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8|回復: 11

[南派功夫] 叶问与李小龙 -highyun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2-7 17:3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武功秘集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5:14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抱的小孩子是李小龙的儿子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5:43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师徒的合照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6:15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李小龙的亲笔签名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7:06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1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7:41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李小龙和成龙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9:35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李小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李小龙真的天下无敌吗? 诸如此类粗浅甚至显得有些滑稽的问话在很多截拳道爱好者给笔者的来信中,在网络上,在杂志中,不时可以看到。类似这些困惑或者质疑普遍的存在,从而造成国内对于李小龙的两种极端认识:一端的人坚信李小龙战无不胜,乃真正无敌于天下的唯一高手;一端的人则逆反的以为李小龙不过只是一个成功的电影演员,因为电影的成功而被夸张和放大,不过如此而已。在盲目崇拜与轻率的逆反性否定的这两类人中,不仅仅有初学者,也有对李小龙及其截拳道仅有浮光掠影了解,就想借此“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的武术专家在内。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只能说明历二十余年之宣扬,李小龙及其截拳道在国内虽然赢得了表面浮华的荣光,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截拳道创立师祖李小龙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对于他在中国武术史、电影史上,乃至世界武术史和电影史上的贡献上的认识,仍是极度模糊和肤浅。毫不讳言的说,国内除极个别钻研有成者之外,对于李小龙的研究和认识,大部分人仍大致处于叶公好龙的“地摊文学”或“娱乐八卦”式的认识水准上。 如何评价李小龙?既不神话,亦不逆反的贬低,而是科学深入的加以学术性的、历史性的研究和评价,扫除流言、谎言与胡言,还李小龙以历史真实,是提升中国李小龙研究整体学术水平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何评价李小龙?我们不能像那些迷醉于观看、评价拳赛、拳师,却从不亲身投入其中去练习、去战斗的“叶公好龙”般的“拳迷”一样,只停留在追问李小龙个人武功高低这一个粗浅层面上,而应从李小龙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工作和他的生活中去全面研究、整体观照,以得出全面的综合性结论。 对于李小龙而言,电影只是他的工作,一种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方式和宣扬中国武术及截拳道的最佳媒介,而武术,也唯有武术,被他视为至爱和融入他生命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完美途径。 因此,从李小龙在电影和武术这两个大的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及其对相关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研究和评价李小龙,才能真正让我们了解到李小龙“究竟有多厉害”,从而还原一个完全的、立体的、真实的李小龙。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概述如下: 在电影方面,李小龙是中国电影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他的此种国际影响,为今日中国动作功夫片电影演员如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动作片导演如袁和平、元奎等成功打入好莱坞,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李小龙,借助电影成功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并重塑了中国人的形象;是李小龙,在世界电影殿堂里,从此增加了功夫电影这个全新品种;也正是李小龙,使中国武术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并让无数的人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武术的全球性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李小龙在电影领域取得的此种伟大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尚无来者”。 因此,1993年,美国多家权威电影机构为表彰李小龙对世界电影的贡献,在好莱坞“名人大道”镶入“李小龙之星”;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李小龙评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世纪英雄与偶像”。 在武术方面,在他尚未成为电影巨星之前,李小龙就已经在世界武坛成为真功夫革命的先驱型领军人物和主要推动者。正是李小龙一系列革命性的武术改革行动和思想创新——以1967年7月创立的截拳道作为他武术改革成功之标志,以1971年9月发表于美国《黑带》杂志上的《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自己》一文,作为他向世界传统武术保守势力发起公开挑战,进行武坛思想大解放之标志,启发和引导了一大批武术家投入到武术改革的潮流中,最终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推动世界武术向前发展。 今日世界武坛全接触自由搏击擂台赛制的形成,其主要推动者可以上溯至七十年代初号称美国“踢拳宗祖”的乔·刘易斯,而乔·刘易斯正是李小龙三大冠军级进修弟子之一,他的全接触自由搏击职业赛的理念,正是直接源自他的导师李小龙!曾获60余次世界空手道冠军的美国自由式空手道家丹·安德森就在他的著作中评价认为,是李小龙的伟大武术创新和革命性的武学理念,使得美式自由式空手道得到了超前几十年的飞跃进展,而正是由于美式自由式空手道对日本传统空手道的冲击和回流,导致今日日本全接触实战空手道新兴流派,如极真空手、硬式空手、格斗空手的全面兴起和高度发展,最终推动日本空手道进入提倡高度实战的“战国时代”。 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再看世界武坛,一个基本事实是,李小龙早在三十年前就提出来的综合格斗理念,已成为当今欧美、日本等武术发达国家各类先进的综合格斗大赛,诸如终极格斗大赛、修斗大赛、k-1大赛等格斗实践之主流理念,他们的创始者或多或少都曾受到过李小龙的影响。例如以擒摔为主,踢拳并用为特色的综合格斗修斗大赛的创始人佐山聪就深受李小龙武学理念的启迪,修斗大赛的比赛手套也是参照截拳道分指手套修改而来。 以上是直接从武术角度来看李小龙之于世界武术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正是后来李小龙功夫电影的普及性影响,又间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搏击赛事的开展和普及,并不断吸引年青人投入到武术训练和竞技中来。 总而言之,正是李小龙伟大的武术改革和成功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世界武术真功夫时代,带动并促进了世界武术的兴旺和繁荣。也许,在今日世界武坛这样一个崇尚创新,而新兴综合武术不断出现的充满活力的大形势下,我们已丝毫体会不出当年李小龙突破传统武术保守势力的阻挠进行革新的极度艰辛,但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再回看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今日世界武术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才能真正理解李小龙以及和他同时代的武术改革者们所作出贡献的伟大之处!打一个不一定正确的比方:李小龙在世界武术改革和思想解放领域所起到的作用,可以类比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有鉴于李小龙伟大的武术贡献,美国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将李小龙作为世界武坛殿堂级人物,分别于1972年和1974年两度将他选入“黑带群英殿”,授予“截拳道宗师奖”和“年度杰出武术家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小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其他国家的武术家能获得两度入选“黑带群英殿”的殊荣,同时,这也是李小龙“世界七大武术家”称号的由来。 另外,李小龙对于中国武术的贡献,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了现代中国实战武术——截拳道,更在于他给中国武术所创造的巨大的世界性的无形价值,以及他的武学理念和技击实践,给现代中国武术界所带来的有形、无形的深远影响。