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广州文化的劣势 谈到广州人的劣势,可能很多朋友会感到不快,但我觉得有问题是没必要去回避的。每种文化有其优缺势,一种文化的更新与提升,和它能不能时时认识到自身的短处并予以弥补,有很大关系。我认为,我们在振兴广州文化的同时,要警惕那种盲目的自我陶醉。在此我想结合我和外地朋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体验,谈谈广州文化的劣势。当然,每个时期又有每个时期的优劣势,有时过去领先的地方可能现在又会落后。而每一种优势有常常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劣势。这里我侧重谈的是当代广州文化的劣势。 首先是语言问题,粤语是全国七大方言里面最独特的。但也正是这种独特性为广州人与外地人的深入交流制造了障碍。外地人所抱怨的广州人冷漠,排外。很大程度上和语言不通有关系,而广州很多优秀的东西也无法向全国推广。当然这并不是粤语的错。但那种抵制普通话的论调是相当狭隘,相当要不得的。 说到冷漠,我深切地感受到,即使广州人与广州人以前那种守望相助的和谐关系也已经消失很久了。 关于我们引以为豪务实精神,如果无限制地强调,就会引向另一个极端。很多人都觉得广州人怕事,小气,(缩骨)。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可能讲到这里,有些朋友会和我举康梁时代的例子。但那毕竟是过去。时至今日,广州很有多少敢于在全国振臂一呼的人?有多少敢于当面和犯罪份子作坚决斗争的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见义勇为者因寡不敌众而伤亡罢了。而广州的商人因缺乏江南商人那种儒商文化和品牌意识,逐渐被他们赶超。广州足球因缺乏应有的霸气而沉沦至今······ 我们这种商业文化的世俗性和享乐性,导致了我们严肃文化的缺乏。如果比文化教育,广州能和全国哪个经济排在前5的城市比?讲知名学者的数量全国我们排到第几?广州人常以其现实为借口掩盖不够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安与都市生活的娱乐享受,缺乏政治兴趣。缺乏普世关怀。在这种享乐主义之下,我们甚至很难和身边的人讨论更有深度的严肃话题。我想问,建国以来大家数得出几个广州的能影响全国政策的政治家?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的是我们往往只能够受外地人的领导,我们的意见亦无法有更大的影响。 我们每天听,每天唱香港流行曲,每天体香港电视。我可以讲,今日广州的年轻一代,几乎是全盘接受香港的文化。我认为,对于香港文化的接受,我们没有做到合理扬弃。而且我们接触的大部分还只是香港的娱乐文化。而“香港虽非文化沙漠,但香港高品位学术文化之薄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广州不能亦不必要变成香港,广州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走自己的路。 说了这么多,都是爱之深恨之切。“有人认为,在经历了20年改革开放之后,广州和广东作为“探险队”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作为“先行官”的特殊角色也即将结束。广东将归于平静和平常,广州也将重新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省会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话并不错。自古以来,就有“风水轮流转”的说法,何况是在这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时代?没有哪个城市应该总是成为瞩目的中心,广州也一样。但,每次都冲锋陷阵在前的广州,敢于“食头著”、敢为天下先的广州,以自己上千年商业传统为其他兄弟姐妹们“摸了石头”的广州,难道就该这样悄然退场?她难道就不该在这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时代,创造出一种更辉煌的新文化?”(易中天《读城记》)这个不仅是易中天的疑问,也是我们很多广州人的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