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问了,谁也回答不了你这个问题。有文章曾论证过粤语保留较多“唐音” ?陈澧(1810 - 1882)撰。《广州音说》是十九世纪研究粤语的一篇优秀论文,全文仅一千余字,却已深刻揭示广州音的主要特征,阐明广州音最接近《广韵》,论证广州音的实质是隋唐时的中原之音。
陈澧认为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有五端。 一、平上去入四声各有一清一浊(清声今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浊声今读阳平阳上阳去阳入);二、上声的浊音声母棒、似、市、恃、、墅、拒、柱、倍、殆、怠、旱、践、抱、妇、舅、敛等字今读仍为上声;三、侵覃谈盐添咸衔严等韵部不与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等韵部相混;四、庚耕清青韵部的觥、轰、琼、荣、兄等字不与东冬韵部相混;五、"微"母和"明"母合二为一,不存在类隔。
《广州音说》用历史比较方法,以《切韵》、《广韵》作为审音标准,比较各地方音的异同,认为广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有利于阅读古书切语,并引用朱熹所说"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结论是:"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馀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广州音说》是以广州音印证《切韵考》,成文时间应该与《切韵考》成书时间道光壬寅(1842)相近。
《广州音说》载于《东塾集》卷一第27-29页,光绪壬辰(1892)刊成。羊城西湖街刊印;又见于台湾海文出版社影印本第80-83页,1973年出版。 过几天我要删贴了,赶快看。 |