例如现代武术散手技战术体系在某些方面就吸取了截拳道的实践成果,例如当代不少民间武术家深受其影响,从而有所自我创新。 综合上述,放眼20世纪全球武坛,李小龙在推动世界武术发展方面的伟大武术成就,称之为“当世无双”也不为过!而李小龙取得如此伟大武术成就的核心力量,就来自于他具有超时代意义的武道哲学理念和超前的武术技击创新实践成果--截拳道。 曾有人很滑稽的按照类似“流行服装”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流行逻辑说,“因为”截拳道创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所以”也就已经落后于时代。笔者初闻此等“时髦”言论,不禁为之喷饭!真正的科学创造岂如流行服装一样,一月不穿就已经过时了! 还是让我们听听外国武术家如何评论吧: 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保罗·弗奈克说:“如果你练习过武术,而且阅读过李小龙著作,如《截拳道之道》,你就会发现,他的搏击理念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所掌握的每一个信息,他对传统功夫的每一次批判,以及他所倡导的每一个搏击原则都适用于当今的搏击。” 美国柔术大师威利·杰伊说:“李小龙的武术理念比我们先进100年。” 一句话概括:在武术方面,李小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伟大武术家,以及创造和推动了世界武术潮流的一代武术宗师、一位有伟大创见的武道思想家、哲学家和一位对中国传统道家和禅宗哲学有很深造诣的学者。 同时,由于他在电影、武术以及生活艺术方面深深影响了世界上难以数计的人群,因此,他还是一位二十世纪真正的自学成才的奋斗英雄和成功榜样。 当然,不管我们如何评价李小龙,相信很多人还是会憋不住这一个疑问:李小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仅仅是指李小龙个人的武功是否真的天下无敌。 在笔者看来,从古至今,从今往后,永远不可能有所谓的“天下无敌”出现。为什么呢?因为除非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绝对公平无限制的、能够让全世界正处于顶峰状态的武术家都参加的“武林第一”争霸大赛,可以勉强决出一个“天下无敌”来之外,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对此加以裁判,而这个比赛由于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自然也就永不可能产生所谓的“天下无敌”。 换言之,评价一位武术家技艺修为的高低,不可能也无法以绝对的是否“无敌”来界定--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又有“萝卜和白菜不可比较”,一如让李小龙和阿里比拳击,或让阿里和李小龙比无限制技击一样--而只能以他所达到的武术境界,以及他在武术方面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程度来评价,此种评价方法,对于包括李小龙在内的所有武术家而言才是科学而公正的。 因为国内李小龙研究资料极度欠缺的原因,现阶段很多人(包括所谓的某些专家)对于李小龙貌似公正的评价和“叶公好龙”式的“研究”,大都只是根据社会上流传的一些真真假假的有限资料及某些错漏百出的传记,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或为了耸人听闻而抛出的一些“翻炒现饭”的肤浅东西。例如一些人仅仅因为李小龙从来未曾参加过擂台赛,就一本正经在杂志上撰文,一口断定李小龙没有真功夫,一切都是靠电影吹出来的。若果真如此,那么李小龙绝对堪称二十世纪超级巨骗,在提倡科学精神,讲究实力的西方世界里,那些高度推崇他、敬佩他的外国武坛精英们也都堪称二十世纪最大的武术“托儿”了。 对于诸如此类的谬论,笔者不想多加置评,且不管是否“参加过擂台比赛”这一杆子会打落多少伟大的武术家下“船”,也不论擂台比赛这一本质上只能算是体育娱乐活动的项目,能不能当作评价武术家的唯一标准,只是一来笔者认为毕竟那些发言者有权力表达自己的任何观点,二来笔者相信广大读者的智慧不会轻易被侮辱掉。 很简单,在李小龙研创截拳道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他最广泛的接触并与世界各国在美的顶尖武术家进行了各种交流和切磋,他的实力如何,让那些当事人来说,才有真正的说服力: 号称“美国柔道之父”,曾荣获多届世界柔道、柔术冠军的杰尼·勒贝尔说:“他的出击速度比一般人快两倍,他的拳术、步法和他的踢技确实超群……如果说有武者为王,小龙则是王中之王……他是那个时代里最出类拔萃的顶级高手。” “让我告诉你,这小伙子确实无与伦比,我用跳踢踢碎了四块木板,而几天后,他将凭空落下无所依凭的四块木板一记侧踢就把它们踢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是来自“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的回忆。 不久前,刚入选“二十世纪十大最伟大拳击运动员”的美国前职业拳王伦纳德认为是李小龙教给他的方法,使他的刺拳又快、又准、又有寸劲,而李小龙的科学训练方法更令他大受启发。 前世界空手道冠军路易斯·迪尔格达则认为他与李小龙的切磋是一种恐怖的经历:采取防御吧,只能被动挨打,主动出击吧,只能换回更严厉的反击:“李小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尽管我是一位世界冠军。”诸如此类的来自职业拳坛、多位国际武道宗师级人物以及武术界之外,如国际健美界、影视界精英人物的回忆还有很多……。 也许,对于“李小龙真的厉不厉害”的问题,李小龙的亲传弟子道格·帕尔默评价得最为中肯:“李小龙的全盛期就像迈克尔·乔丹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一个领域,不是别人不行,而是他实在太突出了。” 李小龙自己也曾说到:“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换言之,和天下所有对自己实力拥有高度自信的武术家一样,李小龙明白也许没有天下第一,但他有信心迎接任何严竣的挑战: “我不会害怕面前任何的对手……我拥有这样的决心:小子,你最好在我杀死你之前杀死我。” 李小龙既拥有超一流的高超武技,又拥有真正无畏,视死如归的斗心和斗志,这就让他拥有了面对世界上任何对手都可能取胜的真正实力和雄厚资本。我们不敢说李小龙天下无敌,但我们敢肯定,李小龙绝对是视天下无敌的内心战士! 李小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这个问题,其实李小龙当年自己曾经回答过: “噢,”李小龙说:“如果我回答你我很厉害,也许你会说我吹牛。但是如果我回答说我并不厉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 您,以为如何?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39:58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李小龙天下无敌的奥秘 李小龙开创“真功夫”的时代,全世界都为之迷惑不解,他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武艺和如此强大的杀伤力,在他死后的20多年,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直至今日这问题才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 从所掌握的有关李小龙全部的练功材料中,力量练习占有很大的比例。和一般人对力量的理解不同的是,李小龙的力量训练突出在功能训练方面——包括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和相关组织的功能训练。和健美练习不同,他并不追求大块的肌肉,而是注重身体每一块肌肉,特别是关节的“韧性”力量训练。曾经目睹李小龙鼎盛时期的人都被他那“拳穿铁皮,脚起树断”的功夫所折服。他是如何练就这副“钢筋铁骨”般的身体和那身神奇的功夫的呢?如何练就那双硬如钢板的前臂和“搓衣板”般清晰的腰肌的呢?这里我们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他的健身训练日记,供大家学习。 铁铸般强硬的身体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敬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爆发力代表着一种神威的气势,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双的。在他的功夫训练中会渗进一些特殊的力量练习如哑铃的前臂组合练习和持哑铃跳障碍或踩桩等以增强平衡和协调感。 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是以达到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标进行的。也就是说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杀伤力”。他认为人体应首先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素质,然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先前这些素质基础,而片面追求“肌肉块”,在和人较量时“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一只野兔。”(摘自李写给朋友李康都的信)。李小龙的一位名叫赫伯·杰克逊的老朋友训练伙伴说道,李小龙的力量练习总追求一种别人难以想像的目标和方式,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间,赫伯说1973年李在他香港的“布鲁斯公寓”内让人建造了一间“综合练功房”,并请人高价制作了一个用钢架钢索和棉皮包制作的既可进攻又可退防的可操纵的“陪练”,很遗憾在这“陪练”即将出世之前李小龙就死了。在后来谈到制作这个“钢陪练”的原因时,赫伯说,道理很简单,李打够了沙袋,又没有人能够吃得住他的拳脚,他已经到了和“机器”练习的程度了。在谈到力量练习时赫伯说李特别喜爱力量训练,并且力气惊人。丹尼·伊诺桑托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好朋友,也是现在唯一传授武艺的朋友,李小龙识送给他一个武名叫李康都(意为“截击拳”)。