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寧先生本身是搞語言的,因此對於該問題我覺得在此方面,其說法還是相對可靠的。當然並非絕對,我們也只能暫時聽著。60%嘅重合率係指今日廣東與北方漢族父系Y染色體嘅比較,當然係超越60%。
你未聽過可能你冇去睇啩。但係百度嗰邊就有講,而天涯也有說,但我只能把之列為一種說法,因為這方面還需要實踐,畢竟我們需要更多更令人信服嘅證據。
至於居住於水邊嘅民族是否就一定是疍民,我覺得需要考究清楚,而且我們要確定古時居於水邊的民族是否與今天的疍民一致。至於所謂嘅蒙古人種,我哋就來睇下佢哋嘅基因,蒙古嘅基因有一點好重要,就係O2b,很明顯跟漢族的O3差很遠。剩下的是O1,之前有人引用過,實際上該基因在阿爾泰語系不少地區都有。
假設越族是一個很大的民族,那麼我們就可以將之排斥在少數民族之列。
第二如果其文明真的十分先進的話,那麼就不會是什麼蠻夷。就此兩點而言,如果兩者都屬實的話,那麼所謂越族很有可能是傳說中炎、黃、蚩尤的其中一支。
從文明比較上看,農耕文明是比較容易進入工業、商業文明的,例如苗瑤就是我國水稻最早發明的地區。可見農耕文明要優秀於遊牧。而炎帝很有可能就是此支。當然我也只能推測。
又假設以上推測無誤,那麼作為“炎黃子孫”的華夏後裔理應擁有一定比例的O1。
而且為何說北方漢族是南方漢人與蒙古人的結合品種呢?我覺得是有一定根據的,第一,華夏文化、漢文化本身就與南方“少數”民族的比較接近,第二,蒙古人屬於棕色人種,例如印度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不知你有沒看過關於人類如何走出非洲的?本來雄踞整個亞洲的是棕色人種,但黃種人卻在後來佔據了很大的優勢,趕走了不少人。第三,先秦以後,尤其是漢以後,有多少文章、詩詞是貶斥胡狄的。
但證據似乎尚不足夠令人信服,但至少可以列為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