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dengjun

[粵語拼音] "简明广州音字典"使用的"广州话拼音方案"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7: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观点是:中国人都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如果需要去香港,澳门学习和工作,还要学习粤语和英语。如果移民美国,加拿大,澳洲,还要下功夫学习英语。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7: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开平碉楼申请世界遗产成功。为了吸引外来旅游者,凡是和旅游有关的行业,从业人员都要学习广州话和普通话,也要学习英语。我主编的《开平方音字典》,《简明广州音字典》都有普通话对照,不仅是给开平人提供开平话和 广州话的读音,更是结合当地方言语音情况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书。因为只有掌握当地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掌握当地话和普通话的词汇对比,才能学好普通话。所以说,我研究方言和出版方言著作,目的是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7: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为什么要研究开平方言                     

  我是长期从事大学俄语和英语教学的外语工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开平人,二十岁才离开开平。为了学好普通话、广州话、英语和俄语语音,为了了解学生的母语方言对学习外语语音的影响,我学习过一些普通话和方言的著作和论文,学会了国际音标,并在工作之余对自己家乡的方言--粤语四邑片开平(赤坎)次方言进行长期的研究,并积累了开平话同音字汇和方言词汇等语料。
    我又认识到:开平方言是开平人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了解开平方言,通过开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以及口语词汇的对照,可以更好地学习说普通话和用纯正的普通话词汇写作。开平人通过对自己方言语音的分析,掌握发音器官的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学会用于开平方言的国际音标,对进一步学习语音学是有好处的。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之所以能正确区别普通话的翘舌音和平舌音,就是得益于自己的母语方言--开平话,因为开平话和普通话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语音对应规律。我能学好英语和俄语语音,也得益于对自己的母语方言的认识和分析。受到方言研究大好形势的鼓舞,我想把几十年来所积累的语料整理后发表。但苦于离开家乡多年,每次回乡也是在方言语料上增加一鳞半爪,因此今年下定决心,和家乡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合作,组成编写组,记录我们自己的母语方言,献给我们的家乡以及海内外的开平人,也希望能在全国方言学界作出自己一点点贡献。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动机和缘起。
                       (摘自《开平方言》前言,1999年12月) 

發表於 2008-8-22 07:25:2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在北方生活的粤籍朋友, 子女都不会广东话.

再说说美加: 因为美加的多文化主义政策, 各族群能够允许设立"母语周末学校". 这是对华人一个比较有利的华语发展条件.
过去几十年, 所有华语, 粤语母语教学, 在北美, 极度不发达. 因此, 国粤语家庭基本上很少能通过周末学校系统来把子女中文水平提高到中学水平. 任何子女有母语会话能力的家庭, 基本上是通过家庭环境老保持母语的.

近年来, 中国语(普通话, 国语)已经成为中学选课. 大学中的中国语已经逐渐成为更加普遍的"外"语. 这对华人子女的母语水平提高, 是很有鼓舞作用的.

粤裔长期是北美华人社区的多数派. 粤语文化在北美华人社区是有传统的. 近年来, 粤语媒体发展迅速, 中国语媒体也同样迅速发展. 这是香港新移民和大陆新移民建设的结果.

但是, 中国语母语教学和粤语母语教学相比, 技术资本明显更为雄厚. 

北美粤裔和香港移民中母语教学的贫乏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 这种贫乏是没有有效的拼音造成的. 但是至少北美政府, 北美社会为华人创造的外部条件是有利的. 另外, 非粤裔的移民, 如大陆的北方移民, 对粤语的支持和兴趣, 也说明了粤语的市场是可以扩大的.

至于北美粤裔, 港裔的粤语水平提高(到中学水平)有什么需要可言: 首先, 粤语在北美华人社区中的传统地位就是第一个需要. 其二, 粤语在将来必须冲出不明朗的现状, 确立其"国际通用语"的地位. 这是有现代媒体的发展作为根据的. 香港电影, 北美粤语娱乐新闻媒体, 都是粤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基础.


[ 本帖最後由 penkyamp 於 2008-8-22 07:29 編輯 ]
發表於 2008-8-22 07:4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engjun 於 2008-8-22 07:02 發表 我的观点是:中国人都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如果需要去香港,澳门学习和工作,还要学习粤语和英语。如果移民美国,加拿大,澳洲,还要下功夫学习英语。 ...


