瑪絕非bp gk dt不分,佢係分嘅,簡單啲嚟講,係噉分:

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

bp

pp'

dt

tt'

gk

kk'

zts

cts'

zhch

chch'


我哋可以見到,佢哋係通過加撇號表示送氣。而呢個撇號喺中文譯寫咗英文時,由於不需要再作注音用了,就可免則免,一概濾去撇號,以免太多附加符號了(這也可看出譯音與注音的不同點),而我哋宜家見到嘅威妥瑪拼音,都係威妥瑪濾去撇號後嘅「譯寫版」(或者乾脆叫做郵政式),因而就覺得威妥瑪拼音送氣不送氣不分了。

那麼,為何威妥瑪要用撇號來區分送氣與否如此麻煩,而浪費b g d 呢啲字母不用呢?其實,呢個係當時所有漢語拼音方案嘅一大特色,因為bgd等字母喺英語中實質唔係指不送氣清音,而係指濁音,而濁音音喺普通話、粵語裏面係冇嘅,出於對語音事實的尊重,當時制定普通話拼音、粵語拼音嘅外國人,就自然不用上呢啲字母嘞。

當然,我哋亦都不難發現,既然粵語冇濁音,那麼即使用表示濁音嘅字母嚟到表示普通話、粵語嘅不送氣清音,亦都唔會造成音嘅混淆啦。於是乎,喺1928年公佈嘅為普通話注音嘅國語羅馬字,就用上bdg表示普通話嘅不送氣清音,自此開創咗中文拼音方案嘅bdg表示不送氣清音嘅先河。而後嘅漢語拼音亦都延續此習慣。但喺1928年之前,你可以翻查好多嘅中文拼音方案,均沒有bgd表示不送氣清音嘅,而一律用ptk加上撇號嘅。

所以,你所以為嘅港拼同威妥瑪拼音聯繫嘅「bp不分」現象,其實係嗰個時期所有中文拼音方案嘅特色,甚至可以話係共同點。實在冇理由因此就認為港拼必定源自威妥瑪。
而嗰個時期,粵語亦都有一套自己嘅拼音,就係粵語標準羅馬拼音,佢亦都係bp不分嘅,而且佢裏面好多嘅拼法,都出現喺今日嘅港府拼法中。甚至可以話,粵語標準羅馬拼音拼出嚟嘅拼法,都係港府拼法,只不過港府拼法收納咗其它各種拼式,擴容成一套大雜燴

所以,根據發佈時間以及拼法上可推斷,港府拼法嘅前身,就係粵語標準羅馬拼音。
若然你認定源自威妥瑪拼音,那你將無法解釋,為何cheung、sik、suet、chan、hom、hop、yuen呢啲拼法,威妥瑪中均沒有出現,而港拼出現了,而且呢啲拼法全部都係同粵語標準羅馬拼音百分百相同的。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2:50:35

本帖最後由 高涼那海 於 2010-8-13 02:59 編輯

\试问Xiss朋友,如何解释,港拼中使用kwun来表示官,而不是那套粤语标准罗马拼音里的Koon呢?

威妥码起源于19世纪中叶,即係18xx年。而你所提供的资料係1901年,在时间上,暂时不构成矛盾。
而论坛上没有关于威妥码粤拼嘅讨论,多少係因为在互联网上,找不到关于威妥码与粤拼相关的文章。
此外,在表示粤语的时候,威妥码的处理跟国语是不一样的。
如,张,按国语拼作chang,但按粤语,应拼作chéung。在文档排版时,应该无法输入特殊符号而成为cheung。
陈,按国语音,拼作chen。但按粤语音,应拼作ch'an。而残拼作ch'án。

xiss 發表於 2010-8-13 02:58:17

只要对着chun向他们读choen,对着gwun向他们读goon。一个星期就可搞掂。
而你非要向他们教cheun,或者choen,他们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拼音上写作cheon,而写名字时要写作chun呢?
严谨的处理是科学性,而传统的处理是接近性,生活性。

