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駕崩」、皇后「失守」之後,城市變得訥悶,夾在高樓大廈之中愈來愈侷促。狂風大雨過後,一心想去離島避暑,不見大型冷氣商場,但見到山、見到水,感覺舒暢。坐車經過滿途林蔭、牛隻過馬路,到達大澳似是另一個世界,不期然問:「這是香港嗎?」縱然烈日當空,微風吹來還是挺涼快的。
早前從電視節目看到大澳的土地公公,在棚屋的大門位置,確實有各式各樣的土地公公。棚屋內有小女孩在盪鞦韆、伯伯在悠閒澆花,偶爾見到有幾部冷氣機,卻有點煞風景。
沿路有婆婆叫賣著:「阿妹,買支冰凍既紫貝天葵、蔗汁呀!」瞬間又飄來燒魷魚香,伯伯翻弄著小炭爐的燒魷魚。經過幾家冷氣開放的冰室、海鮮酒家,亦有開著小風扇的小食店,遠處看見小店外有兩個很陌生的字:「木仁」「木面」。
回家後翻查康熙字典,「木仁」字查不到;「木面」字則解作「棉」,查實賣的是「仁稔」。賣仁稔的老闆娘叫張太,她於十幾年前在屋外種植的仁稔,現在已長大成樹伸延到家裡去,每年的七、八月便是仁稔的收成期。張太細心將每粒仁稔用刀拍碎,然後製成仁稔醬、糖醋仁稔醬、豉油仁稔醬等等。我試吃了一粒仁稔,味道有點像青橄欖,果味甘涼酸甜,潤喉程度媲美八仙果。
在醬料堆中,我重遇失散多年的麥芽糖夾餅,實在興奮莫名!麥芽糖以扁膠盒盛載著,相比起小時候吃的麥芽糖,後者以大膠兜盛載,蓋面有紅、有綠。當年我左右手各拿著一隻筷子,捲著一圈又一圈的麥芽糖……啪!試過太用力而折斷筷子!甜食最容易上癮,吃麥芽糖太多的代價,是逃不過蛀牙的命運。
張太的手作美食,還有每日限量製造的雞蛋仔及我至愛的格仔餅。我指明要多花生糖、多椰絲、少牛油、少煉奶、走花生醬,椰絲充滿口腔的感覺最「甜絲絲」。
離開小店再行前幾步,有一間小木屋,幾位叔叔伯伯用古法炭燒製作糯米糍及茶果。三元一個的糯米糍,足有手掌般大,口感柔軟綿綿,咬一口,內裡的花生及椰絲幾乎漏了出來。
「伯伯,可唔可以影相呀?」 「隨便影啦,不過你唔好放上網噃!」 「收到!」 中氣十足的伯伯,原來也很潮!
作者:Kim & Doris
轉載自http://hk.where.yahoo.com/a/article.html?id=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