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之省城, 云集中东人士数以万计. 解放北, 环市路, 三元里一带, 俨如“小中东”, 当年唐朝“藩坊”之盛景又告重现. 而岭南母亲河“珠江”之得名, 更传说因波斯商人掷珠入水, 以一平风浪. 由是观之, 岭南与中东, 纵使文化殊异, 然双方之交往, 源远流长. 甚至乎, 竟有中东词汇传入粤语. 粤语有中东词汇? 不假. 其一: 污糟. 此典故已有岭南学者考证, 在下信服, 辑录如下: 伊斯兰教规, 教徒入清真寺礼拜前须洁面, 抹头, 洗手, 洗脚. 此举称“Woozoo(小净)”. 每当礼拜时分, 阿訇立于门前, 口唤“Woozoo”, “Woozoo”, 督促众教徒洗涤. 粤人路过省城怀圣寺(光塔, 中国最古老之清真寺), 濠畔寺等穆斯林场所前, 每见阿訇一句“Woozoo”, 众人即行洗涤, 遂误以为阿訇责骂“不洁”, 加之“Woozoo”之首音近“污”, 故“污糟”一词得以流传岭南. 以在下所知, 古汉语中, “糟” 表“粗劣”, 非表“不洁”, 而当今北汉语之“糟(糕)”, 亦非表“不洁”, 而表“差劣”(粤称“弊家伙”)之意. (“糟糕”一词, 绝非古汉语, 似应源于蒙满, 满清入关之时带入, 1949年之前岭南识者不多.) 是故窃以为“污糟”源自“Woozoo”一说, 值得采信. 其二: 巴喳.? 此一说仅为在下近年思研所得. 今日存论于此, 期待指教: 中东称集市为“Bazaar”, 或“Bazar”. 唐朝之时, 广州既设“藩坊”, 包容成千上万中东人士聚居, 则坊中必有“藩人”所称“Baza(a)r”之集市. 而集市特征之一, 即鼎沸之人声. 兴许因入市之藩人远道而来, 为求从速交割, 以至于讨价还价之声, 猛烈于本地平素之墟市, 于是乎岭南渐贬称声大而不停者(尤指女性)为“Bazaar之人”, 及后“巴喳”更演变至形容词矣. 据在下所知, “Bazaar”于新疆有标准汉语译名: 巴扎, 指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集市. 而“Bazaar”一词, 当年伴随中东文化之传播, 已容入世界多种语言. 香港九龙油麻地玉器市场, 其标准之英文名称为“Yau Ma Tei Jade Hawker Bazaar”, 非“Yuk Hei Hui (玉器墟)”, 亦非“Market”, 皆因英人早将亚洲此类集市通视为“Bazaar”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