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9|回復: 6

[掌故傳聞] 黄埔村,繁华尘封的千年古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2 19:54: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黄埔村 

    繁华的广州也有古村,而且比邻市区。这不得不让人好奇。

  务实得没有一丝空灵、拥塞得没有半点通透的一座巴不得现代到极致的烦嚣都市,怎能在时尚的扬尘上浮现千年古村的海市蜃楼?车进“黄埔村”牌坊,悬念更甚――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城中村”,它的尴尬和憋足,焉能与拥有1600年历史的古村相提并论?


  古村、古屋、古庙

  黄埔村现还没有开发为旅游点。访古前的准备中,我没能找到黄埔村的示意图和旅游攻略,全凭直觉在村中游荡。马赛克、彩釉砖,依着手有余钱的村民们的审美理想建起的各式洋楼,簇新而热闹地夹道排列。但进村后很快就发现,黄埔村和广州其他“城中村”极大的不同:清洁、安静,空气中隐隐透着别样的沉静。青石板路光滑平整,早春桂花暗香沁鼻。大年初五造访,但村中却安然恬静得让人意外。可以想见,平日里村中更难有喧嚣了。

  村中巷道规整有序,任由我这外来人怎么转悠,总能找着方位和通路,并且很快就能找到村子布局的规律: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所谓广府乡村“梳式布局”。由巷子的排列和走向,能推断黄埔村的朝向:坐西北向东南。

  镬耳屋!突然在路过的巷口瞥见只在图片上见到过的广府建筑――镬耳屋。朝阳洒在镬耳上,深青静穆的古屋恍然跃动,似老者微笑般亲近和温暖。继而,在相邻的巷子里,出现了更多的镬耳屋。我一一记下那些略带书卷味儿的古朴巷名: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

  细看镬耳屋,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

  如果不是熟悉村中掌故的冯先生引路,村北入口古凤凰树下的北帝庙就会被我错过。北帝庙正在修葺中,除了门前一对石狮子真相毕露,整座北帝庙都被裹在建筑棚架中。建于宋代的北帝庙是黄埔村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据冯先生说,黄埔村原有很多庙宇,如华佗庙、洪圣殿、圣母宫、天后宫等,可除了北帝庙因文革时被用作村卫生院而幸存外,其余全部被毁。

   冯先生带着我穿过棚架去看庙门正门楣上的庙名――玉虚宫。匾额石雕而成,尽管斑驳陈旧,但字迹和周遭的雕花依然清晰。冯先生向我介绍,除四旧时村民用泥土将匾额糊上,才使得“玉虚宫”匾额免于铲除之灾。

  经冯先生引见,我特意拜访了如今在村中主持北帝庙重修工作的黄埔村侨联会长冯国全先生。他介绍说,北帝庙极具考古价值,在北帝庙中有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铲掉石灰后显露出的八块石碑上,写有“黄埔税口四元”等字样,为考证黄埔古港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村中最大的冯氏宗祠

  宗祠、姓氏、村名

  在黄埔村邂逅的第一座宗祠,是主山冯氏公祠,是村中现存19座宗祠之一。黄埔村现存的祠堂,是黄埔村所保留的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风格基本与珠三角祠堂建筑风格和式样一致:青砖砌筑,花岗岩墙裙,风火山墙;正脊上多为灰塑花鸟、博古文饰;中堂台基、石柱、石枋上的石狮子,雕刻风格粗犷;梁架上精雕细刻的花鸟、人物文饰丰富。主山冯氏公祠处在一个十字巷口,但门前却清静得难得碰上一个来人。

    公祠大门紧锁,外墙斑驳,梁上蛛网散布,祠名依稀难辩。没有重修、没有翻新,一任寥落苍凉,反平添古祠的韵味。外檐房梁上的木雕,精致得让人瞠目结舌。在冯先生的引领下,我还在村中见到据称有99个门的一座冯氏宗祠。宗祠的祠名已经没有了,门前的石雕也惨遭毁坏。冯先生说,这是村中最大的冯氏宗祠。在冯氏宗祠的对面,就是曾经被用作幼儿园的罗氏宗祠。庄严的宗祠和墙壁上色彩斑斓的儿童画搭配在一块,颇有点黑色幽默。冯先生说,这是村中惟一的一座罗氏宗祠。