丹尼回忆说李所具有的是一种极快的速度力量,这种爆发力在平时健身房里的各种练习中就得以体现,而更多的是持械或空手的各种协调练习,别看他看上去瘦精精的,但是只要他举臂抬腿,杀伤力是致命的,李小龙曾举例对他说一个能卧推400磅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项目如铅球中取得好成绩,然而他无法协调动员全身各部肌肉展示对击能力。李上龙过人的力量和速度结合出色的身体灵敏协调能力,使他成为众多博击者中的佼佼者。 所有和李小龙接触过的人包括各国武艺高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以每磅体重计算,李小龙肯定是世界上动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难以置信的力量 李小龙的力量素质是超群的,根据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的李善宏所述,他曾和李小龙交过手,深深被李小龙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服。他说李小龙身体的每处都会“出招”,他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对手,他说李小龙可以单手倒立数分种以及用一只手的食指做俯卧撑,而他用四个指头撑都很吃力。 曾是李小龙徒弟的大个子篮球手卡里姆·贾巴回忆说李非常有力精干,他最大的特点是快,动作像猫一样敏捷。李还独创了一种他称为“升旗”的下腹肌练习方法。70年代美国日本徒手自卫武术“克拉蒂”的倡导者乔·路易斯曾拜过李小龙为师,乔回忆说按照李的身体和体重使他具备了难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再伸出静止“锁住”控制20秒钟!这对一名体重62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90公斤重的人都做不了。 伊诺托说的比这更“悬”,他说曾亲自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铃平前举并停留片刻。李小龙在美国的第一个徒弟杰西·格洛弗也回忆说师傅经常练习这样一种练习一手持32公斤哑铃水平前举接一个顺势后摆,然后呈侧举至肩部水平并坚持数秒,这重量对一般人提摆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做动作了。 李小龙还有很多“小绝活”,如可轻松地把手指插进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或者一个侧踢使一只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国最著名的桑术传授者之一沃利·杰伊回忆说有一次李小龙表演的绝技使他目瞪口呆。他说,那是在最后见面前的一次,当李小龙从拍摄组场出来,在院内地上有二只很重的麻袋,大约有135公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沃利,看着!”接着他就飞起一脚把它踢得有房子高,又重重摔在地上,我到现在也不相信他的力量怎么会这么大。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所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超过45公斤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曾领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想到李的拳头是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了一段后撞上一堵墙后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和李小龙同时期的武林高手一谈到李都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李小龙的速度,他们共同的发现是李小龙反应奇快,能事先觉察对手意图,即使是和对手同时出击也是李先击中对方。李小龙另一名徒弟道格·帕尔默是这样总结他师傅的:“布鲁斯的全盛期就像麦克尔·乔丹和默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一个领域,不是别人不行,而是他实在太突出了。” 所有李小龙的传记作者都一致认为李小龙在1965年以前很少进行力量练习,他当时练的是被称为“功夫”(李是半个广东人)的一套中国武术拳。杰西·格咯弗回忆说,布鲁斯18岁时到达西雅图,他的训练只有击打柚木制做的“模仿靶”,一些单、双杠练习,健美操和柔韧练习。但过了不久,布鲁斯就有一些力量练习如拉负重滑轮和用短棒绳系30千克哑铃进行“卷腕”练习前臂,格洛弗还补充说布鲁斯特别注意关节力量训练,因为他认为要发力首先要使关节能够承受住并传递击打时所迸发的强大力量。 转折点 这些看似简单然而有效的力量练习,结合武术功夫的训练,使得李小龙在60年代初已小有名气。但是一直到了1965年他才对力量和其它素质的理解更深一步,因为他一直在旧金山他的“武馆”传授武艺,所以在1965年下半年他身不由已地卷入一场对他身心具有强大震撼力的“大比武”之中。 那是当李小龙正准备向他的学生传艺时,门突然被一伙人踢开,进来的是几个中国武术高手,他们是当地中国社团的“代表”。据李小龙妻子琳达说,当时她正好在场,并怀有他们的后代——布兰顿8个月的身孕。这些“代表”走到李小龙面前,给了他一个最后通牒:“要么停止向非东方人传武,要么和我们比武!” “我将传授给任何想学的人!”李小龙回答说:“我不在意他们的肤色,只要怀有真诚,我就教!”(这是真实的,因为格络弗本人就是一个美籍非洲人,他说布鲁斯的学生包括了“联合国”以外国家的人,包括了世界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 但是1965年在旧金山的“中国城”,把东方“武功秘密”传授给西方人,在武林社团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行为。双方的态度很自然地导致一场“比武”,在开始前这些中国武术高手曾说过李最好关闭这所“武馆”,否则的话……。 根据那些了解和曾与李小龙训练过的人说,李小龙是个有名的火爆性子,从未受过“挑战”或“愚弄”,只见他慢慢套上臂铠,控制一下情绪,经过一阵激烈的交手就把这伙“大胆正直”的高手打跑出去了。 尽管李小龙征服了“挑战者”,但是在这场较量中他的体能消耗很大,琳达回忆说布鲁斯当时真是累极了,他认为这次“较量”的时间不应该这么长,都是由于自己“杀伤力”还不够所致,他当时真是难过极了。 通过这次搏斗,使得李小龙认识到真正的“武功”不光是一招一势的拳脚,而且还必须具备超人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他把这次事件看做是一个起点,从此之后他更专心研究和埋头苦练,这也就是李小龙对力量练习认识的转折点 框架的形成 经过钻研大量资料和信息,李小龙汇编了一套适合自己并能量大限度发展力量而相对不增长体重的训练计划。它包括每周3次的训练内容,恢复手段和营养等,尤其是把素质练习和武功练习有机结合,使其本身很高深的武功升华至几乎完美的程度。 结果证明效果是惊人的。李小龙的训练模式包括人体素质所需的3个核心原则——发展柔韧素质的伸展拉长练习,发展力量素质的负重器械练习,以及发展循环呼吸系统的有氧训练,他的训练计划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赫伯·杰克逊说李从不在练习馆内练习,李认为他在自己的天地里练习更能集中注意力。他的健身器材都是最“新型”的。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比重有很大增加,仿佛是要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而且改变了过去对力量训练的看法。事实上,他从中受益非浅并把这计划传授给他最赏识的学生之一卡里姆·阿当·贾巴尔。贾巴尔对《劲与美》记者说,“布鲁斯是在1970年夏天让我进行力量训练的,那是个每周3次的计划,大多数内容都是布鲁斯经常练习的,虽然我当时只能做每项两组各12次,但是它的确有效!” 李小龙对力量的练习简直到了“发狂”的地步。据伊诺桑托;回忆说,除每周3次力量外,李还在武功练习中渗入很多相似的练习。他说:“李在武功练习中经常手持哑铃进行拳击练习,每次练习进行12组,每组100次,双手各持1、2、3、5、7、和10磅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拳击模仿。李曾让我和他一起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酸痛!” 但还不仅仅这些,当李小龙在那3天的力量训练日和未负重练功以外的时间里,他就会用哑铃“发泄”多余能量。“他总是用那副哑铃”,琳达说道,他总是不闲着,当电视里有拳击赛时,他经常是边看边持铃“模仿”,即使是在看书时也是一只手拿着而另一只手做着哑铃练习,真是不可思议。 力大无比的前臂 李小龙尤其注重前臂训练,以增强他的握力和击拳力量,他的妻子琳达说他对前臂练习几乎到了“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前臂练习方法,他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它。他甚至让他的一位在旧金山的老朋友乔治·李给他完成几种握力练习器。乔治说“他经常把设计草图给我,然后让我按照要求和规格去完成,当然了,我也不傻,”乔治笑笑后又说:“我知道布鲁斯设计的这些器械对练习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给他寄一个的同时也留一个在家里自己练。” 鲍勃·华尔是李小龙的另一位朋友,他还在李小龙主演的3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他说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他说:“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真是太可怕了。”奥林匹亚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这样评价李小龙:“他浑身每块肌肉是如此结实,击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他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人。”