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2|回復: 2

[掌故傳聞] 宋徽宗 御书“肇庆府”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3-5 06:5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端王登上皇帝宝座,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至今沿用。

  --他22岁创造了“瘦金体”,旷古绝今,800多年来无人能超越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画名就是他用瘦金体所写。

  --他主编中国古代最大的《画谱》和《书谱》,绘制逾百幅皆为绝世珍品的国画。


  发迹:端王登基 

  宋绍圣二年,赵佶受封于端州为端王。

  端王赵佶至死都这样认为:自己之所以交上好运,无端登基为帝,一是端州福地的庇荫,二是上天赐予他一个与他生辰八字吻合得天衣无缝并且踢得一脚好球的高俅。

  赵佶在被册封为端王之后,在是否应该收高俅为亲信的问题上亲自去请教精通易经的王都尉。

  端王:“这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孤想要他做亲随,不知都尉意下如何?”

  王都尉郑重占卜,不迭点头:“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宫中服侍殿下吧,是为大吉!”

  端王大喜,当即赠与古玩玉器以谢。

  且说端王自从收了高俅做亲信之后,果真如鱼得水,事事顺利。

  时光荏苒,世事无常,哲宗皇帝突然驾鹤归天了。由于哲宗生前没有儿子,太子也从无从立起。朝中文武百官商议,一致同意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

  元符三年,端王便成了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端王登上皇帝宝座,庆幸之余,认为自己主要是靠封地端州这块风水宝地发迹的,故对端州念念不忘,恩宠有加。

  有一天,宋徽宗对高俅说:“朕想将端州改为兴庆军(“军”为宋代军事重镇的名称),设置兴庆军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爱卿认为如何?”

  高俅何等聪明,马上拍手称赞:“皇上圣明,兴庆这名命得好,预示兴旺喜庆之意!”

  宋徽宗:“没有端州就没有端王,没有端王就没有朕的兴旺喜庆,端州乃福地啊!”

  高俅献媚地:“既然是福地,不如把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吧!”

  宋徽宗:“好!朕也正有此意!”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

  准奏:御书肇庆府

  历史学家说:如果广东通判燕瑛政治智慧不高,当年没有奏请宋徽宗赐书“肇庆府”的话,今天肯定就不会有肇庆之名,并且闻名遐迩。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一个的夜晚,广东通判燕瑛突然心血来潮,翻身起床掌烛飞快地在一方端砚上研好墨,铺开折子,奋笔疾书:“肇”乃发端也,“庆”乃可喜可贺,合二为一,即“喜事是从这里开始”之意……恳请皇上圣恩,御笔赐书……

  广东通判燕瑛文思如泉,奏折一气呵成。

  这份还散发着墨香的奏折辗转传到宋徽宗的龙案上,他只看了一篇,马上不假思索执起朱砂笔御批奏准,将兴庆府改名为肇庆府。

  宋徽宗离开龙案,来回踱步,突然仰天长笑:“肇”乃发端也……肇庆!好--!开始为朕带来吉祥喜庆!正合朕意!

  笑毕,宋徽宗大喊一声:“来人--,准备文房四宝!”

  太监宫女鱼贯如入。

  宋徽宗接过宫女递给他的斗笔,捋起龙袍,屏息运气,笔走龙蛇,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口气写下了“肇庆府”三个大字。

  那三个瘦金体大字,笔力雄遒,横扫千军如卷席;笔锋犀利,刺破青天锷未残。

  众宫女太监见了,都忍不住失态咄咄赞叹……

  翌晨,便有驿吏飞骑将皇上准奏公文一站接一站送回岭南。

  广东通判燕瑛闻讯大喜,马上将喜讯转告了端州守臣古革。


丽谯楼内供奉御书“肇庆府” (谭锋 摄影)


丽谯楼 (谭锋 摄影)

 樓主| 發表於 2007-3-5 06:5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恭迎:建造御书楼

  端州守臣古革的政治智慧丝毫不比广东通判燕瑛逊色,当他知道这个从天而降的大喜讯之后,电光火石之间,马上想到了要建造一标志性的楼宇来恭迎御书。

  经过实地勘察,古革决定在府衙前筑高台,上覆楼宇,供奉御书,亦府衙城楼,一举两得,称”御书楼”,并亲自绘出施工蓝图。古革非常慎重,他在城中精挑细选了一批能工巧匠,择了黄道吉日,沐浴更衣,焚香以三牲祭品祭祀之后御书楼才破土动工。