  据载,黄埔村有冯、梁、胡、罗四大姓,还有关、黄、卫、陈等小姓。村中曾经出过众多官宦、商人,这些人衣锦还乡后,捐钱建了不少祠堂。鼎盛时期宗祠达99座。

  说及姓氏,自然提到至今仍说法不一的“黄埔”村名来历:一说是自千年之前北宋嘉佑年间“黄埔”建村以来,“黄埔村”便因黄姓最多而得名;一说是由原名“凤浦”讹读为“黄埔”而得名。无论村名来历如何,有一个可以确认的事实――赫赫有名的黄埔港和黄埔军校,其得名其实均源自这个与它们隔江相望的古村。


黄埔村里的胡氏大宗祠

    名宅、名祠、名人

  与主山冯氏公祠一巷之隔的荣西里,便是左垣家塾所在地。左垣家塾是“十三行”之一天宝行行主梁经国生活过的地方,由梁经国号“左垣”得名。梁经国19岁加入冯氏洋行做帮工,由于他执掌的洋行生意红火而得冯氏洋行资助,出任天宝行的行商,他和儿子梁伦枢都成为广州行商的巨擘。眼前的左垣家塾,与古树相伴,残破、安静地矗立在窄巷的拐角,在周遭各色新建洋楼的簇拥围合下,丝毫显不出当年主人的叱咤风云。

  当巷陌突然呈现“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明净时,我知道池塘中的倒映便是胡氏大宗祠了。正午的阳光把村中最显赫的胡氏大宗祠照耀得通透生辉,可宗祠后层层叠叠的新楼却拥塞成大煞风景的背景。胡氏大宗祠是胡姓的始迁祖祠堂。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县,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广州濠畔街,后迁至黄埔村。祠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头门两侧的门联上写着“派溯崇安源远流长绵世祚”、“基开黄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村里人最引以为豪人物,是胡姓中的胡旋泽。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同时又是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曾先后被澳大利亚国封为男爵、被英国授予CMG三等宝星爵位。由于他的卓绝贡献,人称“黄埔先生”。现胡氏家族重新做了“钦命新加坡领事胡旋泽”的竖式挂匾悬挂在宗祠内。


古港码头今貌

  古街、古港、古渡口

  留意每一处街巷的名字,终于读到黄埔直街、浦南直街、海傍街的字样。可怎么也想像不出,这些宽不过一米、长不过百余米的窄小街道,竟是往昔商贸往来繁盛的主干道。依史料记载细细打量,现今黄埔直街、浦南直街、海傍街沿街那些不起眼的连排房子,倒确凿是店铺形式、建筑风格基本一致的单层平房,而房前临街处的门窗均设置可搬动的板门和半截橱窗,据称这些都是清代店铺的形式。这些细微的发现,着实令我兴奋不已,确信自己的确踏在了前清的古街上。

  顺着石基村(旧属黄埔古村,明代初期划出)西南向古巷走到尽头,就是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巷陌的牌坊上镶嵌着署有“咸丰四年”年款的“海傍东约”石匾,这正是黄埔古港的历史印记。

  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顿时中外商船云集,舳舻相接,贸易繁荣,进入黄金时代。1757年至1840年间,清政府决定只保留粤海关,黄埔挂号口作为贸易必经之地随之闻名世界,所谓“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专家认为世界上能与它媲美的只有地中海亚历山大港,但亚历山大港在16世纪已经衰落。而这一时期广州处在中国外贸的中心地位,瑞典的“哥德堡号”曾经的停泊地--黄埔古港,有幸见证广州最辉煌的历史。

  黄埔古港兴旺发达的时候,正是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除了 “哥德堡号”,黄埔古港还停泊过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

  史料记载,古黄埔港作为广州的外贸港口有170多年历史,1757年后的83年间,广州港被清廷指定为全国偌大海岸线上惟一对外贸易港口后,古黄埔港便异常繁忙。在黄埔古港鼎盛的80多年间,共停泊外国商船5000多艘。鸦片战争后,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为上海取代,黄埔古港失去昔日繁盛,酱园码头也因逐年淤塞而被废弃。