李小龙的拳头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一拳击个“坑”,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受住了铁锤好几次砸击! 在1965年,李小龙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系列电视剧《出道黄蜂》中扮演角色时和电影明星范·威廉姆斯成了好朋友,两人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是通过练功和有目的的训练获得,而后者则通过多年“骑野牛”竞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练就。这位身高1·83米、体重95公斤的大汉是当时唯一能和李小龙“掰手腕”较量的人,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他(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之间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见同等体重人中最粗壮的。” 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的,据赫伯·杰克逊回忆说,李曾开玩笑说,准备当“此项目的世界冠军”。李的另一位朋友泰克·基姆诺说,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根棒球棒。李小龙每天坚持练习前臂,他认为前臂的肌肉密度很大,所以必须每天给予它们一定量的刺激,这样才能强壮。 威廉姆斯回忆说:“布鲁斯那时总是开车带上琳达和布兰顿到我家来度周末,即使来我家他也不忘练习,总是随身带着练习用的小玩意,他从不沾烟酒,是个真正洁身自好很不错的人。当我在他死前约一个月看到他时,他看上去真是棒极了,他的身体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他说,“布鲁斯很尊重我,只要我们在一起气氛就会马上活跃起来”,他还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将一张粘贴物粘在我车子后窗上,上面写着‘《出道黄蜂》保护此车。’而当电视连续剧《出道黄蜂》播出后,李小龙名声大震,他训练更加刻苦,并修改了计划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器械重量,减少了次数,并在每项练习中相应增加2组练习。 “龙”的腹肌 在李小龙身体各部分肌肉中,腹肌最结实,线条最清晰。《黑带》杂志记者米托·尤拉回忆说,李小龙特别注意腹肌力量训练,他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腹肌,那么干一切事情都“没门”。琳达说,李练习腹肌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仰卧起坐、罗马练习椅、悬垂举腿、倒挂起身……查克·诺里斯说有一次到李家时,看见他把儿子布兰顿(李国豪)放在腿上练习举腿,同时双手持哑铃扩胸。赫伯·杰克逊说,李还告诉过他正确的倒挂起身方法不仅要向上“卷缩”,而且在到达上边的身体扭转,使深层腹肌和腹斜肌得到深度刺激。另外,李小龙还自己创造了一种难度很大的腹肌练习法,他称其为“升旗”。当他躺在长凳上时,双手握住头上的固定物,肩部支撑凳面,腰腹和下肢笔直悬空,甚至这样,他还能做举腿练习。 影片《龙》的演员博林·杨回忆说,在影片拍摄期间,他曾目睹了布鲁斯的这一“升旗”绝活,真是惊呆了。他说李居然能把身体和下肢笔直悬在半空而且还能举腿,真是不可思议!他说一个世纪内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这样的能人了。 有氧训练计划 李小龙的天资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体格可使任何健美运动员为之羡慕,他所有计划都是以改进肌肉线条为目的。李小龙认为,通过长期训练身体最大肌肉群结合有氧练习的方法,可达到最大限度消耗脂肪的目的。 李小龙是有氧练习的积极倡导者,在健美界还未认识到有氧练习益处之前,他就熟知并积极采用,有时还在力量练习后进行有氧练习,他当时运用较多的计划是15—45分钟内跑3—10公里。 鲍勃·沃尔回忆说:“布鲁斯的8公里跑得还不错,有时他会给自己出难题,他有时会后退跑,有时他会在大风天里跑,有时跑一公里,走一段,再跑一公里。鲍勃说,“每次我和他跑都是一种受罪,布鲁斯是名全能型运动员,和他一起练习不容易,他在任何练习中都好强。” 另一名曾和李小龙一起进行过有氧训练的是卡里姆·阿当贾巴尔,这位美国nba前超级明星回忆说:“当我们在1970年夏天一起训练时我们经常在贝爱市的罗丝克迈尔大街上跑步,有时我也跑山路,然后进行健美练习,有时他也采用骑45分钟固定自行车,直到浑身大汗为止。” 赫伯·杰克逊回忆说布鲁斯在骑固定自行车时会系上一根韦德腰带(类似于一种桑拿带),他说:“那是一种用氯丁橡胶制作的黑色腰带,他在练习前把它系在腰上,练习后不久开始加压,只看到汗水像溪流一般流淌下来,李感觉到这种腰带对减腰腹部脂肪很有效,不管他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他身上的确一点脂肪也没有。另一项布鲁斯喜欢的练习是跳绳。”丹·伊诺桑托也说:“布鲁斯非常喜欢阅读健美杂志,除收集健美练习计划外,还不断地寻找适合他的运动营养补给品,如果发现一种新的品种,他就会马上买来,尝试是否有效,如果不适合他的话,他就立刻选用另外品种,他永远都在进行实验。” 一名本能训练者 李小龙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是通过自己实践得出的。他曾经说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吸取精华,弃掉糟粕,这就是我独特的训练方法。”他在60年代末形成自己的训练体系,为日后的深厚功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70年代初期他已成为一名“本能训练者”。正如乔·韦德说的“一个人在一个训练阶段或训练日,本能地感觉到自己该练什么,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身心达到一种入境的程度,这就是走向完美的开始。” 李小龙在70年代初的训练完全是一种“本能”的训练。鲍勃·沃尔在李小龙死后数次去过李在香港的家,他说:“李的每个房间都有几种健身器械,他一有空就练几下,他的车库,对了,他从来就没在车库里停过车,因为里面全都是健身器材,到处都是杠铃和哑铃,他时刻都在练习。”沃尔说那个时候李采用的是“两练两休”方法,但有时计划也有所改变。一般情况下每项练习3—6组,每组15次左右,这个时期他的环索练习较多,每次练习中包括各种角度的环索练习,他一直在尝试着不同的方法。” 曾拜李小龙学过武艺的泰德华回忆说,李经常进行不同角度的腹肌和上肢力量练习。他的卧推练习很象韦德“轻重训练原则”的应用——用72公斤重量进行3组,每组10次卧推,再用45公斤重量进行20—30次卧推,然后调高或调低卧推凳进行不同角度的练习。泰德华还补充说李还有一种独特的“短距用力法”,如在卧推时手臂只弯曲8厘米,然后再爆发用力推直,有时还练习一些等长收缩练习。 遗憾的是,虽然李小龙的本能训练计划和经验确具有实际价值,但是现存的记录少得可怜,所得到的大多数资料和记录都只限于他死前几年,琳达·李说布鲁斯的体格在1971年下半年已达到最佳状态,他说李从1972年以后因片约太多和其它事情,训练时间相对少了。她想了一下又说,那期间是一部片子紧接一部片子,回到香港后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健身锻炼。 柔韧——神功必备的素质 李小龙另外一项健身计划的基本要素是柔韧性练习,李紧信训练前的热身和柔韧练习是全部计划最重要的一环,他的柔韧练习在每次练习中都坚持进行,这项练习从他年少练功时就开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后来一次意外使他永远记住了那次教训,那是在1970年。有一次他想“偷懒”在未作任何准备和伸展活动的情况下练习杠铃,导致第4腰椎受伤神经受压,这次教训对李小龙来讲是深刻的,他在医院里足足躺了3个月,更糟的是医生告他今后不能再做踢打的动作和练习,虽然李小龙后来经过实践否定了医生的“判决”,但是他永远不会再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了。 一代功夫传奇 尽管人们在评价体质时总是习惯以肌肉的发达度为标准,但是没人能够否认李小龙那精干发达的身躯和出神入化的武功,他不愧为一代“武功传奇”,尽管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神化般的故事永存人间。 罗马哲学家西尼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李小龙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和敬业精神,他充满艰辛拚搏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充实的,他留给后人很多,很多……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44:27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一代英杰李小龙! 中西结合的家庭背景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族名李源鑫,英文名bruce lee)祖籍广东省顺德市。出生于1940(龙年)年11月27日辰时(龙时),美国三藩市积臣街医院(jackson street hospital),但成长在香港。18岁时再赴美国求学与发展。其父李海泉是四五十年代广东粤剧的著名丑生,其母何爱瑜则是欧亚混血儿,所以李小龙其实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血统,而他的妻子则是一位英裔的美国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使他在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等方面均是融合了中西的,这是他很独特的优势。 □接受中西文化教育□ 李小龙出世后4个月便随父母举家返回香港,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此时的香港虽属英国管制,但思想文化方面却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在社会习俗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尤其如此。