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 11世纪始建的文庙是河内最宏大的历史古迹之一,供奉的是周公、孔子和七十二圣。15世纪始建的河内市36街,据说也是仿古长安汉唐时代的格局。遍布越南的庙宇、楼堂、华人店铺的题牌大都用汉字书写。原属于中国的一些习俗,如亲属的称谓、农历的节日等经过历史演变,如今有的在中国也难觅踪迹,但在越南却沿袭至今。 会安古城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史,位于越南中部的广南省,曾是历史上最大的东方港口。会安到处是中式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未遭战火破坏,也没有因建高楼大厦而拆损。现存的会安古城体现了中国、越南文化与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既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与优雅,又融入了当地审美观和生活情趣。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安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越南穗城会馆是广东商人所建,作为聚集联络之所,因广州亦称“穗城”,故取名“穗城会馆”。会馆供奉海神妈祖,后人也常称穗城会馆为天后庙。穗城会馆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胡志明市华人庙宇最宏大、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之一,其中有中国清乾隆六十年铸造的大洪钟,清嘉庆五年悬于庙内中殿上的大型牌匾“含宏光大”等,每天参观、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 越南的陶瓷、雕刻工艺历史悠久,独具风格。相传中国的陶瓷、雕刻等工艺陆续传到越南后,即经历了中国化时期,产品技艺精湛,美不胜收。如今随着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发展,越南的雕刻、陶瓷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陶瓷镇、石雕村、木雕乡之类的规模化生产加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华侨华人是促进中越文化交流的骨干力量。随着华侨华人的增多,越南各级政府及民间组织积极支持越中交流与发展,各类友好社团组织比比皆是。越南现有华侨华人100多万,仅胡志明市就有50多万,胡市第五郡华人占总人口的35%,约7.5万。该郡华人工作中心为政府所办,编制60多人,每年提供30亿盾经费,主要从事文化和商务活动,每月召开例会,了解华人生活和工作情况。中心设有中国书画、健美体操、太极拳、中文创作等10多个班组,长期参加活动的就有上千人。华侨华人企业家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也日趋活跃。华人高肇力的德发饼家集团,现有的1700多名职工,其中多数为华侨华人,在胡市开了20多家分厂,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 11世纪始建的文庙是河内最宏大的历史古迹之一,供奉的是周公、孔子和七十二圣。15世纪始建的河内市36街,据说也是仿古长安汉唐时代的格局。遍布越南的庙宇、楼堂、华人店铺的题牌大都用汉字书写。原属于中国的一些习俗,如亲属的称谓、农历的节日等经过历史演变,如今有的在中国也难觅踪迹,但在越南却沿袭至今。 会安古城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史,位于越南中部的广南省,曾是历史上最大的东方港口。会安到处是中式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未遭战火破坏,也没有因建高楼大厦而拆损。现存的会安古城体现了中国、越南文化与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既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与优雅,又融入了当地审美观和生活情趣。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安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越南穗城会馆是广东商人所建,作为聚集联络之所,因广州亦称“穗城”,故取名“穗城会馆”。会馆供奉海神妈祖,后人也常称穗城会馆为天后庙。穗城会馆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胡志明市华人庙宇最宏大、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之一,其中有中国清乾隆六十年铸造的大洪钟,清嘉庆五年悬于庙内中殿上的大型牌匾“含宏光大”等,每天参观、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 越南的陶瓷、雕刻工艺历史悠久,独具风格。相传中国的陶瓷、雕刻等工艺陆续传到越南后,即经历了中国化时期,产品技艺精湛,美不胜收。如今随着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发展,越南的雕刻、陶瓷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陶瓷镇、石雕村、木雕乡之类的规模化生产加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华侨华人是促进中越文化交流的骨干力量。随着华侨华人的增多,越南各级政府及民间组织积极支持越中交流与发展,各类友好社团组织比比皆是。越南现有华侨华人100多万,仅胡志明市就有50多万,胡市第五郡华人占总人口的35%,约7.5万。该郡华人工作中心为政府所办,编制60多人,每年提供30亿盾经费,主要从事文化和商务活动,每月召开例会,了解华人生活和工作情况。中心设有中国书画、健美体操、太极拳、中文创作等10多个班组,长期参加活动的就有上千人。华侨华人企业家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也日趋活跃。华人高肇力的德发饼家集团,现有的1700多名职工,其中多数为华侨华人,在胡市开了20多家分厂,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