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2007-04-03 贺贝 近有两则关于粤语的“网文”引人思考,一则说粤语系的广西南宁,十年前仍是典型的白话城市,在当地行政性推普之下,如今白话已没多大市场,连父母与孩子沟通也用上了普通话。另一则说广州人的粤语水平已大大下降,对“谂、畀、咁、冧、餸、嚟、噏、嘅、脷、偈、啖、孭、乸、冚、凼、奀、呃”等常 用粤语,能读、写几个的青少年少得可怜;连电视粤语节目主持人,也往往受到普通话的“误导”,把“拴”读成“山”、“沃”读成“和”(应读“全”、“郁”音)。至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触詟说赵太后”等古文名句,懂得“荡”念“湘”、“说”念“岁”的,更是罕如古董。 这些说法也许有点以偏概全,然而粤语在人为的“普通话同化”之下,现实的生存环境的确令人担忧。到机关办事,在公交问站,上马路打的,“请说普通话”往往令不少老广为难,一些学校甚至挂出“校园内请讲普通话”的标语。电台、电视台里的医疗节目,医生明明是一口粤腔,但偏要说出怪怪的普通话,好像广东人都不说广东话了。这与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至今仍把粤语作为母语,仍在宣传“母语教学,事半功倍”,反差十分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多元,语言文字也必须多元。粤语的根在广东,核心地是广州,《现代汉语词典》增订本里,不少新词汇来自广州话;广东青少年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里面几乎百分百是粤语的书面表达。有人认为粤语不会消亡,其影响只会越来越大,然而看看南宁的情形,仍然让人难除疑虑。 推普是必要的,但有关规定似只在内部和外事中执行为宜。政府要为百姓服务,公务员就应入乡随俗,在语言上向百姓学习而不是要求百姓向你学习。学得怎样不是问题,但学不学就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近载,某政府部门领导不仅带头学讲粤语,还要求下属必须努力学会;河北人胡利文到广州当城管,为更好与市民沟通而苦学广州话,一年不到便基本“达标”,使工作更亲民贴心而被评为劳模。可见即使在公务员中,也不乏学习粤语的共识。 人大代表倪惠英在全国两会,提出维护地方语言纯洁性建议。地方方言的话语权问题被提呈到国家立法机关,可见兹事体大。笔者中学时,语文是双语教学,生词难字和特别的读音,老师都会用粤语重复几遍。这让我的粤语根正苗红,至今也没让普通话乱了阵脚。因此笔者以为,“方言纯洁性”的根在于孩子,中小学语文推行普粤双语教学,从小把粤语学好,不但为文化承传所必须,也在双语的融会贯通中助于推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