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121|回復: 8

[粵語拼音] 粤拼用b、d、g表示不送气清塞音实在没有必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9 20:4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人看到港式拼音的时候,发现香港的人名地名用ptk,觉得这是纯粹为了方便外国人。其实不然,稍微接触过欧洲语言和国际音标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字母在大多数欧洲语言中都表示不送气的清塞音(音值与粤语相同)。而英语则表示送气清塞音,受到英语的误导,大家都以为着几个拉丁字母都应该读送气。其实在拉丁语中这几个字母都应该读不送气,与粤语相同。所以粤语要实现拉丁化,首先要摆脱狭隘的英式和汉普式影响。

 

各位可以看看我的另一个贴,关于十九世纪的粤语拼音方案,当时的外国人就没有受到英式拼音影响。

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932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南汉 於 2008-1-9 21:03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1-9 20:46:34 | 顯示全部樓層
英语:有清浊对立,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清辅音习惯多发成送气音,仅在个别情况下习惯发成不送气音。这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特点。除英语外,德语、荷兰语也是这一类。意大利语:有清浊对立,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清辅音几乎都发成不送气音,仅在个别情况下须发成送气音。这是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特点。除意大利语外,西班牙语、法语、俄语也是这一类。
發表於 2008-1-9 22: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呢牌我旁觸咗歐洲除英語外嘅幾種語言,深有同感。
發表於 2008-1-12 21: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南汉 於 2008-1-9 20:45 發表 很多人看到港式拼音的时候,发现香港的人名地名用ptk,觉得这是纯粹为了方便外国人。其实不然,稍微接触过欧洲语言和国际音标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字母在大多数欧洲语言中都表示不送气的清塞音(音值与粤语相同)。而英语则表示送 ...
用諺文就沒這問題
發表於 2010-7-15 16:58:02 | 顯示全部樓層

RE: 粤拼用b、d、g表示不送气清塞音→為了內部邏輯

本帖最後由 lotus7174 於 2010-10-4 17:02 編輯
各位可以看看我的另一个贴,关于十九世纪的粤语拼音方案,当时的外国人就没有受到英式拼音影响。
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9321&extra=page%3D1南汉 發表於 2008-1-9 20:45


關於我的<b> <p>(王炳耀的<p> <ph>):
王炳耀的<p> <ph>,其實我小時候也發明過,把送氣音視為不送氣音的變體,用<b> <bh>表示。
舊式國際音標用{p'}(應是用圓頭式開單引號)表示送氣音,大部分早期拼音用<p'>(應是用圓頭式關單引號),
後來被港府「懶寫」做{p},造成今天的現象。
其實是香港人學英語,受了廣州話影響,把英語的<b> <p>發音成國際音標的{p} {p<h>}
({<h>}表示送氣,上標{h},統一碼{ʰ}),
所以反過來,覺得拼音法可以用<b> <p>表示廣州話的{p} {p<h>},即現今大部分無濁音拼音法所採,
包括大部分近代廣州話、普通話拼音,部分閩南話拼音(其濁音對應到廣州話的鼻音或流音),
甚至新訂韓語拼音。
原因是廣州話沒有濁音,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字母,而不用寫<p'>或<ph>寫到太長。
好像,黃錫凌在《粵音韻彙》裡創意表示,{b}下加圓圈清化,即得<b>,{p<h>}省掉送氣符號,即得<p>。
這是考慮方言的「內部邏輯」。
但是,如果考慮都很多方言拼音法要盡量相似,區分四種塞音,就很可能要用<b> <bh> <p> <ph>。
這是考慮「跨方言共用符號」。

關於常見韻腹我的<a> <e>(王炳耀的<ā> <a>):
即大部分人都把大嘴長音「丫」{a}視為長音,寫做<aa>,細嘴短音「握」{ɐ}視為短音,寫做<a>,
後來被港府「懶寫」做兩個都是<a>,造成今天的現象。
不過我發現王炳耀的<ei> {ɐi}就等於我的<ei>(矮),不合他的分類,卻變成與我相同。
大陸廣州話拼音和我的拼音,用<a> <e>,應該是受了權威詞典《辭淵》和普通話拼音的啟發,
不用<a>用太多,用在<aa>和<a>上,也不用寫到<aa>這麼長,因為這兩個韻腹實在太常出現了。

關於我的<oe> <ue>及<oeue>(Parker的<ö> <ü>及<öü>):
我跟Parker有一樣的見解,認得這就是德語發音,其他人認為細嘴短<oe> {ø}
(前元音,有些人視為央元音,{o}橫線穿過,統一碼{ɵ})
是<u>的變體,被港府拿來變成<u>,造成今天的現象。
我也曾經用<ö> <ü>拼寫這兩個音,<ö>還分長短:
長音{œ}用<öö>,如張<dzööng>(今<zoeng>)、靴<höö>(今<hoe>);
短音{ø}用<ö>,如樽<dzön>(今<zoen>)、虛<höü>(今<hoeue>)。
我現在用<oe>同時表示長音和短音,和Parker的<ö>完全相同。

謝謝!
發表於 2010-7-17 00: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一直都認為咁嘅聲母表係最好嘅:
b p m f
d t n l
dz ts s ny
j ch sh y
g k ng h
gw kw w
------------
dz ts s 、j ch sh 的對比
如果選擇不分平翹舌,就只用j,ch,sh。
如果要分的話,dz,ts,s表示平舌,j,ch,sh表示翹舌音。
而單獨的z要留出來表示空韻(標準音中不會使用)
------------
表示方音,粵西有(sl)這個音。
但sl的字只對應古心母,跟平舌音基本一致,
所以,粵西方面,使用j,ch,sh,s。定義,s表示(sl)這個音。
還有很多地方,會有ny這個音。
------------
發表於 2010-7-17 00: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而韻母方案嘛,「藝術性」太強了,很難說誰好誰不好。
發表於 2010-7-17 19:29:57 | 顯示全部樓層
1.從語音學考慮,p/ph拼法可能沒必要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55723&extra=page%3D1
如果此話題中關於英語母語者濁塞清化的說法成立或者相關實驗屬實,那本土英語b/p d/t g/k的主要區別就逐漸變成送氣與否而並非帶音與否了;

2.從資料庫編排考慮,p/ph拼法可能沒必要
26字母中h位於e與i間,音序法採用Wales拼寫風格編排字典時如不將ph視為二合字母,明顯不利於聲母分隔,就像普通話辭典sheng排在seng與song中間一樣。

3.按VOT等屬性分析,標準粵語沒有吳語/閩語/韓語等語言中的三套塞音聲母對立,從輸入法設計考慮,26個字母符號何必吝嗇。
發表於 2010-7-18 19:59: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高涼那海 於 2010-7-18 20:04 編輯

同意樓上個第三個觀點。
既然只有平氣清音同送氣清音兩種。
不如用bpg表示平氣音,用ptk表示送氣音。
否則,bpg唔用,會好浪費。。。
------
b p m f
d t n l
j ch sh y
(dz ts s ny)
g k ng h
gw kw w
個人認為這套係最好嘅。。。
西裏爾版本:
Б П М Ф
Д Т Н Л
Ж Ч Ш --
(З Ц С НЪ)
Г К НГ Х
Гу Ку 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5 07:06 , Processed in 0.0591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