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官诗社的诞生
抗战胜利后,邑中名流再组诗社。据杨宝霖老师提供的一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二十三日《民国报》消息:邑中名流邓寄芳、邓公达、刘品姜、崔斯浚、杨鹤宾、徐亦良、张伯克、徐直公、郑楚拔、谢兆吉、李子晃、周崇谋、卢颐年、袁鸿铭、徐学芬、王澄心等,以俗世目下,道德文章,日渐衰靡,联合发起组织东官诗社,以声气应求,研讨诗章,且发扬本县文化精神,振奋人心。
杨宝霖老师介绍说:「东官诗社的社址就设在莞城大西路东莞县银行的二楼,例会每月两次,第一星期日及第三星期日12时。」
租船赴莞入诗社
深秋,随东莞市政协文教科体卫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李炳球先生到茶山。在青鹤湾的一条巷道里,一座小楼的对联「小楼听雨酣春梦,深巷闲吟觅好诗」深深地吸引了我。李炳球介绍说:「这就是东官诗社仅剩的两个会员之一——陈雪轩老师的家。」
据陈雪轩介绍,他在茶山的老秀才钟叔敬和石龙的名医朱敬修的介绍下,于1946年加入了东官诗社,同年农历八月廿一日,为参加东官诗社的成立大会和第一次雅集,他和钟叔敬、朱敬修三人合租一艘船到莞城,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
我问陈老:「为何不坐汽车要租船?」
陈老解释,当时虽是抗战胜利后,但国内仍不太平,北方内战炮火纷飞,东莞亦树欲静而风不止。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时交通也十分不便,东莞至石龙虽有汽车,但一天没有几班车,为赶时间,只好租船赴莞。他还介绍,东官诗社成立暨第一次雅集是在莞城大西路的东莞县银行二楼进行,到会的大部分会员是莞城人,有邓寄芳、邓公达、崔斯浚、杨鹤宾等十几人,石龙和茶山的就他和钟叔敬、朱敬修三人,其他人的名字就不记得了。
据杨宝霖老师介绍,东官诗社的会员中,崔斯浚、杨鹤宾两人为凤台新社的成员;社长是邓寄芳,他是1917年民选的东莞县长,他原是南社诗人(南社社长为柳亚子);邓公达是东莞县银行行长;徐直公是徐夔飏之子,时任东莞县县长。
陈雪轩介绍,当时东官诗社100多名会员中他与何炎燊是年纪最小的,才20多岁。
由于交通的不便,内战仍未平息,陈雪轩就只参加过这么一次雅集,往后诗社雅集的消息,他只在《国民报》或《平报》上看到。1949年内战结束,东莞解放了,但政治运动一波接一波,东官诗社雅集的消息他再也没有听到了。60年后的今天,东官诗社100多个会员中,至今只剩下陈雪轩和何炎燊2人了。他们俩现在都是耄耋之年,仍在坚持写诗的,就只有陈雪轩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