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为此,父亲在他6岁时就教他练习太极拳,15岁时又让他随名师叶问学习咏春拳,他还练习过洪拳、白鹤拳、戳脚、少林拳等中国传统武术。父亲和其他师傅教他练武的同时,也以传统的武德及其他伦理道德观念影响他,诸如“术以健身,不以攻人”等等。在这样一种总体氛围之下,他接受的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但那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李小龙少时就读的又是英国教会学校,因此,西方文化的某些因子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的头脑。 由于李小龙自幼个性好强,不喜读书却常常惹是生非。为了更好地磨练和塑造儿子,李海泉在李小龙年仅18岁时就送他去美国读书。从此,他从一个东方传统文化氛围来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西方现代文化氛围中。讲求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并富有竟争意识的美国文化观念和李小龙的个性一拍即合。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也没有失掉原有的根。 这次飘洋过海,对李小龙后来创立截拳道技法和形成截拳道的技击哲学观念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从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得到启发:“实效和实用是真理的标准”,武术也不外乎如此。要想在讲求实效的西方对光中国武术并使之强大,唯有最大限度地体现武术的本质--实战搏击。他从而意识到,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技击观念,技术本身才能得到解放,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没有思想理论的指导是无法付诸实现的。为此,他考进了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通过哲学方法论的学习与研究,使李小龙对中西文化的体验从撞击到融合,同时也帮助了他完成截拳道的构想以至创立。 从师叶问 李小龙童年时身体比较瘦弱。父亲李海泉为强壮其体魄,从7岁起,就手把手地教他练习太极拳,同时经常告诫他:“术以健身,不以攻人。” 父亲虽是李小龙的启蒙老师,但他真正在武术上学有所成,则归功于叶问宗师。叶问是香港咏春拳一太名师,他平日授徒,虽多是由大弟子黄淳梁代师授艺,但关键技术与拳理诀要,仍由其亲自指点教化。这使得李小龙在武术上进步神速。 叶问生平授徒甚严,要求前来投师者素质须好,以便日后能成大器。他虽对李小龙的顽皮早有所闻,但却特别喜欢他的聪明与机智,知道如果对他善加调教,比能使之成为一员咏春拳高手。而当李小龙初次见到叶问时,就被他的气宇轩昂“所折服,认为他果然不同于一般的武师。尤其是在观摩了叶问的高招身手后,心服口服的李小龙遂暗下决心,要以武术作为自己未来人生之路的目标。 李小龙在叶问拳馆学艺期间的宝贵经历,他曾于后来上大学时在哲学课上谈到过,并提起当初曾因急于求成而遭师傅劝谕进行静修。当时李小龙是这样说的: “一般的老师,均对我起不了任何的启蒙作用,因为他们本身都处在形式的束缚当中而不能自拔,他们的观念与技术都是僵化的,他们又怎能教出开明的弟子?倘若他们的弟子并未获得成功,他们也会说是弟子们修习不够或其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这样就使中国武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直至碰上了叶问师傅,我才知道了什么叫‘老师’,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精明的学者,他很了解我的个性,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他甚至在我踢打得浑身没劲时才让我学习一些新的动作,以磨练我的耐性。由于这是我已没有了体力,故练习起来便不会心焦意噪。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武师来讲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我却练得很开心,并且绝对不迟到,相反还会早到。我已完全沉醉在这个独特的咏春拳世界里了。” 此外,李小龙还跟香港精武体育会的邵汉生学习北派拳,为以后他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初到美国 1959年4月29日,停靠在香港九龙码头,由香港开往美国三藩市的“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启航的汽笛“呜呜”地拉响了,船徐徐地驶离港口。轮船护栏旁有一位英俊的青年不停地挥手向岸上的亲人告别,他就是被父亲李海泉送去美国留学的李小龙。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人生的航程该从那里挂起风帆去搏击风浪各不相同,重要的是把握机遇,在人生的转折时刻确立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理想的彼岸而不惜付出毕生的精力。李小龙这次重返遥远陌生的出生地--美国,远离亲人,远离家庭,独自一人创天下,这对他是一个极严峻的人生考验。事实上,他这次远行求学,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并使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赴美之前,李小龙在香港拍片已小有成就,但这样并非其父母的本意。作为一名旅美华侨演员,李海泉深知只身在海外读书和谋生是多么艰辛,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不得不这样做了。他当初并不指望儿子有什么大作为,只是期望李小龙在完全相异于乡土国情的环境里能够好好磨练自己,收敛一下骜烈不羁的个性,改变那种让他担惊受怕的打架滋事的陋习。而对于李小龙来说,这次漂洋过海的迁徙,对他后来创立截拳道和截拳道的技击哲学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他成为武坛骄子找到了理想的土壤。可以说,没有这次美国之行,便没有李小龙以后的成就。 “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在海上漂流了9日,途径神户、横滨等地,最后于1959年5月17日停泊在三藩市。李小龙踏上了他的出生之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就读技校 抵达美国后的李小龙开始尝到了生活的艰难。哥哥李忠琛在他之后,于7月份也到了美国,然而,两兄弟在异邦互相照应的愿望却落空了。因为李忠琛已被位于明尼苏达州的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且有奖学金;而小龙却无法在该地觅得合适的学校入读,在三藩市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后来,与父亲的一位西雅图旧友取得联系后,他唯有只身转赴以山清水秀、湿润多雨见称的西雅图(seattle),入读有名的基础性学校“爱迪生技术学校”(edison technical school),以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下一步读大学做准备。 入学短短两个月,小龙已成为爱迪生技术学校中的活跃分子,这一是因为它的舞技超人,再就是口才很好的他英语能力提高得很快。虽然这位曾被当地报纸专栏介绍过的前香港电影明星未被获准在课余时间开班教授交谊舞,但他却成为创校庆典中的一名表演者,在庆祝大会上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咏春拳法。这是李小龙赴美后首次以武术为主题的公开表演,他对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因此,他的精彩表演受到了全场观众的喝彩。武术表演的成功使他一下子改变了武术在美国会受到冷遇的看法。 日子一久,李小龙便开始意识到跳舞只是一种消闲娱乐,而继续读书却是他的目标。1960年5月中旬,李小龙给师第张学健的信中就谈到: “……自从木人桩运到和装妥后,练习起来亦方便得多。先时我正在爱迪生技术学校就读,并会在今夏毕业。虽计划于明年(1961年)进入大学,但目前尚未决定修读何科,待肯定后再写信告诉你吧。 赴美之后,我发觉到那些诸如恰恰舞等玩意,皆属毫无意义的消闲玩乐;相对起来,还是读书实际得多,因为个人的将来完全取决于学识。 自从踏足此间,我再没有向父亲要求过任何接济,而为了生计,课余唯有在餐馆里兼职。坦白说,日子却是很艰苦……” 首位弟子 李小龙在爱迪生技术学校创校庆典上进行过反应不俗的公开咏春拳法表演后,把被校方推荐在“西雅图亚洲文化日”中再作类似表演。由于当时的美国人尚未真正认识中国武术,所以李小龙的表演场地被安排在先驱广场的边缘位置。当时,虽也有一些中国拳师在美国开馆授徒,也仅仅限于华人社区,而无法融入美国社会。像李小龙这样在美国大城市的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可以说是首次,因此李小龙可以称得上是宣传中国武术的先驱者。 李小龙别具一格的举止谈吐和敏捷的身手,很快就吸引着游人的围观。与那些俗套的歌舞相比,李小龙的精彩武术表演无疑更富有刺激性。尤其是当他从观众中选出了一名高达两米的健硕黑人与自己同台表演时,便一下子吸引了整个会场的注意力。场面瞬间变的更加热闹和具有震撼性。面对一高一矮的两个比试者,很多美国人都在看李小龙怎么收场,在场的不少亚裔也不由为他暗暗担心。而李小龙则成竹在胸,信心满怀,决不放过在这种场合展示自己非凡武艺的机会。 这位黑人名叫杰西·格鲁夫(jesse glover),在服役期间,曾夺得过“全美空军拳击赛”重量级冠军。美国很多有名的拳王都出自空军。杰西·格鲁夫起初并未把李小龙放在眼里,直至他的连续攻击被矮小的对手轻易化解后,才认真起来。就在这位身高体壮的拳击好手全力抢击之际,李小龙竟然犯险切入,并配合马步封撞、拉臂抱摔的连续动作,一下子将体重220磅的对手搁起拌倒。这种讲求高技巧、快速度和胆识的打法,实在叫街头打滚多年的杰西·格鲁夫既惊异又佩服。 后来,在杰西·格鲁夫的一再请求下,李小龙收下了这位自己平生的第一位弟子。这次出色的表演后,成为李小龙最早期学生的还有柔道黑带高手谢西·高化、空手道高手海德·威廉斯等人。至此,李小龙终于迈出了他武道生涯中坚实的一步。 