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圣寺有座造型奇异的塔。
就算没有走进寺内,你也可以从围墙外面看到它那独特的身影。应该怎么来形容它的样子呢?也许用岳飞之孙南宋岳珂《桯史》的描述最为恰当:“式度不比它塔,环以甓(即‘砖’)……外圆而加灰饰,望之如银笔。”
的确,它和我们印象里的中国式“宝塔”不一样。它的塔身呈圆筒状,向上收分,分主塔与小塔两个部分,外墙灰白色没有任何的装饰,看上去朴素又敦厚,但是又带着一股高耸入云直指苍穹的倔强气势。高36.3米的它,自唐代至清朝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广州屈指可数的几个制高点之一。翻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你会看到珠江边一片空旷低矮的民居之中,怀圣寺的光塔和六榕寺的花塔遗世独立的桀骜模样,是广州市千百年来仅有的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物。
光塔可说是怀圣寺里年纪最大的建筑。尤为难得的是它保存了唐代的“真身”。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广州不知发生了多少战乱纷争、火灾水患、位于人群熙攘、贸易繁杂闹市区的光塔,它的保存完好仿佛是一个奇迹。
古书上说的光塔原被称为“蕃塔”,它“其制则西域”,属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而保会长告诉我们,其实就算是在阿拉伯地区,建成这个样子的塔也不多见,因为它属于最古老的阿拉伯建筑之一。光塔曾经有过不少的名字——宋元之际,它一度被称为“怀圣塔”。到了清代以后,广州人已经普遍称它为“光塔”了。当时晚上在塔顶点灯,以其光亮作为指引船舶的灯塔,故人们称之为光塔。
根据《南海百咏》记载:“蕃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塔……每当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拜堂。”——“叫佛号”和“呼号”,应为高呼“邦克”宣礼的意思,都是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礼仪。每天将要到祈祷的时间,怀圣寺的师傅就会登上塔顶,按照唤礼词呼唤,以让围寺而居的穆斯林甚至停靠在珠江的船上穆斯林都能听见,然后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向怀圣寺赶来做礼拜。“在有高音喇叭之前,这样的唸邦方式一直是不变的。”保会长告诉我们。
其次,光塔还有个重要的作用——为海上的船只导航。光塔自古以来就有“昼则悬旗,夜则举灯”的记载。《南海百咏续编》说这是“夜则燃火,以导归帆。”怀圣寺建在城西,濒临珠江,灯塔是广州为数不多的制高点之一。从波斯湾不远万里驶来的商船,就是依靠着光塔上如豆的灯火辨别方向。按照它的指引,茫茫大海上的船只寻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最终停泊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
古代,光塔曾是广州最古老的“气象观测站”。据《桯史》记载:光塔“绝顶有金鸡甚钜,以代相轮。”《南海百咏续编》也说:“塔顶有金鸡,随风南北,以验飓风消息。”由此可见,光塔之顶曾经是有一个金鸡的,它是个信风仪,有为海上航行观测风云气象信息之作用。令人惋惜的是,这个指示风向的金鸡,在元代至正年间某个暴风雨的夜晚被飓风摧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