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7|回復: 1

[八卦時聞籮] [轉貼]憤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24 08:5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憤怒青年簡稱憤青,該詞源自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指歐美左翼思潮中,那些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影片《憤怒青年》(張徹、杜治洪導演),證明當時已經出現憤怒青年的稱呼,而影片中該詞特指一班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1]。臺灣著名歌手羅大佑也自承曾經是「憤怒青年」[2]。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並在1990年代中後成為中國大陸網路語言中的專有辭彙。用來形容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憤青另有糞青[3]、FQ等變體稱呼,這些變體多帶貶意和戲謔色彩。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4]

憤青最初是指具有較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信念,特別是愛國主義信念,且具有較激進的思想、言論或行動的中國人(一般是網友),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理念甚至達到了極端民族主義的地步。至於溫和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大陸的其它民族主義者、以及中國大陸以外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一般不不認為是憤青。

但現在,憤青在大陸網路上已經可以指代所有觀點極端者,無論其本人立場到底支持哪一方。因此又產生了「左憤」、「右憤」一類的說法。近年來,也把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稱為「幼憤」。至於「憤青」本詞是褒是貶因人而異,很多人將其作為貶義詞來抨擊此這一群體,而大多數人同意「糞青」是個冒犯稱呼。除此,相對名詞尚有小資,精英(漢奸)等等。


 源流
 

憤青是當今中國的時代產物,其起源和1989年六四後中國政府強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有人認為包括民族主義)有很大關係。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通訊手段的進步和網際網路廣泛使用,使中國有更多人可參與到對歷史問題和國際局勢相關問題的討論中,這就為憤青這一群體的產生和生長提供相應物質基礎。也有人認為,20世紀末以來中日媒體互相之間不負責任的妖魔化宣傳也起推波助瀾之用。

此外,對於中國當代的年輕人來說,其上一代或者上兩代人的經歷對這一代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譬如,對於抗日戰爭,中美關係,文革,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變遷等等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同時,由於這一代人的思想較之在中國困苦歲月中成長的一代來說,更加的獨立和反叛,他們並不完全相信由媒體,官方,以及從教育系統獲得的觀點,比如說對日關係,中國的教科書中往往主張中日友好,並且緩和某些關於歷史問題的分歧,但是這一代人,往往願意以非官方的視角和材料中獲得對相關事態的看法,比如說來自周圍長輩的經歷,或者網際網路,或者其他的歷史材料,甚至線上謠言,從而形成了對中日關係自己的觀點,這也構成了憤青產生的內在原因。

另一方面,憤青觀點的來源,並非全然來自政府的愛國主義教育,卻也受到政府信息政策的重要影響。由於相當多的海外信息來源,包括歷史觀、時事報導等等無法正常在中國本土流通,憤青的信息接受面往往受到很大侷限,無法發展正常的、全面的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容易以訛傳訛,並受到各種貌似主流,其實是扭曲偏差的激烈言論、虛構消息所左右,造成越趨激烈、自我強化的怪圈。事實上,大部分憤青只能做到表達自己強烈的觀點,然而自身素質的限制,使得其無法也不願找出充分的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當無法從理論上辯倒對手的時候往往會強詞奪理,有時甚至以粗言相向。這也是「憤青終究只是憤青」的原因。

但同樣是上述原因,也有一部分人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被中國官方封鎖或刻意淡化的信息後,對於其中觀點不加鑒別地全盤接受,這種情況使得他們的觀點走向與之前定義中的憤青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如激烈反共、極端親美等。這些人往往被冠以「右憤」之名。

總的說來,中國憤青產生的社會根源是以中國式的民族主義,中國的經濟發展,臺灣、日本和美國等地的各方面活動,以及當代通訊技術進步等多方面形成的。

憤青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接觸網路居多,很大一部分為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在網路時代開始後中國的一種特別的現象。憤青最初只是在網路的BBS上表達著各種不滿意見的少數人群,因為網路的虛擬化和不確定化,決定了最初的憤青僅是一些發表激進文字的用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迅速發展,人群的擴大,這一部分具有極端思維的人更容易吸引媒體和民眾的目光,而其隊伍逐漸壯大,思想日益複雜,並且有網路虛擬個體與現實實在個體關聯的擴大化趨勢。現在的憤青,已經不局限於網路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頭,表現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憤青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態度偏激,言行走極端化。區別於美國自由主義的「性解放」時代的「嬉皮士」青年,憤青大體有下文的一些特徵。但持有下面某類意見的人也不一定是憤青,例如憤青幾乎全帶有反日情緒,而帶有反日情緒的中國民眾卻有很多並非憤青。

