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3|回復: 13

[語音探討] 关于粤语语音问题的话前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7-8 21:56: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关于粤语语音问题的话前话

   本人准备在这里讨论一些粤语语音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声调的问题。声调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声调是十分复杂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语言中只有汉藏语言才是有声调的语言的根本原因。关于粤语以及汉语的声调,现代汉语对此有太多的谬误、主观妄断甚至特意的歪曲,使得讨论声调问题的时候总是纠缠着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争议。为了使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本人特意在这里说一些关于语音问题的题外话,以理清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希望诸位能够理解,并慎以此向诸位致谢!

   现代汉语言学是建立在以普通话为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包括粤语在内的所有汉语方言的语音理论都来自于普通话的语音学说。但是,普通话的语音实在是一种最不典型的汉语语音体系,而以普通话为基础建立在汉语语音学有太多的谬误、主观妄断甚至特意的歪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历史遗留给中国人的一个遗憾。历史我们不可以改变,但事实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曲意的遗忘就是对历史发不尊重。

   关于声调问题,汉代汉语把普通话的四个调类称呼为“声调”,这个称呼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所谓的普通话的“声调”并不是真正的声调,而是字调,说普通话的“声调”是字调是现代汉语言学的奠基人赵元任先生所首创,赵先生1933年在他的《汉语的字调和语调》中就始终用“字调”而不是“声调”来描述普通话音节中的调,在他的《北平语调研究》和《语言问题》等著作中也始终是把普通话的调类称呼为“字调”。

   为什么说普通话的“调”是“字调”而不是声调呢?关于“声调”和“字调”,我本人的解释如下:
  【字调】是指在功能上能够区别汉字音节的音高形式种类的集合,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一字一调),也可以是多种形式(一字多调);
  【声调】是指在发声生理特性、声音的物理特性和人对声音音高的听觉感知特性上都是唯一被辨别的一类音高形式。
  【轻声】是指具备发声生理、声音物理和听觉感知的独立特性但却完全不具备区别汉字音节功能的一类音高类型。

   汉语有并且只有6个声调,这6个声调就是:

6个自然声调:
  第一声(高音区平行调型):55、44、52、51、42、41;(模板调值为55)
  第二声(高音区上升调型):45、35、25、15、34、24、14;(模板调值为35)
  第三声(高音区下降调型):54、53、43、33;(模板调值为53)
  第四声(低音区平行调型):22;(模板调值为22)
  第五声(低音区上升调型):23、13、12;(模板调值为13) 
  第六声(低音区下降调型):32、31、21、11。(模板调值为31)

   这6个自然声调就是现代汉语中关于粤语声调的:

6个粤语声调与6个自然声调的关系:
  第一声(阴平=高音区平行调型):55、44、52、51、42、41;(模板调值为55)
  第二声(阴上=高音区上升调型):45、35、25、15、34、24、14;(模板调值为35)
  第三声(阴去=高音区下降调型):54、53、43、33;(模板调值为53)
  第四声(阳平=低音区下降调型):32、31、21、11。(模板调值为31)
  第五声(阳上=低音区上升调型):23、13、12;(模板调值为13) 
  第六声(阳去=低音区平行调型):22;(模板调值为22)

   粤语的6个声调就是自然声调中的6个基本声调,古汉语(在分贴讨论中会讨论到这个问题)以及闽南话等南方方言中的声调也都是自然声调,自然声调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6种基本音高类型。然而,普通话的字调却不是自然声调,它仅仅是“字调”,为什么呢?这首先要了解普通话的“字调”中的自然声调。  

6个(普通话)字调与6个(自然声调)的关系:
  (普通话)第一声(阴平)=(自然声调)第三声(高音区下降调型)
  (普通话)第二声(阳平)=(自然声调)第二声(高音区上升调型)+第五声(低音区上升调型)
  (普通话)第三声(上声)=(自然声调)第五声(低音区上升调型)+第六声(低音区平行调型)+第二声(高音区上升调型)
  (普通话)第四声(去声)=(自然声调)第一声(高音区平行调型)
  (普通话)轻声=(自然声调)第五声(阳上=低音区上升调型)+第六声(阳去=低音区平行调型)

   为什么普通话会出现这样与自然声调的复杂的关系呢?这是因为: 

  
  [为什么会出现普通话的第二声(阳平)的一声两调现象?]
  答:
  这是因为满族人的母语满语是一种无声调语言,而且是没有低音的高音语言,就是说,满语的语调中不存在35和13这样的截然不同的调型区别。作为满族人学讲的蹩脚汉语的普通话,把原来汉人的35(高音区上升调)和13(低音上升调)这样的截然不同的声调混淆成为一个读调(上升调),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二声。这样的结果是,原来汉人的35和13这两种声调的汉字在普通话中成了同音字。
  [为什么现在的普通话的第二声(阳平)仍然存在着高低两种不同读调?]
  答:
  高低不同的上升调35(高音区上升调)和13(低音上升调)是自然声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满族人虽然把他们搞混淆,但客观存在差别是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因此,满族人把35(高音区上升调)和13(低音上升调)混淆成一个读调的结果不可能是丢失了读调的自然属性,其结果只能是把汉人的35和13这两种声调的汉字在普通话中成了同音字——这就是字调的形成。
  这种情形就象有些方言把l和n搞混淆,或者如把-n和-ng搞混淆一样,并不是客观上l/n或者-n/-ng读音相同,而是发音人在听觉上没有能力把二者区分开,发音人把l/n或者-n/-ng混淆成同一个音位,l/n或者-n/-ng是一种声音功能单位而不是声音特性单位,同样35/13是音高功能单位而不是音高特性单位。功能就是区别汉字的功能,所谓“声调”的“声”是指声音,所谓“字调”的“字”是指汉字,所以,普通话的35/13读调是字调而不是声调,海南话的13和35这才是真正的声调(但是,为了区别现代汉语中的那个不正确的“声调”,我在以下的讨论中一律把汉语的声调称呼为“自然声调”)
  
