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地報章娛樂版日日都有青春偶像的報道。
但佔較大篇幅的是台灣、日本或韓國的青春派。
本地沒有青春偶像嗎?有,但除了發生什麼大事,否則較難霸佔大版面。所謂大事多屬負面新聞。
為何傳媒重外而輕內?為何外地青春派的負面報道相對較少,報道他們的演藝事業較多?理由不難想到。外地青春派即使有負面報道,都是引用外地傳媒的。本地傳媒要派人在當地做狗仔隊跟蹤爆料所費不菲,所以不會如此。
除非是香港人熟悉的名字,否則他們的負面新聞也不覺得有多大市場價值,相反一些公關宣傳的發稿,如本地電視台購入了他們演的劇集,傳媒樂於報道。
情?對本地青春藝人頗不利,日日夜夜會被跟蹤偷拍,做正面的宣傳工作又只能得到較細小的篇幅。
香港捧青春偶像現在艱難了,唱片公司不是不想力捧,但新一代外形好的話,唱歌演戲又未必得,唱片不賣,電視台節目老化,不能給他們較多出鏡機會。
台灣電視市場競爭激烈,反而讓青春派有足夠的空間演出,雖然一班偶像歌手演技麻麻,仍然可以不停拍青春劇,深受青少年歡迎,而且工多藝熟,演出機會多了,自然有進步。不止香港,內地青春劇也比鄰近地區少,這對香港在這方面的製作也有影響。
與電影一樣,港劇除香港外,最大市場是內地,中、港合拍劇青春劇少之又少,新一代觀眾只能在日、韓、台劇集中找到滿足。
電視不栽培青春偶像,只靠唱片及少數低成本青春片,再加上傳媒負面報道,我們的青春偶像贏面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