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772|回復: 0

[華僑桑梓情] 旅港南海九江商會史略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27 19:3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旅港南海九江商會創立於1911年,迄今已有78年歷史,是香港最早期的社團之一。當時,香港地處華南要衝,商業繁榮,九江鄉人到港經商者甚多,業務遍及銀號、金山莊、南北雜貨、藥材等行業,且其中俊彥多執以上各行業之牛耳。爲團結旅港鄉人,共謀互助,協助辦理家鄉慈善教育事業,有識之士聯合倡議組織團體,於1911年奉香港政府核准,成立旅港南海九江鎮商務局,以幹諾道西27號二樓爲會址。創辦董事爲關俊臣、彭勤生、梅鶴雲、鄧志昂、吳庚南、關仲晃、鄧華生、朱子卿、盧鏡如、劉其華、陳洛川、黃澄溪、曾維謙、梅介南、關佐清、岑季翹、岑伯銘、彭展雲、何爾昌、陳伯清、陳度之、郭端初、黃話泉、馮香泉、陳少衢、關錫泉、關玉書、梁孔銓、馮萬清、馮熾鏞、張少顔、曾俊臣、劉遂培、關侶衡、張文卿、黃花農、朱翰臣、梁壽軒、陳星梅、陳侶衡、等四十人。翌年,旅港鄉僑組成均安保險有限公司,爲節省經費,旅港南海九江商務局即設於該公司內,並於是年夏曆四月二十日與均安公司同時舉行開幕禮。

1914(甲寅)年,西江洪水泛濫,南順桑園圍崩基,九江四方低地,盡成澤國,不少居民房屋倒塌,饑寒交迫,亟待救濟。九江商會聞訊。迅即召集會議籌賑,即席募捐,並通電海外同鄉呼籲,響應者眾。於是率先運米返鄉,推派人員返鄉聯合在鄉人士成立救災公所,主持賑務。1915(乙卯)年,桑園圍又複崩決,商會再度致力救災工作,從未少懈。災後,桑園圍內鄉民以堤圍決口達四十多處,百孔千瘡,聯合商議複堤大計,公推商會會董岑伯銘先生爲修圍總理,出力至巨,商會協助籌款辦事,貢獻良多。

在救災和修圍過程,商會同人往來鄉間,目睹家鄉災後學校停辦,失學者衆,乃倡辦國民小學四十余所,遍及鄉內各方;並創設學務公所負起統籌學校經費和督導管理之責。自此,鄉中初等教育以普及,教育水準亦得以逐步提高。

?? 19241928年間,九江被地方軍閥隊伍盤踞,旅港鄉人對鄉中之事,頗存戒心。其後又值世界商業趨於不景氣,會務幾陷於停頓。至1938年日軍入占九江時,餓殍遍地,商會乃籌運米糧返鄉,舉辦糴采和施粥,救濟饑民。

1941年冬,日軍侵佔香港,民生日艱,旅港同鄉之失業無依者,只好返鄉另謀出路。商會便設有歸僑招待所,辦理資助鄉僑返鄉工作,受惠者達數百人。香港淪陷期間,會務在時勢所迫,未能更好開展。

1945年日軍投降後,九江商會乘時振興,整頓會務。是年即聯同海外鄉僑積極協助鄉中展開善後救濟工作。先是推派代表返鄉調查災情,定成報告。然後向旅港鄉人勸捐,拍電分別向外埠鄉僑及社團呼籲捐助。自194512月至19473月,前後共籌集善款四十余萬元。

其時,鄉中人士已成立復員救濟會,九江商會即與之聯絡,先後推派代表返鄉協助辦理救濟。主要的工作有如下幾個方面:

1、派米施衣。施賑期間在適宜地點分設米站,以各村赤貧及老弱廢殘者爲施賑物件,務辦麻包衣及棉衣鄉施派。

2、興辦保校。成立學務委員會,在墟上開設鄉立中心小學一所,各方分設十三間保立國民學校,於1946年春季開課。招收學生一千余人,初期均免費就讀。此外,還協助募捐重修九江中學校舍費用。

3、贈醫施藥。19463月至19492月,由救濟會統一辦理,延請醫生,施贈醫物。19492月救濟款告罄,由九江商會繼續募款,成立儒林贈醫施藥社辦理,直至1951年底停辦。

4、修基救圍。19461949年,桑園圍多次告警,商會撥款並派代表返鄉協助修堤事宜。

5、疏浚河涌。1946年至1948年間,又撥出專款疏浚由沙口至伯銘橋及三元橋至龍山交界等處河涌,以利船隻通行。

在協助鄉中辦理善的救濟中,爲聯絡鄉僑,溝通消息,加強團結,商會於19463 15日起創刊《鄉災報告》半月刊,是年815日易名爲《善後報告》,附刊《儒林鄉聲》,初期仍爲半月刊,至194631日起改刊爲月刊。19491116日起將《善後報告》與《儒林鄉聲》合併定名爲《儒林鄉聲》,仍每月出版一期,直至19513月方告停刊。前後共出版80期。這些刊物發刊以來,深獲內外同鄉的愛護與支援,自動捐助經費或來函來稿;對消息的傳播和鄉事的興革,頗具積極意義。

?