第一代移民当然要恶攻英文. 但是, 没有人需要对第二代移民说"下功夫学英文".
华人是一个相对其他移民团体来说最忘本的民族. 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之间的文化隔阂, 各种移民民族相比, 华人是最大的. 大多第二代移民连老一辈对他们说的母语都听不懂, 也对真正的中国文化很不感兴趣.
近年来, 第二代中对中国大陆的看法稍有改观, 但他们仍然带着一种"美国人"的姿态去接触中国. 这和别的有深厚文化认同背景的移民民族有很大不同. 也就是说, 华人社区在北美, 没有这种认同的土壤, 导致第二代对中国的态度是一种"浪子回头"的态度, 不是一种保持社区文化传统的态度.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7:55:3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为了编写普通话对照的《开平方音字典》和《台山方音字典》,在汉语拼音方案和1960年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广州话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开平(赤坎)话拼音方案,台 山(台 城)话拼音方案,凡是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就用相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 例如:统一用ng 表示舌根鼻音,用n 表示舌前鼻音  :

普通话        广州话      开平话       台山话

gang-  刚     gang-梗     gang- 梗      gang-梗

gan-   甘      g ɑ n- 艰     gan-  简 ,茧       gan- 简 

gen-   跟       g en- ()  gen- 景        gen-景,茧

                     gan-跟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2 09:04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8:3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多数台山人和开平人的族谱记载,他们是南宋末年从中原来的汉族人,多数经过南雄珠玑巷。譬如我们姓邓的人,始祖曼公(黄帝第二十一世孙),海外华人都奉四十七世祖邓禹公为远祖,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华侨组织邓高密公所,每年祭祖。在语言的学习上向来是非常开放的。当祖宗还在中原的时候,说的是当时的汉语方言(北方话),迁移到广州以后,说的是当时的广州话。后来经新会,台山到开平以后,说的是现代的开平江南话。我从二十岁到北方,孩子都在北方长大,他们说的是北方话。我们村子的人仍然聚居在一个乡(现在分为两个村委会)。中原的北方话也在发展变化。前几个月,美国邓高密公所的负责人回国参加河南邓姓发源地那个村子寻根的时候,邓族的子孙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之间交流只能用普通话或英语。同样,关族图书馆为了续写族谱,他们到北宋时的远祖的原籍福建出差,他们互相用普通话交谈,到新会司前查找旁系祖宗的后人,他们也不通话,就用广州话交谈。以上情况说明,语言(包括方言)是后天学来的,用什么语言交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当地生活和工作需要什么话。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2 08:36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9: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们姓邓的广东开平人,祖上是北方人,后来经南雄珠玑巷转辗迁到现在开平赤坎护龙乡(现在分成两个村委会)。海内外邓姓的人都记住自己是黄帝的子孙,是邓禹的后代。在美洲的华人都有邓高密公所的华侨团体,每年春节都祭祖。在我村侨领的建议和支持下,我主编了《华侨村莲塘里》发给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香港和国内各地的乡亲。我写了一首诗记载此事。

 

 

       护龙邓氏渊源 (七律)    
       
                           
            南阳邓氏有奇葩,移植珠玑长幼芽。
            九子房中开我族,三圭山下是吾家。
            寒来暑往戴新月,朝出晚归披彩霞。 
            异国他乡谋发展,此根仍是在中华。

        注:第一句指商王武丁封季父曼公于河北邓国,即今之河南南阳,后以国为
            姓。曼公乃我邓氏始祖。我邓氏47世祖邓禹公亦生于南阳郡新野。禹
            公佐东汉光武帝起兵有功,被封为高密侯。第二句指南宋时我邓氏94
            世祖英甫公(号带湖)四岁随父邓林乔公迁至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沙水
            乡。第三、四两句引用我村秀才邓世忠的对联,说的是南宋末年我邓氏
            94世祖带瑚公生九子,长子玑公是我护龙开宗祖先(永瑞公是邓氏
            97世祖,晚景公是邓氏99世祖),下联说的是明代初我邓氏99世
            祖晚景公13岁丧父,从新宁(即台山)迳头村迁到三圭山下乐土村安
            家,从此开基开平赤坎护龙。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2 14:18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9:29:11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个生在北方的人迁到南方,他的后代就说南方话。同样,这个在南方出生的人,到了北方工作,下一代生于北方,他的后代就说北方话(又说更早的祖先留在北方后代的话)。