首位助教 在李小龙十多年授武生涯当中,曾先后任命了三位最杰出的爱徒:木村武之、严镜海和伊诺山度担任自己的助教。其中木村武之是李小龙的首位入室弟子与首位助教,几十年如一日,对李小龙所起的作用最大。 木村武之是美籍日本人,1924年出生于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上,父母是日本移民。由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偷袭了珍珠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敌视情绪很高,因此木村一家也随很多日裔一起被送进了集中营长达5年,直到战争结束才被释放出来。后来他全家经营一家超市,家境才逐步好转。从1958年开始,木村便通过柔道的练习来树立自信心。他是在另一位武迷詹姆斯·德达尔的引荐下去拜会李小龙的。 木村武之原来认为日本武术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因而他很想见识一下李小龙的中国功夫。见面时,李小龙说用什么功夫都可以向他攻击,木村便使劲发出了右拳,然而就在这一刹那间李小龙用左手挡开了其进攻的同时,自己的右拳早已停在木村的面前。李小龙的反映速度和攻击速度令木村大为惊异,于是他当即诚心地要拜李小龙为师。此时,木村已35岁,而李小龙才19岁。以功夫为纽带,年龄的悬殊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至交。后来,木村在李小龙成为国际巨星后回忆道:“即使李小龙当时那么年轻,却已经是个首领人物。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他一进屋,每个人都会自然地注视他。” 就武学来说,木村的年龄已显得偏大了一些,但他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去练习和体会李小龙所教的功夫,因此深得李小龙的信任。由于木村早已具备柔道与空手道方面的基础,所以提高得很快,李小龙便任命他为自己的首位助教,同时在李小龙外出表演时做助手。作为李小龙当时最得力的助手与训练伙伴,他还配合李小龙完成了首部武术著作《基本中国拳法》的动作示范照片的拍摄工作。出于对木村为发展与传播李小龙武功系统所作出的贡献,李小龙特为他颁发了一张最高级别的证书:“振藩功夫第五级”。如今,木村武之已成为李小龙早期功夫系统“振藩功夫”的代言人。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45:14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考上大学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除了去学校上课外,每天清晨他都要骑自行车送报纸,并在“周露比餐馆”兼职做侍应。尽管每天的工作很繁重,他仍抓紧点滴时间补习英语和练习功夫。或许是生活条件的逼迫,李小龙的自控能力明显增强了。三年后的1961年3月,他从爱迪生技术学校毕业,考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心理系,攻读哲学专业。 他之所以要选西方文化的中坚--哲学,与他的抱负有关。到美国后,一种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武术家的欲望与日俱增。他明白要实现这理想,必须运用一种理论来指导自己,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武术家。于是他刻苦钻研西方哲学,并运用来对中国武术的整体进行分离式选择,对他所热衷的技击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观。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期间,李小龙选修的科目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心理学、绘画、体操、西洋剑及西洋摔跤等等,其中尤以哲学为主要课程。李小龙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过:“我当时之所以主攻哲学,与童年的好勇斗狠有关。我常问自己,胜了又怎么样?人们总会把荣誉看得那么重要,然而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于是,以我的发问精神,导师认为主修哲学最适合我。他曾对我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什么活着。”于是,李小龙便沉浸在哲学的海洋之中了。他崇拜的东西方哲学家有中国的老子、庄子,德国的尼采,法国的萨特等。其中萨特曾提出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要认识自我的存在,而不湮没于社会的群体之中;要追求自由,不为理性所束缚。李小龙正是这样做的,他我行我素,好表现自己,总是不断地选择更高的目标,无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他完成了自己武功系统的构成,哲学的思维方式与表现形式深刻地体现于李小龙武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它的发展和完善。 创截拳道 进入大学以后,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李小龙,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结伙滋事了。除了学习,他把精力都放在钻研武术上,经常在教室或体育馆练习武功或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有个叫山本的留学生,是日本空手道三段,一向以高手自居,对李小龙的武功和中国功夫队说三道四,出言不逊。队员们听了十分气愤,都按捺不住地想要教训他一顿,而李小龙却沉住气地对队员们说:“中国功夫的宗旨是强体防身,非万不得已不动手。况且,大家都是同学,和为贵。” 有一天,中国功夫队练功后回宿舍途中,山本迎面而来,指着队员讥讽地说:“花架子!”李小龙当即提出警告:“不要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山本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傲慢地说:“你们的中国功夫就是花架子,我的空手道才是真功夫,不信比比看!”李小龙忍无可忍,只好接受他的挑战。 为避免宣扬和不受学校干涉,比武地点设在校园一个偏僻的地方。在这场龙虎斗中,山本自恃身高体壮,一开始便进马破中门,主攻势。李小龙未知虚实,连忙卸马,左挡右架,暂取守势。三四个回合后,李小龙看出山本的弱点在中路,突然变守为攻,一顿重拳,打得山本眼花缭乱,茫然倒地。不甘心称臣的山本爬起来,企图反扑。李小龙虚晃两招,一个侧身戳腿直取他的腰部,山本猝不及防,被重重地踢翻在地。山本自知不是对手,只好拱手认输。从此,李小龙的功夫更受同学们的欢迎了。 李小龙回顾自己习武后多次与武林高手的较量,无一不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拳术并在实战中加以灵活运用,才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制敌取胜。于是,他以中国武术作为基础,广泛吸取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技术的优点和长处,并糅合他自己通过对这些拳术的理解而提出的改良意见,将这些拳法加以融会贯通,自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武术技击法--截拳道。 他之所以要创立截拳道,不仅是为了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心灵上的宁谧,不使永恒的生命失去生机,换言之,就是为了不使中华武术落入拳套形式的桎梏中”。 伊诺山度 武术对于李小龙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他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武术为他赢来了声誉,也赢来了鼎助他走上其人生颠峰的朋友。其中,美籍日本人木村与李小龙的友谊,就一直保持到李小龙生命的终结,并还延续至尽。木村虽年长李小龙16岁,却心甘情愿地做李小龙的追随者。跟木村情况相仿的,还有一位美籍菲律宾人伊诺山度。 伊诺山度出身于菲律宾的武术世家,他10岁起就跟叔父学习空手道,还学过柔道、菲律宾拳、跆拳道等技击术。他极具武术天赋,并且有独到的研究。他年轻时来到美国,后来成为大学的体育教师。他不断寻访武林中人,虚心求学,并广涉各种武术书籍,试图将各国的武术融会贯通,从而创立一种新的武术。 然而,当他看到李小龙的武术表演后,大为吃惊。事后,伊诺山度极其谦虚地要求跟李小龙切磋武艺,李小龙扎实的武功,大胆的见解,使伊诺山度深深折服。他放弃了打算创立一种新武术的计划,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及广泛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李小龙,从而使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得到了更长足的进步。 好些年后,伊诺山度回忆他与李小龙的交情,他说:“在我40岁时,大有可能为自己创出一种拳术来。但因缘际会,我得以认识小龙,所以我准备终生习艺于其门下。”伊诺山度甘愿以李小龙的门徒自称,但他同时又是李小龙的挚友和兄长,他教李小龙练武术和帮助他完善技术,并帮他出谋献策,在李小龙人生的重要关头为他提供建议。而在李小龙成了功夫红星后,他不恭维,不奉承,而是客观地评价。伊诺山度说:“对我来说,小龙并非完人,他有着不少缺点,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天才。……小龙最使我难忘之处,并不只在于他的体能及武艺的不凡,而是他广博的知识,不论对人生还是对武术。” 伊诺山度一直没有提及他为李小龙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这正是他精神上的可贵之处。李小龙后来使用二节棍并练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以及他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施展的短棍技术,都是伊诺山度倾心传授的结果。在美国,伊诺山度有“菲律宾棍王”之称。正因如此,李小龙对他非常感激和尊敬。后来,当李小龙红透半边天时,性格变得傲慢暴躁,但在伊诺山度面前,他从不张狂,而是尊敬如旧,视他为大哥。 