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1|回復: 2

[城鄉印記] 茘人行 : 工业大道上的记忆碎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8-27 09:45: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20-8-27 09:47 編輯



   工业大道上的记忆碎片 || 荔人行


微信公众号 历史现场
2020-6-19   08:06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家住工业大道北71号之二茶厂宿舍,见证了工业大道的变迁。


这条长不足6公里的道路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分为南、北、中三段,南至石溪,北接凤安桥。顾名思义,工业大道始自广州市工业新兴的1952年,全盛时期云集了30多家工厂企业,有广重、广纸、广船、茶厂、气体厂、橡胶厂、电池厂、灯泡厂、轧钢厂、锌片厂、明兴制药厂、东方红印刷厂等等,几乎每个厂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享誉国内,蜚声国际。当然,我印象最深还是茶厂的"金帆牌"茶叶。






工业大道虽以"工"为主,却又是工农结合的产物。因为当年这里是市郊,沿线不少厂区厂房都是征用海珠区新滘镇联星乡的土地建成的,按照相关政策,这些厂企必须安置被征地农民及其家属,于是当年有不少联星乡民进厂当上了工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世代务农者能够实现"农转工",无疑是值得自豪和令人羡慕的一件大事。

此外,联星乡(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办起全国第一家农民集资兴建的"江南大酒店"),还利用闲余土地在工业大道大办三产,增加乡民收入,例如在工业大道97号投资办起"凤凰大酒店"。我亲耳听过一位村领导将工业大道这种工农结合的现象戏称为"工农联盟 一齐揾镚"(一起挣钱)。






当年工业大道上的厂企虽有各自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互相参观学习、举办球赛或文艺汇演/义务运动会等活动是常有的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41中举办过一次由沿线厂企代表队参加的7人制职工足球比赛,当时参赛队伍之多、赛事之激烈及友好气氛,我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对于小孩子来说,那时的工业大道不啻是个玩乐天堂。41中旁边小河涌里的"花手巾"鱼、江西仓的烟花爆竹、东方红印刷厂的不干胶纸,自不必说,光是各个厂区内就有孩子们百看百玩不厌又取之不尽的玩物:树上的雀鸟、鸣蝉、白兰花,地上的刀豆、草蜢、金龟子,水里的红虫、蟛蜞、水铰剪⋯⋯令人着迷不已、快乐无比,甚至不惜迟到、旷课而受师长责备。

我们还可以"潜入"厂区,把厂里的边角料、残次品(如茶厂的夹板、轧钢厂的钢条、明兴药厂的药瓶等)带回家中,自制成各种玩具、文具或小家具,也可以到厂里打球、看画报、借阅连环画,逢年过节参加厂企举办的游园会拿奖品。对于那时居住或就读于工业大道的孩子们来说,快乐就是那样简单,那样唾手可得。






然而,对于当地居民和职工(以下统称"街坊")来说,工业大道却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优劣并存,毁誉参半。

爱者首先谓其生活便利,无需奔劳。那时沿线及周边公建配套一应俱全,商店、学校、医院、邮局、粮油店、柴煤店、影剧院、肉菜市场、公交车站等星罗棋布,单是交通设施,就有石溪、革新路几大公交车总站,有河南至芳村白鹤洞轮渡码头,甚至还有广州至番禺市桥的长途汽车总站。

饮食方面虽无法与西关老城区相比,却也有不少美食和饮茶食饭的好去处一一每家厂企都有自办食堂,职工每日三餐可以不假外求,广重的花卷馒头、锅炉厂的虾米拉肠/柴鱼花生粥、茶厂的叉烧包/猪油葱花汤面等等,都是各自的拿手早餐供应品。

到了炎炎夏日,各厂企又会向职工免费供应冬瓜水、五花茶、海带绿豆沙等清凉饮品,或者向职工发放可领取各式冷饮的"冰票",最开心的当然就是职工子弟了。每逢周末,不少街坊会去"凤凰大酒店"叹早茶,又或者去沙园五一新村的"广青餐厅",登上二楼露天雅座临风把盏、叹靓茶享美点。此外还有"江西仓"(江西外贸驻穗办)的腊鸭、梅园西路口"醉香园食家"的鲜虾云吞面、茶厂门口"端记"大排档的黃鳝炒河粉、沙园"五一冰室"的冷饮和韭菜猪红汤、凤宁南街口的冲菜猪油渣酹粉⋯⋯可谓美食云集,数不胜数!





当年各厂企堪称"大社区、小社会",因为基本上都有自办的职工食堂、澡堂、托幼所(园)、医务室、理发室、阅览室、篮球场,大型工厂企业甚至有学校、医院、影剧院、工人俱乐部,这样街坊们轻移玉步便可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此外,街坊们还可以不时买到沿线各厂企售卖的"筍嘢",如江西仓的腊鸭、软管厂的牙膏、橡胶厂的胶手套,还有茶叶、电池、灯泡等。每逢这些"筍嘢"推出,街坊们便会奔走相告,趋之若鹜,有时连我们小孩子都要出动替大人排队抢购,当时的场面有如过节般热闹。记得当年茶厂门口摆卖大件三夹板(茶叶外包装木箱制作原料之一)处理品,街坊们争相购买,回家打制成餐柜、组合柜、大衣柜等家具。毕竟当时社会物质还不是很丰富,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能够有机会买到这些便宜又实用的生活用品,大家自然不会轻易"走宝"了("错过好机会")。





"风水轮流转",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广州市城区"退二进三"政策逐步实施,工业大道大批厂企搬迁、关停、转型升级,一个个崭新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对于工业大道的"巨变",有人拍手称快、高唱赞歌,也有人为之失落、低吟挽歌。


 樓主| 發表於 2020-8-27 09:5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社会主义经济在 1976~89年 的大城市内运转得还可以,工人关系和睦,物质充足。

 樓主| 發表於 2020-8-27 09:5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邓矮人在1990年宣布终结社会主义,让上海邦 肛摘民 糊鸠涂  坐正,实行极权的资本主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01:57 , Processed in 0.0587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