       总之,语言(包括方言)是后天习得或学习的。说什么语言(方言)是根据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9:41:48 | 顯示全部樓層
翔实记录侨乡方言   《开平方音字典》即将出版

--------------------------------------------------------------------------------
2002年12月03日 09:01

  中新社开平十二月二日电(吴丽有)一部翔实、准确记录著名侨乡开平方言书面和口语字音的字典--《开平方音字典》目前已经定稿,即将出版。
  据了解,该字典的主编邓钧教授是开平籍人,一生从事语言教育工作,他编著的《粤语基础教程》荣获新闻出版署首届配书音像制品优秀奖,主编的《开平方言》荣获江门市「五个一工程奖」。
  已故世界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秘书、中国新闻社离休干部司徒丙鹤老先生在认真看过该字典的书稿后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开平方音字典》的出版,是一种创新,将对保存、记录开平方言,发展开平的文化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开平人,我为家乡能出版这样一本书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开平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拥有六十八万人口,但海外乡亲却有七十五万人。开平方言属于汉语粤方言四邑系次方言,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开平方音字典》以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为主要目的,科学、准确地将开平方言用独创的开平话拼音方案标注出来,对记录、研究开平方言,保存地方文化和加强海内外开平乡亲的联系与沟通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开平市的文化事业相当繁荣,先后出版了《开平百科全书》、《广东华侨史话》和侨乡文化丛书等多部影响力较大的书作。

  编辑:秦欣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09:46:59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山方音字典》热销 购买者主要为华侨

来源:江门日报   时间:2006-05-10 14:39:30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 关闭 】  


  5月1日,《台山方音字典》1900册运抵台山,记者从台山市一些书店了解到,该字典一上书架就受到市民的青睐,购书者多为华侨,也不乏在台山工作的外地人。

  据悉,《台山方音字典》这次印数为2000册,其中1500本在台山市和开平市新华书店出售,台城其他书店本来代售数量共1100本,但现在只供给800本。一书店的老板说本来预定了300本,最后只收到了150本,原计划5月1日上架,因故推迟至5月7日才上架,虽然错过了黄金周,但上架当天,就卖掉10多本。新宁书城本来预定了1000本书,最后由于货源紧张才拿到400本。据各书店有关负责人介绍,购书者一般都是外地人,想学习台山话,购书者中华侨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据新宁书城的老板介绍,有一位老华侨一次买了20多本《台山方音字典》,他称是帮国外的其他华侨买的,主要是为了在美国出生的下一代学习台山话。

  据介绍,《台山方音字典》是一部既有普通话注音又有台山话注音的简明字典,以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为编写宗旨。该字典绝大部分字是汉语通用字,也收录了少量台山方言口语用字。同时,该字典提供台山话和普通话读音和常用例释,供台山市青少年和其他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共收字8900余条,例释丰富,实用性强。例释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作为主要参考书。此外,该字典还收集了许多词语(包括四字词组3000余个,多数为成语和熟语),供中小学生识字或家长辅导时参考。(赵可义)
(采集:赵岚  编审:叶海林)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2:27:09 | 顯示全部樓層

      旅美老华侨的第二代,除非还在华埠工作,如果要离开华埠融入上层社会,就需要学习英语。我的一个同村兄弟,原来在中美洲谋生,后来移民加拿大多伦多,除了财产要申报以外,还要考英语。如果英语不合格,还不批准他移民。

     至于台山和开平的高中生,被北大清华等国内名牌学校录取以后,必须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才能适应在北方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950年我在到上北京学习以后,大约要经过三个月 到半年,才能完全适应北方的语言环境。

     我的普通话学习比较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比自己的母语方言--开平话,了解开平话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按照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练习。我学习广州话也是如此。开平话没有韵母 yu 和 oe,我是在读中学的时候根据广州话韵母yu,oe 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练出来的。练习声调也是如此。普通话的声调调值,在开平话都有,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我在北京学习普通话的zh.ch.sh,r并且说得到自然,大约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2 12:44 編輯 ]
發表於 2008-8-22 12:49:41 | 顯示全部樓層
现代标准广东话必须象东南亚华人将华语建立成民族社区语一样, 在北美和东南亚粤裔社区建立成标准社区民族语.

过去一百多年来, 华语, 粤语在北美的地位, 是一种自然的移民语言, 没有南洋华语那种标准地位和通用地位.

情况是会改变的. 过去一百多年来, 通常是下层的华人移民得不到学习英语的机会, 聚于华埠, 而中产阶级的美籍华人加速同化速度, 脱离日常华语, 脱离日常中文.