小龙义父 在李小龙不多的武友中,还有一位父辈式的人物,这就是旅美华人严镜海。 严镜海又名李运,英文名为詹姆斯·严·李(james yimm lee),是当时美国中国武术界首领级人物,在美国武坛有相当的影响力。他是由李小龙亲颁教练证书的四大“振藩/截拳道”教练之一,从武术事业等多方面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了李小龙。严镜海较李小龙年长20岁,相当于李小龙的父辈,因此,李小龙尊他为“义父”。 严镜海1920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早年酷爱举重和摔跤等重竞技运动,曾获加州举重冠军;后转学柔道与拳击,并以铁沙掌驰名于美国西海岸华人武术界。他虽年长李小龙20岁,却敬佩李小龙的武术造诣与远见卓识,因而放弃了一般人眼中的年龄偏见,正式拜入李小龙门下,两人在奥克兰合开了一间“振藩国术馆”,由严镜海担任助教。他通过与李小龙的畅谈与交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决定终生追随李小龙。 在功夫面前,奉行能者为师。李小龙教他咏春拳与振藩功夫,他则教李小龙拿手的武功,帮助李小龙完善截拳道。他还将由举重训练法改进成的健身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李小龙。李小龙依法苦练不辍,使自己的肌肉更发达,抗击力更强韧,爆发力更凶猛。而李小龙经常在公共场合表演的“铁沙掌”,便直接来源于严镜海。更为重要是,经严镜海引见,李小龙还得以认识了“美国柔道之父”肯尼·拉贝尔和“美国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等武坛顶尖名人,从而为日后互相交流和共同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由于埃德·帕克的提携,李小龙不但得以应邀出席埃德·帕克于1964年举办的“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从而一举轰动美国武坛,还通过此次盛会又认识了“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峻九等一批美国武坛名人。 1963年,严镜海支持李小龙出版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完全由李小龙撰写演示的专著《基本中国拳法》,并在1972年出版了由他执笔编著、李小龙审订与编辑的《图解咏春拳》。可惜这本武术名著出版后不久,他竟于 1972年2月8日离开了人世,否则,目前的截拳道局面还将改观。 实战考验,精彩绝伦 □寸劲铁拳□ 李小龙不但是国际影坛巨星,同时也是国际武坛巨星。他曾说过,闯荡江湖,全凭真功夫,任何侥幸的心理,只会注定失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经经历了不少严峻的实战考验,其中不少是惊心动魄的。 1966年,李小龙准备在洛杉矶租用房子开办武馆,找到了当地的地产经理韦加。少年得志的韦加历来鄙视东方人,和李小龙的洽谈相当冷淡。 这个韦加之所以目中无人,皆因他身高6英尺(1.83米),体重200多磅(90多公斤),练得一身空手道本领,不少人都曾败在他手下。韦加由于练习空手道的关系,与空手道名师艾·柏加及其高足、有“美国伸腿”之称的当·和力士有很好的交情。而艾·柏加师徒又是李小龙的好友,当他们知道李小龙与韦加交易未成后,便立即替李小龙奔走。在他们的活动之下,韦加同意租一见房子给李小龙做武馆。签约时,韦加向李小龙表示,希望与他切磋武艺。他想看看李小龙究竟有没有真功夫。 以武会友,李小龙欣然接受。于是,他们选择了一间宽敞的空手道练习房进行“较量”。动手之前,李小龙以武术教师的口吻告诉韦加,出拳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各个角度和距离下,都可以作出既快且猛又准的攻击。韦加对他的这些理论表示怀疑,认为在短距离内根本无法出拳攻击。为了验证自己的话,李小龙在与韦加较量前,先作了短距离出拳技巧示范。韦加按照李小龙的要求,把一本电话簿放置在自己的胸前。这时,站在一旁的观看的当·和力士由于早已尝试过李小龙寸劲拳的滋味,便迅速地站在韦加身后10英尺(3.05米)左右的地方,以便随时伸出“援手”。 李小龙站在韦加身前,手指平伸过去紧贴电话簿,待韦加说过准备妥当后,他一声大吼,“嘭”的一声,当·和力士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协助,已被韦加后退的冲力撞倒。韦加硬生生地倒在地上,那本电话簿已被他倒地时抛到大门口去了,他十分清楚,这个神奇的中国小伙子简直是台发拳的机器,他只用了10厘米的距离出拳就击倒了自己。 □惊人腿力□ 李小龙的寸劲拳是这样的厉害,他的腿力更是惊人。1968年的一天,李小龙的一位学生、美国名作家汤·皮尔,为李小龙安排了与集制片家和名导演于一身的碧加·爱华士会面,并希望自己的老师上在爱华士面前露几手。因为,他以前也曾练过空手道和跆拳道,在功夫上有一定的造诣。为了不伤和气,皮尔提议不用拳脚直接对抗,而采用大型脚靶来测试上谁的力量大。 比试开始,李小龙持靶站好,爱华士誓使尽平生之力朝脚靶踢去,李小龙也不由自主地腿了两米左右。李小龙面带笑容地说:“不错!”然后将脚靶交给爱华士。 但见爱华士扎稳马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最妥当的准备来应付李小龙的腿击。说时迟,那时快,李小龙助跑了两步便抬脚向爱华士手持的脚靶踢去,“砰”的一声,爱华士感到自己有如一块砖头撞破玻璃一般,最初是双足离地向后退,在双足着地后仍有一股冲力一直推他继续退后,无法自制。就是这般连跌带走地向后倒退,好不容易才停了下来。爱华士躺在地上,他感到一阵目眩,满天星斗,不知所措。 究竟李小龙这一脚把重达180磅(82公斤)的爱华士踢出了多远呢?答案是75英尺(22.875米)左右。很多人都感到怀疑,因为75英尺是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可信吗?汤·皮尔在美国权威武术杂志《黑带》中确是白纸黑字地写着这个数字。为什么计算得这么清楚?原来李小龙这一脚是在游泳池旁踢出的,而爱华士站立的位置恰好是游泳池的起跳台旁边,他倒地时正好在泳池的一半位置。这样泳池便成了一把可丈量距离的标准尺子了。事后,制片人兼导演爱华士也投入李小龙的门下,改学截拳道。以前,他也曾看过一集李小龙的片子,也见他起脚飞踢,把对手手踢到10米开外。起初,他认为是演员故意后跌那么远的,再加上特技的拍摄方法,使观众相信这是上“神话”中的大力士。经此一役后,爱华士才相信李小龙确有这种真功夫,他还表示若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请李小龙演主角。 □教学见长□ 李小龙不但武艺超群,所向无敌,而且擅长武术教学,培养了不少名人弟子。在美国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演艺事业停滞不前,致使李小龙比较专注于授武工作。当时,他所参加的有限的影视演出所获得的酎金,根本不能养活一家六口人。他在1968年及1969年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的是做收费刚由每小时50美元加价至75美元的“私人教授”;到了1969年他收的学费又由每小时75美元加到了100美元,最后是120美元。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其门下,因为那也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功夫的问题。那些明星们也知道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还是来到了“振藩国术馆”,以求得到李小龙的亲自指点或借此一睹李小龙超凡脱俗的风采。凭《月黑风高杀人夜》一片夺得过奥斯卡编剧金像奖的斯特林·西利芬特,辗转等待了半年之久,才一遂跟随李小龙学艺的夙愿。 李小龙之所以能在好莱坞呆那么长时间,是因为他曾经教过不少好莱坞名人弟子。那些拜李小龙“一日师”的名人,几乎遍布好莱坞的各大公司,但跟李小龙能维持较长较稳固的师徒关系的名人弟子则很少。美国人的大脑中绝无“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中国人的观念,他们付过相当数额的酎金后,并没有特别起想帮助李小龙。在好莱坞的电影圈里,只有三个人跟李小龙的关系最好,对李小龙的帮助也最大。第一个是当时已49岁的斯特林·西利芬特,第二个是好莱坞电影明星詹姆斯·科本,第三个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曾导演过多部畅销电影,博得老板和制片人的青眯,也深得美国观众的喜爱。他作为李小龙的名人弟子,还曾让李小龙风光了一回。他在瑞士度假时,一时心血来潮,想在风景如画的日内瓦湖畔跟李小龙学习武术,便订好来回机票,让李小龙飞到了瑞士。他付的学费十分昂贵,每小时250美元,这在美国以至世界的武术教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件事传为佳话,看来不能小觑这位武林高手。 死亡真相 根据邹文怀、丁佩和莲达后来分别接受法官盘问时的叙述,李小龙死亡过程的事实市真相大致是这样的: 1973年7月20日下午1时左右,莲达准备上街购物,临行前李小龙告诉她下午他要和邹文怀讨论新片《死亡游戏》的剧本问题,晚上有个约会,很可能不回来吃晚饭。 下午3时左右,邹文怀来找李小龙,两人讨论剧本大约两个小时,其后,一同驱车前往笔架山道丁佩的寓所,约5时左右抵达。三人进行了近两个半小时关于新片的洽谈。在这段时间里,李小龙略感头痛,于是,丁佩给他吃了一片止痛药。这药是丁佩的私人医生给她开的。 后来,李小龙觉得很不舒服,就在丁佩的卧室里休息。邹文怀再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直到晚上9时45分左右,邹文怀又重新返回丁佩的寓所。他见到李小龙仍在沉睡,于是试图叫醒他。邹文怀摇晃他,拍他的脸,但李小龙毫无反应。丁佩这时才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只好打电话给自己的私人医生林医生,但电话不通,找另一位亦不果,最后与正在浸信会医院值勤的朱博怀医生取得联络。朱医生大约晚上10时左右到达,曾替李小龙检查,由于始终无法令他苏醒,便电召救伤车前来,并与邹文怀陪同李小龙到伊莉莎白医院。救伤车离开时间是10时半以后,抵达医院的时间是11时。在等候救伤车到来期间,邹文怀打电话叫来了莲达,精明的他叫来莲达是想哲人耳目。李小龙被送入紧急病房抢救时,邹文怀一直陪伴着莲达。直到晚上11时30分,院方才正式宣布李小龙不治身亡。 □死因分析□ 伊莉莎白医院的临床病理学家莱西特医生是主持解剖李小龙尸体的医生。他认为极有可能是药物过敏导致李小龙的死亡。 “使李小龙过敏的物质可能存在于他服过的那片止痛药之中。