  [为什么会出现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的一声三调现象?]
  答:这是因为满族人的母语满语是一种无声调语言,满族人对汉人语言的那种声调不熟悉,他们对汉语声调的理解绝对不会比英国人对汉语声调的理解强。而且满语是没有低音的高音语言,就是说,满语的语调中不存在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1(低音区下降调)这样的截然区别的低音调型。作为满族人学讲的蹩脚汉语的普通话,满族人把汉语的所有的低音声调理解成一个读调,就是把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1(低音区下降调)这样的截然不同的低音自然调理解成一个读调,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这样的结果是,原来汉人的22、13和31这三种声调的汉字在普通话中成了同音字。
  
  [为什么现在的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读调?]
  这个问题跟上面讲述的第二声(阳平)的一声两调现象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字调,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自然声调: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5(高音区上升调)。
  其中的22(低音区平行调)来源于汉人的22(低音区平行调)和31(低音区下降调);
  其中的13(低音区上升调)来源于原来汉人的13(低音区上升调);
  其中的35(高音区上升调)是由于满族人把汉人的13(低音区上升调)理解成简单的“上升调”而形成的;
  至于[汉语拼音方案]中注明的普通话第三声(上声)的标准调值是214这样的所谓的“调型”纯粹是一个语调,它连字调都不是,造成这个示范“调”的原因纯粹是因为红色语言学家对汉语声调的无知而造成的误解。由于满族人是一个山林草原的马背民族,在马背上远距离吆喝是他们的正常语态,所以,满族人是很难发出汉语那种的低音声调的,满族人在把汉语的三个低音自然声调混淆成一个字调的同时,他们发出的这个低音字调也是无法控制在低音状态下的,由于口腔的生理,这个低音读调的结尾产生了一个高音的反弹,这就成了前降后升的214这样的一个不论不类的“低音读调”。但是,自然声调是声音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及习惯而改变的客观规律。在正常的语速下,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有并且只有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5(高音区上升调)这三种音高形式,而不可能发出214的前降后升的读调,这种读调只有在句子的结尾或者单读时才能发得出来,这个所谓的标准调不过是解放后那些农民语言学者的无知的产物。
   [为什么会出现普通话的轻声现象?]
  答:轻声的出现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1,汉语低音自然声调的混一和消失。
  因为满族人的母语满语是一种无声调的高音语言,就是说,满语的语调中不存在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1(低音区下降调)这样的截然区别的低音调型。作为满族人学讲的蹩脚汉语的普通话,满族人把汉语的所有的低音声调理解成一个读调,就是把22(低音区平行调)、13(低音区上升调)和31(低音区下降调)这样的截然不同的低音自然调理解成一个读调,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汉语的【声调语言】成了【字调语言】,但是,象汉语的31(低音区下降调)这样的发音本来就低却又偏偏还要下降的声调,满族人是不论如何也发不出来的,其结果是31(低音区下降调)这个低音声调彻底地在普通话中消失。在普通话的第三字调中仍然有三个基本调型,即22、13、35三个,对比普通话丢失的汉语原来自然声调22、13、31就会发现,其中的31(低音区下降调)这个调型是不存在的。
  2,作为反过来模仿满式汉语(即普通话)的汉人北京话和北方方言出现低音区下降调31
  北京外城的汉人北京话和北方方言虽然是反过来模仿满族人的普通话而形成的语言,但汉人的生活环境跟满族人的生活环境是绝对不同的,汉人的交流方式是市井村落的近距离交流的方式而不是马背上的远距离交流方式,而且,作为奴才的汉人不具备对主子大声喊话的那种权利,所以,谦逊的低音语言才是汉人的生活语言。所以,外城北京话和北方方言出现了31这样的低音区下降调。而且,由于汉人所使用的汉字和词汇远远比满族人多得多,由于汉字个数对音节类型个数的压力,需要更多的读调来区分庞大的汉字体系也是语言实践的迫切需要,这种客观需要也促使了外城北京话和北方方言形成新的低音区下降调,这就是【轻声】。
  【轻声】与普通话的【字调】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样地作为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调型,【轻声】不具备【字调】的那种区别汉字音节的作用,它仅仅作为一定语态下的产物而存在。它不能改变普通话的那种对汉语音节的混淆现实,因为凡是满族人不会发的音都不会得到满族语民的认同,没有得到全体语民认同的调型都不可能成为具备区别汉字的功能的字调,汉人所说的轻声只能作为字调的弃儿而存在,这就是【轻声】的宿命。
  3,近代汉语言学者对汉语本质的无知促成了对【轻声】的命名
  因为近代的汉语言学者都是从普通话出发去研究汉语的,由于普通话是严重遭到满族人歪曲了的充满谬误的一种模仿汉语,因此,从谬误的模仿汉语普通话出发是不可能真正认识汉语声调的本质的。作为一种自然声调,由于【轻声】不具备普通话其它四个字调的那种区别汉字音节的功能,因此它也就失去了汉语声调区别汉字的那种功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由于近代汉语言学者对汉语的无知而只能把这个特殊的汉语自然声调称之为“【轻声】”。
  

  上面所谈到的满族人学讲的汉语(即普通话)的字调形成是可以用试验来求证的,实验方法是:选任意一个或者多个没学过粤语的满族人(如果没有,可以找蒙古人或者中国北方人)来学讲广州话,并观察他们所发的广州话的声调,就会发现:

  当他们说粤语的“思Sì屎Sí试Sī时Sǐ)市S?事S?”这六个字的时候,

  1,他们分不清屎“Sí和市S?”这两个字的声调,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二声;

  2,他们分不清“时Sǐ)市S?事S?”这三个字的声调,这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

