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有幾個字一直想問,就唔知點解佢哋會變咗形???
呢幾個字分別係:彩,份,瞭。。。
以前覺得繁體字入邊就係呢幾個字,但係而家睇電視,臺灣或者香港,呢三個字都變咗形。。變成:采,分,了。。
精彩,緣份,瞭解。。。==。。。精采,緣分,了解
我所知應該重唔衹咁少,有其他字提出歡迎指教。。。
舉報
「精彩」應該係正寫。臺灣《國語辭典》﹕「精彩,出色美妙。紅樓夢.第七十六回:『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亦作『精采』。」fficeffice" />
《國語辭典》根本冇「緣份」﹕「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相投契合的定分。水滸傳.第十五回:『雖然與我們只隔得百十里路程,緣分淺薄,聞名不曾相會。』老殘遊記二編.第七回:『前月分手,我想總有好幾十年不得見面,誰想不過一個月,竟又會晤了,可見我們兩人是有緣分。』亦作『分緣』。」呢幾年﹐我都將「身份」改寫為「身分」﹐因為係同團體「分」別後嘅社會地位。重有「本分」、「分內」、「分量」之類﹐理由一樣﹐我都用「分」。《國語辭典》﹕「分與份於ㄈㄣˋ音時多見混用。究其本義『分』為分別、分開的意思,所以可引申為成分、部分的意思。『份』本讀為ㄅ|ㄣ,同『彬』字。後與『分』的類化字『份』同形相混,遂有二音。今於表示名分、身分、部分等義時,宜用『分』字;表示量詞,如:『一份工作』、『一份報紙』,或『股份』時,可從俗用『份』字。」
《國語辭典》﹕「瞭解,明白。如:『你瞭解我的意思嗎?』亦作『了解』。」《國語辭典》﹕「了,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因為「瞭」、「了」相通﹐所以大陸用「了」。《簡化字總表》﹕「瞭:讀 liǎo (了解)時,仍簡作了,讀 liào (瞭望)時作瞭,不簡作了。」
有对有错,真系要了解清楚先得
有對有錯????
邊度又錯咗???先
好耐冇人覆呢篇嘢勒!
加推一個先:畫。
而家見台灣係用畫,計畫,畫畫,都係佢。
但係香港重係用劃,計劃,劃則。畫畫先係用“畫”。
「劃」字從「刀」﹐即係用刀刻劃﹔所以﹐凡係有界限嘅意思﹐古時用「畫」﹐今日應該用「劃」﹕「劃撥」、「劃分」、「歸劃」、「劃時代」、「整齊劃一」……。fficeffice" />
「計劃」、「籌劃」、「劃則」﹐古時用「畫」﹐今日都應該用「劃」。「計劃」係預先將事情進展條理分明﹐都同界限有關。
言則,計“畫”應用“畫”,何解現時臺灣用“劃”?
若“畫”“劃”相通,則臺灣追隨傳統從古?
計晝同計劃兩者可以通嘅,不過香港以前係用"計劃"多,但係而家好多人都轉用"畫"
除用"計畫"都無錯之外重有一個原因,就係"劃"字從"刀",部分職員寫"計劃書"嘅時候會認為唔"吉利"所以就改用"畫"字.試問有邊個想自己苦心寫嘅"計畫書"畀老細一"刀"割去?
哦,噉解。
但係HK而家係用劃啩。有轉用畫咩?
台灣先係用畫吓嘛。
禿鷹教育網有過一篇﹕fficeffice" />
「畫」與「劃」?
「畫」與「劃」二字,著實惱人,究竟如何分辨呢?通常「畫」字可當名詞或動詞,而「劃」字只能當動詞或形容詞,不可用作名詞。而且「畫」偏重於實際著手,如「畫圖」;「劃」則偏重於思考性質,如「籌劃」。一般說來,「劃撥」、「劃分」、「歸劃」、「劃時代」、「整齊劃一」均用「劃」。其餘則多用「畫」字,像「畫布」、「畫棟雕樑」、「畫家」、「畫展」、「畫冊」、「畫押」…。
禿鷹教育網應該話個「劃」字從「刀」﹐即係用刀刻劃﹔所以﹐凡係有界限嘅意思﹐古時用「畫」﹐今日應該用「劃」﹕「劃撥」、「劃分」、「歸劃」、「劃時代」、「整齊劃一」……。
至於「筆畫」﹐《國語辭典》話「或作『筆劃』」﹐但我認為「筆畫」好啲。
我覺得呢方面不必太過拘泥,香港同台灣兩地雖然都用傳統字,但係用字習慣不太相同而己."對與錯"唔係太重要
好似"盃"同"杯"字(以前我剛接觸繁體字嘅時候都有問過).古書上話相通("杯"為"盃"俗字)不過,而家香港同台灣嘅用法都係"茶杯","世界盃".就算字相通,遵從用字習慣即可.