但我不能肯定地说,那片药中的那种成分使李小龙产生过敏。” 他又指出:李小龙的解剖结果发现,他的颅部未发现伤害,但脑部有中度肿胀。李小龙的脑重量达1575克,而普通人仅为1400克左右。莱西特医生说,他的“脑子肿得像块海绵”。 由此可见,李小龙是因自己早患有脑肿胀,由于服用药物引起过敏,导致猝然死去。 据分析,李小龙的脑肿胀,可能是青少年时代练武受伤所致的,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医治,病情逐渐恶化。加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他在拍完《猛龙过江》之后大病一场。拍摄《猛龙过江》时,他已感觉到病情的严重,一向很少服用药物的李小龙开始服食大麻。尽管主治医生和莲达劝他戒掉这不良习惯,他却置之不理。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在电影《龙争虎斗》片场发生晕倒事件后,他曾飞往洛杉矶住院检查。回到香港后,他很得意地宣布,医生说他的体能状态比得上18岁的年轻小伙子。其实,此时他已病入膏肓,顶多只能活两三个月,说他身体好,大概是医生不忍心他受打击而说出善意的谎言。由于他病情越来越严重,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不仅打伤了嘉禾电影公司宣传部的人员,并砸坏了记者的照相机,甚至和导演罗维在试片室发生冲突。原来有“民族英雄”形象的李小龙。终因重病折磨已变成众人口中的“狂龙”。最后,心力交瘁的他终于在毫无痛苦中死亡。 从医学角度讲,脑部的肿胀压迫脑神经系统,使得李小龙思维受到影响,因而导致他作出一系列丧失理智的举动,这并非没有可能的。 根据参加李小龙死亡原因调查委员会的法医权威、伦敦大学朗劳·迪雅教授的分析:李小龙的死可能是阿司匹林成分与其他药物成分回合后形成的一种十分罕见的“过敏症”,此种过敏继而引发致命的脑水肿。因此,迪雅教授认为李小龙的猝死,是一次“意外事故”。
 樓主| 發表於 2005-2-7 17:45:48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死后哀荣,蜚声全球 李小龙的传奇故事本应随着他的逝世而日渐式微,然而,他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名声反而日趋上升。 李小龙主演的功夫影片风行海外后,许多外文词典和字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功夫(kung fu)。不少外国人心目中,功夫就是中国功夫,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如空手道拳师、跆拳道拳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不得不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的确,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突破国家、种族的畛域,在他死后许多年里,声威依然不减。 在李小龙的出生地和他在此奋斗多年的美国,李小龙以自己创造的巨大成就而获得多项殊荣。为表彰他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李小龙先后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被美国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选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李小龙逝世后不久,好莱坞开设了“李小龙纪念馆”,并于1993年在好莱坞名人大道上铺上了“李小龙纪念徽”。 贡献与影响 □创造出中外拳术的合成体--截拳道□ 世界著名技击家和功夫电影表演家李小龙为中外拳术的交融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抛开中国传统武术与其他东西方拳种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中西方哲学融入中国传统武术之中,创造出中外拳术合成体--截拳道(jeet kune do)。他创立截拳道以来,曾与中外多种拳种的高手实战,均取的胜利,大受国际武坛称誉。截拳道基本技术已被美国特种部队列为必修课。他还发明了二节棍,这是截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中国古代的梢子棍更具有威力。因此,早在1974年二节棍就被美国警方列为攻击性武器,是美国警员正式装备之一。 □东西方拳术交流活动的先驱□ 李小龙是旅美中国武师中,第一个公开招收外国人为门徒的人,是第一位美国好莱坞功夫片华人影星。他先后在美国西雅图、洛杉矶、奥克兰等地开设武馆授徒,国际空手道大赛冠军李维士、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曾拜他为师。李小龙还先后主演了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多部具有新风格与新技法的功夫电影,从而把截拳道推向世界。。李小龙成了青年练武所崇拜的偶像,截拳道也成了东西方拳术交流的桥梁。 武学思想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是以“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作为拳理,并把它写成对联挂在他的客厅中,死后则把它刻在墓前的大理石铭文中。这两句话可视为李小龙武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截拳道的中心思想。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淳梁认为此两句话是咏春拳拳理中“以无招胜有招”的另一种演绎,所不同者只是李小龙加入了道家哲学的思想。李小龙是要以追求突破形式的限制为最终目标,甚至从广义上包括所有技法、形式及门派的限制。 □事实求是,简单实用□ 李小龙说:“练技击最重要的有‘体’和‘用’两方面。‘体’是基础,有良好的基础,才可以在‘用’的方面得心应手。因此,身体的锻炼比形式更重要。所以‘疾’和‘劲’的身手,及力气的持久,才是练武的真谛。截拳道放弃所有形式的束缚,强调反应,用反应去防止对方的攻击和向对方进行攻击,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制敌为先。”“‘截拳道’是什么呢?我只说,是国术!一个没有门派之分的国术,是反对让武术流于形式化的国术,是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国术。” 有一次,美国权威武术刊物〈黑带〉杂志采访李小龙,记者问他何为截拳道的技法,李小龙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有人认为某些技法为李小龙的截拳道所有的话,那是非常可笑的。我所以称这种武术为‘拳道’,寓意不过是强调当机立断,制敌为先而已。若有人一定要把什么招式动作认定为截拳道的话,那么,我想有一招可以叫做截拳道,那就是在《精武门》电影中我与罗拔碧克搏击的那一下子:罗拔碧克用‘交剪腿’夹住了我的头,使我动弹不得,而我最接近他腿的是口,于是我只好咬他一口!”“为什么这样说?这不是开玩笑!确实,‘截拳道’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它只有一条道理: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只求目的,不论架式,只求身体四肢对力的发挥与运用,不拘泥于死板的拳法。” 影视生涯 □童年及少年所拍的电影(1940-1959年)□ 1940年《金门女》出生不久的李小龙便在片中露脸,扮演名叫“伯父”的角色,就像小道具似的。 1948年《富贵浮云》 1949年《樊梨花》 1950年《细路祥》、《花开蝶满枝》、《凌霄孤雁》 1951年《人之初》 1953年《苦海明灯》、《慈母泪》、《父之过》、《千万人家》、《危楼春晓》 1955年《爱》、《孤星血泪》、《守得云开见月明》、《孤儿行》、《儿女债》、《诈癫纳福》 1956年《早知当初我晤嫁》 1957年《雷雨》、《甜姐儿》 1959年《人海孤鸿》 □在美国所拍的电影与电视(1959-1971年)□ 1966年《青蜂侠》 《青蜂侠》是一部美国30集的电视连续剧,每集30分钟。它是李小龙在美国从影的处女作,李小龙饰演第二主角,即青蜂侠的助手蒹司机加藤。他武艺高强,与青蜂侠一起嫉恶锄奸。李小龙在片中的表演出色,此后,有许多美国制片商邀请他在电影中客串演出或担任武术指导。 1969《丑闻喋血》(《马洛》) 《丑闻喋血》是根据雷蒙杰多原著《马洛》一书改编成的电影。李小龙在该片中饰演一个反面角色,他是一个组织中的东方职业杀手,与剧中的正面人物即主角神探马洛展开了生死搏斗。后来良人在阳台上决斗,杀手坠楼而死。 1971年《盲人追凶》 《盲人追凶》是一部美国13集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在该片中首次发表了他的截拳道理论。他在片中饰演一名盲探的教练,他通过引导盲探学习武术的过程来阐述他的武学思想。他一共参加了4集的演出。 □李小龙回港所拍的电影(1971-1973年)□ 1971年《唐山大兄》 导演:罗维;演员:李小龙、衣依、田俊、苗可秀、李昆、韩英杰等 1972年《精武们》 导演:罗维;演员:李小龙、苗可秀、衣依、田俊、韩英杰、魏平澳、罗维等 《猛龙过江》 导演:李小龙 演员:李小龙、苗可秀、魏平澳、黄宗迅、刘永、小麒麟、黄仁植、胡奀、罗礼士等 1973年《龙争虎斗》 该片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从而一跃而晋升为世界级国际影星。 导演:高洛诗; 演员:李小龙、石坚、尊萨逊、钟玲玲、安娜姬贝莉等 公司:香港协和电影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本应在《龙争虎斗》之前完成,但是当时只拍摄了部分的武打镜头,李小龙便猝逝了,后来在嘉禾电影公司的努力下历经五年时间才补拍完成了这部李小龙遗作。 导演:李小龙、高洛诗、洪金宝; 演员:李小龙、谢柏、伊诺山度、罗拔窝、洪金宝等
發表於 2005-2-8 07:38:44 | 顯示全部樓層

Re:叶问与李小龙 -highyun移-

poplar兄d资料好多涡,等我down 落嚟慢慢睇先!~ em6: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3 07:47 , Processed in 0.0731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