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九九七是香港歷史性改朝換代之年,也是英國????「禍不單行」之年,七月一日失去香港,兩個月後還失去舉世寵愛的戴安娜王妃。但禍福難定,該年工黨年輕首相貝理雅上台,英國出現「中
興」之勢。
英國片《英女皇》 (The Queen)正是描述九七年九月,戴妃死訊震驚全英,王室卻漠然迴避,終於由貝理雅說服英女王表態,才「挽救」王室大失民心的危機。
此片並非拿王室緋聞、醜聞及婆媳恩怨大搞宮闈噱頭,亦沒有拿十年前的驚世話題新聞炮製傳奇戲劇性,更沒有乘機嘻笑怒罵地漫畫化。儘管局部諷刺了王室古板,整體則出奇地低調含蓄,還顧及英女王的體面,甚至「保皇」。
其實《英女皇》拍得平淡,並無譁眾取寵的爆料揭秘,亦不奇情不豪華,請勿期望刺激過癮。此片勝在平實中庸,跟誇張炮製奢華、淫亂和殘殺的中國古裝宮闈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相反,有品味有格調得多。
做到低調而細緻,很不容易,今次導演史提芬費雅斯、編劇彼得摩根顯出功力。劇情主體也有微妙之處,就是王室尊嚴與世俗民意的矛盾問題。戴妃已經「叛離」王室,但深受民眾喜歡,英女王應該劃清界線還是「從俗」致哀呢?成為她的難題。
海倫美蘭飾演女王很出色,雖然年齡和身形有些差別,然而扮相頗似,最可觀是儀態矜持,表情傳神。她有時活像老土村婦,正牌君主就是這樣不必炫耀。
米高辛演貝理雅最生動,惹人好感。這角色表明現代民意不可抗拒,無論喜不喜歡,尊貴者都要順應大眾。另一方面他亦尊重女王,並非一面倒迎合世俗。妙在影片後來指出民意隨時轉變,暗示貝理雅現在也陷於危機,不及女王經得起風浪。此片拿現任君主與首相搞戲,自由發揮,只有現在開明社會才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