  3,而“思Sì和试Sī”这两个声调他们却轻易能够准确发好,这分别就是普通话的第四声和第一声。

  当时满族人入关后所学讲的蹩脚汉语(即普通话)的字调就是这样形成的,由于满族人把汉语的两个声调或者多个声调混淆成为一个“调”,因此,这些“调”失去了汉语声调唯一被辨认的声音特性,但却保留了多个调型辨认一个汉语声调字的功能,这种特性与功能不一致的调型使用就是字调。所以,字调一定是在声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离开声调,字调是不可能形成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7-8 15:09:43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7-9 02: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

  看了本人上面的解说的朋友,一定会奇怪本人为什么一直坚持说普通话的声调是6个而不是4个?实际上,说普通话的声调是4个是错误的,普通话有4个字调,但普通话声调依然是6个,这6个自然声调调型不是粤语所特有的,而是实际上所有的语言都必然有并且只能有这6个自然声调调型,这6个自然声调调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超音段音素,是跟元音和辅音一样的构成语音的基本组件,包括闽语、客家话乃至英语、日语等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的调型变化必然遵循这6个基本自然调型法则,普通话也不例外地符合并受到这6个自然声调的约束,不论现代汉语怎样地「规定」普通话的「声调」是4个,但自然声调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不论怎么样的学术权威都不能改变自然的法则。所不同的是,粤语是准确地使用了这6个基本自然声调,而普通话则没有准确地使用这6个自然声调。

  因为粤语的6个声调就是自然声调,所以,判断普通话的声调是否6个还是4个,只要用粤语的6个基本声调对比普通话的实际读音就可以知道了:

普通话读音读调与粤语声调对比资料
  
  1、去去(1_1)——普通话的4-4等同于粤语的1-1声:
   曰月 大厦 破例 庆贺 宴会 画像
   示范 大会 快报 致意 建造 干部
   (曰yêg6月yud6 大dai6厦ha6 破po3例lei6 庆hing3贺ho6 宴yin3会wui6 画wag6像zêng6 示xi6范fan6 大dai6会wui6 快fai3报bou3 致ji3意 yi3 建gin3造zou6 干gon3部bou6)
  2、去阳(1_2)——普通话的4-2等同于粤语的1-2声:
   自然 化学 措辞 特别 电台 会谈
   政权 配合 未来 要闻 调查 辨别
   (自ji6然yin4 化fa3学hog6 措cou3辞qi4 特deg6别bid6 电din6台toi4 会wui6谈tam4 政jing3权kün4 配pui3合heb6 未méi6来loi4 要yiu3闻 men4 调diu6查ca4 辨bin6别bid6)
  //2、去阳(1_-2)——普通话的4-2等同于粤语的1-5声:
  // 自然 化学 措辞 特别 电台 会谈
  // 政权 配合 未来 要闻 调查 辨别
  3、去阴(1_3)——普通话的4-1等同于粤语的1-3声:
   下乡 矿工 象征 地方 贵宾 列车
   卫星 认真 降低 特征 印刷 气温
   (下ha6乡hêng1 矿kuong3工gung1 象zêng6征jing1 地déi6方fong1 贵guei3宾ben1 列lid6车qe1 卫wei6星xing1 认ying6真zen1 降gong3低 dei1 特deg6征jing1 印yen3刷cad3 气héi3温wen1)
  4、去上(1_6)——普通话的4-3等同于粤语的1-6声:
   耐久 剧本 跳伞 下雨 运转 外语
   办法 信仰 戏曲 电影 历史 探险
   (耐noi6久geo2 剧kég6本bun2 跳tiu3伞san3 下log6雨yu5 运wen6转jun2 外ngoi6语yu5 办ban6法fad3 信sên3仰yêng5 戏héi3曲kug1 电din6影ying2 历lig6史xi5 探tam3险him2)
  //4、去上(1_-2)——普通话的4-3等同于粤语的1-5声:
  // 耐久 剧本 跳伞 下雨 运转 外语
  // 办法 信仰 戏曲 电影 历史 探险
  //去上(1_2) 这样的组合不存在,这是因为普通话的读音习惯是前高后低
  5、阳去(2_1)——普通话的2-4等同于粤语的2-1声:
   豪迈 辽阔 模范 林业 盘踞 局势
   革命 同志 局势 雄厚 行政 球赛
   (豪hou4迈mai6 辽liu4阔fud3 模mou4范fan6 林lem4业yib6 盘pun4踞gêu3 局gug6势sei3 革gag3命méng6 同tung4志ji3 局gug6势sei3 雄 hung4厚heo5 行hang4政jing3 球keo4赛coi3)
  //5、阳去(-2_1)——普通话的2-4等同于粤语的5-1声:
  // 豪迈 辽阔 模范 林业 盘踞 局势
  // 革命 同志 局势 雄厚 行政 球赛
  6、阳阳(2_2)——普通话的2-2等同于粤语的2-2声:
   直达 滑翔 儿童 团结 人民 模型
   联合 驰名 临时 吉样 灵活 豪华
   (直jig6达dad6 滑wad6翔cêng4 儿yi4童tung4 团tün4结gid3 人yen4民men4 模mou4型ying4 联lün4合heb6 驰qi4名ming4 临lem4时xi4 吉 ged1祥cêng4 灵léng4活wud6 豪hou4华wa4)
  //6、阳阳(-2_-2)——普通话的2-2等同于粤语的5-5声:
  // 直达 滑翔 儿童 团结 人民 模型
  // 联合 驰名 临时 吉样 灵活 豪华
  //6、阳阳(2_-2)——普通话的2-2等同于粤语的2-5声:
  // 直达 滑翔 儿童 团结 人民 模型
  // 联合 驰名 临时 吉样 灵活 豪华
  //阳阳(-2_2)这样的组合不存在,这是因为普通话的读音习惯是前高后低
  7、阳阴(2_3)——普通话的2-1等同于粤语的2-3声:
   国歌 联欢 革新 南方 群居 农村
   长江 航空 围巾 营私 原封 图书
   (国guog3歌go1 联lün4欢fun1 革gag3新sen1 南nam4方fong1 群kuen4居gêu1 农nung4村qun1 长cêng4江gong1 航hong4空hung1 围wei4巾gen1 营ying4私xi1 原yun4封fung1 图tou4书xu1)
  //7、阳阴(-2_3)——普通话的2-1等同于粤语的5-3声:
  // 国歌 联欢 革新 南方 群居 农村
  // 长江 航空 围巾 营私 原封 图书
  8、阳上(2_4)——普通话的2-3等同于粤语的2-6声:
   华北 黄海 遥远 泉水 勤恳 民主
   情感 描写 难免 迷惘 平坦 旋转
   (华wa4北beg1 黄wong4海hoi2 遥yiu4远yun5 泉qun4水sêu2 勤ken4恳hen2 民men4主ju2 情qing4感gem2 描miu4写sé2 难nan4免min5 迷mei4惘 mong5 平ping4坦tan2 旋xun4转jun2)
  //8、阳上(-2_4)——普通话的2-3等同于粤语的5-6声:
  // 华北 黄海 遥远 泉水 勤恳 民主
  // 情感 描写 难免 迷惘 平坦 旋转
  9、阴去(3_1)——普通话的1-4等同于粤语的3-1声:
   庄重 播送 音乐 规范 通信 飞快
   单位 希望 欢乐 中外 失事 加快
   (庄zong1重zung6 播bo3送sung3 音yem1乐ngog6 规kuei1范fan6 通tung1信sên3 飞féi1快fai3 单dan1位wei6 希héi1望mong6 欢fun1乐log6 中zung1外ngoi6 失sed1事xi6 加ga1快fai3)
  10、阴阳(3_2)——普通话的1-4等同于粤语的3-2声:
   资源 坚决 鲜明 飘扬 新闻 编排
   发言 加强 星球 中国 签名 安全
   (资ji1源yun4 坚gin1决küd3 鲜xin1明ming4 飘piu1扬yêng4 新sen1闻men4 编pin1排pai4 发fad3言yin4 加ga1强kêng4 星xing1球keo4 中 zung1国guog3 签qim1名ming4 安on1全qun4)
  //10、阴阳(3_-2)——普通话的1-4等同于粤语的3-5声:
  // 资源 坚决 鲜明 飘扬 新闻 编排
  // 发言 加强 星球 中国 签名 安全
  11、阴阴(3_3)——普通话的1-1等同于粤语的3-3声
   参加 西安 播音 工兵 拥军 丰收
   香蕉 江山 咖啡 班车 单一 发声
   (参cam1加ga1 西sei1安on1 播bo3音yem1 工gung1兵bing1 拥yung2军guen1 丰fung1收seo1 香hêng1蕉jiu1 江gong1山san1 咖ga1啡féi1 班 ban1车qe1 单dan1一yed1 发fad3声xing1)
  12、阴上(3_4)——普通话的1-3等同于粤语的3-6声
   批准 发展 班长 听讲 灯塔 生产
   艰苦 歌舞 公款 签署 根本 方法
   (批pei1准zên2 发fad3展jin2 班ban1长zêng2 听téng1讲gong2 灯deng1塔tab3 生seng1产can2 艰gan1苦fu2 歌go1舞mou5 公gung1款fun2 签 qim1署qu5 根gen1本bun2 方fong1法fad3)
  13、上去(4_1)——普通话的3-4等同于粤语的6-1声
   改造 舞剧 主要 访问 考试 想象
   土地 广大 写作 典范 选派 讲课
   (改goi2造zou6 舞mou5剧kég6 主ju2要yiu3 访fong2问men6 考hao2试xi3 想sêng2象zêng6 土tou2地déi6 广guong2大dai6 写sé2作zog3 典din2范fan6 选xun2派pai3 讲gong2课fo3)
  14、上阳(4_-2)——普通话的3-2等同于粤语的6-5声
   指南 普及 反常 谴责 讲完 朗读
   考察 里程 起航 软席 领衔 党员
   (指ji2南nam4 普pou2及keb6 反fan2常sêng4 谴hin2责zag3 讲gong2完yun4 朗long5读dug6 考hao2察cad3 里léi5程qing4 起héi2航hong4 软 yun5席zég6 领léng5衔ham4 党dong2员yun4)
  //上阳(4_2)这样的组合在正常的情形下普通话没有这样的朗读,除了在特别强调的口气//下
  15、上阴(4_1)——普通话的3-1等同于粤语的6-3声
   指标 统一 转播 北京 纺织 整装
   掌声 法医 演出 广播 讲师 取消
   (指ji2标biu1 统tung2一yed1 转jun2播bo3 北beg1京ging1 纺fong2织jig1 整jing2装zong1 掌zêng2声xing1 法fad3医yi1 演yin2出cêd1 广 guong2播bo3 讲gong2师xi1 取cêu2消xiu1)
  16、上上(2_-2)——普通话的3-3等同于粤语的2-5声
   古典 北海 领导 鼓掌 广场 展览
   友好 导演 首长 总理 感想 理想
   (古gu2典din2 北beg1海hoi2 领léng5导dou6 鼓gu2掌zêng2 广guong2场cêng4 展jin2览lam5 友yeo5好hou2 导dou6演yin2 首seo2长zêng2 总 zung2理léi5 感gem2想sêng2 理léi5想sêng2)
  //上上(2_2)如果后面紧接着仍然是上声则前两个上声读高升调(2_2)成(2_2_4),如「古//典小说」读「古2典2小4说3」
  17、第六调型(-3)
  刀子dāozi4 车子chēzi4 孙子sūnzi4 丫头yātou5
  后头hòutou5 胳膊gēbo5 抽屉chōuti4 姑娘gūniang5
  师傅shīfu4 苍蝇cāngying4 哆嗦duōsuo4 他们tāmen5
  朋友péngyou5 记得jìde5 心思xīnsi4 知识zhīshi4
  扎实zhāshi5 那边nàbian4 在乎zàihu4 模糊móhu5
  月亮yùeliang4 似的shìde4 亲家qìngjia4 便宜biányi5
   别扭bièniu5 直溜zhíliu4 硬朗yìnglang5 
   (刀dou1子ji2 车qe1子ji2 孙xun1子ji2 丫nga1头teo4 后heo6头teo4 胳gog3膊bog3 抽ceo1屉tei3 姑gu1娘nêng4 师xi1傅fu6 苍cong1蝇 ying4 哆do1嗦so1 他ta1们mun4 朋peng4友yeo5 记géi3得deg1 心sem1思xi1 知ji1识xig1 扎zad3实sed6 那na5边bin1 在zoi6乎fu4 模mou4糊wu4 月yud6亮lêng6 似qi5的dig1 亲cen1家ga1 便pin4宜yi4 别bid6扭neo2 直jig6溜leo4 硬ngang6朗long5)   
  注:
  上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应该等同于粤语声调普通话实际读调:
  1为阴平(即第1声),模板调值为55(典籍标注调值55);
  2为阴上(即第2声),模板调值为35(典籍标注调值35);
  3为阴去(即第3声),模板调值为53(典籍标注调值33);
  6为阳去(即第6声),模板调值为22(典籍标注调值22);
  5为阳上(即第5声),模板调值为13(典籍标注调值13);
  4为阳平(即第4声),模板调值为31(典籍标注调值11)。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7-29 20:58:57編輯過]
發表於 2007-7-9 05:46:49 | 顯示全部樓層