中华圈文化地位改变, 中产阶级的北美华人会在自己英语水平达到高水平后, 继续保持华语和中文的使用. 而第二代华裔则会一直保持中英双语, 或在纯英语环境下成长多年后, 在北美找到能使自己华语会话能力, 识字水平迅速提高到应用水平, 商业水平和中等文化水平的学习机会.

这种"多文化主义"是北美政府和民间社会提倡和一直推行的, 其推行, 已经证明加强了许多移民族群, 如意大利裔, 犹太裔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 将来北美华人会向这些高文化素质的族群看齐.

而在中国大陆, 地方族群认同也会进一步健康成长. 因为社会进一步自由化, 进一步富裕, 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也会逐渐加强他们的双语和多语能力. 传统文化会成为一种"后工业"的需求. 破坏地方族群利益的"推广普通话政策", 已经在福州, 广西等地受到批评, 现在很多方法言地区都不愿意走福州和南宁那种方言被基本破坏的路子. 互连网帮助地方族群文化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生存能力. 各地逐渐开始把自己的地方传统语言文化, 看做是一种"遗产", "品牌", "资本". 这种与市场挂钩的语言文化保护观在市场经济社会, 是会获得广泛认可的.
[ 本帖最後由 penkyamp 於 2008-8-22 12:53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3:00:5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在努力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记练习家乡话。我养成一个习惯,我在家里读报的时候,对于其中一些段落,我经常用普通话读一遍,用广州话读一遍,用开平话读一遍。1858-1963年我就整理出开平赤坎江南语的同音字汇,用拼音写出。这份底稿我一直珍藏到今。1968年我阔别多年回到广州说广州话,回到家乡说开平话,虽然有些生疏,还是受到亲友的称赞。

       现在电话普及,我拿起话筒,对开平老家的人说开平话,对广州的朋友说广州话,对北方的同学和朋友说普通话。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2 13:20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3:38:57 | 顯示全部樓層

     至于开平的情况,电台广播用普通话和广州话,甚至开平民歌用的是广州话。要想听到开平话,在茶楼可以听到。我曾经回到我的小学母校参加校庆,回国的华侨和国内的人说的是清一色的开平话。那一次我夫人(在上海长大)和我一起回去,除了我以外,我就找一位参加校庆会说普通话的亲戚陪同他说话。见到美国回来的同村叔叔,她就和他们说英语。她回来湖南对别人说,到了我的老家,就好像到了外国一样。

    但是我陪同他回她上海和浙江老家,情况就不同了。我一路都说普通话,他的亲戚都会说普通话(有的人说话带上海口音),我没有到外国的感觉。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3:55:52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湖南长沙,我没有听到对推广普通话反感的。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在长沙有许多湘西人,常德人,那里说的话是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两种话在湖南长沙畅行无阻。除了湘语相声,平时广播用的是普通话。公共汽车报站,只有普通话。

     在1985-2000年,长沙的许多业余学校都开粤语课,因为学生结业以后要去广东打工。这几年都不开了。不过粤语音带和粤语书还是受欢迎的。

發表於 2008-8-22 14: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湖南, 教授打工用广州话, 使用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广东话拼音, 是十分合理的. 但必须说明那是一种从普通话语音的角度去模范广州话语音的工具.

广东话拼音对打工仔的价值, 也不是长久的, 而只是一种"过河"的工具而已. 我想, 用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模仿型广东话拼音, 确实减少了不少灌输新拼写系统的工序. 毕竟打工仔不是搞语言的人. 对他们来说, 进入一个真人会话的环境, 比任何书本上的东西要重要得多. 而且, 广东话目前来说, 并没有成为一种现代化, 规范化的语言.

这和"汉语拼音"普及前, 教授英语为母语的人学华语, 采用"英文式"汉字注音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因为这些英语人士进入汉语环境后, 哪一种拼音对他们来说, 都是没有权威地位的.

但"汉语拼音"普及后, 这种国家推行的拼音几乎成为了汉语语言生活, 语言交流的一部分. 所以现在一律改用汉语拼音.

我的目的, 是要使广东话现代化, 规范化. 国际化. 并真正成为有效的高等知识载体. (现在香港的"母语教学", 事实证明, 是极为失败的)


关于推普: 我不希望广州步长沙, 福州的后尘. 更不希望香港步长沙福州后尘. 广州(或香港)没有必要用普通话来取代广东话. 广东话并不是他们的新湘语. 广东人和香港人完全可以具有三语沟通能力..



