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偉豪 樂在辨正字 (明報) 01月 15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近數個月的周末晚上,普羅大眾已習慣了扭開公仔箱去認識「正字」。即使未必人人認同學習正字的重要,但在節目中講解正字的歐陽偉豪博士,對學習和推廣正字卻是樂在其中:「識講正字都幾型呀,不是那麼多人懂得欣賞(正字)的。」 語言文字是一種溝通工具,它的演變又見證?當代社會和文化的變遷。歐陽博士憑藉對語言的敏感度,發掘出錯字別字、懶音怪音之餘,還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出不平凡的研究課題。 我們總免不了用語言文字去溝通。由牙牙學語開始,每人每天都在累積應用語言的經驗。歐陽偉豪博士以一個假設去說明這道理:「如果我在餐廳裏大聲發表『廢除普通話』這種言論,相信有很多人能即場就我的建議去評論一番;但如果我在這裏講關於量子力學當中具爭議的理論,就沒有太多人能回應了。」即使我們並非語言學家,也算是有經驗的語言使用者,回應語文的討論,不必專門知識,也可以提出己見。 語言像儀容 正字關乎修養 語言對一般人來說只是溝通的工具,若不使用正字也能有效傳遞信息,為何要苦了自己去辨認正音正字?歐陽博士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作回應:「語言對我們來說,就像是自己的儀容,你也會整理好衣裝才出門。講正字,是關乎自己修養的問題。」若你不能接受一個衣履不整的自己,又能接受連字音也說不清楚的自己嗎? 歐陽博士認為,說話用字需切合context(背景),即「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寫日記、玩MSN是消閒的時刻,毋須避開俗字。但我們總會碰上考試、見工等場合,屆時就需要字正腔圓。說正音、學正字,確有實際需要。 在鏡頭前的一眾語言學專家都努力地介紹正字,但怎樣才算「正」呢?按歐陽博士的說法,原來「正」字也有多重意思:「『正』可以解作正確,根據字典、辭書出處等解釋一個字的源流;『正』也可以解作正宗,即跟師父傳承下來的一套,代代相傳,追到最古舊的說法;『正』還可以解作正路,即最多人接受、明解的意思,應用層面最廣泛,約定俗成。」 研究角度 沒有所謂正與不正 一個字變化多端,節目中未必能完全交代。積極推動正字的學者之一歐陽偉豪解釋:「從研究的角度來說,沒有所謂正與不正,但是在推廣、教育的層面,即使是 style(風格)問題,並沒有對與錯之分的字在解釋時也要取捨。」在鏡頭前教育公眾,歐陽博士稱會採取比較保守的原則去解釋一個字,例如採用較常用的辭書《說文解字》等,?重分析字的傳統和源流。 文:楊淑敏 圖:陳淑安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1-15 22:45:03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