政治與經濟
有很強的政治抱負,但普遍沒有實現的機會。大部分雖對民主一詞持肯定態度,但並沒有共同的定義和深刻的理解。多數人拒絕西方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反對西方憲政民主和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潮,但多數人對馬克思、列寧的理論也沒有深刻理解。在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裡,他們多數推崇、突出毛澤東的功勳和毛澤東敢於對國內外敵人展開鬥爭的豪邁氣質,對鄧小平理論與其他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的重要成分關注很少。

憤青內部對民主的定義也有很大分歧,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現象也意見不一。大多數人贊成和擁護共產黨的執政,而其中部分人主張共產黨實行更加開放民主的政治體制改革,提高基本民權如結社自由、輿論自由的程度;有少數人對共產黨的長期一黨專政表示厭惡。在對待國家意識形態方面,真正認識並堅定信仰共產主義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擁護現行的「初級階段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並相信中國的崛起與壯大是歷史不可阻擋的趨勢。

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極強信心。他們能注意到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體制問題」,但是他們的反應僅限於過過嘴癮而已,或者是鼓吹對貪官「一律砍頭」的簡單做法,卻沒有能夠(或不願)去剖析這些「體制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也不去思考專制政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嚴重阻礙作用。

他們一方面渴望國外的高端的技術,另一方面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也就是肯定發達國家的科技生產力,但對它們其他方面的成就與價值多半輕蔑對待。當中國利益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尤其是和中國有過戰爭的已開發國家,他們更多地傾向於用「以牙還牙」的態度解決。部分憤青喜好在網路上發表宣揚極端民族主義的文章,散佈謠言挑起對外民族仇恨。

對於社會中的不公正與政府司法官員腐敗現象通常深惡痛絕和對某一種社會現象如對高校招生、對語言政策、對醫療制度等等高度不滿的並具有激進思想的人,但這種指稱沒有廣泛性,被指稱的人群會拒絕憤青的叫法,再者這些人也不擁護所謂的「有特色社會主義」,也不算民族主義者,只對社會不滿。

憤青屬於"極右", 是極端的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所驅使的. 因而憤青崇拜國家的暴力機器, 認為他們是真正的民族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英. 而且, 憤青崇尚的是"民粹主義", 對獨立思想者極端仇恨, 對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信仰則完全不理解. 憤青主要是對前途失望, 對社會憤怒的中下層青年, 因為被官僚資產階級製造的"愛國主義"宣傳所矇騙, 對真正的維護人權, 維護自由, 維護弱勢群體的公平待遇一無所知, 但對民族自大, 帝國主義妄想抱天真的幻想, 認為自己的自卑境界是為民族的敵人(如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隨意替罪的某外族, 外國)所害, 對和平主義, 知識分子, 外族外國充滿仇恨. 而且一切以自己民族國家為中心, 對仍得不到民族自決, 經濟機遇的外族和第三世界人民並沒有一點同情心.

憤青常常把國家支配的軍事化社會當作是一種社會主義平等. 其思想的實際演變路線越來越走向"國家社會主義", "民族社會主義", 也就是"法西斯主義".

憤青最終是維護官僚資產階級中軍國主義派系利益的忠實工具. 他們維護, 鞏固了既得利益集團及其秩序. 他們決不是什麼"左派". 與弱勢群體, 受壓迫的民族和第三世界人民也無緣.