  古老的码头,现今成了村民的渡口。渡口长堤的一边淤泥干裂,触目顿生沧海桑田的感慨。长堤另一边依然江水荡漾,岸边停泊着几尾渡船。摇橹到对岸,便是另一村镇――仑头。

  尽管总有与古村味道不协调的新式洋楼干扰视线,可漫步在沉静的千年古村,总会恍惚自己是否身在广州。因为,不过十来分钟的车程便会将自己再度汇入都市的车水马龙,而这种时空,竟使广州的两个繁华时代“断代”。究竟,是当下的繁华封尘了曾经的繁华,还是往昔的繁华衍生出当下的繁华?古村无语。出村的时候,夕阳正好打在残墙垛上蔓延盛放的炮仗花上,安静,却绚烂


黄埔地图

    链接:
  交通:
  A、 自驾车路线
  1、 自驾车从广州市区出发沿黄埔大道东行,经琶洲大桥到琶洲岛,沿东西向公路朝新洲码头方向直行,途中就可看到紧靠公路边的黄埔村牌坊,由牌坊进村。自驾车走华南快速干道、晓港东路都十分便捷。

  B、 乘车线路(广州市区去往黄埔村,可就近选择公交车)
  1、 在珠江北岸的城东,可往动物园南门公交总站搭乘137路公交车至黄埔村站下,票价3元;
  2、 在珠江北岸的城西,可往西华路尾公交总站搭乘229路公交车(或打的直达)至总站下,票价2元;
  3、 在珠江南岸,可往赤岗公交总站搭乘262路公交车至黄埔村站下,票价1元;
  4、 另可选择搭乘地铁2号线至琶洲站,再转乘229路。

  C、 轮渡线路和时间
  1、深井-新洲单纯客渡轮渡时间从早上6:00-21:00,票价0.60元;
  2、黄埔造船厂-新洲单纯客渡轮渡时间从早上7:00-18:00,票价同上。
  由新洲码头可步行(约半小时)或乘137路、262路公交车至黄埔村。

  小吃:
  云吞面:黄埔村的生记面店,店是本村人开的,听说云吞师傅做了四十几年的云吞,面与云吞分量的搭配法很多,价钱超值。
  艇仔粥:黄埔村西南侧石基村码头的艇仔粥地道传统,目前有 "鸡记"和"猫记"两家船舫经营,后者出品细腻、服务较好。艇仔粥粥底有海鲜味,料足味美,只需2元一碗。在小艇上吃粥,更能品尝出“艇仔粥”的别样风味。其它炒粉、炒面、炸云吞、油菜和各式煎饼(南瓜饼、莲藕饼、萝卜饼)味道也很地道,价格在1~5元内。值得推荐的还有清炒河蚬,清甜鲜香,一碟不过3元。
  其  它:石基码头河堤上还有村民摆卖自家出产的时令瓜果,十分新鲜。

  提示:黄埔古村现尚在规划开发中,对前来访古探幽者不收门票。村内新居和古屋夹杂,居者为本地村民和部分外来务工者。多数古屋和祠堂关闭闲置。村中十分安静,商业气息不重。村内没有住宿。古村游览,假如不做专业摄影或深访,半天时间足矣。冗余的半天可前往顺路景点。

  顺路景点:黄埔古村与长洲岛、深井岛一江之隔,由新洲码头坐渡轮可到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东征烈士墓、长洲炮台遗址、深井古村等。

[此帖子已經被monfan於2007-6-8 22:10:06編輯過]
發表於 2007-6-8 15:2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點解要搞個執行代碼出嚟?好難睇吖。
發表於 2007-6-9 05: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佢复制过嚟嘅内容含有代码,你帮佢“编辑”一下,将啲唔等使嘅嘢删咗佢,就可以正常显示嘞。
發表於 2007-6-9 06: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呵呵,可以正常显示罗。

唔使睇得咁辛苦。

發表於 2007-6-9 18:01:36 | 顯示全部樓層
可惜国家不重视保护大量的古村落,其实广州的古村又岂止黄埔。
 樓主| 發表於 2007-6-15 02:5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國家識得重視同保護文化遺產,噉我哋廣東話又唔使面對推普嘅消亡呢。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6-14 18:59:17編輯過]
發表於 2007-6-17 05:41:30 | 顯示全部樓層
希望唔好又畀政府摧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1-15 17:11 , Processed in 0.0648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