由于满族人是一个山林草原的马背民族,在马背上远距离吆喝是他们的正常语态,所以,满族人是很难发出汉语那种的低音声调的,满族人在把汉语的三个低音自然声调混淆成一个字调的同时,他们发出的这个低音字调也是无法控制在低音状态下的,由于口腔的生理,这个低音读调的结尾产生了一个高音的反弹,这就成了前降后升的214这样的一个不论不类的「低音读调」。

-------------------

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是213,我用praat测过了。

 樓主| 發表於 2007-7-9 07:55: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南汉在2007-7-8 21:46:49的發言:

由于满族人是一个山林草原的马背民族,在马背上远距离吆喝是他们的正常语态,所以,满族人是很难发出汉语那种的低音声调的,满族人在把汉语的三个低音自然声调混淆成一个字调的同时,他们发出的这个低音字调也是无法控制在低音状态下的,由于口腔的生理,这个低音读调的结尾产生了一个高音的反弹,这就成了前降后升的214这样的一个不论不类的「低音读调」。

-------------------

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是213,我用praat测过了。

语声调高低两分现象

作者:皮扎诺

一,[前言]
          英语等西方语言虽然没有汉语那种意义上的声调,然而英语等西方语言的音节与音节之间有轻重音之分,这在音节内部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几个音节等调地读出来,这是很枯燥难听的,这样的语言在实践中也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只有一个调高的语言,无声调语言并不是只有一个调高的语言。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各种声调有高有低,不同的音节自然凑合在一起形成错落不齐的高低音组合,使语言有如流水行云般委婉动听。更重要的是,汉语各方言还有自己的各种变调,使语言表达的意思更加贴切生动。
         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语声调都有高低音之分。这里所说的高低音之分是指同一个音节、同一个单词、同一个句子、同一段话同时具有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

二,[引例]
         我们先来听听这个单词的读音:
po pu'la,tion/,po,pu'la,tion.rar
          上附件1是英语的“population(人口)”这个单词的读音的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其中第一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调高较高,属中音音高,整个单词的读音属于高音的那套读音;
          而第二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调高较低,属低音音高,整个单词的读音属于低音的那套读音。
          这个例子说明了英语的同一个单词存在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

三,[例析]
          下面通过分析这个例子,希望能找到这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的精确的语言使用环境,并且得到这是世界上所有语言普遍存在的语调二分法法则,并用实例证明这一点。
          在分析各种语言的语调的时候,人们总是更多的考虑语气中的说话人的感情因素,分析的结果也往往是“无法捉摸”,这是必然的,因为人的感情本身就是复杂到无法捉摸的地步,这里,我要讨论的是影响语调的一种与人的感情无关的客观因素——语调空间
          以上面的英语单词“population(人口)”的使用环境为例,假设两个人在说话,当两个人贴着耳朵说话的时候,如果他们还在使用那套高音读音(即po pu'la,tion)则他们的谈话未免不够亲切,这么近怎么还那么“高声”说话?而再假设两个人站在相隔10米远的地方说话,如果他们还在使用那套低音读音(即,po, pu'la,tion)则说话的人未免不够尊重听的一方了,你在那么远的地方喃喃自语吗?所以,在远的地方说话用高音那套读音而在近的地方说话用低音那套读音,这是必然的法则!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高低两套读音的语言使用环境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语调的高低决定于语调空间的远近。
          到底这个远近的距离是多少米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计,安静的情况下大概是2米左右。意思就是超出2米则说高音那套,2米以内则说低音那套。不同的安静程度和不同的语种这个高低音分界线各有差异,但这个分界线必然存在。
           语调空间是一个心理感知中的概念,跟心理学中的私人空间近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体的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私人空间是一个心理上自然存在的自我认知的空间区域,跟自己的身体一样是不容侵犯的。不论走到那里,人都随着身体所占有的空间而在周围树立起一个感知性的私人身体的活动空间。这个私人空间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热程度而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大小。所以,心理学上有讲看到两个人走路时只要看看两个人肩膀之间的距离就能判断两个人关系的亲密程度的说法。语调空间也是属于这样一个范畴的概念,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应该使用高音还是使用低音的空间距离的概念
           语调空间的产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客观理由:近的地方说话要小声柔和一点,远的地方说话要大声一点。按理说这应该是音量的大小问题,但是实际上,人们在远处说话的时候不单音量要大而且调高要高,而近处则正好相反。这就是高音语调和低音语调因远近的不同而有两套不同的选择的根本原因。
          我们暂且把高音那套读法称之为“阳调”,而把低音那套读法称之为“阴调”。

