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姜文導演首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映像出色,一鳴驚人。但第二作《鬼子來了》過激過火,我很失望。七年後拍成第三作,仍有才氣,可惜無法再度燦爛。
太陽照常升起》交織?四段故事,以大陸文革後期1976年為主,沒有直接提及歷史政治情?,而側重鄉野風土與男女情慾。姜文保持電影感很靈活,畫面飛舞,不會單調沉悶。然而恃才賣弄,搞得故事不明情理不清。最明確的是他難忘大陸對舊蘇聯的集體回憶,依然充滿浪漫迷戀。
首段「瘋」是怪雞的山村母子情。周韻演瘋媽媽很趣怪,像鄉土版《天使愛美麗》,連自殺也像反斗遊戲,令孝順兒子房祖名忙於救謢。妙在他倆亦像頑皮的姊弟。
第二段「戀」是某學院發生非禮事件,結果也鬧出自殺。黃秋生和姜文都演老師,陳沖演風騷女醫師,顯出文革禁慾形成性慾怪現狀。
第三段「槍」,姜文下放到「瘋」的山村勞改,反而樂於時時攜槍上山打獵。但寂寞嬌妻孔維與房祖名偷情,應否槍殺奸夫淫婦呢?北京的崔健為他作出圖解。
最後是「夢」,在壯麗的荒漠雪嶺中,夢幻式追述五十年代姜文夫婦的奇緣,以及當年懷孕的周韻像孟姜女遠道尋夫,在中蘇邊境鐵道上誕下兒子。此段最多蘇聯風味。
全片處處展露姜文的才情,但太受「奇才」甚至「大師」的高帽所累,把本來簡單的人物故事拍得怪誕曖昧,莫名其妙。並且很扮「風格」,愈看愈少真情實感。
我想起列孚說過,《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奔放好玩,其實只是文革時北京軍幹子弟放浪形骸的特權生活,受過文革迫害的人就會反感。
現在我看《太陽照常升起》,並無特權階級,不過也超現實地把文革城鄉拍得自由好玩,發瘋與自殺則似乎限於個人情感問題。至於把蘇聯浪漫化,就更一廂情願了。
無論如何,《陽光燦爛的日子》拍得優異,但姜文不應停留在陽光懷舊。他能否自我突破,與時俱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