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上次我唔知睇边度资料,入面有幅【楚文】竹简影印图,我起入面见到有个同「佢」字写得一模一样个字,只係笔画润色上有啲唔同。附文度介绍,咿个字真係「佢」,起【楚语】度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同【他】。
「渠」咿种写法,好似起唐代古籍度见得较多。笔者估计可能係唐代人唔识写咿个字,于是乎用个拟音字来代替。
睇见个「渠」字,我就觉得好唔顺眼,因我从细到大都係用惯「佢」字。「渠」令我联想起【坑渠】,「渠」「佢」在广州话的声调也不同。
舉報
以「巨」作为声部的形声字同样有:拒、距,在广州话皆念作 Keyuu,声调皆一样。因此笔者认为,「佢」字比较合理。
我都覺得渠字望落好奇怪~
我覺得用佢字都無問題.
佢字唔單止係粵語日常語.
有人話渠本字係其.
原帖由 思覺失調 於 2008-4-10 16:12 發表 ...明月照溝渠
如果用何文滙嘅標準,呢句好粗口。
原帖由 思覺失調 於 2008-4-10 16:12 發表 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溝渠
嗰条沟渠,应该系比较大嗰种,唔似坑渠咁邋遢。不过,我冇「不在现场证据」,当然都冇「在现场证据」。
原帖由 李四 於 2008-4-11 17:20 發表 香港老一輩報紙佬都係寫『渠』,我記得三蘇(香港數十年前非常出名專欄作家,以『三及第』文章著稱)就係用『渠』。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9-12-24 03:24 發表 只要地域文化存在,方言一定存在,普通话是一种交际性的语言,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语言。普通话历史短暂,我们现代白话文的历史也很短暂。语言教育首要目的是把民族的文化特性传承下去,仅仅为了交流是低层次的。这里有几个详 ...
鬼唔知佢歷史短暫,但普通話之前係國語,民國政府定立,係新中國後,稱為民主問題而改稱普通話,不過國語脫胎自官話,而制定成為共同語都係始於重係滿清政府時期,有學者曾經留日訪問,而獲日本建議,到民國時期開始,1949後改稱普通話又開始繼續推行。
原帖由 使君子 於 2009-3-9 10:26 發表 香港佬双重标准。攻击简体字就话「引起混淆」,自己就用埋晒有歧义字。
香港佬双重标准。攻击简体字就话「引起混淆」,自己就用埋晒有歧义字。 ... 使君子 發表於 2009-3-9 10:26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2-23 19:10 , Processed in 0.0635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