四,[更多的例子]

升调部分

1,普通话:“敌人”
附件: diren.rar (40.4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出,普通话的“敌人”两个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调值较高,调值约等于[35](相当于“笛”的读音),但“敌人”两个字还存在一种调值较低的读法,调值约等于[13],这里把[35]这个调型称为“三号调”,而把[13]这个调型称为“四号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普通话的几乎所有的第三声(上声[214])的字都可以变调而读成“三号调[35]”和“四号调[13]”两套读音。

2,粤语:“你好”
附件: neiwou.rar (40.35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粤语的“你”字同样存在两种读法,一种调值较高,调值约等于[35],明显属于“三号调”,但“你”字还存在一种调值较低的读法,调值约等于[13],明显属于“四号调”

3,客家话:“家人”
附件: ganin.rar (37.37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客家话的“家”字存在跟普通话和粤语完全相同的情况,即“家”字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

4,英语:“are you?”
附件: areyou.rar (45.96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英语的“you”存在跟普通话、粤语和客家话完全相同的情况,即“you”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如果对话的双方距离较远则用“三号调”,如果对话的双方距离较近则用“四号调”。

5,日语:“分りましたか”
附件: wakalimasitaga.rar (77.21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日语的“か”同样存在跟普通话、粤语、客家话和英语完全相同的情况,即“か”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如果是老师在讲台上向学生提问则用“三号调”,如果是太师在台下向皇太子提问则用“四号调”。

降调或平调部分

1,普通话:“到了/daole.rar”
附件1是普通话的“到了”两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了”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而第二个“了”字
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相当于普通话的轻声。
这里把第一个调型[53]称为“一号调”,而把第二个调型[31]称为“二号调”。

但奇怪的是,下面父龈郊?谋涞魅?烤哂邢嗤?奶匦裕憾际荹53]值湮猍31]值

2,粤语:“事实上/sisatseang.rar”
         附件2是粤语的“事实上”三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事”字和第一个“上”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而第二个“事”字和第二个“上”字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里有一个问题:附件1和附件2不是同一种语音系统的变调实例,而是两种方言中的变调实例。如果是同一种方言,有相同的变调规律不足为奇,
但是它们是不同的两种方言,难道不同的方言有相同的变调规律?

3,客家话:“客家人/wakganin.rar”
         附件3是客家话的“客家人”三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客”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客”字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样,客家话、粤语和普通话三种方言出现了相同的变调情形,难道汉语有相同的变调规律?

4,英语:“population/population.rar”
         附件4是英语的“population”这个单词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样,如果变调是汉语的特有特征,为什么英语会出现相同的情形?

5,日语:“これは/kolewa.rar”
         附件5是日语句头的停顿“これは”的3个假名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假名“は”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假名“は”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6,法语:“Bonjour/Bonjour.rar”

         这样,不单是汉语跟英语出现相同的情形,日语同样存在相同的情形,难道这种变调存在普遍的规律?

         以上的多种语言的高低音两套读音都可以用语调两分法的语调空间的法则进行解释。

六,[语调二分法对语言环境的一些分析]

1,广播电视播音是阳调读法
         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是标准的生活语言读音,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充其量不过是标准的阳调读法而已,如果生活语言也象播音员那样的语调说话那是非常乏味的,别人听了是不会有亲切感的。
         我们还是用语调空间的方法来分析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现在的广播电视台你别看他们的距离那么近,其实,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调来源于讲台读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科室里的讲台、大会里的讲台等场所,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可以肯定会超出2米,象这样的距离说话用低调读法已经很难表达了,别人会认为你这是在喃喃私语,你说的话不是对他们说的。所以,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是阳调读法。

2,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普通话的声调集体过高,其四个声调的调值55、35、214、51的调值每个都达4以上,是世界上少有的高音语言。北方方言跟普通话至少还是有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这就是:普通话是高音语言,而其它北方方言则都普遍有读音比较低的声调系统,即使是北京话还是跟普通话有着至少一个广泛的显著差别,这就是北京话有比较成熟的“轻声”系统,而普通话只是偶尔使用到了轻声。而其他方言(象闽南语)的声调一般都有55、35、53、33、13、31这样的分布比较均匀的高低错落的音域,声调的对比性大于普通话,听觉上会给人更深刻的听觉感受。

3,为什么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为什么普通话是高音语言?这可能跟普通话的形成发展史直接有关。普通话是满族人学讲的汉语(有待认同,见:[普通话是北京话吗?]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 ... ge=1&highlight=
         我们还是用语调空间的观点去解释:
a,普通话是清朝的官话,作为官方的语言,其使用场合基本上是远距离是训话式的交流,超出2米以上是多见的,而皇帝对臣子、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对话则完全是讲台式的,这种语言跟夫妻床第语言或江南的茶楼语言等对音高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而长官的说话口音对别人口音的影响又是最大。这决定的高音语言在普通话中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b,满人是一种生活在丛林和马背上的民族,其生活方式中超出2米的对话在民族中也是多见的,我不太了解满语,但相信他们的语言的阳调读音应该是多见的,这也决定了满人学讲的汉语——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c,近代的普通话依然是官方语言,广播电台所说的普通话对人们标准口音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这决定的高音语言在普通话中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4,高低音语言在汉语各方言的分布
         我们综观全中国各方言的声调系统,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分布特征:
         北方的、草原的、高原的、山林的、开阔地区的劳动生活方式的地方的方言的声调普遍偏高,而南方的、城市的、园林的、狭窄地区的劳动生活方式的地方的方言的声调普遍偏低。