科技與文化
有些擁護毛澤東的憤青,認為「用領袖思想能治病」,這些人是反科學的,特別是軍事領域的發展表示積極支持。憤青的一個共同、普遍特徵是關注軍事新聞,分享軍武圖片,好談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勝利事蹟,崇尚軍事決定論,強調中國武力之強大與對手之懦弱可笑。鼓吹發展軍事,認為不是「落後就要挨打」,而是「軟弱就要挨打」。

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大部分人並不熱心恢復50多年來不受官方重視的儒家及其他中國傳統思想、宗教信仰、繁體中文等。對祭祀、神鬼傳說等民俗以及宗教持懷疑態度,認為是封建迷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部分人尊重孔子的地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儒家是持全盤否定態度的。在對待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方面,部分憤青持有贊許態度。憤青通常讚賞「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認為當時硬朗的中國形象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並因此批判鄧小平時期之後的中國政府的對美、日政策。只有極少數憤青全盤否認毛澤東時代的一切。

憤青一般非常懷念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如漢、唐、宋、元、明等,一部分人希望中國再次強大後能夠收復原來的領地。

憤青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接觸網路居多,很大一部分為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在網路時代開始後中國的一種特別的現象。憤青最初只是在網路的BBS上表達著各種不滿意見的少數人群,因為網路的虛擬化和不確定化,決定了最初的憤青僅是一些發表激進文字的用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迅速發展,人群的擴大,這一部分具有極端思維的人更容易吸引媒體和民眾的目光,而其隊伍逐漸壯大,思想日益複雜,並且有網路虛擬個體與現實實在個體關聯的擴大化趨勢。現在的憤青,已經不局限於網路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頭,表現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憤青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態度偏激,言行走極端化。區別於美國自由主義的「性解放」時代的「嬉皮士」青年,憤青大體有下文的一些特徵。但持有下面某類意見的人也不一定是憤青,例如憤青幾乎全帶有反日情緒,而帶有反日情緒的中國民眾卻有很多並非憤青。

中國國內的非漢族
憤青對於中國國內的少數民族態度不一,特別是對於滿族和蒙古族這兩個在歷史上曾經侵略過中原漢族王朝的民族態度兩極。有的憤青認為漢族必須與少數民族友好相處,主張所謂的「滿漢一家親」,有人甚至對元、清兩朝的一度強盛感到自豪,認為那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驕傲。也有人對於滿族和蒙古族極端仇視。這些人大多也主張恢復漢服與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但這些人不被稱為憤青。他們認為滿蒙二族是導致中國在近代所受屈辱的禍凶,是這些異族拖累了漢族,也認為滿清和蒙元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甚至有人要求將滿族全部驅除出中國。在論壇上,反滿的憤青對於主張滿漢友好的人和要求滿洲獨立的人冠以「滿遺」的稱號,並且經常攻擊一些立場偏滿的漢族學者與滿族學者,如閻崇年、英若誠等。

在對待民族認同和意識形態上,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憤青主要分兩大類:自認為「極左」的「民族毛澤東主義憤青」,和民族觀,傳統文化觀與西方,日本,俄羅斯極右民族主義者較為相似的「漢族主義憤青」。前者常自稱為「愛國主義青年」,仇恨對象主要為美國,日本,臺灣綠營,民運分子。常自稱是毛澤東思想的忠實擁護者。也常常在「保釣」等問題上對中國政府的態度表示不滿,認為其不夠強硬。後者常自稱為「皇漢主義者」,認為整個中國應該以漢族文化,尤其是去除少數民族影響的漢文化為「本位」重新建立起來。他們仇恨的對象主要有清代文化,滿族以及民族自決思想比較強的少數民族。在漢族主義憤青內部,南方人常以北方人受少數民族影響而仇恨之。而北方人則以南方人對方言,族群有認同感而仇恨之。漢族主義憤青又常因傳統文化的專利問題,和古高句麗等族群的民族歸屬問題和韓國民族主義者產生激烈衝突。


對中國大陸以外的態度
由於大陸政治言論的控制,憤青的矛頭大多數情況下指向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或地區,或者對地方政府、個別部門的個別現象發言攻擊。但對中央政府的大局則只以"懷念毛主席時代"的間接方式表達態度。憤青對台灣、日本和美國等話題有極高的熱情,也非常敏感。發現有不同於自己認識的說法,熱衷於主動反駁攻擊。


