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982|回復: 0

[名家專訪] 陶傑——閱讀的境界(轉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17 19:5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是次的閱讀講座中,還有著名作家,有「香港第一才子」之稱的陶傑先生作為嘉賓講者。由於交通原因,陶傑先生較原定時間遲了約半小時才趕到拔萃會場,然而場內觀眾的興致仍絲毫未減,姍姍來遲的陶傑亦以風趣幽默的演講回饋聽眾的靜候,場內氣氛愈趨高漲,高潮迭起。本部分的主題為「閱讀的境界」。陶傑甫上台便說:「閱讀是沒有境界的」。他認為開卷有益,每個人都應該將閱讀變成自己的樂趣。他還將閱讀比喻作「卡拉OK」、「桑拿鬆骨」,說明只要人能將閱讀化為樂事,使其轉化為做人的動力,有如呼吸氧氣,與生活緊密扣合。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說閱讀是件苦差,無從入手,陶傑覺得這是由於人們對其閱讀範疇認識太少。解決方法,一字記之曰:緣。陶傑認為要隨緣而行,他亦提到一個令眾人譁然的態度——「閱讀『性濫交』主義」。

「走到書店時,我們要四周走走,看看周圍書籍的封面、書名,又或是揭開其中一兩本書,看看其中一兩頁的寫作方式,發掘其有趣之處。又要隨意在書叢中用手摸、用眼看、用 鼻嗅,毫無目的般從中獲取精神上、心智上的 快感,你自然很快就會找到一些你感興趣或心 儀的書籍。」

他認為一般人經常覺得閱讀枯燥乏味,全因他們並沒有走出 第一步,去接觸書本,去擁抱書本,他還以「三房兩廳」的單位 妙喻一個人發掘閱讀的歷程。 「香港現在大部分單位都是兩房一廳、三房兩廳,久而久之 連居住在這些單位况面的人都以為他們的閱讀世界是個三房兩廳 的六百呎單位。一個人只要肯嘗試閱讀,從不感興趣的地方找尋 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便會『啪』一聲,開啟了一間新房間的房 燈,之後再『啪』一聲,又開啟了多一道新房間,逐漸便會發覺 自己的房間並不是個徒置單位,而是一整座故宮。」 陶傑對於看書方面亦有一番獨特的分析。「看書方面,作者 是誰其實不重要,要緊的是,在閱讀中要有被作者引發的感動。 就算該位作者死了五百多年,你也能在讀他的書途中,電光火石 之間,領悟出 insight來,所謂 sight,即視野,而 insight,即是內心 的視野, sight是有限的,就好像我剛才在亞皆老街看不清楚那條 小路般,然而 insight,則是不受時空地域所制,是無限的。」之 後他更細數他喜愛閱讀的原由和歷程。他在小時候對閱讀沒有特 殊的興趣,而他的真正閱讀旅程,是始於「流放」英倫負笈海外 的那段歲月。 「到了英國後,根本沒有甚麼事情好做,像關進了一個密室, 一座牢房般,生活除了讀書,便是讀書,但這亦有其好處,正如 我剛才所說的,我逐漸發現了些密室來,而且還愈來愈多。」 至於閱讀愛好者不時會被視為「書蟲」,陶傑則認為一個人 是否「書蟲」,取決於他究竟有否被作者控制了他的靈魂。他再 次比喻,以「愛情牌局」比喻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在 一場閱讀的『愛情牌局』中,我們作為讀者,要做莊家,要有控 制權,有拿牌的權利。」如他所言,主動權正正是讀者在這局 「牌局」中「獲勝」的關鍵。我們要將得到的知識主動加以思索, 方能真正獲得裨益。 後來話題一轉,談到閱讀的方法,陶傑在 此更提出了一套令台下觀眾嘖嘖稱奇,眼前一 亮的「四書宝頭閱讀法」。

「在我的宝頭永遠都放着四本書——舉例說,首先我會放一本《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一本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一本《國家地理雜誌》,最後還會放一本《壹本便利》。」這話語音未落,全場立時哄堂大笑,他解說:「我們讀書應該涉獵廣闊,例如看《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刺秦王》,令我回到了二千年前的古中國;讀《國家地理雜誌》,轉過頭來我又去了現代的熱帶森林;讀《壹本便利》,我又仿佛去了熟悉的香港油尖旺地區;再讀邱老的文集,我又似被二次世界大戰的漫天烽火包圍着。這樣讀書,人就會進入了『元神出竅』的境界,在時光隧道之中流轉。而不同類別內容所帶來的心靈衝擊,更會開拓一個人的視野。在閱讀《荊軻刺秦王》時,我感受到他的愛國情懷和勇氣;在看邱老文集時,我則把荊軻的事蹟與之連結,把邱吉爾討伐希特勒的氣魄與荊軻的情懷互相比較,整合分析。如此一來,我們不難察覺到人類有些價值觀,就好像勇氣、友誼、原則、對美德的執着等等,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回到現在,看現今布殊攻打伊拉克,就會想:究竟這是似荊軻刺秦王,似邱吉爾打希特勒,抑或是希特勒侵略歐洲呢?在這個時候,我會聽聽古典音樂,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聽多一會,答案就會油然而生。讀書就是要這樣,要將讀回來的東西反覆思量、糅合、消化,攝取營養,再加以提升。所謂的獨立思考,可不是單從課堂中可以學到的,要真正曉得獨立思考,就是要從閱讀再思考的過程中取得。一本書你在二十歲時看過,不很明白;在四十歲時看,明白多了一點;六十歲再看,再明解多些;到八十歲再看,全懂了,而人生亦過了一大半了。總之,任何書籍,過了一段時間再看,總會有另一番體會、領悟。」

正在此時,拔萃宿舍的銅鐘響起,一陣陣清脆鏗鏘的鐘聲,好像在回應陶傑先生對閱讀境界的詮釋。而話題亦隨之停頓了一會,再而轉往談論閱讀經典作品的意義。陶傑認為:「每個人的書櫃中都應該有一些經典的藏書,例如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紅樓夢、聖經等等。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有十來部如此的經典,放在自己心中的宝頭,在一生中反覆閱讀,我常常說,一個讀文學的大學生,廿來歲的小伙子,怎能真正明白杜甫的《秋興》?不過,在年輕時早點『入貨』也是有其益處的。廿歲時不明白不打緊,隨着你人生的歷練日漸沉澱,曾有戀愛、失戀、負資產、飲恨於六合彩、給人解僱等等經歷,都會使人更能明白以前讀過的文學作品,從生活中印證出自己的得着,所謂 gain insight就是這個意思。到了如斯境界,之前所讀的所有東西就像種籽般,長成現今碩大的巨樹,讓你在林蔭下乘涼,感覺到甚麼叫雍容、優雅、華貴,這便是閱讀的境界了。」最後陶傑亦談到了「讀書」跟「閱讀」的分別。他認為,「讀書」好像小朋友在餐室被逼要吃兒童餐一般,是無法選擇的,而「閱讀」則是像吃自助餐,人們想吃甚麼便吃甚麼,自由之餘亦饒有趣味。他亦以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為例,說明投入閱讀、喜愛閱讀的珍貴。饒教授視閱讀為玩樂,保留着一副赤子之心,與書為伴,與書為友。陶傑先生認為這樣方能真正的了解書中所說,視閱讀為一生的良伴,到達「充實」的閱讀及人生境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17:13 , Processed in 0.0550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