5,普通话的阳平(第2声)有两个调值:“35”和“13”,“35”用于高音读法,“13”用于低音读法,用这样的二分法去分析普通话的每一个阳平字的都成立,并且人们日常的就是这么说话的。        
         如:“阳平”高音读法是“yang(35)ping(35)”,:而低音读法是“yang(13)ping(13)”......其中的第二个调值“13”就是所谓的轻声。([普通话阳平一声二调]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 ... ge=1&highlight=          )

6,轻声和儿化音是高音语言低音读法的替代产物
         如:有一个女的发音很优美,她回答别人时总是“对!对!对儿!”的,她的这三个“对”的读音是各不相同的,用调体和调缀来分析,她的读音是“dui55-0!dui55-3!dui55-1(dui55-31或dui55-311...)!”,把这个音节变成轻声后的读音当作同一个音节而不是两个音节来分析,则音节尾部低音部分只不过是原来音节的自然延长而已,原来音节的音高并没有改变,或者说从心理感知和听觉的角度来看原来音节的音高并没有改变。
         其中的最后一个“对儿”就是儿化音,从中可以看到,高音语言的低音读法跟低音语言的的低音读法是不同的,前者并没有改变高音语言的特性,既音节的最高音部分处于高音区域。
.....
附件:你没35跟别35人35打架吧!你没13跟别13人13打架吧!
.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7-9 0:26:55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7-7-10 00:35:03 | 顯示全部樓層

汉语的声调不可能是一种折调

以下是引用南汉在2007-7-8 21:46:49的發言:

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是213,我用praat测过了。

          针对这个问题,在这里本人想向先生提问一个问题:作为声调,有没有可能存在213这样的一个折叠型的“声调”?

          根据现代汉语言学的“声调”理论,的确可以认同折调作为“声调”的一个调类,如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的调值就被认定为是214,这是一个先下降然后再上升的音高变化型调类,因此,本人的问题是针对整个现代汉语言学的“声调”理论的质疑而不是针对先生的质疑,在此本人特向先生商量这个问题。

         虽然本人对东莞城区方言不太熟悉,但本人坚持认为先生的“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是213”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然地,本人也同时认为“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的调值是214”这个结论同样是不正确的,其理由是作为汉语的声调不可能是一种折调,从上面本人提供的“普通话读音读调与粤语声调对比资料”中可以看出,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在实际的语流中并不是读成214这样的一种声调音高模式,而是分别读成22、31、13这三种音高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理由有二:

         1,这是因为,汉语的声调的调类作为声调具备这样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学前提:声调必须在任何读音环境都具有唯一被辨认的音高模式。如果不是在任何读音以及语气环境下都具备唯一被辨认的音高特性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声调,而在快速阅读(比如每分钟150音节以上)的读音环境下,要想保留东莞城区方言213或者普通话的214这样的折调调值读音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快速阅读的场合,东莞城区方言213只能被读成21,普通话的214只能被读成21。

         2,这是因为,从调体和调尾的角度看(参照本人的《调体和调尾现象》),调体在“闭合(成阻)——>最大张开(最大除阻)”这个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连贯过程,这个音节发音生理决定了调体是不可能形成折叠型音高的,调体是并且只能是平行、上升和下降三种音高模式。“闭合(成阻)——>最大张开(最大除阻)”过程就是声母的发音动作,音节中的所有音素,包括所有元音、辅音和声调都是在这个时段里面完成发音的。

         所以,本人认为,先生所说的“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是213”以及现代汉语言学的“声调”理论中的“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的调值就被认定为是214”都是错误的。所谓的“声调是指单读时的读音”这样的结论同样是不成立的,单读时的读音仍然是语调而不是声调,声调是一个包含在语调读音中的唯一被辨认的音高因素。这个问题都是历史惹的祸,由于普通话丧失了声调与汉字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使现代汉语言学对汉语的声调无所适从,“声调是指单读时的读音”是一个张冠李戴的冒认,汉语声调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它作为一个音高类型普适于一个语种中的所有音节,必须具备这个前提条件才能成为汉语的声调。不是看见某个音就可以认定出来的,“测到某某声调”这样的说法同样是欠妥的。

發表於 2007-7-10 04: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一外國人做嘅網站就係通過英文單詞中各音節之相對音高教人粵語聲調。如population,其中po pu兩音節調值可對應粵語第六聲,la則對應第一聲,tion對應第四聲。對某部分人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發表於 2007-7-10 05:30:5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我们镇为例,阴平213调,日常读作22,这属于连读变调。但是我问东莞城区,他们并不存在这样的连读变调,所以外地人听本地人说话,觉得特别低沉。
 樓主| 發表於 2007-7-11 07:24:2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highyun在2007-7-9 20:47:06的發言:
有一外國人做嘅網站就係通過英文單詞中各音節之相對音高教人粵語聲調。如population,其中po pu兩音節調值可對應粵語第六聲,la則對應第一聲,tion對應第四聲。對某部分人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实际上,那个外国人这样对粤语的声调的解释是十分科学的。
         现代汉语的声调理论有一个十分荒谬的观点,就是认为不同方言间的声调是不可以比较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本人跟北大的沈老有过激烈的辩论,起因是有北大学生提问“普通话的第三声什么情况下读第二声?”,而沈却坚持认为“普通话的第三声就是第三声而不是读成了第二声”,他认为那是不可以比较的。例如这样的词汇“古典 北海 领导 鼓掌 广场 展览 友好 导演 首长 总理 感想 理想”,显然,这些词汇的第一个字的实际读音要读成普通话的第二声(就是粤语的第二声阴上和第五声阳上)。
         争议的核心是“二者是否具备可比性”的问题,后来我本人提到了一个“语音学学术模式”问题,我的模式问题是:当二者的发音生理动作、声音的物理仪器记录结果和人的听觉感知的效果这三种情形下都不可能区分二者之间有任何特性上的差异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最后,对方只能对本人的观点哑口无言。
         实际上,将英语单词的读音对比粤语声调来学习是完全科学的,这是因为象“po”、“pu”、“la”、“tion”这样的单词读音中的音高变化跟粤语声调之间完全可以建立起基于发音生理、声音物理和听觉心理的特性对应关系,两个事物是否具有可比性决定的是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共性,有共性就一定具备可比性,这是无庸置疑的。
 樓主| 發表於 2007-7-11 07:51:48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南汉在2007-7-9 21:30:51的發言:
...以我们镇为例,阴平213调,日常读作22,这属于连读变调。但是我问东莞城区,他们并不存在这样的连读变调,所以外地人听本地人说话,觉得特别低沉。

