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语言学会会长、我国著名方言学专家詹伯慧:
上海拟设小学方言课广东也可借鉴
连线广州
“留住方言就是留住根。方言不可能消亡,也不应该消亡。”广东省语言学会会长、我国著名方言学专家詹伯慧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方言是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联系乡土乡情的纽带,早已融入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比如广东的三大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潮汕话可说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如“新妇”(媳妇)、“箸”(筷子)就是古汉语的词汇,对研究汉语有宝贵价值。而对于海内外的数千万潮人来说,潮汕话更是牵系乡情的文化脐带。“我们到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讲学,跟乡亲一讲潮汕话,大家都感觉特别亲切。”
“国家语委多次强调,推广普通话不是要取消方言,而是提倡一种,保留多种。现在全球化时代特别注重多元文化并存,也是这个道理。”他表示,去年国家广电总局曾喊停地方电视台的方言节目,后来也不了了之。
其实像“强势方言”的生存发展,不必过度担心。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粤语北伐”现象成为语言学界热点,北方人至今还会唱上几句《上海滩》的“浪奔浪流”,“买单”“打的”等粤语词汇也早已收入国家词典。
而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濒危方言,他建议注重抢救,保留资料。例如,海南的“军话”是一种类似于明代通话的方言,由于居住地分散、社会变迁,目前已濒危。目前中国社科院已经启动这个抢救项目,各地可以仿效。其次,可以多办像《外来媳妇本地郎》这样的本地化方言节目,让青少年在开怀大笑中自然学会一些地道的方言词汇,接受地方文化熏陶。
另外,上海目前正考虑制订小学的乡土方言教材,开设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广东也可以借鉴。
陈枫 荔子 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