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舉報
我睇就未必!
好简单,中国人造字最简要系简单易明。
「有」字里面嘅「月」其实系指肉,一嚿中间有纹理、有肋骨嘅肉,中间嗰两划就系指啲肋骨——家阵冇咗中间嗰两划,噉就唔成为一嚿肉,是为「没有」、「无」,因此就成为「冇」嘞。
盧總講嗰個就係字形~
而來源係無,多數人都贊成
不過在四邑片粵語中,「無」讀[mu],「冇」讀[mo],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高陽片粵語亦同此理,故不應單獨以廣府片之讀音相近而論證命題。
無本身有兩個讀音,一個為mu,即本來音,mo應係由天竺傳入嘅轉讀,例如唐朝時期「南無阿彌陀佛」個「無」字在唐朝時期就讀mo,但平時卻是讀mu。
而今日「南無阿彌陀佛」的「無」仍然讀mo,而普通話此處的正確讀音亦為mo,作陽平調。所以不奇怪。
原帖由 嶺南之南 於 2008-4-20 21:50 發表 不過在四邑片粵語中,「無」讀[mu],「冇」讀[mo],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高陽片粵語亦同此理,故不應單獨以廣府片之讀音相近而論證命題。 ...
原帖由 紫凤凰 於 2008-4-20 23:46 發表 無本身有兩個讀音,一個為mu,即本來音,mo應係由天竺傳入嘅轉讀,例如唐朝時期「南無阿彌陀佛」個「無」字在唐朝時期就讀mo,但平時卻是讀mu。 而今日「南無阿彌陀佛」的「無」仍然讀mo,而普通話此處的正確讀音亦為mo,作 ...
這個解釋有一定的見地,但又怎麽解釋化州話中「冇[mao]」同「無[mou]」的區別呢?
原帖由 嶺南之南 於 2008-4-22 18:12 發表 這個解釋有一定的見地,但又怎麽解釋化州話中「冇[mao]」同「無[mou]」的區別呢?
爾個問題就要研究ou與ao嘅關係啦,但係好可惜我唔係爾方面嘅專家,答唔到你點解ou與ao會形成轉讀。
如此类推似乎不妥。南方方言普篇都有广东话的冇,在其他南方方言中冇与无的韵母完全不同,所以这些地区没有人会误以为本字是无。广府人「组、早」不分,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古代汉语也有这个词,一般写作「毛」。
南漢先生其實應該考慮到北方的該字該詞有可能發生大變,但由於同屬一源,所以能夠形成嚴格的對應關係。
當然粵語本身亦有可能變,但問題是目前比較認可的是吳語存聲,粵語存韻的說法,所以如果組、早音同,我覺得這更可能是古代就已有的同音字,當然並不代表與現在同音。
所以我個人認為北方的ao音可能是由u或ou變化。但是如何變化就不清楚。
原帖由 南汉 於 2008-4-22 20:32 發表 如此类推似乎不妥。南方方言普篇都有广东话的冇,在其他南方方言中冇与无的韵母完全不同,所以这些地区没有人会误以为本字是无。广府人「组、早」不分,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古代汉语也有这个词,一般写作「毛」。 ...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粵語雖屬南方方言,但是粵語也很北,個人認為研究粵語不能僅限於南方方言的對比。
原帖由 紫凤凰 於 2008-4-23 00:08 發表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粵語雖屬南方方言,但是粵語也很北,個人認為研究粵語不能僅限於南方方言的對比。
此話怎講
原帖由 嶺南之南 於 2008-4-23 12:21 發表 此話怎講
因為粵語有啲嘢的確同南方欠同,但與北方卻同。
廣東向來係個大熔爐,落來嘅人不僅有南方嘅人,亦有北方嘅人。所以冇可能所有嘢都係由南方影響,亦都有北方影響。
原帖由 中二仔 於 2008-4-20 04:15 PM 發表 盧總講嗰個就係字形~ 而來源係無,多數人都贊成
有咩根据话「冇」字嘅来源系「无」啊?有几多人赞成啊?
唔通周街啲人话「酷儿」系读「箍儿」,你都觉得冇问题?
原帖由 卢总 於 2008-4-23 16:15 發表 有咩根据话「冇」字嘅来源系「无」啊?有几多人赞成啊?唔通周街啲人话「酷儿」系读「箍儿」,你都觉得冇问题?
你問有咩根據??
1.同韻
2.同母
只不過係類似「銘」字咁變一變調..
如果執著喺某些次方言韻母[-a-]介音,無聊之極.
另外,孔仲南喺<廣東俗語考 序>已經表明「無呼作母。合呼作憾。返呼作翻。勿呼作米。尋聲者無從下筆。於是而生安白造之俗字出焉。」
另外「酷兒」讀成「箍兒」同本主題無關.....
當然,問題好大,不過有少少離題.
原帖由 紫凤凰 於 2008-4-23 15:00 發表 因為粵語有啲嘢的確同南方欠同,但與北方卻同。 廣東向來係個大熔爐,落來嘅人不僅有南方嘅人,亦有北方嘅人。所以冇可能所有嘢都係由南方影響,亦都有北方影響。 ...
閣下能不能擧些例子來看看呢?
原帖由 嶺南之南 於 2008-4-23 18:44 發表 閣下能不能擧些例子來看看呢?
廣州係大熔爐,爾個唔使點講啦啩。
考古證實,廣東喺隋唐兩漢嗰時有好多胡人落來打工,而且兩宋時期的確有好多北方移民南遷。
而且我個人觀點係粵語脫胎自官話,所以跟官話分離比較遲嘅語言之一,所以唔應該但同其他南方方言比,亦要同官話比。
原帖由 紫凤凰 於 2008-4-23 00:07 發表 南漢先生其實應該考慮到北方的該字該詞有可能發生大變,但由於同屬一源,所以能夠形成嚴格的對應關係。 所以如果組、早音同,我覺得這更可能是古代就已有的同音字 ...
研究本字需要深厚的音韻學基礎。不過恕我直言,你明顯沒有學過音韻。與其靠猜測來討論,不如實際些去多看書。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2-24 07:09 , Processed in 0.0691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