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8|回復: 0

[粵韻風華] 粵樂與古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2-6 01: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粵樂與古箏
陳浚輝

粵樂(廣東音樂)是流行於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地區的民間純器樂曲種,它歷史並不很長,大約形成於清末民初。開始它是給粵劇舞臺上作過場音樂,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獨立的民間器樂演奏。過去人們稱為“過場音樂”、“過場譜子”及“小曲”等。至於廣東音樂這一名稱的由來,那是它流行到外省等地以後(大約二三十年代),人們為了區別於其他樂種而把它稱為廣東音樂,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一名稱也就成了該樂種的專稱了。

粵樂早期演奏的作品主要是戲曲的過場音樂、民歌和民間器樂曲牌,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有一些演奏者開始嘗試創作新的粵樂作品。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是粵樂形成獨特風格的樂種及發展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呂文成、丘鶴儔等為多的傑出作曲家,創作出一批優秀的粵樂,如《平湖秋月》、《賽龍奪錦》、《鳥投林》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粵樂仍不斷有創新和發展。

古箏起初在粵樂中只是作為廣東南音的伴奏樂器,因其自身的條件極限,無法在粵樂的合奏中充當主奏樂器,然而這種極限反而使箏適合演奏抒情、柔美、哀愁、細緻樂曲的特點更充分的體現出來,使古箏慢慢的脫離伴奏,逐漸的在粵樂中成為獨奏樂器。

一九五五年,著名的粵樂演奏家劉天一先生率先創作粵樂箏曲《紡織忙》,儘管這首曲子吸收了漢樂箏曲和潮州箏曲的某些特點和手法,但在風格韻味上卻是“地道”的粵樂風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劉先生赴蘇聯和東歐各國演出,除了擔任高胡獨奏外,還用古箏獨奏了自己創作的粵樂箏曲《紡織忙》,在當時影響甚大,他是開粵樂箏獨奏的先河。一九六二年,時為廣州音專學生的饒寧新先生在兼任附中箏課時,也開始嘗試改編一些粵樂小曲,供學生練習。本想試試看的,饒先生沒想到改編的這些粵樂箏曲卻深受附中學生的喜歡。此後,饒先生在成了當代漢樂箏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後,仍不遺餘力的親臨舞臺普及、推廣粵樂箏曲,並改編、完善了許多粵樂箏曲,如《雙聲恨》、《連環扣》、《禪院鐘聲》和《秋水龍吟》等,同時培養出一批從事粵樂古箏的演奏人材。

粵樂古箏的演奏沒有像其他箏派一樣有其自己獨特的技法,但就其風格韻味來講是與其他箏派有絕然之別的,它更注重演奏者的情感抒發,一首曲子反覆時的旋律加花往往有較大的不同和變化,這就給演奏者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任憑演奏者自由發揮。

粵樂古箏在廣府地區和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已十分流行,但在音樂舞臺上較多演奏的仍是前輩們改編的傳統粵樂箏曲,新作品不多。就目前來看,粵樂古箏還未真正形成一個流派,相信在若干年後,隨著演奏人群的不斷增加,新作品的推陳出新,粵樂古箏將成為我國一個新興的箏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20:36 , Processed in 0.0666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