其次不知道你是不是广东省人还是港澳人。
小时候,学习ju,qu,xu这三个章节时,可让小学生磨透了脑筋。但仍然是这样过来。
同样道理,让你接受gwu这个拼法确实有点困难。
可以,花点小麻烦学会之后,会使你避免很多大麻烦。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0:52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高涼兄啊,如果你真的以為注音方案不用牽涉到多少語言學,那你可是大錯特錯。

教授大眾拼音方案,可以迴避好多語言學問題,填鴨式噉樣要求學生記住呢個拼音就係。但係,前提是你指定這套方案時,必須是基於正確的語音分析,你這套方案,是語言學上經得起推敲的。

正如過橋,人們不需要知道如何造橋,只需要「過就係」嘞,但係,并唔代表造橋嗰個可以迴避力學問題。否則,呢座橋就係唔穩固嘅,你一味叫人哋過就係嘞,但係就叫人哋過一條違反力學原理嘅橋,實質就係當他人生命是兒戲。

同理,如果你這套方案本身基於語言學就是錯的了,你硬要填鴨式叫人哋記住嚟學,結果只會誤人子弟,延誤對母語嘅正確認識,後果雖不會立刻顯然,但後果不堪設想。
首先,這套方案就必然不會長壽。
一套方案要成功推廣開,首先就要它能夠在社會各行各業立足,不論是普通的小學生,還是專業的語言研究者。假如我們的漢語拼音方案是犯了基本的語言學錯誤的話,那麼我敢肯定,即使小學生能夠填鴨式去學。但是換到中文系大學生、語言學家那個層面,就必然無法過關,一套本身有錯的方案不可能幫助佢哋順利完成各種語言探討研究。唯一方法係佢哋另起爐灶。結果就是,這套方案僅能停留應用喺社會的底層面,在它的本家專業裏面,甚至是稍高學歷的大學、甚至高中階段,也已經無法勝任了。這樣一套方案,不單止誤導,而且只會徒然增加社會成本。

漢語拼音方案之所以是一套成功的拼音方案,就是因為它是一套經得起語言學推敲的方案。就算它在基礎教育層面上,可以迴避很多語言學問題來學習,但不代表制定這套方案時就可以迴避這些問題,因為它是要擔負起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託付的,兒戲不得。你可能覺得你學拼音嗰時都根本冇考慮到語音學問題,但係唔代表制定拼音方案嗰時可以迴避呢啲問題。正如你使用一套軟件,你可以完全唔懂編程;但係開發一套軟件,就唔可以唔理編程上嘅問題,否則,軟件崩潰將是必然的事。

漢語拼音方案中的Ju qu xu是符合語言學的,這點我之前已經解釋過了。

你必須記住,你是在制定一套注音方案,而不是在學習一套拼音方案;當初學拼音可以「就這樣過來了」,但是制定拼音可不能「就這樣過去了」,當初漢語拼音制定ju qu xu,可不是「就這樣過去了」的,那可是符合語言學的,之前我已經就此解釋過了。這個基本概念,你必須搞清。

xiss 發表於 2010-8-13 02:59:53

本帖最後由 xiss 於 2010-8-13 03:01 編輯

试问Xiss朋友,如何解释,港拼中使用kwun来表示官,而不是那套粤语标准罗马拼音里的Koon呢? ...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2:50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是說了嗎?港拼已經擴容成一套大雜燴,而粵語標準羅馬拼音只是港拼的原型。而且,Kwun可不是威妥瑪的拼法

而且,港拼中,相信官拼作Koon的並不比kwun少,不信你查查

高涼那海 發表於 2010-8-13 03:12:53

我始终冇法认同妳关于嗰套拼音方案係港拼始袓此类讲法。
在港拼中,o与ou同拼作o。这种o,ou不会的作法,如果其前身是一个完善的拼音的话,唯一的解释是有附加符,而那套拼音方案,并不是这样。而是用oh表示o来区别。
我推测,他与港拼一样,都是源于一种更古老的拼法。或许也并不是威妥码。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粵語羅馬字 Yuetyue Lomaji 討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