     现代汉语言学没有解释好什么是“声调”和什么是“字调”、同时还没有解释好“语调”和“腔调”这些概念,这些“调tone”都是音节的音高模式,但【语调】是在语气环境下产生的声调变读,而【腔调】是由于个人发音习惯或者地方群体的发音习惯形成的固定了的声调变读。
     东莞城区方言的阴平在个人单读的情况下当地人的习惯读成是213,本人相信这一定是事实,但是,当快速阅读(比如每分钟180字的说话速度)的情形下(注意,这种场合并不是语气场合)就读成了22(本人相信那一定是21,除非东莞城区方言不存在22调与21调的区别),那么,这就是说,213并不是任何场合都读音唯一不变的调型而是只有在特定的语气环境中才读成的调型。作为声调必须的这样的前提:对整个语种的同一个调类的所有汉字的读音都唯一地不变同时又必须能够在任何语气场合下都唯一地不变的才能成为声调,所以本人的观点是,213这个调是【腔调】而不是【声调】。
 樓主| 發表於 2007-7-13 07:20:49 | 顯示全部樓層

     【声调】是一群人(语民)共有的发音特征,【腔调】同样是一群人(语民)共有的发音特征,二者都具有群体性,但是,【声调】同时又是在任何(语气、说话)环境下都能被唯一被辨认的音高,而【腔调】则不具备这个特征。【腔调】本质上是带有调尾的声调,就是说,在东莞城区人发粤语阴平21(22)这个声调的时候,他们在发完阴平调调体21(22)的时候习惯上喜欢在这个调的结尾附带一个上升的音-3,这是一个地方腔,是东莞城区的粤语语民在发粤语阴平调21(22)的习惯特征。但是,东莞城区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把阴平调发成213,而是只有在阴平调的字有可能发成长音的时候(如句子的结尾或者句子中间的停顿)才发成21-3,而在快速发音(如每分钟超过150个音节的时候)则将后面的-3省略掉,因为在快速发音的情况下不可能仍有时间来发出调尾。东莞城区人并不是靠这个完整的21-3音高模式来区别粤语阴平的,而是靠这个音的调体部分21(22)来区分粤语阴平的,在东莞城区方言具有区分粤语阴平调功能的音高单位仍然是21(22),所以,21(22)才是东莞城区的粤语阴平。东莞城区方言并不是脱离粤语而存在的一个语种,它仍然属于语言的一种次方言。

 樓主| 發表於 2007-7-13 07:3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人认为普通话是一种人工语言】,普通话的声调是规定出来的,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首先,普通话不是人工语言而是自然语言,就是说,普通话是一群人(语民)在平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话、中华民国的国语、满州国的国语和满清王朝的国语本质上是同一个语种,这个语种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种,形成这个语种的是满清的八旗贵族和官员,普通话就是满清官话,普通话不是什么人工语言,全世界也没有人承认普通话是人为定义出来的人工语言。其次,普通话的声调也不是规定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如果普通话的声调是定义出来的,则普通话的第三声(调值被“定义”为214)就不可能发成35、13、22这样的不同调值,而应该是准确无误的214这样的调式,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普通话的第三声仍然遵循它自然形成的音高模式而不是人为“定义”的音高模式。“普通话是以XX语音为标准音,XX语言词汇为基本词汇,XX文为标准语法的语言”这个定义纯粹是将全体国民当傻瓜来愚弄的指鹿为马的学术瞎扯。
發表於 2007-7-14 19:47:17 | 顯示全部樓層
实际如何(如每分钟超过150个音节的时候)我并不能确定,因为仪器只测单字调。我本人听起来连读是22,但是老人家不承认是22(我模仿一遍发音给老人听)。因此我的文中,莞成话只有小称变调,没有连读变调,而我们镇则有丰富的小称和连读变调。
發表於 2007-7-26 04:38:03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highyun在2007-7-9 20:47:06的發言:
有一外國人做嘅網站就係通過英文單詞中各音節之相對音高教人粵語聲調。如population,其中po pu兩音節調值可對應粵語第六聲,la則對應第一聲,tion對應第四聲。對某部分人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的确系好

之不过有一个重要前提——英语语音要标准

發表於 2008-10-22 23: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誠懇請教樓主/大家   fficeffice" />

(因為本人语音知识很少)

 

諸如:

北京話 陰平55 陽平35 上聲214 去聲51

廣州話 陰平55/53 陽平21 陰上35 陽上13 陰去33 陽去22 上陰入5 中入3 陽入2

潮州話 陰平33 陽平55 陰上53 陽上35 陰去11 陽去31 陰入2 陽入5

 

1 上面的数字是否表示聲音的高低?如是,為什麽不用频率表示?

2 是否一个音节有多少个音高就用多少个数字表示?

3 从上表可見,不同方言的平上去三調調值相比是或同或異,是否平上去三調可以有很多模式?

4 可否說說平上去三声和入声有什么不同?

5 世界上有那些語言是有入声或类似入声的?

6 沒有入声(或类似入声)的語言在語言方面有什么优点或缺点?

7入声(或类似入声)在語言上來说是屬於先進仰或屬於落後?

8 很少見到談论入声的帖,是什么原因?

9 可否说说捲舌音是如何產生的?

10 感觉上有关普通话來源、入声之类的话题,在国內好像有一隻无形之手在压着,大家有沒有这种感觉/经验?

 

谢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8 04:24 , Processed in 0.0650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