九江商會對興學育才,一向極爲注意,成立初期,在鄉間設立小學四十多所,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協助鄉間恢復各保立國民學校和九江中學,1947年秋,商會鑒於香港貧苦鄉僑子女,失學者衆,乃創辦免費夜校,定名爲『儒林公學』。推關家柏先生爲校監,曾憲揚先生爲教務主任,租賃德輔道西71號警勤日校爲校址。創辦初期,暫設一至四年級共四班,分五時至七時及七時半至九時半兩部上課,每部學額七十人,兩部可招收學生一百四十名。是年916日,奉准爲政府津貼夜校,每月由政府津貼經費三百元。

1952年始學校順應學生要求,開設高小班,實行複式教學。1962年遷至西營盤第三街少周日校上課。儒林公學共辦理十六年,在校修業期滿已十五屆,人數超過二百名。其中成績優異者,均獲得學校頒發之獎學金。學校經費,第年除得港府津貼外,其餘均賴商會會董及員熱心捐助,每年支出約萬元。

1955年,商會會董以儒林公學只屬夜校,又限於班額,未能接納更多貧苦子弟,造就更多人材,乃於822日董事會議上通過決議,籌建校舍,擴辦日校,並于當日成立研究小組,推選關家柏、關奮發、潘新安、周湛光、朱朗星、朱籍全、區東三、吳應鏘、陳煜明、鄧劍平、關殊鈔等十一人爲委員,關家柏爲召集人,草擬計劃,籌款和申請立案。

九江商會學校自1955年開始籌建,中間經過許多周折,如申請立案,確定校址、校舍建設等等,經過八年的苦心策劃,衆鄉僑鼎力支援,終於在

196310月于九龍深水埗建成,計建築及設備所需費用共港幣八十二萬多元。其中除政府免費撥贈校地以及津貼外,商會籌募達三十余萬元之巨。創校初期限,分上下午班,最多曾開設十六班。1966年擴至二十四班,全部獲得政府津貼,成爲一所完整的政府資助小學。歷年學生人數逾千,教職工三十多人。學校設立『鄧肇堅爵士獎學金』和『九江商會獎學金』,資勵品學兼優的學生。19719月起添設電視教學設備和籌建游泳池。學校設立校監和管理委員,專司學校管理之責。

另一方面,商會協助政府推進社會福利事業,也是悉力以赴,例如石硤尾大火賑災等工作。

19475月,均安保險有限公司結束,商會乃遷址文咸東街106號四樓。194810月,以原日旅港南海九江鎮商務局定名不合時宜,改易爲『旅港南海九江商會』呈准港府務案。同年購置皇后大道西136號物業一間,作爲會産。19573月,董事會決議將前置物業拆卸改建新廈,以爲會所之用,並公推關奮發、關家柏、潘新安、黃子良、關學林、朱赤文、朱朗星、關殊鈔、吳應鏘、關啓明、朱藉泉、陳萬旋、鄧劍平、馮秩伯、曾蔭賢、等十五人爲委員,潘新安爲主任委員,展開籌建工作。1958年,商會奉准註冊爲有限公司。新會所1961年科正式興工,至1963年夏宣告落成。會所由倡議至落成,前後達十五年之久。蓋因住戶遷出補償、設計圖則變更、法定手續辦理、建築費用籌募等均需時日。新會所落成之日,適值商會成立五十周年,於是集會隆重慶祝,並出版專刊紀念。

新會所建成後對於聯絡鄉誼,接待海外鄉僑以及會員集會、康樂等,更感方便。每遇外埠僑領到港,皆邀請蒞會,設宴款待,陪同參觀屬校,聽取意見。計先後接待有美國三藩市、尼瓜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墨西哥、古巴、越南。山打根等地僑領陳啓康、朱燦宗、關學澄、關興邦、李偉吾、關濟川等諸鄉先生。

九江商會會章規定,凡屬有正當職業之旅港南海九江人士,有會員兩人署名介紹,經過會董會通過,繳納會費即可成爲會員。自1966年以來,商會幾次發動徵求新會員運動。期待旅港鄉僑踴躍入會,共謀會務的延續與發展。

近年來,家鄉趨於繁榮安定,商會多次組團因鄉參觀,並一如既往協助家鄉發展教育、衛生、福利事業,貢獻不少。如儒林中學的創建、九江衛生院的擴建、九江中學圖書館的興建等,商會會董及會員均竭誠參與,捐助鉅款;其中尤以會董潘新安、曾家阜等先生獨資建家鄉學校,如幼稚園,令鄉人稱道不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2 08:42 , Processed in 0.0588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