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海英摄影报道)小时候,他喜欢听老人“讲古”,并收集一些民间读物;读大学时,他学会用粤语甚至顺德话输入;现在,他用顺德话方言朗读出希拉里、克林顿的演讲稿并放上网供网友点评,用几天时间把《孔乙己》《背影》等名作翻译成顺德话并逐个用繁体字写出来……邓子昌不是一个专业语言文化研究者,但是他已潜心研究五六年;他执著于传统,但不排斥潮流;他说“余OK”这个中西合璧的网名彰显了他就是一个新新人类。
成立“粤语协会”
“我上大学时才接触电脑,开始还是用普通话输入,后来发现很多同学用粤语交流,于是我也就试着学习,不过那个输入法有很多漏洞很多字打不出来,只好用错别字代替,就觉得不是很好。”邓子昌于是开始研究粤语的发音规律以及粤语字的结构。
后来在网上无意中发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感兴趣的人。”邓子昌说早在2000年,已有不少人开设粤语网站,系统收集粤语的正音正字资料,网友间聊天都是用粤语口语。后来大家都发现社会上许多人写错字、发错粤语音,如“僆仔”(小孩子,带不屑语气),写成“靓仔”;“畀”(给),写成“俾”;“反馈”的“馈”白话应读成“跪”而不是“溃”等情况。凭着满腔热情,大家决定集中起来,做一些可以体现粤语文化的实事,“粤语协会”便应运而生。 现在已经是协会骨干的邓子昌正奔走于协会的注册登记等事宜。
给《老友记》翻译粤语字幕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邓子昌骨子里其实充满了现代元素,说一口流利英语,从事外贸工作的他,却对传统粤语文化兴趣浓厚。他说活在现代不能不了解流行元素,但是对传统的东西也不能一无所知。
他说自己曾花了一个通宵将片长20分钟、约500个英文句子的外国处境喜剧《老友记》第一集翻译成粤语字幕,“既要理解外国的语言文化背景又要熟悉本土文化,把地道的英式俚语翻译成地道的粤语口语,保持原汁原味,难度很高。”
邓子昌后来还发起了“每日一句与粤语有关之古诗词”活动,远在法国的顺德人DADA对古诗词中的粤语用词颇有心得,每天保持更新帖子,如李煜《柳枝》“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中的“多谢”,屈原《楚辞·九章·怀沙》中“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中的“睇”,连缘由、注释、典故都解释得头头是道。
邓子昌说,“粤语协会”的各种活动得到不少人的关注。社会大众觉得一帮年轻人从事着这样“专业”的工作,对他们踏实的作风十分赞赏;而一些学术派人士对其关注度不断增加,提出不少宝贵意见。会员之间经常抱着《康熙字典》、《广韵》这些字典聚会、研究,很有意思。
但是协会目前还只是自发的网络组织,邓子昌说接下来他的工作重点将是把协会正式注册。并预计出一本电子粤语杂志,其中将包括“教你会话”、“坊言俗亲”、“美丽汉字”等栏目,分为粤语低、中、高级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