日本
日本是憤青主要的攻擊對象,他們主張以強硬路線應對,認為其沒有為二戰中對中國甚至東亞東南亞造成的損失做到應有的道歉與賠償,以及從戰後日本政府對二戰的反省態度、近年來日本官員參拜供奉二戰中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佔領歸屬有爭議的釣魚島等一系列事件中得出結論,相信日本仍然在尋求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憤青中的溫和人士認為應該用中國大陸日益增強的政治與經濟實力遏制日本,將日本畫進中國的勢力範圍內,但有激進人士更期望用武力解決問題,比如「中日必有一戰」等武力主張。

極端者甚至在網路上聲稱要強姦日本婦女、消滅日本民族、或是詛咒日本島群沉入海中等思想言論。甚至反映在目前的網路文學上,目前網路文學的選用題材中,以「修真」、「異世」、「歷史重返」、「未來幻想」等「玄幻」主題為主流,而帶有某些偏頗或是激進思想的作者便會在作品中污辱日本,或帶有日本象徵的人事物〈如忍者、刻板印象中的溫順日本婦女〉,有時並非會直接對「日本」辱罵,而是另外塑造一個媒介〈可能是虛構人物、虛構國家、虛構島嶼、虛構事件〉來攻擊,共通點就是:對於日本文化、歷史、民族等等與「日本」一詞有關係的人事物均不友善,即使是作者在書中的虛擬時空中所架空出來的。臺灣網友稱此類網路小說〈被認定為憤青傾向的作者所寫的作品〉為「地雷」。

相信中日可能友好的人,可以說並不屬於憤青範疇。

同時,憤青也會針對喜歡日本文化的所謂「哈日族」。其中一個例子是針對喜歡櫻花大戰社區--因為故事中的劇團名為帝國歌劇團。在其立場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


 美國
美國是憤青另一主要的攻擊對象,但情況有點特別,因為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的看法是。溫和人士幾乎不算憤青認為中美會在和平發展中形成制衡的局面,分別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相互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激進派人士仍然認為中美之間會引發戰爭很有可能導火索是臺灣問題,極端者甚至希望將來使用極端方法打敗美國如超限戰。

憤青對美國的態度,主要是非常厭惡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堅決反對轟炸科索沃、阿富汗戰爭、美伊戰爭等,認為美國才是世界恐怖之源。更多人認為美國的民主和自由是虛偽的。憤青們對美國人和文化也有批評,而且反感程度與對日本的不相上下。此外,憤青在指責美國的同時,往往有意忽略美國是自19世紀末以來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國家的這一既成事實。


台灣問題與對臺灣的了解
在臺灣問題上,憤青認為「一個中國」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擁有台澎金馬主權的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換言之對他們來說,中華民國這個政治實體是不存在的)(前述觀點應當是大陸主流觀點,該處表述略有爭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擋臺灣獨立的趨勢。溫和派認為應該和平統一,武力是最後手段;而少數激進派更加重視武力,主張「武力統一」,甚至表示希望看到中共使用核武器轟炸臺灣。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激進派憤青對於大陸朱成虎少將發表的如「為了對付美國捲入將來的臺灣海峽衝突,中國方面已經準備好打一場核戰爭,以西安劃界,西安以東的中國城市準備都犧牲掉,但美國也要承擔西部地區幾百個城市被中國遠程核武器摧毀的損失」這樣激烈的言論一般加以狂熱的支持。

激進的憤青對台灣民眾的評價也是負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經濟、和日本的關係等皆加以批評。部分憤青對於中華民國的歷史、臺灣史、台灣的政治經濟現狀了解很少,大部分信息來自於大陸官方的宣傳,依賴於大陸官方的立場,或者來自網上謠言。另一些憤青從網路、媒體、以及其島內親友獲得了臺灣更加全面的信息,也並不改變本身激進的立場。因此,多數曾有與中國大陸青年接觸經驗的台灣人士認為,中國大陸的憤青往往是偏激而對台灣充滿敵意的。與中國大陸憤青接觸的經驗也讓台灣人更傾向台獨。