  端州百姓知道皇上御书肇庆,官府建城楼供奉,认为是造福千秋后代之举,都自发前来做义工。古革大为感动,那些能工巧匠也决心落足心机,精雕细琢,把御书楼建好。

  工匠们画的画,砌的砌,日夜赶工,当御书迎到,城楼已刚好竣。只见这座城楼,巍巍挺拔,气势恢宏。檐阙之上,镶金嵌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P>

  竣工之日,官府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宋徽宗御书“肇庆府”牌匾徐徐上升。

  古革站在城楼下,捋着胡子,在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他左看右看,在心中暗想:“城楼修葺得再好,如果没有皇上御书,也只不过是一座城楼,现在有了一块皇上御书的‘肇庆府’牌匾,真是锦上添花、流芳百世啊!此楼肯定不会简单……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颇具真知灼见的古革也许早有预料,明天顺六年(1462年)御书楼重修并更名为丽谯楼。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朝桂王朱由榔获南方抗清武装拥立为永历帝,他以肇庆为临时帝都,将府署作行宫,把丽谯楼作“永明宫”。

  及后,丽谯楼屡经战乱,成为过境军旅的驻屯之所,受到人为的破坏。解放后,丽谯楼修复成一座古色古香的红彤彤的彩楼,肇庆人称之为“红楼”。 (小钟)


  誉为“帝王艺术家第一人”

?  宋徽宗是北宋九个皇帝中的第八个皇帝,在位25年,享年54岁(公元1082-1135)。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46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堪称:帝王艺术家第一人。自创“瘦金体”初看似妩媚秀丽,细看骨气坚实如铁画银钩。是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杰出人物。他的工笔花鸟画,瘦金体书法,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我国绘画史上,宋徽宗是一个杰出的画家。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在绘画史上,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

  宋徽宗治国不行,在丹青世界却是妙手大家,茶道也是深不可测,其著述的《大观茶论》极有见地。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是一个大昏君,艺术上却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他运用画画的外拓法,将书画糅合起来。写字,如画兰竹,运笔挺劲犀利,轻落重收,筋摇骨转,由此书虽细瘦而有腴润飘逸之感,独树一帜,他人难企。

  宋徽宗独创瘦金体,800多年来无人能超越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画名就是他用瘦金体所写。

  宋徽宗是否爱兰,史书上(包括野史)未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从他的书体的笔画之中,却看到了兰叶丛丛,姿态优雅。

  据说宋徽宗在他十六七岁时,便得到当时著名的画家王洗、赵令穰和吴元喻等人的传授,登基以后,他大量收集历代名画,网罗人才,鼓励创作,促使我国的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招考画家常以诗句为题,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恼人春色无须多”等等,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很注重写实的精神,并提倡表现一种意境美,一种寓意。

  而在他创造的“瘦金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字中的笔画间,所有的竖画与折画的折角处都是形如竹节,瘦硬俊挺;而撇画与捺画则是形如兰叶,纵逸、飘洒、舒展,仔细辨识宋徽宗的“瘦金体”中的每一笔撇捺,仿佛看到了兰叶的优雅风姿,形态甚似兰叶中的直立叶,斜立叶,显得劲健、挺拔,与形似竹子的竖画和折画相交呼应,线条细劲而有弹性,结体端正而见逸致,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便是瘦劲、挺拔、坚挺、纵逸、富有强劲的骨力与弹性,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字里行间显现出了兰叶丛丛,却是另有一番雅意。

  2002年,他的《写生珍禽图》拍出2530万元的天价,至今还是中国书画的最高拍卖记录。

  他亲自题写的御书钱,书法与铸钱工艺精巧结合,铁划如钩,号称“瘦金体”,古钱中罕有与其匹者,从中可见其书法造诣的确深不可测。 (杜语)


宋徽宗的花鸟画代表作之一
芙蓉锦鸡图


当年的御书楼,现改名丽谯楼。图为丽谯楼牌匾

 樓主| 發表於 2007-3-5 06:58:37 | 顯示全部樓層
御书楼遐思

  丽谯楼,现在当地人简称红楼。明代的雕像、藤鼓和传教士送来的自鸣钟,一个个讲述着朱由榔和他的拥臣们试图光复大明的故事。朱由榔在这里接待过台湾郑成功的使者,与罗马天主教势力密谋,小朝廷坐井观天,大势已去的故事让人疲惫。展览馆里有朱由榔办公的蜡像,无色无味,连毛发都看得见,但它是那么陌生,永远剥离真实的陌生。

