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甫过, 香港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均举行一年一度之“行路上广州”活动, 参与者步行筹款, 自香港至省城, 历时数日, 既出钱, 又出力, 以图捐助内地众多失学儿童. 此义举已持续十数年, 影响日见扩大, 人数, 筹款额不断攀升, 且拓出由珠海出发之西线, 据闻正筹备“行路上北京”. “行路上广州”之名, 源于香港地旧时一押韵俗语“戆鸠鸠, 行路上广州”. “戆鸠鸠”, 粗鄙语, 雅之称“戆居居”或“戆居”, 即“傻更更”(北方称“傻愣愣”). 活动创办人自认“戆鸠鸠”, 为民族百年大计, 甘做“傻事”. 相应香港, 六七十年代省城亦有类似一押韵俗语: “戆鸠鸠, 食丰收”. “丰收”乃当年省城一香烟品牌, 价低, 销畅. 当年“做又卅六, 唔做又卅六”, 众多工友百无聊赖, 食“丰收”烟打发时光. 香港俗语“戆鸠鸠, 行路上广州”被斩头后, 即可登大雅之堂. 幸甚否? 幸甚, 但未算最幸甚. 另有一俗语, 遭阉割后, 竟至海内外华人社会几近尽知: 无厘头. “无厘头”, 源于广府粗鄙语“无厘头七”或“无厘头九”, 意指莫名其妙之人, 事. 当中“七”或“九”, 即指男性生殖器. 该俗语惨遭去势之后, 庙堂内肉食者得以把玩, 并“册封”周星驰电影为“无厘头文化”始祖. (据闻周星驰先生得知其电影遇“尊”为“无厘头”后, 不知其解. 猛问身边友人“无厘头”何解…认真“无厘头”.) “无厘头” 作为广府民间一粗鄙俗语,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惜非经科举之路, 而循宦官之途, “总算是欢笑多于欷歔”? 在下无言矣. 又: 广府有一粗鄙歇后语: “捉虫入屎窟----攞苦来辛”, 形容自作自受, 高位截瘫后简称“捉虫”. “捉虫”一说, 已频见一众香港高官口中.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焉也. 不过, “欲练神功, 必先自宫”, 山鸡变凤凰? No pain, no 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