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第五八七期載王麗老師文,《語文丟失了什麼》。文章分析了內地高考語文和語文教學的問題,發問,如何拯救我們的母語教育?語文丟失了什麼?
先說說,我是贊同把「語文」正名為「國文」的,我們現在仍然對「國文」一詞感到彆扭,是因為我們自己心理有問題。
國文丟失的是什麼?丟了很多,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是丟失了一個「人」──丟失的是一個好的傳承者。
事情總要歸結到人的身上。為什麼要小孩子進行語言文字的教育?就是為了傳承國家語文,傳承者自己如果有問題,還怎麼能奢望他把國家語文遺產傳遞到求知若渴的孩子們手中、腦中和心中呢。陸游告誡兒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曹操青梅煮酒橫槊賦詩,他的行動和詩章啟發了兒子的文思。他們都是一個好的傳承者,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國文教育套路,那麼陸游和曹操都得放下筆和劍,給兒子們掰著指頭講語法,ABCD1234填空選擇判斷簡答閱讀理解讀後感……恐怕一通灌輸之後,還是不懂何謂宋詞、何謂樂府。
這裡說的傳承者,不只是哪個語文老師、哪個校長、哪個教材編寫者或者哪個高考命題專家,傳承實際上是個整體,這些人都是,連教育官員甚至其他政府部門官員也可能是。譬如當有些部門封殺方言的時候,就是對國文傳承的一種傷害。
傳承者應該具有的素質很多,最重要的是對民族語文的敬畏和熱愛。很難想像,高考命題者在試卷上把漢語文大卸八塊的時候,會讓人對國文有發自內心的熱愛。編教材的人不愛國文,出試題的人不愛國文,還能指望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熱愛、敬畏和懂得民族語文嗎。在中國最頂尖大學的校長誤用成典的時候,國文丟失的是一個好的傳承者便有了更生動的例證。
龍應台女士說,我在文言文的世界裡,發現太多批判的精神和超越現代的觀念,太多的先進和豐富,太多的思想和文采。她說,沒有文言文這把鑰匙,你就是對這個世界目盲,而且傲慢地守在自以為是的狹隘現代裡。閹割文字、破壞語言、撕裂傳統,把民族語言文字工具化、膚淺化、物理化、「作文化」,對於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字和思想,我們破壞得太深太久了。應該好好問問,我們是否是一個好的傳承者?對於浩瀚博大的漢語言文字與文學,我們是否有資格做一個傳承者?
轉自2006年10月1號《大公報》,作者:端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