臺灣上網青年對中國大陸憤青也不存在好感,在網路上發生筆戰等衝突情況時有所聞。導致台灣新世代以為大陸青年大多是「憤青」。但臺灣日常生活並未有「憤青」一詞。多數台灣人將憤青視為貶低性稱呼、甚至直接稱為「糞青」,儘管反中情緒較激烈的台灣人也被部分大陸人士稱為臺灣憤青。

台灣偏台獨者對於中國民族主義份子有著一套批評,其中激進者創造了華客一詞;華客一詞只有在少數台獨支持者中使用,但是台獨支持者對華客的負面評語約略等同台灣人(包括偏統派)對憤青的負面評價。


韓國
韓國是憤青近期另一攻擊對象,但這類憤青為數不多,而且情況有點特別,因為這些憤青攻擊韓國與政治問題無關,起因是韓國屢次侵佔中華文明產物規在自己旗下。

也有人認為韓國人因為抵制日貨支持國貨而經濟崛起,並且有骨氣,是值得效法的榜樣[1]。


朝鮮
憤青對朝鮮的態度也相當複雜,各種觀點都存在,有一部分人由於朝鮮實行的全民免費教育、醫療和住房制度而認為朝鮮人民生活幸福,但持此觀點的並不占多數,值得一提的是,嚮往歸嚮往,但目前只有朝鮮士兵往中國東北境內逃跑,還沒有中國的憤青逃往史達林主義的朝鮮。(需要注意的是,事實上現在中國官方對朝鮮的民生情況一直採取低調處理的政策,即不去刻意美化或醜化,也不會進行太多相關報導。並非會特意進行正面宣傳)。也有一部分人因為朝鮮過於誇大本國在韓戰中的戰績及隱瞞中國在戰爭中的投入,或是了解一些朝鮮現況的人反對現行朝鮮政權。但更多人雖然對朝鮮政權無好感,但卻出於中國戰略利益上的考慮及對朝鮮激烈反美的政策的認可而認為需要朝鮮作為一顆棋子,因此比較支持中國政府對朝鮮給予一些援助。而在持這種觀點的人當中也還存在分歧,有人希望能夠維持現狀,也有人希望能更換金氏政權而以一個更加聽從中國的政權取而代之。

總之,憤青對於朝鮮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本身政治觀點的左中右。


俄羅斯
憤青認為俄羅斯是中國的盟國,中俄必須友好,才可能聯手抵抗美日。

反俄人士將俄羅斯視為中國另外一個大敵人,原因是俄羅斯與蘇聯是中國近代史上從中國攝取利益與土地最多的國家,他們也強烈要求收復外滿洲等中國在東北的失地,並蔑稱俄羅斯為「羅剎國」,這些人一般不被認為是憤青,不符合黨的政策。


印度
大部分憤青對印度觀感亦不良,原因在於印度至今實際統治了西藏以南的一些原有國家和地區,如錫金,而對另一些國家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並顯示了部分程度的領土野心,如尼泊爾。印度政府對尼泊爾人來印打工持事實上的支持和鼓勵的態度(不要簽證,可自由流動),並默許尼泊爾人來印定居,同時也默許印度人去尼泊爾發展。以上種種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同時,印度與中國在領土上存在爭端,中印政府都認為麥克馬洪線以南九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因此爆發了上世紀60年代的中印邊界戰爭。另外一方面,印度在經濟上同樣是個快速發展的大國,也是目前中國在經濟上面臨的最大對手之一。部分憤青蔑稱印度為「紅頭阿三」。


 東南亞
東南亞地區聚居了大量華人,憤青對該地區亦普遍關注,特別是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三國。越南由於在越南戰爭期間接受中國的援助,其後又與中國翻臉爆發中越戰爭,且至今與中國仍有少量邊界沒有劃清,因此被憤青認為是個不可信的國家。 新加坡由於華人占人口大宗,因此部分憤青希望將其納入構想的統一中國的一部分。而新加坡目前的政治體制亦被不少憤青贊許,認為是將來中國選擇的方向。 印尼由於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發生過大規模排華暴動,因此亦是部分華人仇恨的對象之一。一些中國人甚至反對在南亞大海嘯後中國向其援助捐款,這些人也不屬於憤青。