[ 本帖最後由 penkyamp 於 2008-8-22 14:26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4:4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拉丁字母本来是拼写拉丁话的。后来英语用来拼写英语。人们就说这是英文字母。利用汉语的偏旁部首制订注音符号,当时的政府机构进行推广,在教科书中注在每个汉字旁边,用来拼写汉语普通话。不久又出了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在《辞海》上用来注音,得到一定的推广。就我本人来说,我学会了注音符号,没有完全掌握国语罗马字,因为它的标调法太复杂了。1950年我学习了拉丁化新文字,因为它不标调,可以根据连写就可以读出。拉丁化新文字还有好多种,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有上海话拉丁化新文字,有广东话拉丁话化新文字(广拉)。各种方言的拉丁化新文字都是在北方话新文字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方言情况制订的。凡是发音相同的,就用相同的字母。这些新文字方案,都由有关群众团体制定的,不是个人行为。例如当时有上海拉丁化新文字协会,广东也有相应的协会。
 樓主| 發表於 2008-8-22 14:56:03 | 顯示全部樓層

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汉语拼音方案就成为国家标准。字典和辞书都采用了。

1960年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了广州话拼音方案,客家话拼音方案,潮汕话拼音方案。这三个方案是在过去有关方言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基础上修订的。例如,过去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是用 j 表示国际音标的[j]的,后来跟着都改用 y 表示。过去拉丁化新文字是用 x 表示 喉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改用 h 表示。这三个方案得到推广,靠的是有关字典,例如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广州音字典》(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方言字典》编写组编,饶秉才主编)。这本字典1983年初版,到1989年第8次印刷,已经将近一百万册。不久以前又修订出版了。饶秉才主编的《广州音字典》在内地畅销,同时也把这个广州话拼音方案推广了。

[ 本帖最後由 dengjun 於 2008-8-24 06:48 編輯 ]
發表於 2008-8-22 15:01: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历史上该淘汰的东西还是得淘汰的. 中国语言拉丁化从利马窦到现在, 经历了不少方案. 不断的改革说明, 不合理的东西是很多的. 不尽合理的东西, 难以真正生存.

传播媒体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 在二十世纪初期, 掌握了一套原始的印刷器材, 就对一方的文盲民众造成了扫盲的影响. 但是对印刷器材的掌握, 在当时是高度集中的, 中国人也是大部分文盲的.

二十世纪初大部分出于左翼政治需要而进行的中国语言拉丁化工程, 是失败的. 但是, 这些工程在今天最丰硕的成果, 就是现"汉语拼音"方案权威地位的确立.

问题是, 别的方言, 怎样去反馈, 或得益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成功? 到底是遵循汉语拼音的具体符号, 去模仿别大方言, 克隆出"汉语拼音方言版", 还是更灵活地消化汉语拼音成功的经验, 真真正正地, 系统化套用使汉语拼音得以成功的语言功能? 首先就要看有没有必要这么做.
如果是为了教游客在长沙市能用方言问路, 就大可不必动这个工. 如果是为了把粤语, 闽南语, 吴语现代化, 使他们具有一套功能上能与汉语拼音瑰美的, 能成为这些族群语言文化生活一部分的拼音, 则有必要了.

现在这个状况已经根本改变. 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 知识广为传播, 电脑工具深入个人生活. 社会上百分之九十有中小学学历. 二十世纪初期能够对大批人口产生彻底影响的印刷品, 今天的书本消费者只是微微过目而已. 一种方案能否真正成功, 取决于其在电脑时代全天候的媒体使用.

基于汉语拼音设计的广东话注音工具, 毕竟走不出它从属于汉语拼音的地位. 也不能为广东话担当汉语拼音能为普通话担当的所有功能. 一种拼音, 当有从属性和局限性(就如 JYUTPING, 功能十分有限)的话, 就抑制了方言的系统性现代化.

打工仔学应急粤语以便南下的时代毕竟渐远. 将来的时代, 必须满足广东话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国际语言的需要. 广东话的拼音工具, 从属于"汉语拼音"的时代, 也将渐远. 新时代, 将要求一种成为广东话语言生活一部分的, 能为多媒体所运用的系统拼音.

[ 本帖最後由 penkyamp 於 2008-8-22 15:21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2-5 20:48 , Processed in 0.0965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