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又近. 农历正月十五, 通称“元宵节”, 亦称“上元节”. 而岭南有另一称, “新十五”. 在下记得年幼居于西关之时, 坊间称“新十五”, 远较称“元宵节”为多. 西风东渐, 公历二月十四日之“情人节”, 已渐普及于中国. 但以国人之民族性, 凡事唔肯认低威, 不少人, 尤其当今又见时髦之“国学爱好者”(无分真伪, 不置褒贬), 称“情人节”于中国, 古已有之. 何日? 惜未统一. 京沪等地多谓之农历七月初七(在下称之“7.7”派). 而于岭南, 则多谓之农历正月十五(在下称之“1.15”派). “7.7”派之根据, 源自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无惧王母娘娘阻挠, 纵使一年仅得此日鹊桥会, 始终情比金坚. 悲中有喜, 喜后复悲, 堪比西方瓦仑丁故事. “1.15”派之根据,? 源自古时元宵灯会. 未婚男女无须经历磨难, 亦可于此日大方相会.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花好月圆”之夜, 有喜无悲. 中国戏剧之结尾, 多见喜, 鲜见悲. 留一个happy ending, 更符合中国传统之审美习惯. 粤人身居鱼米之乡, 生活富足, 无须哭哭啼啼, 况且“七” 于岭南, 系极其不吉之数字. 农历七月恰是“鬼月”, 若两情相悦之时, 有鬼烦扰? 啋, 啋, 啋, 大吉利是, 行埋一边! 是故若中央政府规定全国人民均须表态二中拣一, 在下愿投“1.15”一票. 西节刚过, 中节又来. 岭南大地众多型男, 又须鼓起余勇, 延续“春季攻势”, 绞尽脑汁讨好身边女友, 鲜花, 糖果, 钻戒, 烛光晚餐……荷包大出血在所不计, 但求博得女友在此大日子一展欢颜. 而讨好女友, 粤称“冧女”. “冧”, 何解? 马来西亚创作歌手阿牛除有名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之外, 亦有另一名曲<<至冧情歌>>. “冧”, 何解? “冧”, 源自英语, “numb”. 惜粤人平素“n”, “l”不分, 误读作“lum”, 继而写作“冧”! Numb, 可作动词, 可作形容词. 以歌numb女, 使其销魂, 使其自叹“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哗! 杀死人啊…numb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