  当历史栩栩如生地逼近,真相往往逃遁。而这样远远地在夜里看,丽谯楼掩面而立,满腹心事不过是世态炎凉而已,我知道这个“红楼”已经没有梦了。

  朱由榔把丽谯楼改为“永明宫”,大明永继是他的一场梦。但新生的清人势力无暇做梦,直把残明逼向死亡的南国海岸线。“永明宫”里的希望伴随着慌张,宏图大志里暗藏着侥幸逃生。我想象那时侯的永明宫,不过是明朝朱家最后的一次夜总会,灯火辉煌,纵情之后有极度的绝望。

  历史无梦,失败者人去楼空。明清转季,最难过的不是帝王,而是文人和艺术家,他们的文化失落,转化为道德煎熬,这种集体性的痛苦常常是跨时代的。岭南诗人屈大均几年后重回丽谯楼,在他哀叹前朝的几首诗中,掩不住文化飘零的隐痛,切身的处境与文化道统的命运紧紧交织,他实在是汉文化的忠良。直到康熙皇帝恢复汉文化正统,汉人精英的文化之恨才慢慢平伏,朝代之间的鸿沟渐渐消逝了。

  丽谯楼的故事有始无终,开头却是因为宋徽宗赵佶建立的。这个当了皇帝的艺术家留下了非凡的花鸟画与瘦金体书法,尽显汉文化中高贵清逸的人性菁华。丽谯楼上悬挂的“肇庆府”就出自他的手笔。在王气不接的北宋末代,端王赵佶无端地当上皇帝,于是将自己原来的封地端州升为府,改名肇庆,预示肇造福庆的美好涵义。在1118这一年,这个岭南边城一朝得道,名声随政治风水迅速攀生,以丽谯楼的建造为例,速度惊人:本年端王登基,然后广东通判燕瑛奏请赐书,端州守臣古革开始准备建楼,当御书迎到,楼已经盖好,然后举行政府大典。丽谯楼的前身就是这座“御书楼”。所有这些事都在同一年完成,留给建筑本身至多半年,艺术家赵佶哪里知道当地百姓的辛苦劳顿。如今,这城里只留下他“肇庆府”三个字,风神俊朗的样子,像一双不解人间的丹凤眼,在现实的世界里异常地冷清。而赵家王朝的臣子包拯,生时冷清,身后却轰轰烈烈,在这个城里就有两个雄宏的祠堂,香火熊熊。包拯这一生呵护人之常情,立身法则取自人间烟火,他是民间的帝王。

  丽谯楼的对面,不是人间烟火照旧么?“红楼大排档”生意不错,我们几个人就着炒田螺,大口地喝啤酒,感到世俗人生万古长青。对面那个出身显贵的丽谯楼倒是落寂,在路灯下或明或暗得像梦魇。我突然醒过,历史如幻象,而幻象便是真相,于是在这夜里一切都活回来了:自鸣钟在响,郑成功的人终于到了,朱由榔在宫女的簇拥下走来,永明宫灯不甘寂寞,又亮了……

  古城终于醒来,一切的光鲜在诚挚的夜谈中还原本色,历史心相照亮了肇庆人今天的心思。我默默地绕城而回,一路上与名胜古迹频频地会心,好像我成了古城莫逆的知己。宋城墙上有几家已经亮起了灯,比起那些把历史收藏得冰凉的展览馆,这微弱生命的意象已经贯穿古今。 (老道)

  钱文中的宋徽宗“瘦金体”

  宋朝是历史上铸钱品种较多的朝代。每更换一次年号就铸一次钱,其版别之多历朝罕见,钱文有具中国的真、草、隶、篆和宋徽宗的瘦金体。

  铸行于公元1102-1110年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历代铸币钱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瘦金体。在中国千年古钱长河中,钱文书法好的不乏其例,但风格都和常人相近。唯有这种瘦金体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别引人注目。在文字书写上,方孔钱钱文最难运笔。在如此有限的外圆内方的限制之下,要排列有致地把书法艺术的体势和神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相当不易。而宋徽宗运笔落墨,却有如大匠运斤,庖丁解牛,在方寸规矩之内如天马行空,毫无被约束之感。宋徽宗的瘦金体,体势舒展,铁划银钩,飘逸劲秀,每一字每一笔和穿廓之间都配合得那样协调,那样和谐。宋徽宗时代的铸钱工艺极为讲究,距今八九百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品相极好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几乎都是廓整字丽,精美绝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9-9 21:51 , Processed in 0.0742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