以下是引用auyeung在2007-6-24 9:22:10的發言:言則,計“畫”應用“畫”,何解現時臺灣用“劃”?fficeffice" />
我相信你寫錯﹐應該係﹕言則,計“劃”應用“劃”,何解現時臺灣用“畫”?
王力先生主編嘅《古代漢語》對「畫」字有三個解釋﹕一、劃分界限﹕……。這個意義現在寫作「劃」﹐又簡化為「划」﹔二、計劃、籌劃﹕……。這個意義現在也寫作「劃」﹐又簡化為「划」﹔三、圖畫﹕……。
臺灣《國語辭典》雖然話「計畫」亦作「計劃」﹐但主要用「計畫」﹐的確有復古嘅意思。
至於「杯」﹐《國語辭典》的確話﹕「杯,競賽優勝的獎品。如:『金杯』、『銀杯』、『獎杯』。今多用『盃』字。」
像 象
盡 儘
為 爲
至於「份」、「分」二字,「身分」早已寫作「身份」。那麼「名份」、「職份」的「份」字,意義與「身份」的「份」字相同,亦應寫作「份」。而「份內」、 「份量」、「水份」、「部份」、「知識份子」等詞,《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份」、「分」並收,承認「份」字這義項。這些詞語用有人的「份」,都能避象歧 義,把「整體中的一個單位」或「成份」的意思,表達得更清釋。這些詞語,亦應以「份」字為準。
我去睇過《從「兇」、「凶」說起──不要盡信〈國語辭典〉》。
我唔知《辭海》係咪權威過《國語辭典》。不過﹐係唔係都冇所謂﹐因為無論邊部字典都會有錯。
但係﹐講到「我還可以拿更權威的《說文解字》,否定『喜悅』這詞,要大家寫作『喜說』」呢句話﹐就太偏激。東漢嘅《說文解字》喺邊方面權威過《國語辭典》同《辭海》呢﹖呢句話令我諗起一句經典嘅話﹕你哋要求恢復繁體﹐點解唔要求恢復小篆﹐甚至金文或甲骨文呢﹖
按﹕我用《國語辭典》﹐因為網上有電子版。
家下嘅"字典"係因唔同地方,唔同語言,唔同人,唔同睇法而唔同,絕對唔存在權權唔威呢一樣嘢...
而且而今嘅"字典"都係經過語言,政治,時間洗刷嘅產物,根本同<說文解字>唔係同一樣嘢,無需,不用亦都不可以比較.
原帖由 小狼 於 2007-11-25 15:18 發表 我無意認為《說文》更權威,也反對我們全盤依從《說文》的寫法 (如「喜說」)。我這句說法只是反駁要全盤依從《國語辭典》,以它做絕對標準的人。全盤依《說文》當然不合理。同一道理,全盤依《國語辭典》,不加思索地接受它的用字習慣,亦可能有問題。《國語辭典》裏有些詞彙的用字,就像《說文》的「喜說」般,經已追不上文字使用的變化。
:有時,唔同人唔同用法,反而令漢語更加繽紛多彩,有style,係唔係呢?而且大家都會多一個可以討論嘅題目
我本身無咩用<國語辭典>,不過我有用開<異體字字典>,我唔覺佢守舊.反而我覺得佢今古兼容,做得好好.唔同字又有link,唔明可以click入去.
異體字字典同國語辭典解釋舉例係一樣嘅,不過國語辭典就係少咗嗰啲link,再加上佢哋解釋古義同本義會花長啲篇幅同例....可能就係咁令你哋覺得模糊同守舊啩...
我建議大家用下<異體字字典>,右邊古書嗰一欄好好用.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2-24 04:11 , Processed in 0.0626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