恐怖主義
大部分憤青對恐怖組織在歐美髮動且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持正面態度,其「依據」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西方是中國的敵人,所以要支持以西方為目標的一切形式的攻擊,而以基地組織為首的伊斯蘭恐怖組織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就是中國的戰友了。但對被中國政府定為恐怖組織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活動,他們則集體失語。


其他
他們通常以魯迅等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人物作為楷模,甚至有人認為魯迅就是中國最早的憤青。但部分人不了解魯迅的生平以及著作。很多人認為魯迅如果活在今日,也會對政府進行鞭撻,但其中一些人對今日批評政府的人卻並不寬容。事實上魯迅的思想與中國大陸的憤青差異很大:魯迅的思維理性實在,也根本與民族主義無關。

憤青一般認為法律應該遵守,但是對法律的普適性以及憲法的效力了解甚少。許多憤青認為「壞人」都應該「殺」,而對於被控犯罪嫌疑人,合法的做法是依法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責任。許多憤青並未意識到他們應享有憲法里的許多已被侵害的權利,如出版、集會和結社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8-24 1:08:32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8-24 09: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家是這類憤青................?

 

 

憤青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接觸網路居多,很大一部分為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在網路時代開始後中國的一種特別的現象。憤青最初只是在網路的BBS上表達著各種不滿意見的少數人群,因為網路的虛擬化和不確定化,決定了最初的憤青僅是一些發表激進文字的用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迅速發展,人群的擴大,這一部分具有極端思維的人更容易吸引媒體和民眾的目光,而其隊伍逐漸壯大,思想日益複雜,並且有網路虛擬個體與現實實在個體關聯的擴大化趨勢。現在的憤青,已經不局限於網路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頭,表現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憤青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態度偏激,言行走極端化。區別於美國自由主義的「性解放」時代的「嬉皮士」青年,憤青大體有下文的一些特徵。但持有下面某類意見的人也不一定是憤青,例如憤青幾乎全帶有反日情緒,而帶有反日情緒的中國民眾卻有很多並非憤青。


中國國內的非漢族

憤青對於中國國內的少數民族態度不一,特別是對於滿族和蒙古族這兩個在歷史上曾經侵略過中原漢族王朝的民族態度兩極。有的憤青認為漢族必須與少數民族友好相處,主張所謂的「滿漢一家親」,有人甚至對元、清兩朝的一度強盛感到自豪,認為那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驕傲。也有人對於滿族和蒙古族極端仇視。這些人大多也主張恢復漢服與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但這些人不被稱為憤青。他們認為滿蒙二族是導致中國在近代所受屈辱的禍凶,是這些異族拖累了漢族,也認為滿清和蒙元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甚至有人要求將滿族全部驅除出中國。在論壇上,反滿的憤青對於主張滿漢友好的人和要求滿洲獨立的人冠以「滿遺」的稱號,並且經常攻擊一些立場偏滿的漢族學者與滿族學者,如閻崇年、英若誠等。


在對待民族認同和意識形態上,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憤青主要分兩大類:自認為「極左」的「民族毛澤東主義憤青」,和民族觀,傳統文化觀與西方,日本,俄羅斯極右民族主義者較為相似的「漢族主義憤青」。前者常自稱為「愛國主義青年」,仇恨對象主要為美國,日本,臺灣綠營,民運分子。常自稱是毛澤東思想的忠實擁護者。也常常在「保釣」等問題上對中國政府的態度表示不滿,認為其不夠強硬。後者常自稱為「皇漢主義者」,認為整個中國應該以漢族文化,尤其是去除少數民族影響的漢文化為「本位」重新建立起來。他們仇恨的對象主要有清代文化,滿族以及民族自決思想比較強的少數民族。在漢族主義憤青內部,南方人常以北方人受少數民族影響而仇恨之。而北方人則以南方人對方言,族群有認同感而仇恨之。漢族主義憤青又常因傳統文化的專利問題,和古高句麗等族群的民族歸屬問題和韓國民族主義者產生激烈衝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4 17:20 , Processed in 0.0714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